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氟化硫替代气体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
作者 杨志强 曾纪珺 +10 位作者 马义丁 尉涛 赵波 刘英哲 张伟 吕剑 李兴文 张博雅 唐念 李丽 孙东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93-4107,共15页
六氟化硫(SF_(6))是电力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绝缘和灭弧介质。然而,SF_(6)具有极高的温室效应潜值(GWP=23900),其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电网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SF_(6)替代气体试错法和计算机辅助法的筛选历程,... 六氟化硫(SF_(6))是电力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绝缘和灭弧介质。然而,SF_(6)具有极高的温室效应潜值(GWP=23900),其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电网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SF_(6)替代气体试错法和计算机辅助法的筛选历程,综述了全氟酮、全氟异丁腈、三氟硫氮、氢氟烯烃等候选物在绝缘性能和制备方法两方面的研究成果。随后聚焦SF_(6)替代气体筛选中的核心问题,分别从物理定义、基团贡献、定量构效关系和机器学习的角度,回顾了绝缘气体各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同时兼顾计算效率、精确性和泛用性的预测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高通量分子设计和共沸绝缘气体两种研发思路,以期为我国绝缘环保气体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化硫 环保绝缘气体 分子设计 共沸气体
下载PDF
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合成
2
作者 黄晓瑛 尚宇 +2 位作者 王威 王列平 毛明珍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38-41,49,共5页
为获得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4-二氯溴苯和2-溴-4-氟苯胺为原料,经格氏和Suzuki偶联2步反应合成了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其结构经... 为获得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4-二氯溴苯和2-溴-4-氟苯胺为原料,经格氏和Suzuki偶联2步反应合成了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其结构经1H NMR、MS表征确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合成总收率61.9%,纯度98%。该工艺成本低,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氯-5-氟-1 1′-联苯-2-胺 合成 联苯吡菌胺
下载PDF
重氮化合物环丙烷化用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岳鑫 李春迎 +4 位作者 孙道安 李江伟 杜咏梅 马辉 吕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90-2401,共12页
从重氮化合物环丙烷化用多相催化剂类型角度,将环丙烷化多相催化剂分为金属催化剂、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MOF)基催化剂等,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催化剂在活性组分、载体、固载方法、性能及作用原理等方面的... 从重氮化合物环丙烷化用多相催化剂类型角度,将环丙烷化多相催化剂分为金属催化剂、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金属有机骨架(MOF)基催化剂等,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催化剂在活性组分、载体、固载方法、性能及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简单,活性和选择性较高,但立体选择性差,在农药、医药领域适用性有限,更适宜应用于燃料合成领域,因此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拓展金属活性组分是其发展趋势。络合物固载化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结构与性能易于调控,但制备过程复杂,活性组分易流失,需通过优化固载方法如共价键合提高固载强度,以及优化载体孔道结构与表面基团提升载体-配体的协同作用。MOF基催化剂在环丙烷化中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通过机械研磨、配体掺杂、热处理等方式引入缺陷可综合提高MOF基环丙烷化催化剂性能,但需平衡活性与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设计利于环丙烷化的手性配体并引入至MOF结构提高其立体选择性是MOF基环丙烷化催化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氮化合物 环丙烷化 多相催化 固载化 活性 立体选择性
下载PDF
全氮材料基础性能理论研究:Ⅰ.晶体密度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英哲 来蔚鹏 +4 位作者 尉涛 葛忠学 徐涛 骆艳娇 尹世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晶体密度,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建立了全氮材料的"特异性"分子力场。通过预测晶体堆积结构,计算了20种全氮分子的晶体密度。结果表明,N_4(T_d)、N_6(D_(3h))、N_8(O_h)、N_(10)(D_(5h))及N_(12)(D_(6... 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晶体密度,基于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建立了全氮材料的"特异性"分子力场。通过预测晶体堆积结构,计算了20种全氮分子的晶体密度。结果表明,N_4(T_d)、N_6(D_(3h))、N_8(O_h)、N_(10)(D_(5h))及N_(12)(D_(6h))五种笼形全氮分子的晶体密度分别为1.81,2.08,2.47,2.46,2.57 g·cm^(-3)。随着氮原子数的增加,笼形全氮分子晶体密度不同于文献中递增的趋势,而是在N_8(O_h)处出现了突变,体现了特异性力场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场参数 量子化学 笼形结构 结合能
下载PDF
全氮材料基础性能理论研究:Ⅱ.生成焓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英哲 来蔚鹏 +4 位作者 尉涛 葛忠学 骆艳娇 徐涛 尹世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2-556,共5页
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生成焓,基于原子化反应,采用B3PW91、B3P86、B3LYP、X3LYP、O3LYP、M052X、M062X、M06HF、B2PLYP 9种密度泛函分别对52种多氮化合物的气相生成焓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双杂化泛函B2PLYP的平均绝对偏差... 为了准确预测全氮材料的生成焓,基于原子化反应,采用B3PW91、B3P86、B3LYP、X3LYP、O3LYP、M052X、M062X、M06HF、B2PLYP 9种密度泛函分别对52种多氮化合物的气相生成焓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双杂化泛函B2PLYP的平均绝对偏差最小,为30.1 k J·mol^(-1),且优于G4方法,选择该泛函计算了N_4(T_d)、_N6(D_(3h))、N_8(O_h)、N_(10)(D_(5h))及N_(12)(D_(6h))5种全氮分子的气相生成焓,计算结果依次为756.4,1338.2,1878.5,2144.3,2787.0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笼型结构 原子化反应 全氮材料
