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和田大红柳滩矿田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1
作者 高景刚 梁婷 +5 位作者 王登红 凤永刚 李永 谭细绢 岑炬标 何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3-2768,共16页
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位于西昆仑中段,是松潘-甘孜-西昆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白龙山、509道班西、大红柳滩东、507锂矿等大中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7处,探获Li_(2)O储量达到1Mt以上,成矿潜力巨大。本文梳... 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位于西昆仑中段,是松潘-甘孜-西昆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白龙山、509道班西、大红柳滩东、507锂矿等大中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7处,探获Li_(2)O储量达到1Mt以上,成矿潜力巨大。本文梳理了前人对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的成矿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花岗伟晶岩与大红柳滩复式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两者空间关系密切,自岩体向远端可分成微斜长石型(矿物组合为微斜长石、石英和白云母)、锂辉石型(矿物组合为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的分带规律,锂辉石伟晶岩多数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1~2km范围内;(2)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ε_(Hf)(t)、ε_(Nd)(t)和δ^(7)Li值,是晚三叠世同碰撞构造背景下不同源区熔融的产物;(3)花岗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具有相似的Hf、Li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于相同的源区,形成于富白云母矿物的变沉积岩通过白云母脱水熔融;(4)初始熔体富助熔元素P、B、F和碱金属,能够增加H_(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有利于Na、Li碱金属元素的富集,形成初始富锂熔体;(5)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空间关系、地球化学和Li同位素特征与岩浆分离结晶模型不同,与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富挥发分、碱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锂熔体上升过程中的熔体-流体分离作用可能是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大红柳滩复式岩体的外围,特别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外接触带1~2km范围是寻找锂辉石伟晶岩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伟晶岩 花岗岩 成矿机制 大红柳滩
下载PDF
柴北缘沙柳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物学及成矿流体特征
2
作者 李兴辉 凤永刚 +6 位作者 梁婷 李善平 李积清 余福承 高景刚 刘艳荣 郑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4-1427,共24页
文章对柴北缘沙柳泉1号绿柱石型伟晶岩脉按结构分带开展系统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沙柳泉伟晶岩岩浆分异和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微斜长石和云母的成分变化趋势表明,沙柳泉1号伟晶岩从边缘向核部的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的控制,分... 文章对柴北缘沙柳泉1号绿柱石型伟晶岩脉按结构分带开展系统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沙柳泉伟晶岩岩浆分异和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微斜长石和云母的成分变化趋势表明,沙柳泉1号伟晶岩从边缘向核部的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的控制,分异程度逐渐升高。熔体的演化伴随着流体盐度的降低,流体于绿柱石结晶阶段变为富CO_(2)弱酸性流体。成矿流体从早期的中高温(200~427℃)、低盐度(w(NaCleq)为3.2%~9.9%)的NaClH_(2)O体系向后期的NaCl-H_(2)O和NaCl-H_(2)O-(CO_(2))组成的2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演化。大量CO_(2)流体包裹体及流体包裹体内含较多菱铁矿(FeCO_(3)),指示富CO_(2)(CO_(3)^(2-))流体可能促进了绿柱石结晶。1号脉伟晶岩铍矿化是伟晶岩熔(流)体分异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伟晶岩 流体特征 流体包裹体 沙柳泉矿床
下载PDF
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规律
3
作者 凤永刚 梁婷 +5 位作者 岑炬标 王梦玺 谭细娟 高景刚 郭腾龙 王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3-2728,共26页
东秦岭(即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产出约7000条伟晶岩脉体,集中分布于峦庄、官坡、龙泉坪和商南四个伟晶岩密集区。本文对东秦岭伟晶岩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赋存状态、成矿时代、成矿条件及构造控矿要素进行了梳... 东秦岭(即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区,产出约7000条伟晶岩脉体,集中分布于峦庄、官坡、龙泉坪和商南四个伟晶岩密集区。本文对东秦岭伟晶岩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赋存状态、成矿时代、成矿条件及构造控矿要素进行了梳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规律。空间分布上,具有Li-Be等稀有金属矿化的伟晶岩在区域上多沿灰池子复式岩体以北的栾川-朱夏断裂和蔡川断裂分布,少量产出于在商丹缝合带北侧的商南地区(如大苇园、凤凰寨等),而并非以灰池子岩体为中心呈同心状分布。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时代为445~370Ma,尽管与东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存在交集(440~400Ma),但年代学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东秦岭出露的花岗岩体并非众多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母源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同时指示出,秦岭岩群可能通过深熔形成官坡、商南一带稀有金属伟晶岩。但商南富锂伟晶岩比官坡富锂伟晶岩具有较高锆石εHf(t)值及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揭示出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源区多样性。伟晶岩的空间分布与俯冲-碰撞密切联系,并且形成时代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具有耦合性,体现出构造-深熔-成矿特征,稀有金属伟晶岩可以产出于北秦岭造山带碰撞及伸展的多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侵位机制 伟晶岩时代 成矿规律 东秦岭
