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4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工科高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杰 李金华 《教师》 2022年第24期102-104,共3页
数学建模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文章对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慕课、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和创新实践耦合的“三课一实”课程教学体系... 数学建模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文章对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慕课、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和创新实践耦合的“三课一实”课程教学体系,并对该体系的设计、实践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提高数学建模课程的育人效果,并为新时代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教学体系 三课一实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高校“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系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仰彬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3期82-83,共2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并对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高校本科导师制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共存的必要性,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系为例,提出一种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并具备相当推广价值的本科导师制... 本文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并对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高校本科导师制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共存的必要性,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系为例,提出一种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并具备相当推广价值的本科导师制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导师制 对策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现状与应对策略——基于西安科技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哲 《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6年第9期37-37,39,共2页
本文介绍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保障对策。要坚持全程培养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入党程序;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本文介绍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保障对策。要坚持全程培养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入党程序;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创新学生党建活动阵地和载体;注重学生党员培训的连续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及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质量 现状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针对工科研究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4
作者 梁飞 刘杰 《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第16期196-196,共1页
文章全面分析了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及其影响,并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即加强建模教学,提升创新能力;实行多样性的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创新能力考核。
关键词 数学课程 建模 考核 研究生
下载PDF
自由选课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5
作者 解忧 闫小乐 +2 位作者 王亚民 杨华平 班丽瑛 《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在我校学生的大学物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了我校的大学物理学习现状及学生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对大学物理教材和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为进一步改革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式多样的... 在我校学生的大学物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了我校的大学物理学习现状及学生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对大学物理教材和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为进一步改革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选课 教学模式 学习现状 大学物理
下载PDF
钝化膜对304不锈钢裂纹尖端应力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富强 张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建立了一个包含物质扩散与固体力学的二维数值模型,模型中假设氧在金属中以菲克定律扩散形成Fe_(3)O_(4)保护膜,并采用吸湿膨胀的方法计算膜致应力,该模型可以模拟裂纹尖端钝化膜的形成与膜致应力。基于该模型,在COMSOL中建立了含单边... 建立了一个包含物质扩散与固体力学的二维数值模型,模型中假设氧在金属中以菲克定律扩散形成Fe_(3)O_(4)保护膜,并采用吸湿膨胀的方法计算膜致应力,该模型可以模拟裂纹尖端钝化膜的形成与膜致应力。基于该模型,在COMSOL中建立了含单边裂纹的平板试样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在外加位移载荷的作用下,钝化对裂尖应力、等效塑性应变以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并研究了钝化膜再破裂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钝化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加载荷对裂纹尖端的应力腐蚀,降低了裂纹扩展的可能性。在裂纹开始扩展初期,钝化膜减弱了裂尖的应力,当裂纹扩展较长时,钝化膜对裂纹尖端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钝化膜 应力腐蚀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理论与技术
7
