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毛纱线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李倩 吴倩 +1 位作者 高益楠 王进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解决传统热电材料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热电材料的基底,采用溶液法配制了一种由聚(3,4-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碳纳米管(CNT)、碲化铋(Bi_(2)Te_(3))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涂层,并通... 为解决传统热电材料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热电材料的基底,采用溶液法配制了一种由聚(3,4-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碳纳米管(CNT)、碲化铋(Bi_(2)Te_(3))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涂层,并通过浸涂法将其涂覆在羊毛纱线表面,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热电纱线。对热电纱线的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弯曲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CNT与PEDOT∶PSS的质量比为1∶4,且Bi_(2)Te_(3)的含量为20%时,复合涂层热电纱线的热电性能最好,此时热电纱线的功率因子为9.37μW/(m·K^(2)),相应的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为5 775 S/m和40.3μV/K,经过数次弯曲循环及水洗测试后,电阻值仍然保持稳定。该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纺织品基热电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纤维 热电涂层 碳纳米管 PEDOT∶PSS Bi_(2)Te_(3)
下载PDF
柔性纺织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程文平 董洁 +1 位作者 李鹏飞 孙润军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变革有着重大作用。传感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新电子科技的发展重心,不仅能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变革有着重大作用。传感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新电子科技的发展重心,不仅能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纺织品的传感器是一种可穿戴计算设备,可以附着或穿戴在人体上,不仅可以传输信息,还可以作为智能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这些传感器能够为下一代人机界面提供潜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纺织品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技术进展 导电纺织品
下载PDF
多层结构柔性压力传感织物的设计与性能
3
作者 陈奕汛 吴倩 +1 位作者 李倩 王进美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4-17,22,共5页
智能可穿戴技术因其能够实时交互穿戴者与环境之间的信息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柔性压力传感器是用于压力检测的关键器件。使用导电材料MWCNTs与PEDOT:PSS制备3种不同的传感器敏感层,以镍铜织物作为传感器的上下电极,... 智能可穿戴技术因其能够实时交互穿戴者与环境之间的信息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柔性压力传感器是用于压力检测的关键器件。使用导电材料MWCNTs与PEDOT:PSS制备3种不同的传感器敏感层,以镍铜织物作为传感器的上下电极,制备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并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EDOT:PSS敏感层在0~5 kPa压强范围内,灵敏度高达0.168 12 kPa-1,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与恢复时间,以及较好的可重复性。该传感器性能良好,可以应用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MWCNTS PEDOT:PSS 多层结构
下载PDF
压电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文平 董洁 +1 位作者 李鹏飞 孙润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综述了无机陶瓷压电纤维、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及复合压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压电纤维在可穿戴领域、能量收集领域、医疗领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无机陶瓷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热塑性挤压法、黏性溶液纺丝法、溶胶-凝胶... 综述了无机陶瓷压电纤维、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及复合压电纤维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压电纤维在可穿戴领域、能量收集领域、医疗领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无机陶瓷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热塑性挤压法、黏性溶液纺丝法、溶胶-凝胶法,其中热塑性挤压法和黏性溶液纺丝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的制备技术包括熔融纺丝法、湿法纺丝法和静电纺丝法等,其中静电纺丝法制备有机聚合物压电纤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指出未来压电纤维的研究在高压电响应压电纤维的制备、压电纤维与功能性纺织品的整合、压电纺织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仍有待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 聚偏氟乙烯 制备 应用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二氧化钛水热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文豆 张辉 +1 位作者 陈天宇 武海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128,134,共8页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二氧化钛 水热合成法 功能纺织品 自清洁性能
下载PDF
废弃口罩基ZIF-8/Ag/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雅宁 张辉 +3 位作者 宋悦悦 李文明 李雯君 姚佳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120,共10页
针对废弃口罩和印染废水处理难题,利用金属有机骨架ZIF-8高度可调的孔径、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和煅烧技术制备出ZIF-8/Ag/TiO_(2)异质结,并将其负载到废弃的口罩上。对颗粒物和口罩复合材料的形貌、... 针对废弃口罩和印染废水处理难题,利用金属有机骨架ZIF-8高度可调的孔径、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和煅烧技术制备出ZIF-8/Ag/TiO_(2)异质结,并将其负载到废弃的口罩上。对颗粒物和口罩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键合状态、能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吸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染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较原始口罩,废弃口罩基ZIF-8/Ag/TiO_(2)复合材料的吸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能力分别提高了12.9倍和4.8倍,且可多次重复使用;较ZIF-8和ZIF-8/TiO_(2),ZIF-8/Ag/TiO_(2)异质结吸附能力和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增强。Ag掺杂ZIF-8/ZnO与C、N掺杂TiO_(2)使得ZIF-8/Ag/TiO_(2)异质结带隙变窄,且有孔的中空结构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可见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口罩 ZIF-8/Ag/TiO_(2)异质结 吸附 光催化降解 染料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改进Pix2PixGAN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郜仲元 余灵婕 +2 位作者 章玉铭 支超 陈梦琦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3,共5页
针对现阶段深度学习应用于纺织疵点检测时,由于疵点织物数据量不足而导致检测模型准确率低、疵点识别种类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x2PixGAN网络的训练数据增强方法。无疵点织物图像比较容易获取,利用多层深度Pix2PixGAN网络,可在无... 针对现阶段深度学习应用于纺织疵点检测时,由于疵点织物数据量不足而导致检测模型准确率低、疵点识别种类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x2PixGAN网络的训练数据增强方法。无疵点织物图像比较容易获取,利用多层深度Pix2PixGAN网络,可在无疵点织物图像上自动生成疵点,从而实现疵点图像数据的增强。首先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语义分割图;然后加深U-net网络,利用双重Pix2PixGAN网络加强疵点与纹理的融合;最后将新生成的疵点图像数据加入原训练集完成数据增强。分别以数据增强前后的疵点织物样本作为训练集,采用Faster R-CNN目标检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增强方法可有效提高织物疵点检测的效果。对于线状、破洞和污渍3种疵点,与原训练数据集相比,数据增强后的检测模型平均精度分别从73%、75%、62%提升到84%、7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疵点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Pix2PixGAN 数据增强
下载PDF
多孔涤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玎 吴倩 +1 位作者 王新 王进美 《合成纤维》 CAS 2022年第1期4-8,18,共6页
为获得具有孔隙结构的涤纶,利用碱处理的方法将具有中空结构的涤纶浸入NaOH溶液中,通过NaOH对涤纶的水解作用在中空涤纶的表面产生刻蚀,从而形成多孔的纤维结构。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及浸渍时间条件下,所形成多孔纤维的形貌特... 为获得具有孔隙结构的涤纶,利用碱处理的方法将具有中空结构的涤纶浸入NaOH溶液中,通过NaOH对涤纶的水解作用在中空涤纶的表面产生刻蚀,从而形成多孔的纤维结构。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及浸渍时间条件下,所形成多孔纤维的形貌特征、孔隙率、力学性能及所制备织物的亲水性。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法能够有效地制备多孔涤纶,孔径呈微米级(150μm)、亚微米级(150 nm)的多尺度分布。最优的制备工艺参数为:NaOH溶液质量浓度200 g/L、温度70℃、浸渍时间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碱处理 多孔纤维 孔隙率 亲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