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与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后咀嚼肌肌电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冷军 段银钟 +2 位作者 张俊华 王乐文 李永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 ,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 ,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 ,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抛记术 咀嚼肌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骨性反HE
下载PDF
西安地区陕西籍正常成人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惠 冯雪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7-539,共3页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陕西籍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并与西安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西安市18~22岁的在校学生正常牙合120名(男、女各半)。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头颅定位仪的严格定位下...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陕西籍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并与西安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西安市18~22岁的在校学生正常牙合120名(男、女各半)。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头颅定位仪的严格定位下,摄取其正中咬合位时的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用绘图铅笔在透明硫酸纸上定点、描图,然后经由图形数值化仪输入计算机内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获得3种头影测量软组织分析法的正常值;其中有一些角度及线距测量结果与西安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上述方法获得3种头影测量软组织分析法的正常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颅法 正常(hé) 成人 软组织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云飞 金钫 +2 位作者 刘鑫 刘震寰 刘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发适用于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的专用正畸软件平台,并进行错畸形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由正畸医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合作研发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临床选取隐形矫治适应证病例30例,临床取硅橡胶印模,由恒惠科技有限公... 目的:研发适用于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的专用正畸软件平台,并进行错畸形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由正畸医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合作研发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临床选取隐形矫治适应证病例30例,临床取硅橡胶印模,由恒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牙颌模型的三维重建、生成三维数字化数据,正畸医生在OrthoRx上进行模拟矫治和制定矫治方案,由公司生产制作全透明隐形矫治器,医生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结果:成功研发出专用于隐形矫治技术的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以此为平台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专用正畸软件OrthoRx,可应用于错畸形的辅助分析诊断,可视化模拟正畸矫治过程,制定矫治计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图形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重建 隐形矫治 正畸
下载PDF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iNO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宝勇 丁寅 +2 位作者 潘峰 王光 沈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牙周组织中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加力2、3、7、14、21d时,实验组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牙周组织炎症使牙齿移动过程中iNOS表达升高,影响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炎
下载PDF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玉宏 段银钟 +2 位作者 李娟 汪银雄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长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非拔牙组中下颌萌出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上颌萌出间隙(U-ES)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平均增大1.35 mm(P<0.05),下颌萌出间隙L-ES(R)和L-ES(X i)分别增大了2.72 mm(P<0.05)和3.16 mm(P<0.01),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减小0.31 mm(P<0.05),下颌骨长度增加1.68 mm(P<0.05);上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可增大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曲面断层片 萌出间隙 第三磨牙阻生
下载PDF
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鑫 张云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通过对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来完成关闭拔牙间隙、推磨牙向远中、压低后牙、压低前牙、解决后牙锁、上颌单侧扩弓、协助导萌、直立或前移磨牙的正畸矫治的描述,介绍了常见的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正畸医生在临... 通过对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来完成关闭拔牙间隙、推磨牙向远中、压低后牙、压低前牙、解决后牙锁、上颌单侧扩弓、协助导萌、直立或前移磨牙的正畸矫治的描述,介绍了常见的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正畸医生在临床正确使用微小种植体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种植体 支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正畸临床平面倾斜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正畸 he平面倾斜 预防 治疗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正畸移动狗乳磨牙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CSF-1及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作霖 林珠 焦光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 :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中集落刺激因子 (CSF 1)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 ,探讨乳牙移动后其恒牙胚改变的机制。 方法 :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 14d的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TGF β... 目的 :研究狗乳牙正畸移动后其恒牙胚牙周组织中集落刺激因子 (CSF 1)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 ,探讨乳牙移动后其恒牙胚改变的机制。 方法 :取狗下颌第二乳磨牙正畸移动后 14d的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TGF β1和CSF 1在恒牙胚牙囊、牙周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GF β1和CSF 1的染色在乳磨牙牙根的远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远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减弱 ,在乳磨牙牙根的近中牙周膜和牙槽骨中以及恒牙胚的近中牙囊和牙槽骨中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移动 乳磨牙 恒牙 牙周组织 CSF-1 TGF-Β1 集落刺激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牙胚