下载PDF
新疆瓦石峡南锂铍矿地质特征以及磷灰石对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庆 梁婷 +6 位作者 刘艳荣 杨智全 张朋 王登红 凤永刚 高景刚 谭细娟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30,共15页
新疆阿尔金地区近几年在稀有金属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发现了瓦石峡南、阿亚克、吐格曼、稀长沟等多个稀有金属矿床。瓦石峡南锂铍矿位于阿尔金成矿带的西段,由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于2020年发现,共圈定伟晶岩脉20余条,含稀... 新疆阿尔金地区近几年在稀有金属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发现了瓦石峡南、阿亚克、吐格曼、稀长沟等多个稀有金属矿床。瓦石峡南锂铍矿位于阿尔金成矿带的西段,由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于2020年发现,共圈定伟晶岩脉20余条,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脉9条,现阶段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矿区ρ9号脉含锂花岗伟晶岩脉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其对花岗伟晶岩成矿的指示作用。显微镜和背散射图像观察显示,磷灰石可分为岩浆期和热液期两个期次。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表明矿脉中磷灰石主要为氟-羟基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ρ9号脉含锂花岗伟晶岩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的富磷花岗伟晶岩(平均P2O5>0.42%的高分异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通过探讨矿区花岗质岩浆的来源、成岩环境以及磷灰石对成矿的指示,推测瓦石峡南ρ9号脉含锂花岗伟晶岩的富磷特征是因为富磷过铝质岩浆体系对稀有金属的富集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石峡南 磷灰石 花岗伟晶岩 S型花岗岩
下载PDF
中国铼资源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凡 赵云彪 +2 位作者 王岩 陈子瞻 李德先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铼(R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铼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认为我国铼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 铼(R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铼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认为我国铼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近年来,铼的矿产勘查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共获得铼查明资源储量787.41 t。从世界上看,铼的规模生产开始于1930年。与世界相比,中国铼工业发展并未形成规模,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其开发利用严重依赖寄主矿床的开发利用。借鉴国外铼资源的开发利用史,铼的应用从添加剂到催化剂到航空发动机再到量子计算,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对铼资源需求的增长。预测未来10~20 a国内铼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需求也将达到高峰期,铼资源保障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开展全国铼矿资源潜力评价,查明铼的可用资源量和潜力,加强铼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产业化,建立铼的战略储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勘查成果 开发利用 发展趋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东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岩 秦燕 +4 位作者 黎华 王登红 孙赫 王成辉 黄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金矿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产,也是东北地区优势矿产之一。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趋势,是我国岩金尤其是砂金的重要产区。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已有东北地区金矿地质资料,全面总结了东北地区金矿资源禀赋、矿床... 金矿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产,也是东北地区优势矿产之一。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趋势,是我国岩金尤其是砂金的重要产区。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已有东北地区金矿地质资料,全面总结了东北地区金矿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演化,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综合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和成因类型,将东北地区金矿床分为砂矿型、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变成型和受变质型、斑岩型、叠加型及成因暂时未查明的流体型等类型。岩金主要分布于华北成矿省辽东成矿带、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吉黑成矿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吉中—延边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省东乌珠穆沁旗—嫩江成矿带等;而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三江沿岸,大兴安岭成矿省东乌珠穆沁旗—嫩江成矿带、吉黑成矿省佳木斯—兴凯成矿带、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等。东北金矿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成矿的特点,按其规律可划为太古宙、元古宙、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7个成矿期。