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RP实验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1
作者 程保全 黄健陵 +3 位作者 董博 罗琪 骆晓伟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67-477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实验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以N400成分作为关键指标,设计和开展实验,测度大龄建筑工人的不同维度自我认知偏差,验证实验假设。通过对N400成分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ERP波形图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合参与者的年龄、工伤经历、体检习惯和安全培训经历等社会人口学变量,验证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普遍存在,并探究影响大龄建筑工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龄建筑工人普遍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生理机能和认知功能的退化,且存在对个人工作经验的过度依赖现象;年龄较大、有工伤经历、有定期体检习惯以及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的大龄建筑工人的自我认知偏差上表现出更低的倾向。这些发现揭示了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的真实存在,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引发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当调整大龄建筑工人的工作安排,提供定期体检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本研究成果为施工安全管理和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解决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实验 大龄建筑工人 自我认知偏差 职业安全 N400
下载PDF
智能化预警情境下睡眠剥夺对建筑工人避险能力的影响——基于动物行为实验的证据
2
作者 付汉良 马晓峰 +3 位作者 韩扬 蒋小剑 黄河 郭晓彤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但会增加项目现场的复杂程度及设备误操作风险,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水平对规避项目风险至关重要。实际施工中,建筑工人常常面临睡眠剥夺的困境,并会影响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 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但会增加项目现场的复杂程度及设备误操作风险,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水平对规避项目风险至关重要。实际施工中,建筑工人常常面临睡眠剥夺的困境,并会影响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通过建立睡眠剥夺小鼠生物模型,探讨睡眠剥夺对工人避险能力的影响,并评估短期睡眠恢复对改善这种状态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睡眠剥夺时长对避险总时长与避险成功率均产生显著影响,且睡眠剥夺的时间越长,影响效果越显著。其中睡眠剥夺时长对避险成功率的影响程度相对避险总时长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短期睡眠恢复能提升不同睡眠剥夺水平下的避险总时长和避险成功率,其中对经历高水平睡眠剥夺组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能为提升智能建造情境下建筑工人生命健康和福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睡眠剥夺 建筑安全 避险能力 睡眠恢复
下载PDF
建筑工人工作倦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付汉良 曹文娜 +1 位作者 王萌萌 郭晓彤 《工程管理学报》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充分探究建筑工人工作倦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效应,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自我控制理论,引入安全态度为中介变量,正念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影响模型,并运用SPSS24.0和PROCESS程序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工... 为充分探究建筑工人工作倦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效应,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自我控制理论,引入安全态度为中介变量,正念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影响模型,并运用SPSS24.0和PROCESS程序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工作倦总与不安全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安全态度在建筑工人工作倦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正念负向调节安全态度在工作倦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深化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拓展了工作倦怠在安全行为领域的研究,为缓解建筑工人工作倦怠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安全态度 正念 不安全行为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消费者视角下用户评论对公众再生水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彩霞 张梦杰 +1 位作者 赵雪雁 付汉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53-5763,共11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和促进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公众作为再生水的直接使用者,其对再生水的态度是再生水回用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再生水作为一种再生资源产品,价格是消费者使用再生水必须支...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和促进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公众作为再生水的直接使用者,其对再生水的态度是再生水回用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再生水作为一种再生资源产品,价格是消费者使用再生水必须支付的货币成本,用户评论是消费者了解再生水,评估再生水质量的最直接途径。为了更加清晰的辨明价格、用户评论对公众再生水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消费者为视角,模拟再生水购买场景,以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3(实验分组:高价格、中价格和低价格)×2(评论分类:质量评论和环境评论)的眼动追踪实验,探究公众再生水购买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价格下公众再生水使用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公众再生水使用意愿在中价格组最高,低价格组次之,高价格组最低。(2)公众决策过程中,不论是再生水质量评价,还是环境评价,均偏向于注视消极评论内容。在低价格组中,公众对评论内容的关注程度最高,高价格组最低,中价格组中,公众更关心再生水对环境的影响。(3)消费过程中,公众对评论内容的关注会影响消费情绪从而影响再生水使用意愿。(4)再生水价格在公众消费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低价格组,评论内容通过唤起感影响公众再生水使用意愿,中价格组,评论内容通过愉悦感影响公众再生水使用意愿,高价格组,影响路径均不显著。本研究可为再生水的进一步推广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使用意愿 刺激⁃机体⁃反应理论 消费情绪 眼动追踪实验
下载PDF
