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潘金 袁博 +2 位作者 张一凡 陈艳 王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2016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8例U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是否发生CVD将这208例UC患者分为单纯UC组(n=133)和UC合并CVD组(n=75),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2016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8例U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是否发生CVD将这208例UC患者分为单纯UC组(n=133)和UC合并CVD组(n=7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合并症等以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UC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UC患者发生CVD 75例,发生率为36.06%,UC患者CVD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有关(P<0.05);UC合并CVD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单纯UC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低于单纯UC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OR=1.689,P=0.013)、高血压(OR=1.988,P=0.001)、糖尿病(OR=1.850,P=0.009)、高脂血症(OR=1.885,P=0.009)、FIB(OR=1.782,P=0.019)、D-D(OR=1.624,P=0.007)、hs-CRP(OR=1.542,P=0.029)、TNF-α(OR=1.654,P=0.007)和Hcy(OR=1.644,P=0.021)是UC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FIB、D-D、hs-CRP、TNF-α、Hcy高水平可能对UC患者发生CVD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心肌内miRNA-210过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区域微血管密度和H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博 邴森 +3 位作者 王昌育 常明则 王利 邹金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9期2032-2035,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肌内微小RNA-210(miRNA-210)过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梗死区域微血管密度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缝针穿过心肌,不给予结扎处理)、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大鼠... 目的分析心肌内微小RNA-210(miRNA-210)过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梗死区域微血管密度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缝针穿过心肌,不给予结扎处理)、模型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阴性对照组(建立AMI大鼠模型+阴性病毒对照)、实验组(建立AMI大鼠模型+体内转染miRNA-210激动剂),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大鼠术后1个月心肌组织内miRNA-210和HGF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心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LVDs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LVFS和LVEF较假手术组、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大鼠LVDs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LVFS和LVEF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较阴性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HGF与miRNA-2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比假手术组和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大鼠miRNA-2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HG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组织内miRNA-210过高表达可促使AMI大鼠梗死区域微血管密度和HGF表达升高,因此可起到诱导血管新生和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微小RNA-210 微血管密度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芍药苷预处理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高宇勤 +2 位作者 郝霁萍 贺少辉 马宏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究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空白对照)、缺氧-复氧组(给予缺血-复氧处理)、芍药苷预处理(给予缺血-缺氧处理+芍药苷低... 目的探究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空白对照)、缺氧-复氧组(给予缺血-复氧处理)、芍药苷预处理(给予缺血-缺氧处理+芍药苷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与缺氧-复氧模型组比较,芍药苷预处理3个剂量组的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是芍药苷预处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芍药苷预处理组的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缺氧-复氧模型组(P<0.05),但是芍药苷预处理各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芍药苷预处理能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微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复氧
下载PDF
脑钠肽通过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对高血压降压效果及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马宏恩 王鑫 +2 位作者 季朝红 张圆 魏文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08-1312,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左心室肥厚的改善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钠肽组、脑钠肽+PKG抑制剂(KT5823)组。其中对照组大鼠分离腹主动脉,但并不进行缩窄腹主动脉;其余...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左心室肥厚的改善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钠肽组、脑钠肽+PKG抑制剂(KT5823)组。其中对照组大鼠分离腹主动脉,但并不进行缩窄腹主动脉;其余组大鼠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脑钠肽组每天通过微型泵以0.05μg/(kg·min)的速率连续静脉输注脑钠肽;脑钠肽+KT5823组通过微型泵输注相同剂量脑钠肽的同时以0.01μg/(kg·min)的速率连续静脉输注PKG抑制剂KT5823。各组大鼠造模前,以及造模(给药)后2、4周时,使用血压计测量大鼠的收缩压,并在造模(给药)后4周处死大鼠,分离心肌组织,称取左心室质量(LVW),测量左胫骨长度(TL),计算LVW/TL比值。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Ⅰ(PKG-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Smad家族成员3(Smad3)、Ⅲ型胶原、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马松实验(MASSON)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钠肽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减少(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与脑钠肽组比较,脑钠肽+KT5823组大鼠收缩压、LVW/TL比值、心肌组织中TGF-β1、AngⅡ、Smad3、Ⅲ型胶原、ROS、MDA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而PKG-Ⅰ、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KT5823可逆转脑钠肽对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结论:脑钠肽可通过调控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鸟苷依赖性蛋白激酶(PKG)信号通路降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血压,减轻其氧化应激水平,同时改善其左心室肥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脑钠肽 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VLDLR基因治疗研究
5
作者 关桢婷 胡小菁 尹显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424-3430,共7页