划分了13个成矿系列,22个成矿亚系列,22个三级预测区,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规律 矿床类型 找矿方向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构造观测及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焦建刚 谭福 +3 位作者 李林娜 刘健 杨兴科 高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甘肃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从其母岩浆侵位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该矿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尽管前人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该矿床的矿区构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厘清矿区控岩控矿构造对探讨岩浆侵入... 甘肃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从其母岩浆侵位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该矿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尽管前人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该矿床的矿区构造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厘清矿区控岩控矿构造对探讨岩浆侵入与就位过程、矿床深部找矿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根据矿区构造分类、配套、交切关系与成岩成矿时序组合等,划分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系统,借助断裂、共轭节理产状统计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确定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S向、NE-SW向和NNE-SSW向。最后将矿区构造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相结合,总结归纳出成矿前、成矿期与成矿后构造演化过程:成矿前经历吕梁运动阶段,该区发生强烈褶皱和变质作用。成矿期晋宁运动阶段,金川赋矿岩体的母岩浆沿着吕梁期形成的褶皱构造虚脱空间侵入就位。成矿后,加里东运动阶段,龙首山地区发生陆内造山,大量基性岩脉侵入;海西运动阶段,推覆造山运动强烈,形成泥盆纪地层,发育一系列同斜紧闭褶皱;燕山运动阶段,挤压-走滑作用占主导形成东西向展布的山前拉分盆地和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喜马拉雅运动阶段,急剧隆升和剥蚀,金川矿床从深部被抬升到了地表。研究成果为金川矿床深、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金川 铜镍硫化物矿床 构造解析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克布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成因与成矿过程 被引量:4
8
作者 焦建刚 徐铭池 +5 位作者 周江迪 闫馨云 马云飞 段俊 王佳新 高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5-1143,共19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横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内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点)广泛发育。克布矿床位于该区白云鄂博裂谷西南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品位较高的铜镍化物矿床。因此,准确厘定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代,查明岩石成因与... 内蒙古中部地区横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内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点)广泛发育。克布矿床位于该区白云鄂博裂谷西南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品位较高的铜镍化物矿床。因此,准确厘定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代,查明岩石成因与矿床成矿过程对于进一步指导克布矿床深部铜镍找矿突破以及区域类似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含矿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克布岩体主要岩相由主体辉长岩相与赋矿橄榄岩相组成,其中辉长岩相属于主体岩相而橄榄岩相则是主要赋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各岩相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富集Rb、Sr和Ba等元素,亏损Nb和Ta等元素。本次研究获得克布岩体橄榄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67.5±1.8Ma,为中二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环境。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克布岩体锆石ε_(Hf)(t)值为-4.67~2.84,(~(87)Sr/~(86)Sr)_(i)值为0.7062~0.7071,ε_(Nd)(t)值为为-10.6~-5.65。铂族元素(PGE)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克布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具有相对较低的Ni/Cu值,较高的Pd/Ir值和Cu/Pd值。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查明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的碰撞后伸展环境,岩浆源区为经历了俯冲交代作用的EMⅠ型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主要为高镁玄武质岩浆。在幔源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其中地壳硫的加入是促进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发生硫化物熔离并最终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结合最新探矿工程控制情况,本文认为克布矿床深部铜镍成矿潜力较高,应将晚期超镁铁质岩及深部岩浆通道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硫化物矿床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过程 克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下载PDF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兴地镁铁—超镁铁质岩带铜镍成矿作用:来自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昭德 胡秀军 +5 位作者 杜玮 夏明哲 汪帮耀 焦建刚 张朋 王厚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8-1131,共14页
