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颅骨修补术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勇 高亚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92例脑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于脑外伤术...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92例脑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于脑外伤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接受颅骨修补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简明精神状态(MMSE)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65%vs.8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4.74±3.61)分vs.(11.18±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M量表、MMSE量表、NCSE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59.26±6.12)分vs.(47.86±5.27)分、(25.02±4.61)分vs.(22.74±5.13)分、(103.52±10.63)分vs.(88.76±7.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or、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22.76±4.15)ng/mL vs.(25.38±5.27)ng/mL、(66.29±4.91)nmol/L vs.(78.24±6.08)nmol/L、(3.36±1.02)ng/mL vs.(4.91±0.9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0%vs.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利于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可改善神经功能,提升认知功能,减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疗效 神经功能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7S”联合“PDCA”在神经外科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强燕燕 王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353-0354,共2页
目的:探讨 7S 管理与 PDCA 循环联合应用于神经外科基础护 理的落实。方法:按照 7S 管理法的步骤确定针对基础护理的范围,并联合 PDCA 找到基础护理现存的问题,修订病区基础护理的流程及标准,由患 者基础护理及病房环境两方面观察实施 ... 目的:探讨 7S 管理与 PDCA 循环联合应用于神经外科基础护 理的落实。方法:按照 7S 管理法的步骤确定针对基础护理的范围,并联合 PDCA 找到基础护理现存的问题,修订病区基础护理的流程及标准,由患 者基础护理及病房环境两方面观察实施 7S 管理后基础护理的质量。结果: 实施 7S 管理联合 PDCA 循环后,病房环境评分为(92.76±1.58)分,明 显高于实施前的(88.68±1.23)分(P< 0.01);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 分为(93.62±1.01)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9.53±2.11)分(P< 0. 01);实施“7 S”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为 94.17%,明显高于实施前 的 90.62%(P< 0.01)。结论:神经外科病房实施“7S”管理模式管理, 不仅使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有所提高,而且使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满意度 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S”管理 “PDCA” 基础护理 神经外科
下载PDF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观察
3
作者 王婷 王晓庆 +2 位作者 白艳 宗子钰 强燕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S01期0344-034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改良为预穿刺点至肩峰上 3cm,预使导管尖端位置到达腋静脉第二段区域,不进入锁骨下静脉,应用于 126 例神经外科住院... 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改良为预穿刺点至肩峰上 3cm,预使导管尖端位置到达腋静脉第二段区域,不进入锁骨下静脉,应用于 126 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结果 126 例患者导管置入长度为 (32.89±1.02)cm,留置时间 (13.89±2.21)cm,置入后出现静脉炎 3 例,导管相关性血栓 1 例,渗血 1 例,渗液 1 例,无堵管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25 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拔管前,血管彩超显示置入的静脉官腔内无异常。结论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在神经外科患者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靠的,穿刺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少,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穿刺的痛苦,并且维护成本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中等长度导管 临床护理 安全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磊 李张珂 +1 位作者 胡帅兵 张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06例听神经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前DTI定位与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的... 目的探究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06例听神经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前DTI定位与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面神经均位于肿瘤腹侧,其中位于腹侧中央者最多(44例,占41.51%),其次是腹侧前上部者(25例,占23.58%)。术前DTI结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相符合者有100例(94.34%),不符合者有6例(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面神经均实现解剖保留。术前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89.62%;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良好率分别为74.53%、46.23%、53.77%及85.85%;患者术前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DTI定位面神经与肿瘤位置较准确,且手术效果较好、面神经保留率较高,术后面神经有一定损伤,6个月后开始恢复,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概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弥散张量成像 面神经 预防 电生理监测 功能障碍 手术效果 定位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王乃冰 袁兴 李俊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究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穿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ACA-Vm)以及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PCA-Vm)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a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显著,可调节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状态及昏迷情况,促进脑部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尼莫地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及对患者应激反应、视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涛 黄元志 贺世明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观察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应激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原酶(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觉功能[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值、视野模式标准差(PSD)]变化、术后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86.25±6.69)min、(76.39±6.26)mL、(8.17±2.54)d,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89.09±5.13)min、(80.16±6.63)mL、(10.16±2.