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吴跃刚 辛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相关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探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从而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收集呼吸科2020年1月至12月符合下呼吸道感染ICU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痰涂片镜检评估标本质量,...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相关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探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从而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收集呼吸科2020年1月至12月符合下呼吸道感染ICU患者的痰标本,采用痰涂片镜检评估标本质量,合格标本培养分离主要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53株,革兰阳性菌24株(1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95.8%,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129株(84.3%),前五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粘菌素、替加环素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联合酶抑制剂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度高。结论我院呼吸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而且多数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针对患者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感染防控措施,预防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西安某医院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井发红 辛娜 +1 位作者 何天娇 李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476-2478,2481,共4页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9株,剔除重复菌株,对其临床感染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9株,剔除重复菌株,对其临床感染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检测4种主要毒力基因(Stmpr1、Stmpr2、smf-1、Smlt3773locus)的携带状况。结果临床分离的7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62例、肺泡灌洗液6例、分泌物8例、尿液3例;分离率最高的科室是呼吸及重症医学科29例,其次是神经外科28例,其余来自全科医学科、内分泌科、肾病血液科及骨科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中,男性居多,有51例(64.6%);大多数患者在检测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前均使用过2~5种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大于3种的患者占比高达64.5%,主要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82.3%)、碳青霉烯类(53.1%)和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63.3%)。79株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6%和3.8%,未发现对米诺环素耐药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形成能力A 492为0.50±0.42,不同性别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力基因检测显示,Stmpr1、Stmpr2、smf-1、Smlt3773locus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9%、91.1%、93.7%和44.3%。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以男性患者居多,且大多数患者有多种抗菌药物的应用史,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临床分布 毒力基因
下载PDF
2020-2021年西安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
3
作者 陈芸 李淑娟 +1 位作者 郭青青 李伟琴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 探讨西安市儿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流感病例684例,按照流感病毒抗原型不同分为甲型流感组(138例)和乙型流感... 目的 探讨西安市儿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流感病例684例,按照流感病毒抗原型不同分为甲型流感组(138例)和乙型流感组(546例),收集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684例流感患儿中男373例,女311例。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为流感高发季节,其他时间为散发流行;甲型流感以3~<6岁为高发年龄段,乙型流感以6~<14岁为高发年龄段;甲型流感主要发生在2020年,乙型流感主要发生在2021年,发病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流感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甲型流感以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热性惊厥;乙型流感以咽痛、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会伴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肌炎,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并发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型流感血常规中WBC、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RBC、Hb、PLT、CRP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仍然是目前儿童流感的主要类型,儿童感染后首发或主要症状为发热、且为高热。两型流感均可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此外甲型流感易并发热性惊厥,乙型流感易并发良性肌炎。血常规和CRP有助于鉴别流感和其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血常规 儿童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蔡成 王青 魏薇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60-1461,共2页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用于梅毒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梅毒患者128例,均先后通过ELISA、RPR检测有无感染梅毒螺旋体,将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当作金标准,比较ELISA、RPR用于梅毒检验的准...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用于梅毒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梅毒患者128例,均先后通过ELISA、RPR检测有无感染梅毒螺旋体,将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当作金标准,比较ELISA、RPR用于梅毒检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情况。结果TPPA检测发现阳性86例,阴性42例;ELISA检测发现阳性85例,阴性43例;RPR检测发现阳性71例,阴性57例。ELISA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RPR(P<0.05);ELISA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略高于RPR,但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和RPR相比,ELISA在梅毒检验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有助于临床诊断疾病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检验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跃刚 辛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115-117,121,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检验科2014年4~6月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的2291例次危急值进行质量现状分析,检查管理后(2014年9~11月)发生危急值1801例次,对两组危急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PDCA...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检验科2014年4~6月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的2291例次危急值进行质量现状分析,检查管理后(2014年9~11月)发生危急值1801例次,对两组危急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危急值产生的总数有所下降,尤其是白细胞、血小板和B型脑钠肽(BNP)在危急值项目中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干预后.检验人员对危急值的内容及处理流程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危急值上报登记率由39.2%提高至74.