兴地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块,由兴地Ⅰ号、Ⅱ号、Ⅲ号和Ⅳ号等岩体组成。其中,兴地Ⅰ号和Ⅳ号岩体以辉长岩相为主;而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到辉长岩相均有产出,岩相分带清楚。兴地Ⅱ... 兴地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块,由兴地Ⅰ号、Ⅱ号、Ⅲ号和Ⅳ号等岩体组成。其中,兴地Ⅰ号和Ⅳ号岩体以辉长岩相为主;而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到辉长岩相均有产出,岩相分带清楚。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二辉橄榄岩和二辉岩中均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化)体,常见矿石构造有星点状、斑点状、稀疏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等,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岩石的铂族元素(PGE)含量(质量分数,下同)((0.41~4.54)×10^(-9))低,钯组铂族元素(PPGE)含量总体高于铱组铂族元素(IPGE),IPGE/PPGE值为0.08~0.48,原始地幔标准化铂族元素蛛网图呈左倾型。岩石中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明显亏损,Pd/Ir值为3.28~23.33,Ni/Cu值为3.67~10.00,表明其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这与橄榄石-熔体平衡估算的母岩浆性质一致。全岩Cu/Pd值((6.58~83.33)×10^(4))以及Cu/Zr值与Ni含量的相关性特征表明,在岩浆源区和侵位过程中均发生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导致残余岩浆中显著亏损铂族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矿 铂族元素 矿石结构 硫化物 母岩浆 成矿作用 塔里木克拉通
下载PDF
新疆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花岗岩与伟晶岩成因 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蕾 高景刚 +5 位作者 王登红 梁婷 凤永刚 黄凡 谭细娟 岑炬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3-712,共20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出露大面积的复式花岗岩体和数千条花岗伟晶岩脉,含锂和富锂伟晶岩脉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群、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部以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边缘或者外围,围绕复... 西昆仑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出露大面积的复式花岗岩体和数千条花岗伟晶岩脉,含锂和富锂伟晶岩脉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群、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部以及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边缘或者外围,围绕复式岩体存在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富锂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空间关系更加密切。野外地质特征和精确的年代学数据显示:复式岩体主要由先后侵入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4.7~213.7 Ma,214~213 Ma和209.6~208.8 Ma;花岗伟晶岩的锡石、锆石、独居石、铌钽矿物U-Pb年龄分别为223~207.4 Ma,显示花岗伟晶岩与复式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εHf(t)值、εNd(t)值和δ7Li同位素特征,显示三者来源于不同的岩浆源区。二云母二长花岗和石榴子石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εHf(t)值(-9.49~-4.47)和εNd(t)值(-8.64~-7.81),表明其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Nb/Ta比值分别为20.87~23.62和4.41~22.90,反映岩浆演化过程存在流体作用;较低的CaO/Na_(2)O(平均值0.34)、Rb/Sr(平均值2.04)和Rb/Ba(平均值0.86)指示来源于贫黏土的变质页岩;与90号脉富锂伟晶岩,509道班西(白龙山)贫锂伟晶岩具有一致的δ7Li值,指示来源于相同的源区;近矿围岩较高的δ7Li值,可能是锂同位素扩散导致。509道班西(白龙山)富锂伟晶岩的δ7Li值明显低于区内花岗岩、贫锂伟晶岩和90号脉富锂伟晶岩,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熔体-流体分离、侵入后的冷却速率、扩散驱动等因素有关,岩浆演化晚期熔体-流体分离过程中P、F等挥发分元素对90号富锂伟晶岩脉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伟晶岩 Li同位素 成矿模式 大红柳滩
下载PDF
铷与铯——稀有金属中的绝代双骄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国卿 吴昌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3-1077,共5页
铷和铯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除应用于军工和科技领域外,还在众多民用领域有应用,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发展中导向性前沿领域的关键金属。铷和铯两种元素性质相似,因此它们不论是在自然界中的赋存状态,还是在工业应用中,都体现出一定的相似... 铷和铯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除应用于军工和科技领域外,还在众多民用领域有应用,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发展中导向性前沿领域的关键金属。铷和铯两种元素性质相似,因此它们不论是在自然界中的赋存状态,还是在工业应用中,都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同步性。1解密铷、铯在元素周期表上,铷和铯都属于第Ⅰ主族碱金属元素。铷(Rubidium),其元素符号为Rb,原子序数37,相对原子量85.47;铯(Cesium),其化学符号Cs,原子序数55,相对原子量13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符号 碱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 相对原子量 稀有金属 原子序数 同步性 前沿领域
原文传递
北山白头山铷矿赋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异演化过程及对铷成矿的约束
12
作者 吴世保 雷如雄 吴昌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729,共16页
