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中hTRT mRNA的表达及其与PCNA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琰 董绍忠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口腔鳞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口腔鳞癌标本。结果 :正常癌旁上皮、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hT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口腔鳞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口腔鳞癌标本。结果 :正常癌旁上皮、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hT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2 0 %、41.7%、82 .7%。PC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TRT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TRT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hTRT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表明hTRT激活细胞多处于高增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口腔鳞状细胞癌 端粒酶 口腔鳞癌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金岩 赵宇 陆斌 姚堃 牛忠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结果 :16例口腔鳞癌患者和 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和 75 .0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118和 1∶6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上述 2组患者HHV 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5 %和 12 .5 % (P <0 .0 5 )。其中 1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9例 ( 75 % )HHV 6抗原阳性 ,而 8例对应癌旁组织中 ,阳性者仅 2例( 2 5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HV 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口腔 鳞状细胞癌 致病性
下载PDF
BALB/c胎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7
3
作者 吕红兵 金岩 +1 位作者 李媛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功地培养出面突中未分化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结论:原代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稳定,来源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干细胞 胚胎 外胚间充质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细胞凝聚区的形成在C57BL/6N系小鼠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董绍忠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增殖、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及表型转化的生物学改变。结果:胚龄13~15d,间充质细胞开始凝聚形成下颌骨始基并迅速增殖。胚龄16~19d,凝聚区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并开始成骨。麦克尔软骨消失。结论:下颌骨的发育始于胚胎间充质细胞的局部凝聚,大部分细胞经历了快速增殖后逐渐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凝聚 细胞凋亡 下颌骨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及其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岳文 杨连甲 +3 位作者 金岩 董绍忠 朱萧玲 李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中的BMP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及病理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24例成釉细胞瘤标本中BMP蛋白和BMP-2、-4mRNA表达。结果:成釉细胞瘤中的柱状上皮层和星网状细胞... 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中的BMP的表达,探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及病理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24例成釉细胞瘤标本中BMP蛋白和BMP-2、-4mRNA表达。结果:成釉细胞瘤中的柱状上皮层和星网状细胞层中均有BMP-2、-4mRNA和BMP蛋白的表达,BMP-2、-4mRNA的杂交信号强度在柱状上皮层小于星网状细胞。结论:BMP的表达为探讨成釉细胞瘤的来源提供了分子基础;BMP可能参与了肿瘤病理机理及生物学行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成釉细胞瘤 MRNA 颌骨肿瘤
下载PDF
维甲酸处理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红兵 金岩 +2 位作者 董绍忠 李媛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处理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细胞增殖、凋亡与维甲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5μmol/L维甲酸处理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绘制维甲酸处理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并用TUNEL法检测... 目的:研究维甲酸处理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细胞增殖、凋亡与维甲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5μmol/L维甲酸处理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绘制维甲酸处理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结果:维甲酸处理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结论:维甲酸可明显抑制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细胞凋亡 外胚间充质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司晓辉 金岩 杨连甲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4-96,共3页
为了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家兔颌骨骨折的实验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3在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显示:骨折后第3、第5天,骨折断端附近的... 为了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家兔颌骨骨折的实验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3在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显示:骨折后第3、第5天,骨折断端附近的炎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内未见TGF-β3的阳性信号;骨折后第7、第11和14天,新生骨的骨细胞和其周围的成骨细胞以及软骨细胞内呈TGF-β3阳性;骨折后第21天,TGF-β3的阳性信号减弱。结果提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软骨细胞与TGF-β的合成和分泌有关。TGF-β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调节并刺激骨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骨折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复合促进骨生长 被引量:4
8
作者 司晓辉 金岩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后,对比观察其骨诱导及骨生成过程和促进骨生长的效果。以一定比例的TGFβ和rhBMP2与陶瓷化牛骨(CBB)复合,埋入小鼠股部肌肉陷窝内,于第3、5... 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后,对比观察其骨诱导及骨生成过程和促进骨生长的效果。以一定比例的TGFβ和rhBMP2与陶瓷化牛骨(CBB)复合,埋入小鼠股部肌肉陷窝内,于第3、5、7、14、21d取材后光镜观察新骨生长情况并计算新骨形成面积。结果发现,rhBMP2和TGFβ复合后其成骨作用比单独应用rhBMP2明显,骨组织较为成熟,新生骨面积14d时2倍于rhBMP2组。而单独用TGFβ无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但TGFβ可刺激原有骨的膜内成骨。认为,BMP和TGFβ在骨生长修复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TGFβ可促进BMP的骨诱导过程,BMP/TGFβ/CBB复合物或BMP/TGFβ/生物陶瓷复合物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性,在临床骨缺损及骨折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成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骨生长