下载PDF
氢氟烯烃合成用脱氯化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彦波 毛伟 +3 位作者 秦越 贾兆华 田松 吕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9,35,共5页
综述了用于合成氢氟烯烃的脱氯化氢催化剂的种类及性能,总结了各类脱氯化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氢氟烯烃 脱氯化氢 催化剂
原文传递
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升 曾纪珺 +4 位作者 唐晓博 张伟 杨志强 郝志军 吕剑 《化学试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5,共5页
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具有常规离子液体的特性,如低蒸汽压、不挥发、物质溶解性好等,不仅可以作为溶剂,还可以通过调配阴阳离子比例或离子交换得到路易斯酸催化剂,在多种类型反应中得到应用。主要对近年来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结构... 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具有常规离子液体的特性,如低蒸汽压、不挥发、物质溶解性好等,不仅可以作为溶剂,还可以通过调配阴阳离子比例或离子交换得到路易斯酸催化剂,在多种类型反应中得到应用。主要对近年来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结构、性质及其在反应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锑酸盐离子液体 合成 结构 应用
下载PDF
连续流微反应合成4-醛基-2,2-二氟苯并-1,3-间二氧杂环戊烯工艺研究
8
作者 毛明珍 王威 +2 位作者 王列平 郑晓蕊 黄晓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15-2318,共4页
以二氟胡椒环、正丁基锂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在微通道中进行连续锂-氢交换、甲酰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4-醛基-2,2-二氟苯并-1,3-间二氧杂环戊烯。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比、停留时间、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优化... 以二氟胡椒环、正丁基锂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在微通道中进行连续锂-氢交换、甲酰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4-醛基-2,2-二氟苯并-1,3-间二氧杂环戊烯。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比、停留时间、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为:二氟胡椒环四氢呋喃溶液质量浓度45%,n(二氟胡椒环)∶n(正丁基锂)∶n(DMF)=1∶1.05∶1.05,反应温度-10℃,停留时间18 s,收率93.0%,产物含量99%以上。与传统釜式合成工艺相比,连续流微反应工艺实现了目标产物合成的安全稳定进行,提升了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微反应 合成 正丁基锂 甲酰化
下载PDF
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9
作者 王威 黄晓瑛 +3 位作者 尚宇 郑晓蕊 刘康云 王列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9-112,共4页
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为原料,经烷基化和脱羧的间歇式连续化反应、氢化还原、水相参与的酰胺化制得氟吡菌酰胺。该合成新工艺路线简单合理,利用烷基化和脱羧反应的连续化操作,降低了三废排放,节约了成本;利用水相参与的酰胺化反应... 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为原料,经烷基化和脱羧的间歇式连续化反应、氢化还原、水相参与的酰胺化制得氟吡菌酰胺。该合成新工艺路线简单合理,利用烷基化和脱羧反应的连续化操作,降低了三废排放,节约了成本;利用水相参与的酰胺化反应,缩短了反应时间,产品总收率达到47.9%,含量97%,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合成 工艺优化 水相反应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六氟-2-丁炔
10
作者 韩升 赵波 +5 位作者 曾纪珺 唐晓博 刘泽鹏 杨志强 张伟 吕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3-745,共3页
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2-氯-1,1,1,4,4,4-六氟-2-丁烯(HCFO-1326mxz)在碱液中脱氯化氢合成六氟-2-丁炔。研究表明,以四丁基氯化铵(摩尔分数2%)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HCFO-1326mxz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1∶4、反应时间为6 h,HCFO-... 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2-氯-1,1,1,4,4,4-六氟-2-丁烯(HCFO-1326mxz)在碱液中脱氯化氢合成六氟-2-丁炔。研究表明,以四丁基氯化铵(摩尔分数2%)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HCFO-1326mxz与氢氧化钠摩尔比为1∶4、反应时间为6 h,HCFO-1326mxz转化率为96.3%,六氟-2-丁炔选择性为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2-丁炔 2-氯-1 1 1 4 4 4-六氟-2-丁烯 相转移催化剂
下载PDF
六氟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诱导期及CuO/SiO_(2)催化剂失活机理
11
作者 孟德胜 马辉 +2 位作者 涂东怀 吕剑 纪敏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0期82-87,共6页
铜基催化剂在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上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专利将负载型铜基催化剂应用于六氟丙烯(HFP)气相环氧化反应,并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反应存在诱导期及催化剂在后期活性明显降低等问题,限制了... 铜基催化剂在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上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专利将负载型铜基催化剂应用于六氟丙烯(HFP)气相环氧化反应,并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反应存在诱导期及催化剂在后期活性明显降低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发展。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O/SiO_(2)催化剂,并通过FT-IR、XRD、TEM和TG等对CuO/SiO_(2)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系统研究其在HFP气相环氧化反应中存在诱导期及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Cu-F物种是反应的活性中心,而该物种由原料气(空气与HFP)和CuO反应才能产生,这是反应过程中产生诱导期的原因所在;而反应后Cu颗粒的聚集长大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六氟丙烯 气相环氧化 负载型铜基催化剂 诱导期 催化剂失活