白头山铷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是其重要的赋矿岩体,对于理解铷富集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山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为73.56%~75.60%)、富碱(Na_(2)O+K_(2)O为8.84%... 白头山铷矿位于北山造山带,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铷矿,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是其重要的赋矿岩体,对于理解铷富集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山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为73.56%~75.60%)、富碱(Na_(2)O+K_(2)O为8.84%~10.39%)、富铝(Al_(2)O_(3)为14.41%~15.01%),低Mg、Fe、Ca、P和Ti的特征,铝饱和指数较高(A/CNK=0.98~1.14)。微量元素方面,白头山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富集Rb、Th、U、Ta,相对亏损Ba、Sr、P、Ti,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为0.02~0.03)。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白头山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属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该花岗岩体系可能发生了云母、斜长石、锆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2.06×10^(-6)~45.33×10^(-6)),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TE_(1.3)=1.28~1.31),结合特征性元素对(Zr/Hf、Nb/Ta、Y/Ho、K/Rb)发育的non-CHARAC(不受离子电荷半径控制)行为,反映其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与熔流体作用。高分异花岗岩的强烈分异演化和熔流体作用是白头山铷矿富集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锆石U-Pb测年显示,白头山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26±3.8 Ma,结合前人资料,表明印支期是东天山-北山地区高分异花岗岩和伴生稀有金属形成的重要阶段,为研究区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锆石U-PB年龄 高分异花岗岩 四分组效应 白头山铷矿
下载PDF
砂岩型铼矿床矿物学研究——以四川盆地铁山埂铼矿床为例
13
作者 赵云彪 黄凡 +4 位作者 陈郑辉 江彪 刘泽 赵晨辉 孟秋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0-1403,共14页
铼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中,发育多层具有同沉积特征的铼超常富集层,其中铼矿化特征显著区别于斑岩型铜矿床中铼矿化,具有铼品位高,资源量大的特点。为... 铼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中,发育多层具有同沉积特征的铼超常富集层,其中铼矿化特征显著区别于斑岩型铜矿床中铼矿化,具有铼品位高,资源量大的特点。为查明铼超常富集层中矿物组成及富铼矿物特征,笔者选取沐川地区铼超常富集层中最具代表性的铁山埂铼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多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铁山埂铼矿床成矿期存在胶硫钼矿-黄铜矿、硒铅矿-斜方蓝辉铜矿、钼钙矿-钼铅矿-自然硒-孔雀石3类矿物组合,指示成矿流体由中低温酸性还原富硫条件逐渐向中低温弱碱性氧化贫硫条件转变。矿床中的主要富铼矿物为胶硫钼矿(w(Re)为0.01%~1.85%,平均值0.35%)、钼钙矿(w(ReO_(2))为1.02%~1.14%,平均值1.08%)和钼铅矿(w(ReO_(2))为0.49%~0.58%,平均值0.53%)。胶硫钼矿为最主要的富铼矿物,按形态可划分为鲕状胶硫钼矿、团块状胶硫钼矿、细脉状胶硫钼矿、雾状胶硫钼矿和环状胶硫钼矿。其中,鲕状胶硫钼矿中Re含量最高(w(Re)最高为1.85%),数量上则以雾状胶硫钼矿和细脉状胶硫钼矿为主。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超常富集的铼矿是一种产于硅质碎屑岩中与胶硫钼矿关系密切的砂岩型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铼矿 沙溪庙组 矿物组成 胶硫钼矿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乌兰陶勒盖铜镍矿床形成时代与岩浆源区
14
作者 王佳新 焦建刚 +2 位作者 马云飞 李峰 高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12,共22页
内蒙古中部存在多条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其中位于黄花滩—小南山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中的乌兰陶勒盖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区域镍找矿的新突破。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研究属空白,对其开展深入研... 内蒙古中部存在多条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其中位于黄花滩—小南山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中的乌兰陶勒盖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区域镍找矿的新突破。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研究属空白,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区域镍成矿规律总结及下一步找矿部署。本文选择乌兰陶勒盖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辉长岩与煌斑岩开展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辉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8±3.2)Ma,煌斑岩锆石U-Pb年龄为251.5~250.9 Ma,依次对应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后伸展两期构造事件。辉长岩SiO_(2)含量为47.29%~51.45%,Na2O+K2O含量为0.97%~3.08%,属于亚碱性系列。辉长岩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i(0.7199~0.7239)与较低的εNd(t)值(-12.18~-9.55),指示岩浆源区系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煌斑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47.72%~52.15%)及高的K2O含量(4.47%~9.43%),属于钙碱性钾质、过钾质煌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εHf(t)均为负值(-20.0~-2.9),表现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岩石成因 铜镍硫化物矿床 乌兰陶勒盖
下载PDF
扬子地块北缘毕机沟层状岩体亲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岩浆演化和硫化物熔离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栾燕 钱壮志 +2 位作者 王瑞廷 焦建刚 孙晓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5-1202,共18页
