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探索——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1
作者 斯尚华 宋立军 +2 位作者 尹帅 刘超 成友友 《大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27-130,137,共5页
实验教学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针对高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开放不畅、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低、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理念,提... 实验教学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针对高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开放不畅、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低、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并总结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资源勘查 工程类专业 人才培养 重要意义
下载PDF
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西安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
2
作者 沈鸿雁 谭成仟 +2 位作者 李萌 冯旭亮 严月英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22-26,共5页
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实现强国战略,人才是关键。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重要依托,着力做好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 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工科院校本科生阅读现状及主要对策——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磊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8期32-33,42,共3页
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的课外阅读文化与学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阅读记录和该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结果,对该校本科生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建设性地提... 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的课外阅读文化与学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密切关系.本文基于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阅读记录和该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结果,对该校本科生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两方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该校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风 本科生 阅读现状
下载PDF
石油院校资源与环境类别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4
作者 刘之的 刘汉香 党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第11期50-52,共3页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平衡问题的根本路径,校企联合培养是提升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常规油气勘探逐渐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多以油气勘探为培养目标的石油院校资源与环境类别地质工程...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平衡问题的根本路径,校企联合培养是提升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常规油气勘探逐渐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多以油气勘探为培养目标的石油院校资源与环境类别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将面临当前社会对地质人才专业技能的特殊需求。据此,本文系统探讨了产教融合的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后,从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站、校企双导师制、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质量运行保障机制等四方面,系统阐述了校企培养模式,以期达成石油院校资源与环境类别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合 培养模式 资源与环境 地质工程领域 石油院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底面古构造定量化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5
作者 高胜利 高纪杨 魏雪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2-1788,共7页
为定量化明确延长组地层在几个关键沉积期的底面凹凸构造面貌特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量钻井等资料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划分4个地层单元,即长10~长8、长7、长6~长4+5和长3~长1,定量化考察延长期湖盆在各层地层单元沉积末期的底面古构造... 为定量化明确延长组地层在几个关键沉积期的底面凹凸构造面貌特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量钻井等资料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划分4个地层单元,即长10~长8、长7、长6~长4+5和长3~长1,定量化考察延长期湖盆在各层地层单元沉积末期的底面古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长8沉积期末,地层底面构造高程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主湖盆范围的构造等高线在-600 m以下;长7地层沉积期末,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古地貌特征,主湖盆范围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构造高程达-1 150 m以下;长4+5沉积期末,凹陷区分布在盆地西北区域、分布范围和构造高程差变小、约为200 m;长1沉积末期,地层底面构造面貌格局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特征,地层底面凹凸构造高程差为300~400 m。各沉沉积期底面凹凸构造发育,缓坡构造面貌区域是油藏分布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底面凹凸古构造 主湖盆迁移 油藏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桂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3期208-209,共2页
地球科学概论是高等学校地学类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肩负着地质学启蒙教育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素质教育、地学思维模式、专业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地球科学概论 素质教育 地学思维模式 启蒙教育
下载PDF
非地质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教学模式探讨
7
作者 陈贤良 张唤兰 郭小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0期169-172,共4页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是一门面向地质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集素质教育、地质思维和培养兴趣于一体的以理论为主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西安科技大学非地质类专业所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地球科学概论”课...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是一门面向地质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集素质教育、地质思维和培养兴趣于一体的以理论为主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西安科技大学非地质类专业所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基于爱课程和腾讯课堂的混合式线上教学体会,明确了适合非地质类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综合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培养具有地球观的创新型人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概论 非地质类专业 通识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石油工程类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惠文婷 王晓娟 +1 位作者 李磊 徐睿军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143-144,共2页
