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7篇文章
< 1 2 2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稳态流动下浮动核反应堆管内热工水力特性数值研究
1
作者 姚尧 李超 +4 位作者 祁沛垚 张瑞祥 叶林 常重喜 马喜强 《热力发电》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管内速度与温度分布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对脉动流条件下圆管内速... 受海洋条件影响,浮动核反应堆(FNR)回路冷却剂会发生周期性流量波动现象,影响系统热工水力特性。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管内速度与温度分布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对脉动流条件下圆管内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脉动流条件下,管内层流在壁面附近会出现回流现象,并且壁面效应会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使用脉动速度入口和压力出口作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无法预测出这一回流现象,而使用波动的压力入口和流量出口可以捕捉高频脉动流的回流现象;脉动流条件下,管内温度波动幅度随脉动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数值模拟较好地模拟脉动流条件下管内的温度,误差小于2%,为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准确预测脉动流流场与温度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流 数值模拟 速度分布 温度分布 浮动核反应堆
下载PDF
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2
作者 李巍 李太江 +6 位作者 娄正计 李志强 高壮 许冬亮 刘贺佳 周昊 李聚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截至目前,国内外围绕燃煤锅炉受热面结焦特征、结焦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已经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控制燃煤质量、改善锅炉结构、优化锅炉运行等措施基础上,在锅炉受热面制备涂层成为防治结焦的重要技术途径。在未来研究过程中,涂层在具备突出抗结焦性能的同时,须兼具优良的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导热性、热疲劳等综合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制备经济性、制备效率,特别是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结焦 机理 高碱煤 涂层
下载PDF
我国高碱煤燃烧特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海 黄斌 +2 位作者 房凡 孙叶柱 吕俊复 《热力发电》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安全大比例掺烧甚至纯烧新疆高碱煤的燃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碱(土)金属 燃烧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330MW机组大流量工业供热改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安庆 陈显辉 +2 位作者 赖强 单绍荣 聂雨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3,共3页
研究分析了330MW亚临界汽轮机大流量工业供汽改造的技术方案,对比分析了常规冷热再抽汽供热、增设小背压机供热、级间抽汽供热及中排供热等方案,最终选取了增设级间三段抽汽供热结合汽轮机通流改造的方案,该方案具有较高经济性和安全性... 研究分析了330MW亚临界汽轮机大流量工业供汽改造的技术方案,对比分析了常规冷热再抽汽供热、增设小背压机供热、级间抽汽供热及中排供热等方案,最终选取了增设级间三段抽汽供热结合汽轮机通流改造的方案,该方案具有较高经济性和安全性,可以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改造 大流量 三段抽汽 通流改造 汽轮机
下载PDF
双U型火焰液态排渣锅炉纯燃高碱煤热力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家辉 汪瑾 +3 位作者 马翔 邓磊 笪耀东 车得福 《热力发电》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对液态排渣锅炉的深入研究将会推动纯燃高碱煤技术的推广。以一台超临界350 MW机组直流双U型火焰液态排渣锅炉为研究对象,以燃烧室、捕渣管束和冷却室为单元,从热平衡的角度出发展开热力计算,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炉膛内设计工况... 对液态排渣锅炉的深入研究将会推动纯燃高碱煤技术的推广。以一台超临界350 MW机组直流双U型火焰液态排渣锅炉为研究对象,以燃烧室、捕渣管束和冷却室为单元,从热平衡的角度出发展开热力计算,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炉膛内设计工况下的流场、温度场和组分场及其在变负荷时的变化情况。热力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几处烟气温度结果偏差都低于40.0℃。燃烧室出口烟气温度偏差仅为1.2℃,冷却室出口烟气温度偏差为15.6℃。经过验证和比较,所采用的热力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双U型火焰液态排渣锅炉纯燃高碱煤热力计算。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炉内空气动力场良好,旋流形成的回流区可以增加煤粉颗粒在燃烧室的运动路径,促进煤粉的燃尽。烟气在流经捕渣管时,温度大大降低,同时流场也受到了一定的扰动,可以有效捕捉灰渣。在变负荷工况下,炉内的速度场按负荷降低成比例下降,回流区的大小基本不变。炉内的温度水平降低,当给煤量由100%降至75%时,燃烧室出口烟温降低了约75℃,而冷却室出口烟温降低了约200℃。本研究可为双U型火焰液态排渣锅炉纯燃高碱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液态排渣锅炉 纯燃 热力计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变负荷工况下并联管内超临界水脉动流动及换热特性
6