作者 伍永平 皇甫靖宇 +2 位作者 王红伟 胡博胜 罗生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7,共18页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围岩结构及应力环境异化,工作面不同位置“支架-围岩”系统的构成因素及灾变模式不同,导致工作面安全事故频发、煤炭采出率较低、巷道掘进率高。通过对大倾角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围岩结构及应力环境异化,工作面不同位置“支架-围岩”系统的构成因素及灾变模式不同,导致工作面安全事故频发、煤炭采出率较低、巷道掘进率高。通过对大倾角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构想,工作面走向推进过程中沿倾向对采空区下部进行局部充填,充填体既与巷旁支护作用形成沿空巷道,取消区段保护煤柱,实现大倾角煤层无煤柱开采,又增大了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压实区长度,加强了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根据大倾角走向长壁采场特点,优选确定了大倾角膏体局部充填工艺,设计了大倾角局部充填回采系统、采充工艺。并采用理论分析、模拟实验、数值计算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局部充填对大倾角走向长壁采场围岩采动力学行为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充填体影响基本顶岩梁的变形破坏及采场倾向下侧煤岩体承载特征,基本顶、运输巷顶板变形量及运输巷倾向下侧煤岩体所受约束均随充填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为防止采空区未充填区悬顶灾害,充填长度不应超过工作面长度的1/3。局部充填体限制了工作面下部区域顶板破断,降低覆岩关键域形成层位,形成稳定的巷帮,减小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同时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区长度增大,中、上部围岩结构不稳定区域的长度缩小,“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提升。充填体改变了采场围岩应力传递路径,承担了部分覆岩载荷,工作面下侧支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均随充填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工作面倾向下部充填区域的超前支承压力降幅最大,沿空巷道及工作面应力状态得到改善。大倾角走向长壁工作面局部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具有提高资源采出率、降低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加强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无煤柱开采 局部充填 沿空留巷 采动应力
下载PDF
我国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变革与展望
8
作者 伍永平 郎丁 +14 位作者 贠东风 解盘石 王红伟 高喜才 罗生虎 曾佑富 吕文玉 张艳丽 胡博胜 皇甫靖宇 周邦远 黄国春 王丽 李俊明 刘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1,共27页
大倾角煤层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赋存样式之一。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广泛性与区域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该类煤层开采,在中西部地区储量丰富、产量大、生产集中程度高。在赋存条件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不... 大倾角煤层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赋存样式之一。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广泛性与区域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该类煤层开采,在中西部地区储量丰富、产量大、生产集中程度高。在赋存条件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不同区域成煤时期不一,构造控煤过程迥异,形成了多样且复杂的开采条件,催生了不同的开采技术要求。大倾角煤层开采的技术难度大。煤层倾角导致采场围岩运动破坏呈现非对称性显现特征,支护系统稳定性控制与“三机”配套与协同、采准巷道布置与支护、工作面“人-机”环境安全保障等工作的难度显著加剧,严重制约了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大倾角煤层开采的区域经济需求强,该类煤层赋存与生产较集中的区域多见以煤炭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利用对区域能源保供、民生保障、经济保稳具有兜底作用。长期以来,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变革聚焦于解决“难”与“需”的矛盾,在采煤方法与工艺、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成套装备研制与应用3个方面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实现了由非机械化向机械化开采的转变,安全产效水平大幅提升,人员劳动强度大幅下降,作业环境显著改善。20世纪90年代中期,川煤集团绿水洞煤矿首次成功实现了大倾角中厚煤层长壁综采,冲破了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禁区”。在此示范作用下,大倾角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大采高综采、薄煤层伪俯斜长壁综采三项首创性工程实践先后取得成功。这一过程中创新了工作面非线性限位布置与调斜方式,确立了“支架-围岩”系统稳定性多维交互控制模式,研发了工作面成套装备,取得良好收效,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大倾角煤层开采仍存在许多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导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与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相较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强化倾斜层状煤系地层煤岩体采动力学行为研究,揭示其对采场围岩灾变的控制机制,并实现量化表征;需进一步阐明岩体承载结构-采场装备群组系统间的多维动态作用过程与规律,完善装备与围岩多维动态多目标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实现技术转化应用。在科学问题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进行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岩层控制、成套装备的系统性技术创新与研发,破解大倾角煤层开采安全-产效双提升的制约技术瓶颈,使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倾角上限在有可靠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向上延伸(扩展),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开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机械化开采 岩层控制 技术变革
下载PDF
单轴压缩过程中冻结砂岩的损伤局部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慧梅 高培雄 +2 位作者 贾海梁 王婷 唐丽云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565-577,共13页
损伤局部化是岩石受荷破坏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和破坏前兆特征。本文研究冻结岩石受荷破坏过程中的损伤局部化规律,并探讨初始饱和度的影响。在-20℃下对具有不同初始饱和度的冻结砂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和声发... 损伤局部化是岩石受荷破坏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和破坏前兆特征。本文研究冻结岩石受荷破坏过程中的损伤局部化规律,并探讨初始饱和度的影响。在-20℃下对具有不同初始饱和度的冻结砂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和声发射(AE)系统采集试验过程中的表面变形和声发射信号,分析了试样表面应变局部化模式与内部微裂纹扩展类型。结果表明:(1)初始饱和度令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产生阶段性变化,并改变了试样各加载阶段占比和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分布特征;(2)以40%初始饱和度为转折点,试样的表面应变局部化模式由拉应变为主变为剪应变为主,初始饱和度超过90%时出现了拉、剪应变同时发展的混合模式,并能与试样的最终破坏形态对应;(3)损伤局部化过程中,试样内部的微裂纹扩展类型与表面应变局部化模式基本吻合。最后,结合不同初始饱和度下冻结岩石孔隙中的相组成分变化,分析了其对冻结岩石损伤局部化模式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加深研究人员对冻结岩石力学性质的认识,为寒区岩石工程破坏与失稳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砂岩 初始饱和度 损伤局部化 单轴压缩 应变局部化 微裂纹扩展