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AngⅡ、R、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FI和MD分别为(90.34±5.17)%、(-3.03±2.06)dB,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1±7.14)%、(-5.29±2.14)dB,PSD为(3.01±0.46)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0.5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疗效显著,其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视觉功能,且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应激反应 视觉功能 肿瘤切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辅酶Q10对小鼠脑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福 刘柏麟 +3 位作者 袁兴 郝璞珩 邓齐奇 孙皖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研究辅酶Q10(CoQ10)对脑出血(ICH)小鼠的神经功能、周围组织水肿、炎症因子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4只C57WT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CH组、CoQ10组,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到基底神经节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CoQ10组小鼠在脑出... 目的:研究辅酶Q10(CoQ10)对脑出血(ICH)小鼠的神经功能、周围组织水肿、炎症因子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4只C57WT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CH组、CoQ10组,采用Ⅳ型胶原酶注射到基底神经节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CoQ10组小鼠在脑出血模型建立6 h后,给予CoQ10灌胃处理。于造模后7 d时对所有小鼠进行mNSS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并用公式计算小鼠脑水肿程度;于3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CoQ10治疗降低了脑出血小鼠造模7 d后的mNSS评分(P<0.05),脑组织水含量计算的结果也显示ICH组脑水肿程度加重(P<0.001),而CoQ10组可减轻小鼠的脑水肿(P<0.01)。与ICH组相比,经CoQ10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1)及减少细胞凋亡水平(P<0.001)。结论:CoQ10可减轻脑出血小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水肿程度、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改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辅酶Q10 炎症因子 神经保护 凋亡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通过调控miR-214-3p对脂多糖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文海 薛世斌 郑涛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872-2876,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SML)对脂多糖(LPS)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0μg/L LPS处理HA1800细胞3 h作为LPS组,以正常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C)组;分别用5 ml/L、10 ml/L、20 ml/L的SML注射液处理HA1800细胞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SML)对脂多糖(LPS)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0μg/L LPS处理HA1800细胞3 h作为LPS组,以正常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C)组;分别用5 ml/L、10 ml/L、20 ml/L的SML注射液处理HA1800细胞24 h后再用10μg/L LPS处理3 h,作为LPS+5 mL/L SML组、LPS+10 mL/L SML(LPS+SML)组、LPS+20 m L/L SML组;将miR-con、miR-214-3p转染至HA1800中再用10μg/L LPS处理记为LPS+miR-con组、LPS+miR-214-3p组;将anti-miR-con、anti-miR-214-3p转染至HA1800中用10 mL/L的SML注射液处理24 h后再用10μg/L LPS处理3 h,记为LPS+SML+anti-miR-con组、LPS+SML+anti-miR-214-3p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214-3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TNF-α和IL-6水平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升高,miR-214-3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不同浓度SML和LPS共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TNF-α和IL-6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降低,miR-214-3p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miR-con组比较,LPS+miR-214-3p组的miR-214-3p表达水平升高,TNF-α和IL-6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SML+anti-miR-con组比较,LPS+SML+anti-miR-214-3p组的TNF-α和IL-6水平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HA1800增殖,抑制LPS引起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和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14-3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miR-214-3p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凋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磊 李张珂 +1 位作者 胡帅兵 张硕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椎板入路法)和研究组(半椎板入路法),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椎板入路法)和研究组(半椎板入路法),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和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MacNab评分。结果研究组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总有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MacNa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少等优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护脊柱的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入路 神经鞘瘤 椎管内 脊柱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早期预警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8
10
作者 梅润 何乾峰 +5 位作者 徐璐瑶 苑静 何佩瑶 商瑜瑜 卫攀 张俊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7,85,共5页
目的 基于决策树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早期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3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体温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 目的 基于决策树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早期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3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体温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作为建模变量;随后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其中训练集构建决策树模型,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决策树模型筛选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排序为入室时休克、修正的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 RTS)、受伤时环境温度和衣物潮湿;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中与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04、0.681。