以石油工程类项目为例,讨论施工进度的计划与控制问题,着重讨论石油工程类项目施工从计划到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控制,对石油工程类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总结。
关键词 石油工程类项目 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 控制方法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桂珍 郭艳琴 袁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授课对象和教学环境改变,文章以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含金量为出发点,对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堂...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授课对象和教学环境改变,文章以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含金量为出发点,对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概论”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8油层组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曦 肖玲 +3 位作者 王明瑜 郝晨曦 王峰 唐红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4-1281,共18页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记录了重要的沉积和源区构造信息,可用于分析其物质来源及古沉积环境。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油层组14件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样品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结合岩心观察资料对其物源及古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记录了重要的沉积和源区构造信息,可用于分析其物质来源及古沉积环境。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油层组14件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样品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结合岩心观察资料对其物源及古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长8油层组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研究区长8油层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缘秦祁褶皱带长英质变质岩、火成岩岩系。结合不同元素丰度、元素比值及沉积标志对古沉积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古气候以半潮湿-半干燥、干热气候条件为主,古温度总体高于15℃及延长期平均温度;长8油层组沉积时期整体水深较浅,水体性质以淡水为主,古氧化还原环境为浅覆水下的氧化环境。有利的古环境条件、充足的物源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元素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物源 长8油层组
下载PDF
地球磁异常EMAG2v3与全球重力数据库V29数据质量综合评估——以北极地区Aegir脊为例
11
作者 张冕 张春灌 +4 位作者 赵敏 钟振华 袁炳强 周磊 韩梅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0-1416,共7页
为了评估地球磁异常(EMAG2v3)内海域磁力资料与全球重力数据库V29中海域重力资料质量的高低,选择Aegir轴裂谷及邻区约150 km磁力与重力数据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系统收集了EMAG2v3、全球重力数据库V29中研究区范围内的异常数据,用其与在... 为了评估地球磁异常(EMAG2v3)内海域磁力资料与全球重力数据库V29中海域重力资料质量的高低,选择Aegir轴裂谷及邻区约150 km磁力与重力数据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系统收集了EMAG2v3、全球重力数据库V29中研究区范围内的异常数据,用其与在该地实测的重力与磁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EMAG2v3库数据、V29库数据、实测重、磁异常数据进行网格化与白化处理,得到对应的影像图,利用相关分析法对EMAG2v3与船测磁力测量数据、重力数据库V29与船测重力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磁力相关分析图与重力相关分析图及其对应的相关系数。通过对两种磁力数据与两种重力数据之间相关系数及差值特征的对比分析,对EMAG2v3库数据与全球重力数据库V29数据库中Aegir轴裂谷及两侧约150 km范围内的重、磁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研究结果表明,EMAG2v3库融合了大量船测磁力资料,在测线密集的地方,船测磁力异常数据比EMAG2v3库数据质量更高;船测重力异常和V29库重力异常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表明两种异常数据的横向分辨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质量评估 重力数据库V29 地球磁异常EMAG2v3 船测磁力 船测重力
下载PDF
银额盆地吉格达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建设 赵琳雁 +4 位作者 周俊林 张宇轩 王利伟 姜亭 王宝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2-342,共11页
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源存在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居延海坳陷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期明确原油的成因及来源,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蒙额参3井华力西期... 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源存在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居延海坳陷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期明确原油的成因及来源,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蒙额参3井华力西期侵入岩和二叠系白云质砂岩中的原油物理性质基本一致,为低密度低硫中质正常原油,原油族组成具有高饱和烃、低非烃和沥青质以及高饱芳比的特征,且下部原油饱芳比远高于上部原油。吉格达凹陷华力西期侵入岩与二叠系砂岩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C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共性与差异同在,指示生烃母质均来源于盐度较高的海相还原环境,以浮游植物为主;二叠系原油陆生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油源对比表明,蒙额参3井华力西期侵入岩和二叠系砂岩原油均与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差异明显,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其中,二叠系原油与二叠系烃源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华力西期侵入岩原油与干泉组上段烃源岩关系更密切。石炭系—二叠系油源的发现拓展了银额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对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 原油成因 油源对比 吉格达凹陷 银额盆地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地球物理测井中的适用性及应用
13
作者 程希 周军 +1 位作者 傅海成 罗雄民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6-348,共13页
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发现知识的方式。目前油气工业正在向转向非常规和深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基于有限岩石物理参数建立的评价解释模型难以满足反映非常规储层复杂的岩性和结构,这使传统测井评价... 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发现知识的方式。目前油气工业正在向转向非常规和深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基于有限岩石物理参数建立的评价解释模型难以满足反映非常规储层复杂的岩性和结构,这使传统测井评价技术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以油气大数据为基础、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油气大数据云计算为动力以及油气应用场景为源泉的油气人工智能(Oil&Gas AI)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油气工业各个领域。笔者以地球物理测井为研究对象,依据数据驱动的地球物理知识发现原理和机器学习属性,按照“数据-算法-平台-知识-应用场景”研究思路,开展机器学习算法在测井技术中的适用性研究。对机器算法的内在特性、原理、质量控制、硬件要求,学习模型选择、测试以及性能评价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笔者梳理和总结了机器学习算法在测井中适用性的树状图,尤其是在油气测井的方法研究、数据处理以及地层评价中的应用潜力与机器学习算法对应关系,其中包括数据校正的模拟方法、数据标定的岩石物理分析、测井数据质量控制、综合评价以及油藏评价监测。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在岩性识别与储层分类、力学评价、以及油藏评价等方面应用有明显的优势,贯穿于测井方法、仪器设计、测井作业及测井解释中。机器学习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以数据为纽带综合评价岩石物理的多重属性。这从数据科学角度突破了实验条件和物理属性的限制,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测井大数据 岩性识别 油藏评价