下载PDF
基于改进Ratio统计量的重尾AR(p)时间序列均值变点检验
10
作者 张思 刘叶 金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章提出两个改进的Ratio统计量来研究重尾AR(p)时间序列均值变点检验问题,在原假设下推导了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且在备择假设下证明了其一致性。由于重尾指数未知且难以估计,因此结合Wild Bootstrap重抽样方法来确定渐近分布的临界值;在... 文章提出两个改进的Ratio统计量来研究重尾AR(p)时间序列均值变点检验问题,在原假设下推导了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且在备择假设下证明了其一致性。由于重尾指数未知且难以估计,因此结合Wild Bootstrap重抽样方法来确定渐近分布的临界值;在均值变点存在的情形下,给出了变点位置的一致估计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统计量的临界值均不受重尾指数和自回归系数的影响,其经验水平和经验势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尤其在原假设下,积分型Ratio统计量的经验水平表现出更好的稳健性,而在备择假设下,最值型Ratio统计量则具备更好的显著性。最后,基于一组股票数据,从实际应用角度进一步阐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尾序列 Ratio统计量 均值变点 Wild Bootstrap
下载PDF
养护条件对风积砂混凝土强度及孔隙发展规律的影响
11
作者 张慧梅 景盼园 李玉根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5,共7页
养护条件在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其对风积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确定最优风积砂替代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试验,讨论自然养护、标准养护、水养护三种条件下混凝土微观结构发展规律。结果... 养护条件在混凝土强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其对风积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立方体抗压试验确定最优风积砂替代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试验,讨论自然养护、标准养护、水养护三种条件下混凝土微观结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较优风积砂替代率为20%,此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不同养护条件下风积砂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为:水养护>标准养护>自然养护;水养护与标准养护条件下风积砂混凝土T2图谱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向左移动,无害孔占比较高,但自然养护条件下,有害孔占比较高,不利于提高抗压强度;相较于标准养护,水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峰结束位置较早,平均孔径减小,无害孔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混凝土 养护条件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结合矩阵补全的宽度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12
作者 史加荣 何攀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能够满足人们对个性化推荐任务的需求,但许多协同过滤算法在面对评分数据稀疏性问题时推荐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矩阵补全的宽度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先使用矩阵补全技术对用户项目... 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能够满足人们对个性化推荐任务的需求,但许多协同过滤算法在面对评分数据稀疏性问题时推荐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矩阵补全的宽度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先使用矩阵补全技术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补全,再利用补全后的矩阵对已评分的用户和项目分别寻找其近邻项,进而构造用户与项目的评分协同向量,最后使用宽度学习系统来构建用户项目与评分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MovieLens和filmtrust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前最先进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推荐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宽度学习系统 矩阵补全 宽度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 深度矩阵分解 数据稀疏性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
13
作者 陈清江 王炫钧 邵菲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针对水下图像由水的散射、吸收引起的色偏、色弱、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网络引入了改进的UNet3+-Avg结构与注意力机制,设计出多尺度密集特征提取模块与残差注意力恢复模块,以及由Char... 针对水下图像由水的散射、吸收引起的色偏、色弱、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网络引入了改进的UNet3+-Avg结构与注意力机制,设计出多尺度密集特征提取模块与残差注意力恢复模块,以及由Charbonnier损失和边缘损失相结合的联合损失函数,使该网络得以学习到多个尺度的丰富特征,在改善图像色彩的同时又可保留大量的物体边缘信息。增强后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达到23.63 dB、结构相似度(SSIM)达到0.93。与其他水下图像增强网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由该网络所增强的图像在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水下图像增强 多尺度特征提取 密集连接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3D打印再生砂浆早期流变性能及结构经时演化研究
14
作者 刘超 蒙毅升 +1 位作者 武怡文 刘化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5,共8页
为深入探究再生砂浆在3D打印技术中的适用性,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砂浆开展研究,分析了再生砂浆的流/触变性在早期阶段的发展过程,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对静载作用下3D打印试件的变形进行收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再生砂浆呈现... 为深入探究再生砂浆在3D打印技术中的适用性,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砂浆开展研究,分析了再生砂浆的流/触变性在早期阶段的发展过程,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对静载作用下3D打印试件的变形进行收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再生砂浆呈现较快的静态屈服应力和触变环面积的增长趋势,其20 min静态屈服应力为天然砂浆的1.47倍,表现出更好的可建造性。在荷载作用下再生砂浆打印试件的竖向突变高度损失和徐变位移明显较小,约为天然砂浆打印试件的1/2。根据再生砂表观特点揭示了水化过程中再生砂浆流/触变性的演化机理,从材料性能和3D打印试件结构空隙方面对3D打印试件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分析,为再生砂浆在3D打印中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再生砂浆 早期性能 流变性 强度演化
