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健 郭嘉 +1 位作者 宋仲学 李袆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46±37.5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8.57±24.06)min,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8.52±10.59)mL,(4.47±1.4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48±29.82)mL、(12.73±3.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与ALT水平分别为(8.27±3.72)μmol/L,(15.42±4.03)U/L,明显低于对照组有(13.48±4.31)μmol/L,(21.57±5.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老年 探查取石术 腹腔镜 胆道镜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机制及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2 位作者 刘海旺 张欣颖 孙林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肿瘤细胞由于凋亡机制的失调而具有耐药性。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坏死性凋亡给结直肠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坏死性凋亡是一种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主要通过RIPK1和RIPK3调控,并且由MLKL执行完成。目前,基于坏死性凋亡的结肠直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坏死性凋亡将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篇综述重点阐述坏死性凋亡,并讨论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坏死性凋亡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下载PDF
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冰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3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以6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动态检测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 d(T2)、2 d(T3)、3 d(T4)、4 d(T5)、5 d(T6)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与T0时刻比较,T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以6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动态检测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 d(T2)、2 d(T3)、3 d(T4)、4 d(T5)、5 d(T6)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与T0时刻比较,T1~6时刻血小板(PLT)水平均降低,其中以T3时刻最低,患者的PLT水平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与T0时刻比较,T1~6时刻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其中在T1~2时间段D-D涨幅最高。与T0时刻比较,T1、T2时刻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降低(P<0.05),T3~6时刻HCT及H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T0时刻比较,T1~6时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aPTT、PT、TT水平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bg水平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论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可导致患者大量失血,引起PLT水平降低,并且由于手术期间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中,诱发血液中D-D水平急剧升高,患者的血液凝固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骨折 手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安娜 郭亚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术化疗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倒。对照组给予胃癌相关疾病知识、化疗注意事...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术化疗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倒。对照组给予胃癌相关疾病知识、化疗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健康保健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7,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397,8.169,8.449,P<0.05,P<0.01);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848,3.009,3.949,4.210,3.299,P<0.01)。[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积极应对行为的养成,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护理 化学疗法 辅助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1
5
作者 刘万涛 吴振华 +2 位作者 李常恩 金雷 姚英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313-132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1990~2010年期间国内外关于ERCP/S+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544例患者。其中6个是RCT,8个是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取石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l(0.92,1.01),P=0.14];②结石残留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l(0.65,1.72),P=0.83];③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85,1.55),P=0.48];④随访期内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0,95%Cl(–0.03,0.03),P=0.84];⑤住院时间:LC+LCBDE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RCP/S+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8,95%CI(0.94,2.62),P<0.000 1];⑥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组优于ERCP/S+LC组。结论 ERCP/S+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但后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前者,更具优越性。但受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两种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永锋 罗孔亮 +4 位作者 蔡磊 张小昭 王桁扬 韩冰 任志俭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开腹和腹腔镜D2淋...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开腹和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长度,随访3年生存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PaC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切缘长度相当(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vs 21.82%,P<0.05)。结论两种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临床疗效接近;但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方案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在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开腹D2淋巴结清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 腹腔镜 远端胃癌 进展期 D2淋巴结清扫 无瘤生存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普 雷叶 张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1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诊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 目的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诊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eider平衡理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模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疾病不确定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疾病不明确性和复杂性评分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经济困难外,观察组生活质量干预后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Heider平衡理论应用于延续护理工作中,能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且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也起到督导作用,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der平衡理论 乳腺肿瘤 心理应激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ELAP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晓丽 杜娟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ELAPE术,对照组行常规腹会阴... 目的探讨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行ELAPE术,对照组行常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PR)。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环周切缘(CRM)阳性率,比较两组术中穿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中穿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CRM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137,P=0.711)。观察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980,P=0.046)。结论 ELAP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APR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可获得更高的切缘阴性率,和更高的术后无进展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ELAPE术 ARP术 临床效果 3年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