下载PDF
上颌尖牙近中唇向低位的正畸矫治
9
作者 杨波 《广东牙病防治》 1999年第S1期63-64,共2页
上颌恒尖牙近中唇向低位(俗称虎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发病率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所占比例国内报道为27%[1]。尖牙对牙颌系统的功能和颜面美观极为重要[2],因此矫治上颌尖牙近中唇向低位十分必要,但以往的国... 上颌恒尖牙近中唇向低位(俗称虎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发病率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所占比例国内报道为27%[1]。尖牙对牙颌系统的功能和颜面美观极为重要[2],因此矫治上颌尖牙近中唇向低位十分必要,但以往的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这种错牙合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向低位 上颌尖牙 错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 眼圈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发生原因 头影测量 不锈钢丝
下载PDF
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齿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贾刚 丁寅 王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 ,为临床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中的轴倾度、转矩和冠凸矩分别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形态与白种人有显...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 ,为临床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中的轴倾度、转矩和冠凸矩分别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形态与白种人有显著的差异 ,而与日本人大致相似 ,但也有一定差别。结论 :临床使用无论是基于白种人或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白种人 日本人 He牙齿 牙齿形态 诊断 轴倾度
下载PDF
微小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成人双颌前突尖牙远移中的比较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鑫 段银钟 刘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通过尖牙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来判断 2支抗丧失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 3~ 6个月后远移尖牙到位 ,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5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1.82mm ;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91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2 .0 2mm。方差分析可见 2组间无差异。结论 :微小种植体是一种具有稳固、生物相容性好、舒适等特点的支抗 ,完全可以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强支抗 ,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种植体支抗 传统强支抗 成人 双颌前突 尖牙远移
下载PDF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Ⅱ类高角 安氏Ⅱ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下载PDF
6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霞 邵金陵 +1 位作者 韩迎星 蒋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距今约6 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位置情况。方法:研究了200个半坡博物馆内保存的新石器时代人颌骨标本,第三磨牙共383颗(上颌187颗,下颌196颗),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未萌出者经X线片证实,按有无第三磨牙牙胚,将其... 目的:观察距今约6 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位置情况。方法:研究了200个半坡博物馆内保存的新石器时代人颌骨标本,第三磨牙共383颗(上颌187颗,下颌196颗),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未萌出者经X线片证实,按有无第三磨牙牙胚,将其分别归为埋伏阻生组或先天缺失组。结果:上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26.74%,下颌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为17.35%。上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2.67%,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率为14.79%。结论:现代人第三磨牙阻生率与先天缺失率均较新石器时代成人高,人类第三磨牙阻生与先天缺失是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咀嚼器官退化现象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成人 第三磨牙 牙齿阻生 先天缺失 咀嚼器官
下载PDF
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红 段银钟 +2 位作者 宋建国 钱芳 韩长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 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结果 :口周力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力值... 目的 :研究上颌牙弓狭窄与口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对 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结果 :口周力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之间各牙位的口周力值无显著性差异 ;同侧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舌侧压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口周力测量系统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口周力与性别无相关性 ;牙颌形态影响口周力 ,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口周力 上颌骨 牙弓狭窄 牙颌形态 相关性研究 错HE畸形
下载PDF
快速上颌扩弓保持与复发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莉莉 段银钟 +1 位作者 李若萱 王海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研究腭中缝扩张 (Sd Sd)、牙槽突倾斜和弯曲 (At+b At+b)、牙齿移位 (Td Td)、牙齿倾斜 (Tt Tt)在快速扩弓、保持和复发结束时的比例变化及该变化与扩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周龄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均设... 目的 :研究腭中缝扩张 (Sd Sd)、牙槽突倾斜和弯曲 (At+b At+b)、牙齿移位 (Td Td)、牙齿倾斜 (Tt Tt)在快速扩弓、保持和复发结束时的比例变化及该变化与扩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周龄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均设实验组 6只和对照组 2只 ,实验组经过快速扩弓期 ( 1周 )、保持期( 4周 )、复发期 ( 4周 ) ,对照组不作扩弓处理 ,制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分析仪测量腭中缝的宽度 (SW )、磨牙颊尖区增宽的量 (即扩弓量M M )和磨牙牙槽嵴增宽的量 (RM RM) ,从而利用公式计算出 4个部分的比例。结果 :磨牙扩弓量 (M M )在扩弓结束时、保持结束时、复发结束时 4部分 [(Sd Sd) :(Tt Tt) :(At+b At+b) :(Td Td) ]的比例变化为 :45 .2 % ( 0 .47mm ):17.8% ( 0 .19mm) :2 5 .7% ( 0 .2 7mm) :11.4% ( 0 .12mm ) -5 2 .3 % ( 0 .47mm) :15 .5 % ( 0 .14mm ):18.9% ( 0 .17mm) :13 .3 % ( 0 .12mm) -61.8% ( 0 .3 4mm) :18.2 % ( 0 .10mm) :1.8% ( 0 .0 1mm) :18.2 % ( 0 .10mm )。结论 :腭中缝扩张 (Sd Sd)是快速上颌扩弓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稳定性关系到扩弓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上颌扩弓 复发 动物实验 药物标记 腭中缝