下载PDF
影响牙周膜干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唐亮 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是维持牙周组织动态平衡和缺损修复的关键细胞,也是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新策略的基础。近年来研究证明PDL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然而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其功能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不仅有助... 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是维持牙周组织动态平衡和缺损修复的关键细胞,也是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新策略的基础。近年来研究证明PDL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然而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其功能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发掘PDLSCs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对今后基于干细胞的牙周疾病治疗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该文就影响PDLSCs功能的多种重要因素作一叙述,并展望其在牙周缺损再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周膜干细胞 微环境 细胞分化
下载PDF
雪旺细胞标记物Leu-7(HNK-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伟 孙沫逸 +4 位作者 董绍忠 杨耀武 李建虎 王磊 居云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检测Leu 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Leu 7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5例肌上皮瘤及5例 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组织切片中的Leu 7进行... 目的 检测Leu 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Leu 7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5例肌上皮瘤及5例 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组织切片中的Leu 7进行检测。结果 28例ACC中的嗜神经侵袭率为85.6%(24/28),Leu 7 阳性率为96.4%(27/28),Leu 7的表达在正常大涎腺的导管细胞及其周围肌上皮细胞为阳性,在肌上皮瘤的阳性 率为80.0%(4/5),而在腺泡细胞癌内均为阴性。结论 腺样囊性癌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发生雪旺细胞分化进而 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侵袭 正常 涎腺腺样囊性癌 雪旺细胞 ACC 腺泡细胞 肌上皮瘤 肌上皮细胞 导管细胞 表达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晓辉 金岩 杨连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及意义。方法 建立颌骨骨折模型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TdT)介导的dUTP X切口末端标记 (TUNEL)法 ,原位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整个愈合过程中 ,均可见凋亡细胞 ,...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及意义。方法 建立颌骨骨折模型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TdT)介导的dUTP X切口末端标记 (TUNEL)法 ,原位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整个愈合过程中 ,均可见凋亡细胞 ,而膜内骨化期 (第 5d)和软骨形成期 (第 11d)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伴随凋亡的发生 ,通过凋亡机制控制细胞的数量和清除无用的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骨折愈合 TUNEL
下载PDF
小GTP结合蛋白TC10在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鑫 金岩 +2 位作者 张惠 赵江安 Tipoe GL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 GTP结合蛋白 TC10 m 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逆转录 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 6、12、18、2 4h大鼠面神经核中 TC10m 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切断后小 GTP结合蛋白 TC10 m RNA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逆转录 PCR分析方法及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正常以及面神经切断后 6、12、18、2 4h大鼠面神经核中 TC10m RNA的变化和细胞浆、核的体积变化。结果 :在正常面神经核中可见 TC10的微弱表达 ,面神经切断后 6 h即开始增加 ,术后 2 4h达到最大值。结论 :TC10可能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神经损伤能促进神经元的信号转导 ,从而促进细胞转录水平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质类 TC10 MRNA 面神经 损伤 面神经切断
下载PDF
BM P2,3,4,5mRN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岩 吕红兵 TipoeGL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明确 B M Ps 与外周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 B M P2,3,4,5 的m R N 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结果:在外周神经(三叉神经)中均有 B M P2,3,4,5 m R N A 分布, B M P2,3... 目的:明确 B M Ps 与外周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 B M P2,3,4,5 的m R N A在三叉神经中的表达。结果:在外周神经(三叉神经)中均有 B M P2,3,4,5 m R N A 分布, B M P2,3,4,5 的分布主要位于构成神经纤维髓鞘的雪旺细胞中;此外发现 B M P2 在部分神经纤维中也有表达。结论:首次确定了 B M P2,3,4,5 在外周神经中的表达和分布,揭示了 B M P2,3,4,5可能在外周神经的发育和再生以及形态结构的维持中发挥着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周围神经 雪旺细胞 基因 mRNA
下载PDF
P21^(ras)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晓辉 金岩 +1 位作者 杨连甲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 P21ras对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颌骨骨折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颌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 P21ras的表达。结果:骨折愈合早期(第1~5 d)仅见少量 P21ras阳性细胞;而...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 P21ras对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颌骨骨折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颌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 P21ras的表达。结果:骨折愈合早期(第1~5 d)仅见少量 P21ras阳性细胞;而骨痂形成期(第7~14 d)骨断端附近的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骨改建期(第21~28 d)阳性细胞数量和强度均减少,与正常骨基本相同。结论: P21ras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愈合过程 P21^RAS
下载PDF
形态计量学方法在观察硬腭部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8-411,共4页