作者 王文毓 杨冬 +1 位作者 王林 高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2024年第7期2710-2717,I0016,共9页
为了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对水冷壁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并联水冷壁管内超临界水的脉动流动及其换热特性。以Φ25×3 mm的1Cr18Ni9Ti并联管为实验段,在压力23~30 MPa,质量流率0.05~0.2 kg/s,入... 为了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对水冷壁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并联水冷壁管内超临界水的脉动流动及其换热特性。以Φ25×3 mm的1Cr18Ni9Ti并联管为实验段,在压力23~30 MPa,质量流率0.05~0.2 kg/s,入口水温200~390℃,入口压降系数0~5.5,热流密度0~500 kW/m^(2)的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通过增加实验段热负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类型的脉动及其边界,记录通道内质量流率和压力的变化,得到壁面温度的振荡曲线,分析了脉动流动的规律以及脉动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Ⅰ类高频和Ⅱ类高频3种脉动随着热负荷的增大依次出现。低频脉动和Ⅱ类高频脉动分管参数和总体参数同相脉动,而Ⅰ类高频脉动是管间脉动,主管道的流量几乎不会波动。对于低频脉动,振幅和频率的增大都会使通道中低比热流体的含量增大,从而降低流体换热能力;对于高频脉动,振幅的增大会减弱边界层热阻,有利于换热;频率的增加加大了通道中流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抑制了管子与流体之间的换热。可知,流动不稳定现象具有复杂的换热特性,应尽量将运行工况设定在脉动边界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不稳定性 脉动换热 超临界压力
原文传递
国电热工研究院1MW_(th)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洪培 徐正泉 +10 位作者 孙献斌 王鹏利 王智微 张敏 王海涛 马丽锦 吕怀安 肖平 张康道 齐春松 蒋敏华 《国际电力》 2002年第2期52-55,共4页
介绍国电热工研究院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试验台的建设背景、技术特点和设计参数等。论述试验结果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工程提供的技术支持。文中还介绍国外CFBC技术的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国电热工研究院 燃烧试验台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膛
下载PDF
析湿工况下平直开缝翅片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何洋 高森虎 +5 位作者 吴青云 张明理 龙涛 牛佩 高景辉 孟颖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3-1081,共9页
针对现有冷凝模型计算中未考虑对流传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建立了新的对流冷凝传热模型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新的冷凝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除湿条件下,入口参数、翅片结构、开缝位置对平直开... 针对现有冷凝模型计算中未考虑对流传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建立了新的对流冷凝传热模型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新的冷凝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除湿条件下,入口参数、翅片结构、开缝位置对平直开缝翅片换热器湿空气侧的流动、传热和传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对流传质的冷凝模型准确度得到提升;传热量、冷凝量随翅片表面开缝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上游开缝翅片管的传热量、冷凝量均低于下游开缝翅片管,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发现,相同边界条件下,下游开缝翅片的传热场协同角αm、传质场协同角βm均小于上游开缝翅片,表明下游开缝翅片的速度场、温度梯度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协同性更优,传热传质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直开缝翅片 传热传质 除湿条件 冷凝传热模型 场协同理论
下载PDF
类菱形肋片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热工水力特性研究
9
作者 吴家荣 李红智 +2 位作者 杨玉 张一帆 杨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8,共9页
为研究类菱形肋片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热工水力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冷侧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和热侧气态CO_(2)为工质,分析了冷侧进口温度313.15~353.15 K,热侧进口温度553.15~593.15 K,冷热侧热工水力特性的变化,比较了NACA0... 为研究类菱形肋片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热工水力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冷侧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和热侧气态CO_(2)为工质,分析了冷侧进口温度313.15~353.15 K,热侧进口温度553.15~593.15 K,冷热侧热工水力特性的变化,比较了NACA0030翼型肋片流道和类菱形肋片流道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S-CO_(2)入口温度增大40.0 K,总换热量减小23.91%,冷、热侧压降分别增大29.95%、11.14%;气态CO_(2)温度增大40.0 K,总换热量增大16.40%,冷、热侧压降分别增大9.42%、7.43%,S-CO_(2)入口温度变化对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更明显;类菱形肋片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有着更小的流动阻力和较好的综合性能。该研究结果对间断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S-CO_(2) 换热性能 类菱形肋片流道