下载PDF
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芦鹏飞 王颂雅 陈长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94-311,F0002,共19页
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因其在发电窗户、建筑集成光伏、农业温室等领域的巨大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通用的制造方法成为了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材料的理想候选.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具有高透明度、颜色可调性等... 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因其在发电窗户、建筑集成光伏、农业温室等领域的巨大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通用的制造方法成为了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材料的理想候选.半透明太阳能电池具有高透明度、颜色可调性等优异性能.因此,为了保证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实现良好的透光性,科学界需要继续解决器件结构设计、吸光层和透明电极材料等问题.分析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电极设计、有源层调控以及器件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钙钛矿 光学性质 太阳能电池 透明电极 器件结构
下载PDF
基于VMD-BiLSTM-WOA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16
作者 史加荣 王双馨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5,共9页
风力发电对于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有重要意义,准确预测风电功率有助于风电并网的合理调度和可靠的电网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风力发电对于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有重要意义,准确预测风电功率有助于风电并网的合理调度和可靠的电网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iLSTM)以及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以用于短期风电功率预测.首先,VMD将原始风电功率分解为多个子模态,有效减少了序列的波动性;然后对每个子模态分别建立BiLSTM模型,使用WOA对BiLSTM中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混合模型的效率和预测性能;最后将各个子模型的结果叠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在实验中通过建立不同的比较模型来说明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的混合模型在风电功率预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变分模态分解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鲸鱼优化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宾汉体浆液在倾斜裂隙中运移规律
17
作者 张嘉凡 王杰 +1 位作者 刘洋 王赋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考虑浆液自重的倾斜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动水流速及裂隙倾角对扩散规律的影响,验证了扩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浆液的扩散形态基本都是从圆形到椭圆形再到U形;随着裂隙倾角增加,浆...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考虑浆液自重的倾斜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动水流速及裂隙倾角对扩散规律的影响,验证了扩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浆液的扩散形态基本都是从圆形到椭圆形再到U形;随着裂隙倾角增加,浆液形态中圆形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消失,椭圆形持续时间变长,逆水方向和横向扩散距离减小,扩散形态略显修长;水速越高浆液形态变化耗时越短,逆水方向和横向扩散距离越小,浆液的最终形态越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 倾斜裂隙 宾汉浆液 模型实验
原文传递
Givens矩阵的性质及其在迭代法中的应用
18
作者 雍龙泉 史加荣 刘三阳 《大学数学》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研究了2阶Givens矩阵的一些性质,该矩阵的特征值为复数,谱半径恰好为1;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Givens矩阵在迭代法中的应用,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分析.
关键词 Givens矩阵 特征值 谱半径 迭代法
下载PDF
Cahn-Hilliard方程的一个超紧致有限差分格式
19
作者 栗雪娟 王丹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研究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给出组合型超紧致差分格式,将其用于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空间导数离散,采用四阶Runge-Kutta格式离散时间导数,将二者结合得到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离散格式,并给出了该格式的误差估计... 研究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给出组合型超紧致差分格式,将其用于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空间导数离散,采用四阶Runge-Kutta格式离散时间导数,将二者结合得到四阶Cahn-Hilliard方程的离散格式,并给出了该格式的误差估计。通过编程计算得到其数值解,并与精确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值方法误差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Cahn-Hilliard方程 组合型超紧致差分方法 四阶Runge-Kutta方法 误差估计
下载PDF
某些Foutain半群上的同余
20
作者 宫春梅 王晶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24年第1期149-161,共13页
称幺半群T上的Rees矩阵半群M=M(T;I,Λ;P)为紧的,如果P中的元素来自T中的单位群H.研究了幺半群T的性质与紧Rees矩阵半群M=M(T;I,Λ;P)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一个紧的Rees矩阵半群M=M(T;I,Λ;P)同构于一个正规的紧Rees矩阵半群M=M(T;I,Λ;Q)... 称幺半群T上的Rees矩阵半群M=M(T;I,Λ;P)为紧的,如果P中的元素来自T中的单位群H.研究了幺半群T的性质与紧Rees矩阵半群M=M(T;I,Λ;P)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一个紧的Rees矩阵半群M=M(T;I,Λ;P)同构于一个正规的紧Rees矩阵半群M=M(T;I,Λ;Q),且得到了弱超富足半群T上紧Rees矩阵半群(~)-好同余的一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富足半群 REES矩阵半群 单幺半群 (~)-好同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