本文报道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硬腭部正常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单纯性过角化、乳头状瘤、癌旁上皮、鳞癌癌巢上皮的上皮组织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和胞核的体积、直径及N/C比值进行了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基底层还是在... 本文报道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硬腭部正常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单纯性过角化、乳头状瘤、癌旁上皮、鳞癌癌巢上皮的上皮组织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和胞核的体积、直径及N/C比值进行了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基底层还是在棘层,其细胞和胞核的体积(V)、直径(D)这些反映胞体和胞核大小的指标均以正常组最小而癌巢上皮最大,其次是癌旁上皮组。此外发现,基底层细胞及胞核的形态大小参数最能反映病变的程度,由正常经癌前到癌变,其V、D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癌巢组及癌旁上皮组与其它组比较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作者还发现,N/c比值对于判断癌前病变和癌变程度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本文结果预示,用形态计量学方法通过反映细胞和胞核大小的定量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病变的状态,对于判断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计量学 癌前病变 硬腭 腭肿瘤
下载PDF
大鼠面神经损伤后bcl-2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聂鑫 金岩 +1 位作者 王健 GL Tipoe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探讨bcl 2在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神经切断后与神经凋亡样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bcl 2在面神经损伤后随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测定bcl 2mRNA的强度。结果 :面神经损伤后 1d ,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目的 :探讨bcl 2在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神经切断后与神经凋亡样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bcl 2在面神经损伤后随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测定bcl 2mRNA的强度。结果 :面神经损伤后 1d ,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bcl 2强度开始下降 ,1周后开始恢复。 1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bcl 2的表达与神经元的存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BCL-2基因 凋亡样坏死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P21^(cipl/wafl)基因在C57BL/6N系小鼠腭突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作用
17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董绍忠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腭裂形成过程中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周期的变化及其调节基因P21cipl/wafl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TUNEL染色检测两组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基因P21cipl/wafl基因的表达及... 目的:探讨腭裂形成过程中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周期的变化及其调节基因P21cipl/wafl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TUNEL染色检测两组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基因P21cipl/wafl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结果:在腭突发育的垂直生长期、上抬期,实验组中TUNEL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P21cipl/wafl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也比同期对照组腭突间质细胞中P21cipl/wafl基因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腭突发育时期,实验组小鼠腭突间充质未分化细胞增殖周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cip1/waf1 细胞凋亡 鄂突发育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基底层细胞的形态计量学指标对于判断硬腭部癌前病变的价值
18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FrankH.White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97-500,共4页
本文选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硬腭部鳞癌的癌旁上皮进行了观察,并与鳞癌病变、炎症、纤维增生、过度角化、乳头状瘤及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反映基底层细胞和胞核大小的指标,包括面积(A)、体积(V)、直径(D)可以反映病变程度,其... 本文选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硬腭部鳞癌的癌旁上皮进行了观察,并与鳞癌病变、炎症、纤维增生、过度角化、乳头状瘤及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反映基底层细胞和胞核大小的指标,包括面积(A)、体积(V)、直径(D)可以反映病变程度,其值由正常、经良性病变、癌旁上皮到癌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以癌旁上皮的胞体和胞核的大小与癌变最为接近.此结果提示反映基底层细胞和胞核大小的形态学指标在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计量学 癌前病变 硬腭 腭肿瘤
下载PDF
BMP和TGFβ对骨生长愈合的协调作用
19
作者 司晓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15-116,共2页
BMP和TGFβ对骨生长愈合的协调作用TH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ANDTGFβ司晓辉综述金岩杨连甲审校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710032)骨组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经... BMP和TGFβ对骨生长愈合的协调作用TH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ANDTGFβ司晓辉综述金岩杨连甲审校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710032)骨组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经历着新陈代谢,即骨再建过程。骨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TGFΒ 骨生长愈合 协调作用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A正反义基因对人舌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峻 杨连甲 +2 位作者 何勇 董绍忠 李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27,T004,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正、反义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调控 ,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 ,将正、反义cyclinA基因分别导入Tca8113细胞系 ,观察转染和未转染...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正、反义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调控 ,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 ,将正、反义cyclinA基因分别导入Tca8113细胞系 ,观察转染和未转染细胞的生长情况、体内外增殖变化以及cyclinA和Ki 6 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反义cyclinA基因的细胞系 ,其细胞生长速度、DNA合成、细胞增殖及代谢能力均下降 ;而转染了正义cyclinA基因的细胞系则有相反结果。结论 反义cyclinA能有效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A 基因转染 鳞状细胞癌 舌肿瘤 癌基因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