下载PDF
高温供热管网中316L不锈钢防点蚀策略研究
10
作者 郑刚 李金刚 +3 位作者 王鼎力 宫清臣 肖海刚 黄万启 《全面腐蚀控制》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供热管网内循环水运行温度高、系统总水量大,水质相对较差,该环境中不锈钢换热板的点蚀问题一直困扰化学运行人员。宁夏A供热管网设计最高温度130℃,循环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63.7mg/L,远高于CJJ/T 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限... 供热管网内循环水运行温度高、系统总水量大,水质相对较差,该环境中不锈钢换热板的点蚀问题一直困扰化学运行人员。宁夏A供热管网设计最高温度130℃,循环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63.7mg/L,远高于CJJ/T 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中规定的限值25mg/L,根据往年经验在供热过程中换热板存在较高的点蚀风险。本文通过现场情况调研,实验室模拟实验针对该热网水质特点制定了投加N型阻垢缓蚀剂,并严格控制循环水中氯离子浓度的策略。其中循环水中氯离子控制的期望值为小于70mg/L,当供水温度不超过110℃时,限制值小于90mg/L。在2022年~2023年供暖期间在现场应用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经检查316L换热板和旁路挂片均没有发生点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网 氯离子 换热板 点蚀
下载PDF
基于混合工质组分调节的热力循环构建研究进展
11
作者 许伟聪 邓帅 +2 位作者 张建元 陈瑞华 赵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04-4115,共12页
构建先进热力循环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调节,有望通过协同提高多个热力过程的性能,实现高效热力循环的构建。循环构建方法是提出先进热力循环的基础,而组分调节技术是先进循环应用的保障,该文从以上... 构建先进热力循环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调节,有望通过协同提高多个热力过程的性能,实现高效热力循环的构建。循环构建方法是提出先进热力循环的基础,而组分调节技术是先进循环应用的保障,该文从以上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循环构建方法中,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提供通过组分调节实现各过程性能提升的思路,超结构构建方法与智能构建方法则可提供解决复杂循环设计与优化问题的途径。未来研究中可将多种构建方法结合,以获得更加有效可行的循环构建方法。在组分调节技术中,T形管与分液冷凝器更易于应用到实际循环中,但是依靠重力和惯性力的被动调节模式也限制了其组分调节范围,精馏塔与水合物可实现工质组分的主动调控,其组分调节能耗与循环能效提升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综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循环构建 非共沸混合工质 组分调节 中低温热能
原文传递
热电联供电厂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曾海波 周传杰 +3 位作者 肖波 杨利 王明坤 温海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2024年第4期1493-1500,I0020,共9页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下冷热再抽汽量与煤耗量的关系;最后,考虑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建立适用于多台机组热负荷经济分配的数学模型,以厂级总耗煤量最低寻优为目标,获得各机组热负荷分配方案,并成功在某装机6台、总容量3320 MW燃煤电厂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采用流量指令方式在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内对各机组供热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全厂对外供热流量在50~400 t/h之间变化时,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将供热母管压力控制在设定值的±0.03 MPa以内;通过对总供热负荷智能寻优分配,全厂总煤耗量可降低0.13~3.53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电厂 供热系统 集中控制 自动调节 智能寻优 热电负荷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玉 黄斌 +6 位作者 孟欣 李红智 张一帆 张旭伟 吴家荣 李凯伦 姚明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3,共12页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技术,结合二氧化碳循环的优良性能和捕集后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需求,有望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针对基于二氧化碳循环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定义,并依据各储能方案的技术特点将该储能划... 