下载PDF
支抗种植体外形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兰泽栋 林珠 李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种植体外形差异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并筛选出最佳支抗种植体外形。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刃状螺纹型、矩形螺纹型及光滑型种植体进行骨界面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 :刃状螺纹型种植体做支抗体时其骨界面第一、第... 目的 :探讨种植体外形差异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并筛选出最佳支抗种植体外形。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刃状螺纹型、矩形螺纹型及光滑型种植体进行骨界面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 :刃状螺纹型种植体做支抗体时其骨界面第一、第二及第三主应力分别为 6 .6 7MPa、1.47MPa及 0 .5 2 MPa,并且Von Mises应力为 7.2 2 MPa,在三种种植体中应力值最小。而 3种种植体颈部牙槽骨的 DMX位移值分别为 0 .11× 10 - 3mm、0 .13× 10 - 3mm及 0 .94× 10 - 4 mm。结论 :刃状螺纹型种植体做支抗时其骨界面应力是3种种植体中最小的 ,而 3种形状种植体颈部牙槽骨的变形差异微乎其微 ,所以刃状螺纹型种植体比较适合做口腔正畸支抗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骨内牙种植 三维 有限元分析 骨界面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机械牵张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雪 陈富林 +1 位作者 林珠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观察机械牵张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F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加载系统对PDLFs施以频率为 6次 /min(每次为 5s牵拉、5s松弛 ) ,幅度 12 %的牵张力 ,于加载 2 4、48、96h后 ,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 :观察机械牵张作用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F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加载系统对PDLFs施以频率为 6次 /min(每次为 5s牵拉、5s松弛 ) ,幅度 12 %的牵张力 ,于加载 2 4、48、96h后 ,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PDLFs增殖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 ,加力组及对照组的细胞数均不断增加 ,在 48h及 96h时加力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加力组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培养的人PDLFs施加频率为 6次 /min、幅度 12 %的牵张力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作用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6712名少年儿童恒牙萌出时间和顺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徐璐 邵金陵 潘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少年儿童恒牙萌出的时间、顺序和性别差异,为口腔医师进行咬合诱导等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安市8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中整群抽取6712名年龄为3~15岁的少年儿童,收集恒牙萌出横断面调查资料,其中男性3604名,...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少年儿童恒牙萌出的时间、顺序和性别差异,为口腔医师进行咬合诱导等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安市8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中整群抽取6712名年龄为3~15岁的少年儿童,收集恒牙萌出横断面调查资料,其中男性3604名,女性3108名,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右两侧同名牙同时萌出,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外,下颌恒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大多数恒牙的萌出时间女性早于男性,萌出顺序也有所不同。结论:结果与以前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有一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萌出时间 萌出顺序 恒牙萌出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兰泽栋 林珠 李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建立人磨牙缺失区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种植体支抗三维有限元模型 ,为精确分析支抗种植体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磨牙缺失区下颌骨为标本 ,取其缺牙区颌骨断面形态输入计算机 ,通过 ANSYS5 .5 (Swanson Analysis Sy... 目的 :建立人磨牙缺失区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种植体支抗三维有限元模型 ,为精确分析支抗种植体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磨牙缺失区下颌骨为标本 ,取其缺牙区颌骨断面形态输入计算机 ,通过 ANSYS5 .5 (Swanson Analysis Systems,Inc.Houston,USA)有限元分析软件将断面轮廓作样条曲线拟合处理 ,形成逼真、光滑的颌骨断面轮廓图 ,然后采用断面拉伸技术重建牙齿缺失区下颌骨的三维模型 ,再将已做成的种植体三维模型与下颌骨模型拟合并对其进行单元网格智能划分后建模。结果 :建立起有效的种植体支抗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模型。结论 :模型的几何相似性 ,生物力学相似性及临床适应性均佳 ,可以模拟支抗种植体在正畸载荷状态下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骨内牙种植 三维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颅颌面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顾泽旭 陈学鹏 +1 位作者 高峰 钱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数据的颅颌面硬软组织三维可视化模型,为进一步的三维分析诊断、手术模拟和预测构建基础平台。方法:系统获取患者CT颅颌面扫描的原始数据,经过二维预处理,三维预处理,运用改进的移动立方体算法,即移动四面体法完成...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数据的颅颌面硬软组织三维可视化模型,为进一步的三维分析诊断、手术模拟和预测构建基础平台。方法:系统获取患者CT颅颌面扫描的原始数据,经过二维预处理,三维预处理,运用改进的移动立方体算法,即移动四面体法完成基于断层图像的三维表面重建;运用基于小波的脚印法实现体重建,最终获得颅颌面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颅颌面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清晰地显示颅颌面复杂结构完整的形态,清楚的表面。临床医生能够对重建的三维模型动态旋转,从任意视角观察颅颌面软硬组织的畸形特征,也能通过任意切割显示颅颌面内部解剖结构。同时它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临床医生使用方便。结论:解决了金属托槽X线反射、患者X线照射剂量及重建时间效率等问题,达到了预先设计目标,能够在临床得以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畸形 三维重建 可视化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