下载PDF
神经网络对Z地区石油产能进行预测
14
作者 杨雨希 谭成仟 +4 位作者 李航 侯斌 潘景宇 郑晓梅 付雨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1期62-67,共6页
致密油是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致密油藏储量丰富,使得对致密油水平井产能预测需求大大增加。在本文中,使用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对致密油水平井的初期产能进行预测。先通过热力图筛选出对初产水平有强相关性的因素。将这些因素... 致密油是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致密油藏储量丰富,使得对致密油水平井产能预测需求大大增加。在本文中,使用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对致密油水平井的初期产能进行预测。先通过热力图筛选出对初产水平有强相关性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进行深度学习。开发模型的调整参数由优化算法确定。用200个数据点作为模型的数据集,其中160个用作训练数据,40个用作测试数据。为评估所开发的实验数据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用了图形技术。此外,将结果与测试集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预测致密油水平井的初期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初期产能的预测是精确且可行的。预测结果的准确率达90.266%,为Z地区的致密油水平井初期产能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DNN 致密油 初期产能 水平井
下载PDF
通识教育课“石油勘探哲学与思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15
作者 陈志鹏 宋立军 +2 位作者 李元昊 郭艳琴 党伟 《现代盐化工》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主流社会需求,而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石油勘探哲学与思维”通识教育课程综合感性和理性知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主流社会需求,而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石油勘探哲学与思维”通识教育课程综合感性和理性知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交叉融通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素质的人才。该课程教学方法以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紧跟国际形势、提取思政元素、弘扬时代楷模为核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些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同时,这些做法和经验也可以为其他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石油地质学 哲学道理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石油储层中含油性识别方法
16
作者 张仲阳 高胜利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12期1360-1368,共9页
储层含油性预测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油气、水层识别的思路。油储层的预测即是在井位处获取测井数据,进行储层含油性识别,从而得到储层在一个井位的精确认识,可以使得识别更加客观,进而得到对储层的... 储层含油性预测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油气、水层识别的思路。油储层的预测即是在井位处获取测井数据,进行储层含油性识别,从而得到储层在一个井位的精确认识,可以使得识别更加客观,进而得到对储层的完整认识,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算法进行属性提取,可以提高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石油储层中含油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计算 K-MEANS 油藏含油性识别 聚类
下载PDF
地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思考
17
作者 杜蕾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150-152,共3页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背景下,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地质工程专业传统实验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建地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通...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背景下,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地质工程专业传统实验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建地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国内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现状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需求,提出了今后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室建设 地质工程
下载PDF
辅导员视域下“0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8
作者 李佩琦 《中国冶金教育》 2023年第2期93-95,共3页
在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课堂、打造专业教师团队、丰富第二课堂、设立模拟企业及发展全程化体系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辅导员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新模式:来自深部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
19
作者 刘池洋 张龙 +6 位作者 黄雷 吴柏林 王建强 张东东 谭成仟 马艳萍 赵建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83,共16页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问题是铀成矿物质的来源。对研究区的代表性矿物铀石(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及其共生的矿物进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发现:铀矿区存在淡水低温和中高盐度热液两类截然不同的铀矿化环境;铀成矿年龄主体小于80 Ma。结合盆地煤系气源岩富铀、天然气耗散量巨大和在伊盟隆起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多种与成熟煤型气耗散有关的蚀变产物和凝析油苗,综合相关模拟实验和测试分析,提出了铀源来自深部的铀成矿新模式:来自盆地中部深层富铀煤系地层中的溶气热流体,在向伊盟隆起东部高部位运移耗散过程中,萃取并携带母岩和沿途围岩富铀地层中的铀元素运移到浅层,随温压降低亮晶方解石与铀石相伴沉淀完成了热液成矿过程,被析出的大规模有机天然气则在浅表层低温成矿同时为铀矿的保存创造了还原环境。此铀成矿新模式拓展了盆地勘探铀矿的思路和领域,提升了多种能源矿产相互作用的成矿效应和综合评价预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新模式 深部铀源 天然气耗散 热流体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伊盟铀成矿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低品质气藏储层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
20
作者 张涛 巩肖可 +5 位作者 黄朝 曹青赟 孟凤鸣 董占民 陈朝兵 王恒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5,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具有“富石英、贫长石、岩屑含量较高”的特征,发育小孔—细喉型孔喉组合,孔喉连通性较差,储渗能力较弱,为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太原组低品质储层的形成受杂基、喷发岩岩屑含量及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储层在形成过程中,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古隆起火山活动的影响明显,砂岩内喷发岩岩屑和杂基含量普遍较高,喷发岩岩屑为次生孔隙的发育提供了主要物质基础,杂基在堵塞孔隙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数量杂基溶孔,对储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成岩过程中的溶蚀作用对于太原组储层的形成至关重要,增孔效应占现今孔隙度的64.3%。晚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末幕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气水重新调整,盆地东部天然气沿断裂部分逸散,最终形成了现今神木气田太原组的低品质气藏。神木气田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摸清成岩作用宏观展布规律及有利岩性圈闭的基础上,寻找高含量喷发岩岩屑和低含量杂基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喉结构 凝灰质杂基 构造反转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