基于二氧化碳热力循环的储能技术,结合二氧化碳循环的优良性能和捕集后二氧化碳的再利用需求,有望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针对基于二氧化碳循环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定义,并依据各储能方案的技术特点将该储能划分为电热储能,低、中和高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低温和近常温储液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以及恒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讨论了各类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低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最为成熟,目前已有大型工程示范机组建成;高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和大规模电热储能的综合性能较好,但成本较高;低压端储存液态二氧化碳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循环效率最低,但储能密度最高;恒压储气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效率最高,可达74%~76%,储能密度接近2(kW·h)/m^(3),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压缩气体储能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热力循环 储能 压缩气体
下载PDF
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玉 郭子岗 +4 位作者 李红智 张一帆 张磊 吴家荣 吴帅帅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为了揭示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集箱结构的均流性能,将换热器芯体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并对完整的冷热板片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以研究交叉流对大型换热板片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 为了揭示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集箱结构的均流性能,将换热器芯体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并对完整的冷热板片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以研究交叉流对大型换热板片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随相对动压增大而降低。在常规运行参数下,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指数为99.85%,其对应的相对动压参数约为3.3%。当相对动压小于30%时,Z型和U型进出口结构条件下的流动均匀性无显著差异。当相对动压大于30%时,U型结构的均流性能优于Z型结构。第二,短管横截面积不变时,增加短管的数量可提高芯体表面速度分布均匀性,但对换热器总体压降无显著影响。第三,随着大型换热板片的长宽比增大,交叉流所占的区域降低,换热器换热性能提高。当换热板片长宽比大于2.63,可获得与纯逆流相近的换热器效率。综上所述,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与相对动压密切相关,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相对动压值很小,芯体表面的速度较为均匀;大型换热板片的交叉流区域占比可高达50%,提高换热板片的长宽比有助于改善换热器总体传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进出口结构 流动均匀性 交叉流 换热器效率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耦合换热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贤良 刘清江 +4 位作者 刘书涵 方寅 王海军 崔大伟 张一帆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液态金属快堆/太阳能光热系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深度融合,必将引领能源动力领域革命性发展。由于液态金属与S-CO_(2)的特殊物理性质,液态金属普朗特数远低于常规流体,S-CO_(2)的物理性质奇异性变化,其流动... 液态金属快堆/太阳能光热系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深度融合,必将引领能源动力领域革命性发展。由于液态金属与S-CO_(2)的特殊物理性质,液态金属普朗特数远低于常规流体,S-CO_(2)的物理性质奇异性变化,其流动换热特性与常规流体存在显著差别,其流动与传热机理比较复杂,耦合传热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S-CO_(2)、液态金属、耦合换热与耦合换热器在实验、数值模拟、传热预测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液态金属与S-CO_(2)流动换热及其耦合传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先进动力循环系统以及多工质耦合动力系统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超临界二氧化碳 流动换热 铅冷快堆 钠冷快堆 太阳能光热
下载PDF
华能北京热电厂CO_2捕集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90
16
作者 黄斌 许世森 +5 位作者 郜时旺 刘练波 陶继业 牛红伟 蔡铭 程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4-20,共7页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 我国首套电厂CO2捕集工业级示范系统已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成功示范运行,证明该技术适合于在商业运行燃煤电厂进行捕碳。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业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前期钝化过程,吸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缓蚀剂,以及Fe3+浓度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调试过程烟气在较大负荷下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过程中CO2捕集效率为80%~85%,截至2009年1月底,已生产99.7%的CO2约900t;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站系统负荷变化,使得烟气温度波动,导致系统的水失衡;研究提出并对比了进行水洗预处理和提高吸收塔出口温度2种解决方案,发现采用预处理脱水能获得更低的蒸汽消耗,但却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和冷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燃煤电厂 示范