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不仅能纠正检验科危急值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科室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危急值 管理 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膀胱癌患者血清TNF-α、APN及VEGF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邓克廷 高博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TURBT术)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各75例。对...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TURBT术)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各75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血清TNF-α、APN及VEGF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TNF-α、APN、VEGF、CEA、CA125及CA19-9水平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可减少膀胱癌治疗时间,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NF-α APN VEGF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的分子诊断传感器在非核酸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卓 周建 +1 位作者 王馨 徐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7-1805,共9页
CRISPR/Ca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诊断工具。目前基于CRISPR/Cas建立了一系列的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核酸、非核酸等检测过程中。与应用较广泛的核酸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相比,基于CRISPR/Cas的... CRISPR/Ca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诊断工具。目前基于CRISPR/Cas建立了一系列的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广泛应用于核酸、非核酸等检测过程中。与应用较广泛的核酸分子诊断传感器系统相比,基于CRISPR/Cas的非核酸检测系统目前尚未见系统性综述,因此本文围绕基于CRISPR/Cas12和CRISPR/Cas13建立的两大类非核酸分子传感器诊断系统的基本特征、工作流程及其检测原理等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CRISPR/Cas分子诊断系统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分子诊断传感器 非核酸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CRISPR/Cas系统在SARS-CoV-2检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建 詹远长 +3 位作者 王馨 徐璞 张娜 李卓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59-365,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球流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极为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SARS-CoV-2的检测,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发现,采用CRISPR/Cas系统构建的SARS-CoV-2检测方法具有快速、便捷的优势...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球流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极为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SARS-CoV-2的检测,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发现,采用CRISPR/Cas系统构建的SARS-CoV-2检测方法具有快速、便捷的优势。目前应用于SARS-CoV-2检测的CRISPR/Cas系统主要包括CRISPR/Cas9、CRISPR/Cas12和CRISPR/Cas13,多以SARS-CoV-2的核酸和蛋白质作为检测靶标。因此,该文对基于CRISPR/Cas系统的SARS-CoV-2检测方法分别从核酸和蛋白质2个角度进行综述,并就各自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期望为CRISPR/Cas系统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SARS-CoV-2 检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检验科实习生带教的思考
9
作者 王馨 李卓 何天娇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1期95-98,共4页
在新发或者变异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因对病原体的传染途径和致病力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近距离接触病原体样本的实验室一线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因而检验科实习学生的心理状况、生物安全及工作质量也是日常防控工作中各教学... 在新发或者变异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因对病原体的传染途径和致病力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近距离接触病原体样本的实验室一线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因而检验科实习学生的心理状况、生物安全及工作质量也是日常防控工作中各教学医院的重要关注点。本文针对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暴露的问题,分析检验的全流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流程控制,旨在增强实习生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促进实习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为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医学检验 实习生 教学
原文传递
回溯性随访在提升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诊治认知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郝帅 闫红林 +4 位作者 孔繁娇 张小颖 韩阳 郭飞虎 贺娜 《肝脏》 2023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 目的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者共364例,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根据其是否知晓抗-HCV阳性及丙型肝炎诊治现状,进行具体宣教,随访结束前,征询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是否愿意进一步确诊及治疗。结果在此次随访的364例患者中,到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知情者38.5%,不知情者42.3%,19.2%的患者未取得联系。知情患者中:未确诊患者12.9%,确诊未治疗患者28.5%。不知情患者中:79.0%不知情患丙型肝炎,10.8%不知情丙型肝炎可以治愈,7.7%不知情丙型肝炎药物降价且医保可及,2.6%患者知情但同时不知可治愈和已降价。对知情未诊治及不知情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知识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愿意进一步确诊率及愿意治疗率均显著增长,76.3%(184/241人)患者非常愿意再次进行治疗检测,10.4%的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检测。结论对抗-HCV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回溯性随访与丙型肝炎知识及医保政策宣教,不仅是提升高危人群丙型肝炎认知的重要方法,也是医院内消除丙型肝炎的有效补充措施,对全力提高丙型肝炎确诊率、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回溯性随访 提升认知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白跳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5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Tfh(CD3~+CD4~+CXCR5~+)细胞及其亚群Tfh1(CCR6-CXCR3+Tfh)、Tfh2(CCR6-CXCR3-Tfh)、Tfh17(CCR6+CXCR3-Tfh)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fh及其亚群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症状的相关性;观察组患儿均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是否良好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Tfh及其亚群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fh及其亚群水平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Tfh、Tfh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fh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f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症状评分>4分的患儿Tfh、Tfh2水平高于紫癜症状评分≤4分的患儿,Tfh1水平低于紫癜症状评分≤4分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紫癜症状评分患儿的Tf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患儿Tfh、Tfh2水平与紫癜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Tfh1水平与紫癜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5),Tfh17水平与紫癜症状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预后不良组Tfh、Tfh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Tfh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fh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fh、Tfh1、Tfh2评估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849、0.783,灵敏度分别为88.24%、85.29%、76.47%,特异度分别为71.25%、70.00%、70.83%。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Tfh、Tfh2水平较高,Tfh1水平较低,Tfh17水平正常,动态监测Tfh、Tfh1、Tfh2水平有利于评估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紫癜症状 预后