结论 基于入室时休克、RTS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和衣物潮湿构建决策树模型,能有效预测急诊创伤低体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低体温 决策树 风险预测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对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睢静 王瑛 +1 位作者 李萌 刘文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对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对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平均振幅值(AEMG)均降低,持续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实际进食比例评分、进食平均振幅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咽期通过时间(PTT)均缩短,舌骨最大位移距离(HmaxD)均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表面肌电图指标,恢复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下颏抗阻力训练 脑外伤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勇 高亚飞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80例sTB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骨瓣减... 目的观察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80例sTB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5 d的颅内压、术前及术后7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术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颅内压分别为(20.23±0.96)mmHg、(17.52±1.53)mmHg、(13.44±1.1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6±1.86)mmHg、(21.19±1.35)mmHg、(17.16±1.4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IL-6、IL-18及hs-CRP水平分别为(14.68±2.22)mg/L、(35.62±6.10)mg/L、(6.64±1.2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5±3.61)mg/L、(42.34±4.55)mg/L、(10.09±2.0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语言能力、定向力、视觉空间、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进食、洗澡、穿衣、修饰、小便控制、大便控制、如厕、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患者颅内压,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认知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乾峰 张燕燕 +7 位作者 苑静 杨亚芸 班菲 白惠 潘燕群 郭显媚 林琳 徐璐瑶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2期66-68,75,共4页
农药中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通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农药中毒患者的中毒情况。但据观察,临床护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护理人员在配制以及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锐... 农药中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通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农药中毒患者的中毒情况。但据观察,临床护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护理人员在配制以及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锐器损伤,且大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比较繁忙,配药效率比较低等。近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护理工作的局限性,如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安全、快速以及经济的特点,同时可减少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有效提高配药效果。因此,本文将综述人工智能辅助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通过对农药中毒患者护理现在现状的分析,为推动我国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中毒因素 人工智能 医护一体化护理
下载PDF
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14
作者 周加华 郑涛 +2 位作者 冯达云 秦怀州 杨迪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目的 总结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bGBM)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6年9月~2022年9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20例,均接受多模式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选择最佳入路方式,... 目的 总结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bGBM)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6年9月~2022年9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20例,均接受多模式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利用神经导航确认手术轨迹,术中进行超声定位、神经监测或磁共振扫描。分析手术、临床结局和并发症。结果12例实现全切除,中位切除范围为96.7%(87.71%~100.0%),其中术中接受术中超声切除4例(20%),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引导切除16例(80%),其中3例在iMRI的T1C序列上识别出残余肿瘤,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的辅助下继续切除残余肿瘤,最终实现全切除。新发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障碍1例、记忆障碍2例、语言障碍1例,常见于胼胝体压部、干部和膝部。最后一次随访时,存活病人中位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为25分,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为80分。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6个月。结论 多模式技术辅助下显微手术对于bGBM可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切除,获得较良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状”胼胝体胶质瘤 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 术中神经监测 术中磁共振扫描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刘文娟 杨淑苹 +2 位作者 夏维娜 张冬子 睢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7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60例,...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60例,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接纳度和希望水平,促使其积极应对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认知行为干预 颅内肿瘤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涛 黄元志 吕文海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给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研究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于连续治疗10d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PCT、WBC、TNF-α、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2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对照1组的8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1.92±2.25)d vs(16.82±3.05)d、(17.42±2.95)d]、住院时间[(15.22±3.10)d vs(20.58±3.11)d、(21.56±3.63)d]比较,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PCT[(0.15±0.06)mg/L vs(0.68±0.20)mg/L、(0.75±0.15)mg/L]、WBC[(5.86±1.02)×10^(9)/L vs(7.39±1.30)×10^(9)/L、(7.55±1.24)×10^(9)/L]、TNF-α[(19.33±2.52)ng/L