毕机沟层状岩体是扬子地块北缘汉南杂岩中最重要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之一,主要由下部带超镁铁质岩、中部带辉长岩和上部带闪长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下部带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橄榄辉长苏长岩以及中部带粗粒辉长岩、磁铁辉长岩和角闪... 毕机沟层状岩体是扬子地块北缘汉南杂岩中最重要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之一,主要由下部带超镁铁质岩、中部带辉长岩和上部带闪长岩组成。本文对该岩体下部带橄长岩、橄榄辉长岩和橄榄辉长苏长岩以及中部带粗粒辉长岩、磁铁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及亲铜元素分析,全岩(La/Sm)_(N )(0.43~2.89)和(Tb/Yb)_N(1.08~1.52)比值以及La/Yb-Sm/Yb图解均表明毕机沟层状岩体源区属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Ni/Cu-Pd/Ir图解显示毕机沟层状岩体母岩浆主要为高镁玄武岩,模拟计算及高的S/Se比值显示其母岩浆经历了~5%的地壳混染并引进了外界硫,导致毕机沟母岩浆在深部发生早期硫化物熔离,造成其极高的Cu/Pd比值(5.21×10~3~1.67×10^(6))和低的PGE含量。毕机沟母岩浆侵位到浅部岩浆房后,下部带极少量的硫化物熔离进一步导致残余岩浆亏损PGE,但S和Cu含量相对升高;中部带从下部带残余岩浆中结晶分异,具有更低的PGE含量和相对较高的S以及Cu含量。根据毕机沟层状岩体岩浆演化及硫化物熔离过程,推测岩体深部及附近具有寻找Cu-Ni-PGE矿床的潜力,查明其岩浆通道系统及岩浆运移方向对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北缘 毕机沟 亲铜元素 岩浆演化 硫化物熔离
下载PDF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事件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健 于强 +3 位作者 王猛 焦建刚 陈长发 马云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8-630,共13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其成矿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及今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区域热年代学数据,采用基于LA-ICP-MS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热史反演模拟,综合讨论了金川矿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和冷却过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南部白家嘴子组的3个混合岩样品产生的裂变径迹池年龄依次为40.8±5.4 Ma、30.8±10.4 Ma和50.9±4.6 Ma。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反演模拟热史结果,揭示金川岩体及围岩晚白垩世以来(~100 Ma)经历了两个构造抬升阶段:①晚白垩世‒晚中新世时期岩体相对缓慢抬升,②晚中新世以来,岩体快速冷却并被抬升至地表。金川地区晚中新世(~8 Ma)发生的快速抬升是对区域构造演化(喜马拉雅运动Ⅱ)的响应,其动力学环境为南、北双向构造挤压力作用之下,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俯冲楔入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青藏高原不断向北楔入,同时位于祁连山地体之下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地幔向南楔入(被动俯冲)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之下,形成一种双向挤压对冲模式,使得金川岩体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快速冷却抬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床保存 抬升冷却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陕西煎茶岭镍矿床亲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栾燕 王瑞廷 +2 位作者 白世恒 刘民武 焦建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2-1148,共17页
煎茶岭镍矿床是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其形成与热液蚀变密切相关,形成了滑镁岩型、蛇纹岩型、透闪岩型和菱镁岩型等4种镍矿石。对煎茶岭镍矿床矿石全岩主量、微量和亲铜元素开展系统研究,并结合自动矿物识别系统,查... 煎茶岭镍矿床是陕西省勉略宁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其形成与热液蚀变密切相关,形成了滑镁岩型、蛇纹岩型、透闪岩型和菱镁岩型等4种镍矿石。对煎茶岭镍矿床矿石全岩主量、微量和亲铜元素开展系统研究,并结合自动矿物识别系统,查明煎茶岭镍矿床亲铜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赋存状态,并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中的Ni和Cu主要以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形式存在,而Co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硫化物中;Ir和Ru主要赋存于镍黄铁矿中,Pt和Pd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Rh与其他铂族元素(PGE)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侵位前可能发生了含铑矿物的结晶分异。同时,较高的Cu/Pd值((2.82~10.9)×10^(4))也表明其母岩浆在深部经历了早期硫化物熔离作用,随之带走大量Cu、Ni、PGE等,这是煎茶岭镍矿床矿石铂族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推断,煎茶岭镍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1)煎茶岭镍矿床母岩浆侵位到浅部岩浆房之后,发生硫化物二次熔离形成Co、Ni含量较低的贫硫化物矿石;(2)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和原生硫化物在热液蚀变过程中释放出Co、Ni、S等成矿元素,并随热液迁移到花岗斑岩外接触带发生再沉淀和富集,从而形成富钴镍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矿床 亲铜元素 元素分布 硫化物熔离 热液蚀变 矿床成因 勉略宁矿集区
下载PDF