目前大多数心血管疾病(CVD)的治疗和管理策略都围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LDL-C水平控制在目标靶点值后,部分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仍然存在,并将残余CVD风险归因于高甘油三酯(TG)和高脂蛋白(a)。VLDLR能够结... 目前大多数心血管疾病(CVD)的治疗和管理策略都围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LDL-C水平控制在目标靶点值后,部分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仍然存在,并将残余CVD风险归因于高甘油三酯(TG)和高脂蛋白(a)。VLDLR能够结合和内吞含apoE的富含TG的脂蛋白以及Lp(a),但它在肝脏中通常不表达。靶向肝VLDLR表达有可能促进这些致动脉粥样化颗粒的清除。这篇综述概述了VLDLR的功能以及开发靶向肝VLDLR表达的基因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 甘油三酯(TG)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自噬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惠 高宇勤 +2 位作者 杨金新 强明敏 尹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735-9742,共8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药物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雌激素药物预处理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减轻再灌注损伤,但由于雌激素众多副作用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黄酮类、木脂素类、二苯乙烯类及香豆素类植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药物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雌激素药物预处理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减轻再灌注损伤,但由于雌激素众多副作用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黄酮类、木脂素类、二苯乙烯类及香豆素类植物雌激素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及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雌激素替代治疗方案,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减轻再灌注损伤。本文将就线粒体自噬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植物雌激素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鑫 鲁敏 +2 位作者 卢群 韩克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间的潜在联系,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T-1及NT-p...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间的潜在联系,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T-1及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制定ET-1、NT-proBNP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界值。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血浆ET-1、NT-proBN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以ET-1作为高血压LVH的诊断指标,最佳临界值为279.9pg/ml,所对应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79%;以NT-proBNP作为高血压LVH的诊断指标,最佳临界值为32.6pg/ml,所对应的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93%。结论:血浆ET-1、NT-proBNP水平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血浆ET-1、NT-proBNP水平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诊断 内皮缩血管肽1 血液 利钠肽 血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1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鑫 鲁敏 +1 位作者 韩克 田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AT)或复方阿米洛利(ACA)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情况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AT)或复方阿米洛利(ACA)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情况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氨基(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1.2±7.2)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2.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组(AT组,n=25)和氨氯地平(2.5mg/d)联合复方阿米洛利(0.5片/d,含盐酸阿米洛利1.25mg和氢氯噻嗪12.5mg)组(ACA组,n=25)。治疗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0.4±5.4)岁,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LVH患者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AT组和ACA组基线临床特征相似。降压治疗1年后,AT组及AC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AT组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血浆ET-1浓度作用强于ACA组(P<0.05)。结论血浆ET-1和NT-proBNP水平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AT较ACA更有利于降低血浆ET-1浓度及逆转LVH;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可能部分通过降低血压及影响血浆ET-1和NT-proBNP浓度逆转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内皮素1 氨荃端脑钠肽前体 氨氯地平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迟丽屹 胡小菁 +3 位作者 胡军 白跳 张彦海 田红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和预防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集404例5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行血液生化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测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为早期发现和预防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集404例5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行血液生化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测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根据相应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有更高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均为P<0.05)和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对上述因素与MMSE评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均为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均为P<0.05)。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障碍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心功能、血脂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马宏恩 高宇勤 +1 位作者 赵伟 孙超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脂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112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血脂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112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心绞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 05,P <0. 01)。治疗后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SV、LVEDV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治疗后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降低血脂及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艾司洛尔 心功能 血脂 炎症指标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跳 迟丽屹 +1 位作者 高宇勤 胡小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异鼠李素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糖尿病组和异鼠李素组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养8w后,糖尿病组及异鼠李素...