vs(23.46±3.22)ng/L、(23.52±2.96)ng/L]、PaCO_(2)[(40.10±1.51)mmHg vs(42.69±1.36)mmHg、(42.72±1.62)mmHg]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的PaO_(2)[(63.20±5.11)mmHg vs(57.22±4.23)mmHg、(57.19±4.52)mmHg]、SaO_(2)[(94.23±5.22)%vs(85.85±7.02)%、(85.02±6.96)%]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缺氧状态,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振动机械排痰 重型颅脑损伤 坠积性肺炎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参芍口服液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炎性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宝福 刘柏麟 +3 位作者 袁兴 郝璞珩 邓齐奇 孙皖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2-555,560,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芍口服液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54只C57小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和参芍口服液组(SS组),采用限制性皮层损伤的方法对TBI组和SS组小鼠进行损伤手术,造模6 h... 目的:探讨参芍口服液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54只C57小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和参芍口服液组(SS组),采用限制性皮层损伤的方法对TBI组和SS组小鼠进行损伤手术,造模6 h后,SS组给予5 ml参芍口服液灌胃干预,Sham组和TBI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持续7 d。采用mNSS评分对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内NRL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伤后1、3、7 d,对比Sham组,TBI组的mNS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皮层损伤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SS组的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P<0.05),皮层损伤区神经元凋亡率也较TBI组明显减少(P<0.05);相比Sham组,伤后7 d,TBI组的炎症因子(IL-18、TNF-α、IL-1β)的表达均上升(均P<0.05),而SS组的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较TBI组明显下降(均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造模7 d后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含量,结果显示TBI组的NLRP3、Caspase-1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SS组的NLRP3、Caspase-1含量明显低于TBI组。结论:参芍口服液对小鼠的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死亡比例,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实现减轻炎性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芍口服液 创伤性脑损伤 炎性反应 NLRP3炎症小体 神经功能 凋亡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涛 郭少春 +1 位作者 陈磊 陆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4期3618-362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把患者分为凝血功能...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把患者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24例)与凝血功能正常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EG各参数对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伤原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反应时间、凝固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与K、MA、α角的相关性强(r=-0.536,P<0.001;r=0.615,P<0.001;r=0.59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α角、MA诊断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14、0.846。结论TEG各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K、α角、MA对单纯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指标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血清GFAP、HIF-1α、NSE检测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涛 李张珂 岳亮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115例TBI患者纳入TBI组,40例骨折...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115例TBI患者纳入TBI组,40例骨折患者为创伤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分析各指标与TBI病情的关系,探讨血清GFAP、HIF-1α、NSE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患者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显著高于创伤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TBI患者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入院GCS评分、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治疗前及入院3 d后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治疗前或入院3 d后血清GFAP、HIF-1α、NSE对于TBI患者预后不良预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968。结论血清GFAP、HIF-1α、NSE水平与TBI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GFAP、HIF-1α、NSE有助于预测TBI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预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文海 郑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57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al)...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57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2-VO)和红景天苷治疗组(Sal),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2-VO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700B放大器记录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利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等指标,评估海马氧化应激水平。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等,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显著延长,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P <0.05,n=8),Sal组较2-VO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 <0.05,n=8);2-VO组较sham组CA1区f EPSP增强幅度显著减弱(P <0.05,n=6),Sal组f EPSP增强幅度较2-VO组显著提高(P <0.05,n=6);与sham组相比,2-VO组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GSH显著降低(P <0.05),MDA显著增高(P <0.05,n=8)。Sal组SOD、GSH-Px、GSH较2-VO组显著升高(P <0.05,n=8),MDA较2-VO组显著降低(P <0.05,n=8);2-VO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膜电位、ATP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下降(P <0.05,n=8),Sal组膜电位、ATP水平较2-VO组显著升高(P <0.05,n=8)。结论:Sal可显著改善2-VO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海马区LTP水平,其机制可能和抑制2-VO大鼠海马区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其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血管性痴呆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