信息披露对再生水回用技术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基于西安城市居民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岩 付汉良 +2 位作者 何玉麒 侯彩霞 赵敏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1年第6期704-711,共8页
再生水回用技术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和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而公众的低接受意愿却阻碍着再生水回用技术的推广。为明确再生水回用接受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本研究以西安城市居民为例,基于“意识-情境-行为”的社... 再生水回用技术对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和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而公众的低接受意愿却阻碍着再生水回用技术的推广。为明确再生水回用接受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本研究以西安城市居民为例,基于“意识-情境-行为”的社会认知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息披露对再生水回用技术公众接受意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节水意识、个人责任意识和再生水回用技术风险感知对再生水回用技术公众接受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风险感知影响最大。节水意识与个人责任意识对技术接受意愿的交互效应显著,节水意识与风险感知对技术接受意愿的交互影响效应显著。信息披露对风险感知和节水意识分别影响技术接受意愿的2条路径,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披露 再生水回用 技术接受 结构方程 公众参与
下载PDF
不同干旱程度下社会规范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6
作者 侯彩霞 尹小明 王萌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31-10043,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已经严重威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受超载过牧干扰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为维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已经严重威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受超载过牧干扰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为维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2012年和2016年相继实行草原禁牧政策、第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和第二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然而,政策实施以来违规放牧现象长期存在,农户违规放牧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导致禁牧政策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依然面临系统崩溃风险。基于此,以草场沙化严重区域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Agent-based model,ABM)模拟农户放牧行为决策过程,分析不同干旱程度下,执法力度和邻里效应等社会规范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更合理的展示和模拟农牧交错区实际,本文结合2021年盐池县问卷调研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部分文献数据以及草原监测数据等,对ABM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设定,构建了用于模拟干旱干扰下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结果显示:(1)干旱影响下农户收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农户收入最终低于初始状态。同时,随干旱概率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剧。(2)总体而言,当草场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时,执法力度的增加并未有效保证社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当干旱来临时随执法力度的增加,农户收入能够维持在稳定的区间内,执法力度对农户收入产生的影响较小。并且,在不同干旱程度下执法力度的增强未能有效制止违规放牧行为,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继续退化。(3)强邻里效应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行为决策,进而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当农户行为决策受周围农户影响很大时(即强邻里效应下),农户更容易实施违规放牧,致使草地生态系统受超载放牧和干旱影响,造成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而从短期来看违规放牧导致农户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提升了农户生产效益,增加农户收入。然而长远而言,强邻里效应下大量农户违规放牧,致使草地生态系统达到最大载畜量,草地生态系统恶化,农户转为舍饲养殖,农户生产经济效益下降,农户收入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 干旱 违规放牧 执法力度 邻里效应
下载PDF
脑间同步视角下建设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的微观机制
7
作者 郭晓彤 张帅龙 +2 位作者 田方圆 付汉良 王萌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隐性知识的高效转移对提升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合作韧性、促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监测建设工程项目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脑部激活情况,并构建脑间同步水平测度模型,进而探究隐... 隐性知识的高效转移对提升建设工程项目团队合作韧性、促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监测建设工程项目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脑部激活情况,并构建脑间同步水平测度模型,进而探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脑间同步和转移完成后知识转移绩效(调用效率和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设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时转移双方均呈现脑区激活表征,认知组接收方的脑部激活值显著高于技能组;转移任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存在显著的脑间同步,认知组的脑间同步水平显著低于技能组;转移双方的脑间同步水平与双维度的转移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该研究揭示了建设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转移的认知过程,为强滞后性的隐性知识转移绩效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 隐性知识转移 脑间同步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 超扫描
原文传递
跨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机制研究——以脑电技术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晓君 李丽丽 +1 位作者 王萌萌 郭晓彤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40-248,共9页