下载PDF
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血小板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田宇 马梦影 +2 位作者 徐妍妍 陈蕊 康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以及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判断孕产妇凝血功能、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以及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判断孕产妇凝血功能、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孕妇及健康体检育龄非妊娠妇女共795人,分为正常妊娠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临产期)、产科意外组、妊娠伴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PT、APTT、TT、FIB、DD、PLT,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组DD、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T、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意外组、妊娠伴其他疾病组DD、FIB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产科意外组、妊娠伴其他疾病组PL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孕产妇产科意外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优于单项或两项联合检测。结论产前进行凝血四项、DD和PLT的联合检测,可初步判定孕产妇妊娠周期的凝血状况,帮助治疗孕产妇异常出血,对制定生产方案及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辛娜 吴跃刚 +2 位作者 王瑶 邓克廷 王永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0期2902-2903,290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住院治疗CHD患者92例,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住院治疗CHD患者92例,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C1q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C1q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C1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C1q水平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检测血清C1q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C1Q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BC200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瑶 杨超 +2 位作者 邓克廷 高婷 李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检测阿尔茨海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C200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AD诊断中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4... 目的检测阿尔茨海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C200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AD诊断中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41例AD患者、37例VaD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LncRNA BC200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脑脊液中Aβ1-42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分析LncRNA BC200、Aβ1-42和Tau在3组间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应用ROC曲线分析LncRNA BC200、Aβ1-42和Tau诊断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LncRNA BC200表达水平和AD病程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AD组患者的LncRNA BC200和Tau水平均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Aβ1-42水平显著低于VaD组和对照组(均P<0.01);VaD组患者的LncRNA BC200和Aβ1-4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a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ncRNA BC200、Aβ1-42和Tau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8.5%)、特异度(91.3%)和曲线下面积AUCROC(0.965)均比单独检测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AD患者血清中LncRNA BC20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ncRNA BC200可用于AD和VaD的鉴别诊断,LncRNA BC200有望成为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 Aβ1-42蛋白 TAU蛋白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血清乳腺珠蛋白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超 康炜 +2 位作者 李建华 尤涛 王永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40例其他癌症患者(前列腺癌、胃癌、卵巢癌、直肠癌各10例)、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40例其他癌症患者(前列腺癌、胃癌、卵巢癌、直肠癌各10例)、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40名体检正常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hMAM水平并做比较。将68例乳腺癌患者按临床TNM分期、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R)表达、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绝经分别分组并做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乳腺癌血清hMAM的Cut—off值。结果血清hMA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即诊断乳腺癌的可信度为82.5%[95%可信区间(C,):72.6%~92.4%];当hMAM的Cut—off值为8.43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82.9%。乳腺癌组血清hMAM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I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MAM阳性率(55%、75%)明显高于I和Ⅱ期患者(25%、4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MAM阳性率(88%)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3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不管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ER、原癌基因C—erb-2表达及是否绝经,其hMAM水平及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hMAM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乳腺癌高危人群血清hMAM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珠蛋白 乳腺癌 微转移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卓 朱利群 +2 位作者 张燕 徐昌芬 徐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直径至1.0 c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化疗组、4'-M-S组和4'-M-S+VP16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荷瘤鼠。动态观测各治疗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存活时间。治疗3周后,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4组移植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mRNA、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mRNA及其产物P-糖蛋白(permeability-glycoprotein,P-g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发现,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有一定的体内抑制作用,与VP16联合用药可使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抑,抑瘤率达48.21%,同时可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明显改善荷瘤鼠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相比,4'-M-S+VP16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移植瘤组织中MDR1 mRNA、LRP 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和LRP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4'-M-S能有效逆转人绒毛膜癌对化疗药物VP16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4'-M-S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耐药基因MDR1 mRNA、LRP mRNA及相应产物P-gp和L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裸鼠 多药耐药逆转 4'-甲醚-黄芩素 依托泊苷