实践技能训练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强 李荣西 +3 位作者 王震 吴小力 周伟 黄何鑫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实践技能训练是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勘探开发流程动态模型、地质沙盘、岩石(心)手标本、测井解释模型、专业数据处理及可视化等多种实践训练,可以提高资源勘... 实践技能训练是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勘探开发流程动态模型、地质沙盘、岩石(心)手标本、测井解释模型、专业数据处理及可视化等多种实践训练,可以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与天然气方向)学生对油气形成与成藏理论的认知,强化对勘探开发各个环节的认知,同时明确相关设备、物品及地质样品的特征。该项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作为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还可以辅助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为该专业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训练 资源勘查工程 虚拟仿真 教学模型 本科教学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额布图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建刚 郭天牧 +2 位作者 闫馨云 马云飞 高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3-1079,共17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横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陆块北缘,区内广泛分布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点)。额布图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区域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之一。以额布图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含长橄榄辉石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矿... 内蒙古中部地区横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陆块北缘,区内广泛分布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点)。额布图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区域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之一。以额布图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含长橄榄辉石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相学、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额布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岩石成因;在此基础上,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简要分析了矿床找矿潜力,为实现进一步铜镍找矿突破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额布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含长橄榄辉石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6.0±2.1)Ma,属早石炭世,形成于古亚洲洋向华北陆块俯冲的岛弧环境。含长橄榄辉石岩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44.62%~55.81%(平均含量为51.60%),MgO含量为27.45%~33.10%(平均含量为30.32%),CaO含量为1.15%~2.22%(平均含量为1.61%);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Eu弱负异常;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额布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87)Sr/^(86)Sr)_(i)值为0.7085~0.7123(平均值为0.7106),(^(143)Nd/^(144)Nd)_(i)值为0.5117~0.5118(平均值为0.5118),ε_(Nd)(t)值为-10.57~-8.07(平均值为-8.91)。综合上述研究,额布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原始岩浆为经历了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原生岩浆主要为高镁玄武质岩浆,同时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地壳物质混染。由于地壳硫的加入以及富硅地壳混染,促进了硫化物熔离成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最新探矿工程控制情况,额布图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深边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应将理清岩浆流动方向、寻找隐伏岩体及深部岩浆通道作为下一步找矿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铜镍硫化物矿床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内蒙古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组合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云飞 焦建刚 +6 位作者 王猛 闫馨云 刘健 高超 王静 李峰 姚瑞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9-576,共18页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达茂旗地区,近东西向分布前寒武纪基底,前人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为色尔腾山岩群,但缺乏年代学依据。通过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研究对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达茂旗地区,近东西向分布前寒武纪基底,前人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为色尔腾山岩群,但缺乏年代学依据。通过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研究对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组合、形成时代、物质来源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达茂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由色尔腾山岩群和古元古代变质侵入岩构成。色尔腾山岩群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组成,形成时间为2009~2142 Ma,属古元古代。古元古代存在2期侵入岩,分别为1992~1999 Ma、1920 Ma。达茂旗地区在约2.6 Ga、2009~2142 Ma分别发生过陆壳增生作用,并受到古老陆壳物质混染,1999~1992 Ma的碱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为新生陆壳重熔产物,可能受到古老陆壳物质混染;1920 Ma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古老陆壳重熔产物。这些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前寒武纪构造发展演化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基底 岩石组合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达茂旗 华北克拉通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