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脑电技术为例,利用时序分析纵向探索知识的交叉路径,借助共词分析横向探索知识的融合主题,深入挖掘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机制,总结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跨学科知识... 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脑电技术为例,利用时序分析纵向探索知识的交叉路径,借助共词分析横向探索知识的融合主题,深入挖掘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机制,总结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1970年至今,脑电技术已促成了认知神经科学与12个人文社科领域交叉融合,且学科交叉数量在1990年后稳步增长;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一般发生在已有学科研究的薄弱环节,脑电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人文社科领域对个体认知层面上的决策动机、情绪影响及注意力分配等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知识融合 机制研究 脑电技术
下载PDF
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环境污染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盟 高旭阔 《调研世界》 CSSCI 2021年第10期44-52,共9页
本文以1997—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产出密度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试图从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角度剖析经济集聚、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同时对比分析经济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1)... 本文以1997—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产出密度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试图从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角度剖析经济集聚、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同时对比分析经济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1)污染物排放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从全国层面来看,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间呈现显著的“倒N型”曲线关系,能源强度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较弱的“倒U型”曲线关系;(3)不同地理区位下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两者在东部地区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集聚 能源强度 空间溢出
下载PDF
神经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理念 新范式 新方法
10
作者 李德智 叶贵 付汉良 《项目管理技术》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在建筑业由粗放式向精益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行业面临着全新的需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着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重流程、轻人因”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高质量发展需求,亟须构建以“... 在建筑业由粗放式向精益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行业面临着全新的需求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着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重流程、轻人因”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高质量发展需求,亟须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研究范式。神经工程管理的应用已成为破解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行业难题、实现行业范式革新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精益化 神经工程管理
原文传递
双面信息对公众再生水接受意愿的影响
11
作者 付汉良 张倩倩 《项目管理技术》 2025年第2期82-89,共8页
再生水是未来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但公众接受度低成为其推广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眼动追踪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向公众提供双面信息对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以及视觉注意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公... 再生水是未来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但公众接受度低成为其推广的主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眼动追踪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向公众提供双面信息对公众接受意愿的影响,以及视觉注意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公众对再生水信息的视觉注意与其接受意愿成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公众在面对双面信息时,对反驳信息的注视时间越长,其接受意愿越高,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矛盾态度的公众对反驳信息的注视时间也进一步正向影响了其接受意愿。该结果不仅揭示了公众对再生水的认知特点,也为制定提高接受度的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再生水的广泛应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环保公共政策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接受度 再生水 双面信息 矛盾态度 眼动追踪技术
原文传递
性别差异视角下中国家庭食物浪费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彩霞 张梦梦 +3 位作者 赵雪雁 张梦杰 郭晓彤 付汉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31-2543,共13页
“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内女性食物浪费行为对防止家庭食物浪费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实验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测度不同性别群体的食物浪费程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内女性食物浪费行为对防止家庭食物浪费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实验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测度不同性别群体的食物浪费程度,并探究影响不同性别群体食物浪费程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实验参与人均出现了明显的N270脑电成分,表明其食物浪费程度均较高,且女性比男性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食物浪费倾向;(2)相对于90后与00后,50后与60后女性消费者面对食物倒掉刺激材料能诱发更为显著的N270,即年长女性的食物浪费水平显著低于年轻女性;(3)与女性相比,提高男性的节约意识对于减小其食物浪费意愿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以期从性别特征角度为《反食品浪费法》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浪费 性别差异 节约意识 ERP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