原文传递
自建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性能验证方法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辛娜 杨超 +2 位作者 白跳艳 王永锋 康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自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的方法和程序,充分了解其检测性能,评估并确认分析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用途。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EP系列文件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 目的探讨自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的方法和程序,充分了解其检测性能,评估并确认分析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用途。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EP系列文件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实验室检测系统评估的要求,对实验室自建的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等性能参数的验证和评价。结果 HBV-DNA定量检测低值和高值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4%和1.8%,总精密度CV分别为3.8%和1.8%。正确度初次验证有两项不符合要求,经厂家校准后重新验证符合要求。线性回归方程为Y=0.997X+0.012,R2=0.999,线性范围为500-108IU/ml。检测下限为500 IU/ml。结论自建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的性能符合要求,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节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蓉 牛春燕 +1 位作者 于璐 田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81-198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人肝细胞培养(脂肪变性)制备NAFLD细胞模型,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TG、ALT、AST、LDH、GG...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人肝细胞培养(脂肪变性)制备NAFLD细胞模型,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TG、ALT、AST、LDH、GGT、Alb水平,IF法检测LC3-Ⅱ的定位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诱导自噬组的吸光度值和细胞活率与脂肪变组比较,明显下降(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160、4.110,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407、4.032;P值均<0.05)。脂肪变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5.316、3.730、4.013、6.967、6.192、5.531,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963、3.603、4.774、7.479、6.319、5.193;P值均<0.05)。诱导自噬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降低(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978、3.695、3.960、5.130、4.695、3.192,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3.846、5.575、4.184、5.019、4.203、3.049;P值均<0.05)。LC3-Ⅱ在各组肝细胞中的标记值,诱导自噬组最高(HL-7702细胞为90.1%,SK-HEP-1细胞为80.0%),其次是脂肪变组(HL-7702细胞为47.2%,SK-HEP-1细胞为48.4%)及抑制自噬组(HL-7702细胞为30.2%,SK-HEP-1细胞为45.5%)。诱导自噬组LC3-Ⅱ/LC3-Ⅰ比值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为6.786,SK-HEP-1细胞q值为5.926;P值均<0.05)。结论自噬的上调有利于促进肝脏脂肪的清除,而下调则促进脂质的聚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自噬 脂类代谢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瑶 杨彪 +1 位作者 康炜 李卓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诱骗受体3(DcR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分析其在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AS患者和48例体检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诱骗受体3(DcR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分析其在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AS患者和48例体检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IL-4水平,并分析血清DcR3水平与AS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DcR3、TNF-α和IL-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且活动期AS组DcR3水平高于稳定期AS组(P<0.05);AS患者血清IFN-γ/IL-4(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cR3与IL-4、TNF-α、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31、0.41、0.38、0.65,P均<0.01),DcR3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r=-0.38,P<0.01),与IFN-γ和血小板计数(PLT)无相关性(r=-0.12、0.23,P均>0.05)。结论 AS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升高;AS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均增高,其中TH2类优势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诱骗受体3 TH1 TH2失衡
下载PDF
γ-分泌酶抑制剂在哮喘小鼠模型Th17/Treg平衡失调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辛娜 李敬梅 +4 位作者 王永锋 王瑶 陈婕 杨超 吴跃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Th17/Treg失衡的干预作用,为其抗哮喘活性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45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DAPT组,每组15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 目的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Th17/Treg失衡的干预作用,为其抗哮喘活性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45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DAPT组,每组15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气道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分析脾脏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DAPT组较哮喘组气道炎症明显减轻,气道内黏液分泌显著减少。哮喘组IgE、IL-17、IL-10和TGF-β1的含量分别为(695±148)ng/ml,(58±6)pg/ml,(148±12)pg/ml,(18±3)pg/ml;DAPT组IgE、IL-17、IL-10和TGF-β1的含量分别为(486±152)ng/ml,(27±6)pg/ml,(193±17)pg/ml,(33±5)pg/ml。与哮喘组比较,DAPT组气道灌洗液中IL-17、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TGF-β1水平显著增加(P<0.01),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具有抗哮喘小鼠Th17/Treg失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NOTCH信号 Γ-分泌酶抑制剂 Th17/Treg失衡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