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异鼠李素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糖尿病组和异鼠李素组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养8w后,糖尿病组及异鼠李素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4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制备完成后行4w的药物治疗,异鼠李素组大鼠每日口饲异鼠李素30mg/kg,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日口饲等容量生理盐水。检测体质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及空腹血糖,使用马森(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蛋白2/3(Smad 2/3)表达水平,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心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P<0.05),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Smad 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少(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异鼠李素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面积减少(P<0.05),心肌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Smad 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异鼠李素可缓解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心肌纤维化 糖尿病 大鼠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小菁 迟丽屹 +2 位作者 张文韬 段宁 冯占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近年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 近年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还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活性、稳定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即他汀类药物有多效性。现就具有代表性的阿托伐他汀,对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阿托伐他汀 多效性
下载PDF
肉桂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郝霁萍 高宇勤 +2 位作者 贺少辉 赵伟 赵国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究肉桂酸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2)、药物预处理组(n=12),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 目的探究肉桂酸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2)、药物预处理组(n=12),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2 h,药物预处理组术前灌服肉桂酸,其他两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三组心肌梗死面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情况,并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ERK1/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肉桂酸药物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0.18±0.05)与缺血再灌注组(0.34±0.04)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肌丝走行规整,无溶解破坏,线粒体密集,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核膜规整,染色体分布均匀。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肌纤维紊乱、挛缩,线粒体嵴不同程度破坏,遗留较多空泡,核染色体边集,核皱缩,核膜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凋亡小体。而肉桂酸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线粒体肿胀程度轻,核膜尚规整,无染色体边集,无明显凋亡现象。肉桂酸预处理诱导ERK1/2蛋白磷酸化,药物预处理组p-ERK1/2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为ERK1/2信号通路的下游蛋白,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Bax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肉桂酸预处理对于总ERK1/2(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肉桂酸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为诱导ERK1/2磷酸化,从而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心肌 缺血再灌注 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1/2
下载PDF
芍药苷预处理激活AMPKα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宇勤 郝霁萍 赵国平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2185-2189,共5页
目的探究芍药苷预处理激活AMPKα信号通路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共用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药物预处理组,采用结扎SD大鼠心脏LAD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究芍药苷预处理激活AMPKα信号通路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共用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药物预处理组,采用结扎SD大鼠心脏LAD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0.5%Evan's蓝灌注心肌,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磷酸缓冲液孵育心肌,CK-MB试剂盒来观察心肌缺血、坏死及肌酸磷酸激酶(CK-MB)和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探究芍药苷预处理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心梗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小(P<0.01);CK-MB检测也发现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能明显降低CK-MB值(P<0.01);HE染色发现药物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局灶性肿胀、心肌间质水肿,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充血;蛋白印迹实验发现药物预处理组能明显促进AMPKα蛋白的表达,升高磷酸化AMPKα的表达。结论芍药苷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增加AMPKα蛋白的表达,促进AMPKα磷酸化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创伤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毳毳 白和平 吕晓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1期2293-2296,共4页
目的探究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创伤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3例创伤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A组15例(LVEF<30%)、B组20... 目的探究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创伤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3例创伤所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A组15例(LVEF<30%)、B组20例(LVEF:30%~50%)和C组48例(LVEF≥50%),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HMGB-1、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根据患者研究终点预后状态分为E组(存活)51例和F组(死亡)32例,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LVEF,血HMGB-1、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析血HMGB-1对心功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HMGB-1、cTnI水平分别为(27.39±1.56)分、(15.23±0.52)ng/mL、(4.18±0.62)ng/mL和(18.58±1.49)分、(10.96±0.49)ng/mL、(2.57±0.53)ng/mL,均明显高于C组[(12.36±1.22)分、(5.82±0.38)ng/mL、(0.97±0.4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LVEF为(54.39±3.14)%,明显高于F组[(35.62±4.27)%],血HMGB-1、cTnI水平为(5.71±1.05)、(1.04±0.08)ng/mL,均明显低于F组[(11.27±1.36)、(3.39±0.