原文传递
火电厂过热器化学清洗配方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邓宇强 曹杰玉 +2 位作者 张祥金 龙国军 倪瑞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清洗锅炉过热器时若出现氧化皮大量剥落,会造成堵管风险;若清洗介质选择不当会造成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清洗介质对各种过热器管材表面氧化皮的剥离作用,以及对剥落氧化皮的溶解效果和对所有材料的腐蚀情况。选择EDTA铵盐、E... 清洗锅炉过热器时若出现氧化皮大量剥落,会造成堵管风险;若清洗介质选择不当会造成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清洗介质对各种过热器管材表面氧化皮的剥离作用,以及对剥落氧化皮的溶解效果和对所有材料的腐蚀情况。选择EDTA铵盐、EDTA钠盐、柠檬酸、羟基乙酸+甲酸、自制复合有机酸A和自制复合有机酸B等清洗介质进行了氧化皮剥离量、管样除垢率、剥落氧化皮的溶解率试验,并采用上述清洗介质对T22、12Cr1MoV、T91、TP347等4种过热器金属材料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满足氧化皮剥离量小、管样除垢率高、氧化皮溶解效果好、腐蚀风险小的清洗介质为复合有机酸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过热器 化学清洗 氧化皮 清洗介质
下载PDF
国产P91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束国刚 薛飞 +5 位作者 范长信 刘树涛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张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0-23,共4页
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国产9Cr-1Mo-V-Nb-N钢管试制品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采用2×16个力学性能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正火温度(1055±15)℃,回火温度(765±15)℃。
关键词 P91钢 热处理工艺 优化 力学性能 拉伸指标
下载PDF
中国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标准与美国ASME PTC 4-2013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勇强 刘雪敏 +3 位作者 齐国利 李德标 孟勇 管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616,632,共8页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中国标准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B/T 10180)、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GB/T 10184)与美国ASME PTC4—201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下简称ASME PTC4)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计算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在试验原理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进入系统的能量等于离开系统的能量,ASME PTC4和GB/T 10184都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分为输入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GB/T 10180将进入系统的能量(即燃料发热量和外来热量)作为输入能量,因此从本质上ASME PTC4和GB/T 10184的锅炉热效率指的是燃料效率,GB/T 10180指的是毛效率;在不确定度分析上,ASME PTC4对试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中国标准缺少不确定度分析及评定方法;在电站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中国标准与ASME PTC4越来越接近,但在工业锅炉性能试验方法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电站锅炉 中国标准 ASME PTC4 性能试验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给水最优运行工况研究
20
作者 孟龙 李俊菀 +5 位作者 龙国军 王亮 陈俊楠 赵晓林 贾兰 王宁飞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8,共6页
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效率高,碳排放低,是我国火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对其给水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就地取样试验研究了超(超)临界机组不同给水运行工况的最优控制指标,研究了给水取样间集中取样对给水水质的影响,开发了... 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效率高,碳排放低,是我国火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对其给水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就地取样试验研究了超(超)临界机组不同给水运行工况的最优控制指标,研究了给水取样间集中取样对给水水质的影响,开发了给水运行工况智能化控制系统。结果表明:AVT(O)工况下给水电导率的最优目标值为6.7μS/cm,OT工况下给水氧质量浓度的最优目标值为15μg/L,给水电导率的最优目标值为3.0μS/cm;较长的给水取样管路会造成铁腐蚀产物的沉积,干扰对机组腐蚀情况的判断;给水加氧产生的铬酸根离子只与取样管的氧化溶出有关,与水汽系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 就地取样 AVT(O) O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