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巧维 刘倩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24-325,共2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需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9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其静脉输液操作行常规操作及护理。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需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需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9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其静脉输液操作行常规操作及护理。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治疗需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9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其静脉输液护士行小儿静脉输液循证护理模式培训,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再对观察组患儿行静脉输液操作护理。对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率、家长对静脉输液的护理满意率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2)观察组患儿及家长输液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3)观察组患儿哭闹率、针头脱落率、液体渗漏率、针头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4)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及家长的输液配合度,从而提升输液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静脉输液 循证护理模式
下载PDF
时机理论下步行运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彬彬 刘静静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471-476,共6页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下步行运动护理方案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能力、心脏功能和再次住院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CHD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下步行运动护理方案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能力、心脏功能和再次住院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CHD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和不限定运动形式和强度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时机理论指导下步行运动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运动能力、运动自我效能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指标和再住院率及心源性死亡率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的运动自我效能感得分、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3 d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步行距离均较出院前3 d明显增加,运动自我效能感得分和EF水平也较干预前明显增加,LVESD、LVEDD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降低和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感得分、EF水平升高更显著,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机理论下步行运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和降低再次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时机理论 步行运动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袁莹 刘维 +1 位作者 何彬彬 张娇妹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732-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大兴医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大兴医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护理前、护理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l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的变化,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0.44±2.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2.61)分,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FMA评分为(53.98±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等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各维度评分分别为(62.33±5.01)分、(67.21±4.82)分、(66.21±4.29)分、(65.11±5.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6±3.98)分、(57.19±4.98)分、(60.27±5.21)分、(56.38±4.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神经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目标管理理论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满意率
下载PDF
全流程智能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平台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刘倩 刘维 +4 位作者 郭梦洁 郭芳素 李昀阁 冯依凡 王武化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8期144-147,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化预防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述全流程智能化VTE防控平台构建过程中关于风险评估智能填充、AI预测模型构建、质控管理、专病数据库建立、随访小程序实施等的成效与经验,以期为医院构建完善的VT...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化预防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述全流程智能化VTE防控平台构建过程中关于风险评估智能填充、AI预测模型构建、质控管理、专病数据库建立、随访小程序实施等的成效与经验,以期为医院构建完善的VTE防治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智能化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对长期厌食患儿的影响
5
作者 席玲 刘倩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对长期厌食患儿的影响。方法将68例长期厌食患儿随机分为三维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所有患儿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持续观察1个月。结果护理后,三维组的...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对长期厌食患儿的影响。方法将68例长期厌食患儿随机分为三维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4例。所有患儿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持续观察1个月。结果护理后,三维组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厌食程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三维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锌、血铁、D-木糖含量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三维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延续性模式在长期厌食患儿的应用能促进尿D-木糖的释放,有利于血锌、血铁含量恢复正常,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延续性模式 厌食 D-木糖 血锌 血铁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彬娟 黑乐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焦点解决模式(SFA)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采用焦点解决模式(SFA)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施SFA护理。于干预1 d与干预7 d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状况;另于干预1 d、干预3 d、干预7 d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颈部疼痛与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 d时,两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7 d时,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1 d时(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 d、干预7 d时,两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各时间段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3 d、干预7 d时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FA模式,能够明显改善CSR患者的心理弹性,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睡眠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