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血HMGB-1表达与LVEF呈负相关(r=-0.735,P<0.001),与血cTnI表达呈正相关(r=0.677,P<0.001);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615,P<0.001)。血HMGB-1和血cTnI诊断严重脓毒症心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MGB-1可作为评估创伤性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创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心功能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利用正交试验筛选阿魏酸等四种药物干预在体大鼠MIRI凋亡最佳组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宇勤 郝霁萍 +1 位作者 贺少辉 赵国平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3277-3280,共4页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阿魏酸、芍药苷、甘草酸及肉桂酸四种药物组合预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寻找最佳药物组合。方法本实验采用了结扎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LA)的方法建立在体大...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阿魏酸、芍药苷、甘草酸及肉桂酸四种药物组合预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寻找最佳药物组合。方法本实验采用了结扎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LA)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L16(44)正交实验设计和0.5%Evan's蓝灌注心肌及1%TTC磷酸缓冲液孵育心肌观察心肌坏死;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比较各因素的极差发现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对大鼠MIRI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影响的顺序是:芍药苷>甘草酸>阿魏酸>肉桂酸;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对大鼠MIRI模型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影响的顺序是:芍药苷>甘草酸>肉桂酸>阿魏酸;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四药混合干预大鼠MIR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最佳选择方案是:芍药苷(高剂量,100 mg/kg)、甘草酸(高剂量,100 mg/kg)、阿魏酸(中剂量,300 mg/kg)、肉桂酸(中剂量,200 mg/kg)。结论芍药苷(高剂量,100 mg/kg)、甘草酸(高剂量,100 mg/kg)、阿魏酸(中剂量,300 mg/kg)、肉桂酸(中剂量,200 mg/kg)组合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芍药苷 甘草酸 阿魏酸 肉桂酸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宏恩 贺绍辉 +1 位作者 高宇勤 王鑫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疾病情况、药物用量、临床疗效、心电图检查结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其临床有效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适用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心病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丹参多酚酸盐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BNP、ET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郝霁萍 贺少辉 马宏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522-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脑钠肽(BNP)、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PAF组(即PAF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组70例)、同时期健...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脑钠肽(BNP)、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PAF组(即PAF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组7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7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质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检测血清BNP和ET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AF组的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PAF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AD、LVES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SV、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PAF患者血浆BNP、ET水平与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患者的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SV、CO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左心功能下降、发生较为明显的心肌重构,且与患者血浆BNP、ET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左心功能 左心结构 B型钠尿肽 内皮素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会会 尹佳 +2 位作者 强明敏 刘美林 高宇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2-36,41,共6页
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的提取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丹酚酸B镁,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调节作用,具有调经活血、散结止痛、抗氧化应激、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等功效... 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的提取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丹酚酸B镁,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调节作用,具有调经活血、散结止痛、抗氧化应激、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结肠炎和肾衰竭等疾病。故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及丹参多酚酸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多酚酸盐 丹酚酸B镁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赞伟 魏文杨 胡小菁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上CHF患者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82例左...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上CHF患者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8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分组,其中Ⅱ级30例,Ⅲ级28例,Ⅳ级24例。比较三组受检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TNF-α及脂联素水平,以及心超指标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TNF-α及脂联素与NT-proBNP、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的增高,血清NT-pro BNP、TNF-α及脂联素水平逐渐增高,LVEDd逐级增加,而LVEF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脂联素水平与NT-proBNP均呈正相关性(r=0.542、0.492,P<0.05);血清TNF-α、脂联素与LVEDd呈正相关(r=-0.602、0.52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35、-0.647,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与LVEF正常的C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 射血分数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