下载PDF
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
12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廖袁淏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4-1491,共8页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293.15~353.15K)和电导率(293.15~343.15K),并且测定了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四种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到了离子液体体积性质;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其中密度与电导率的实验值与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黏度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9,实验测定的数据与模型一致;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相近,分解温度均在271.9~278.6℃范围内;瓦尔登规则分析表明,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符合Walden规则,而[EMIM][DMP]和[EMIM][DEP]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与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的热物性
13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廖袁淏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4-1062,共9页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3.15~353.15K)、电导率和表面张力(293.15~343.15K)。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体积性质,包括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熵和晶格能。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采用线性方程关联表面张力,并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的表面熵和表面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的分解温度(T_(onset))分别为271.0℃和259.2℃,玻璃化温度(T_(g))分别为-84.87℃和-85.00℃,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alden规则分析表明,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均符合Walden规则,且均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4
作者 秦越 杨志强 +2 位作者 王博 郝志军 韩升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加紧推进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制冷剂的替代进程,制冷剂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针对HCFC-22的替代问题,回顾了制冷剂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制冷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安全性能和制冷性能两... 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加紧推进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制冷剂的替代进程,制冷剂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针对HCFC-22的替代问题,回顾了制冷剂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制冷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安全性能和制冷性能两个方面对现有的制冷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替代 发展趋势 混合制冷剂
原文传递
共振声混合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宁 陈松 +2 位作者 蒋浩龙 张哲 秦能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7期20-24,共5页
针对现有传统混合方法难以满足新型含能材料工艺要求的问题,对共振声混合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介绍共振声混合技术在混合炸药混合、推进剂混合、单质含能材料共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针对现有传统混合方法难以满足新型含能材料工艺要求的问题,对共振声混合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介绍共振声混合技术在混合炸药混合、推进剂混合、单质含能材料共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共振声混合技术具有无桨混合、整场混合的优点,该技术将在含能材料的化学反应、成球、包覆、光泽等方面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声混合 含能材料 炸药 推进剂 共晶
下载PDF
微反应器合成1,2,4-丁三醇三硝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明珍 王伦 +6 位作者 张晓光 张媛媛 卫天琪 张建功 王月梅 张选利 郭旺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1,2,4-丁三醇(BT)水溶液为起始原料,发烟硝酸/浓硫酸为硝化剂,采用微反应器连续合成1,2,4-丁三醇三硝酸酯,考察反应温度、物料及混酸比例、停留时间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为:1,2,4-丁三醇∶发烟硝酸∶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 以1,2,4-丁三醇(BT)水溶液为起始原料,发烟硝酸/浓硫酸为硝化剂,采用微反应器连续合成1,2,4-丁三醇三硝酸酯,考察反应温度、物料及混酸比例、停留时间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为:1,2,4-丁三醇∶发烟硝酸∶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5∶4,反应温度15℃,停留时间48 s,工艺收率90.5%,产品含量98.8%。与传统间歇釜式合成工艺相比,该工艺实现了1,2,4-丁三醇三硝酸酯合成反应的稳定进行,反应温度接近室温,消除了过程反应热的积累和温度波动,缩短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丁三醇三硝酸酯 微反应器 连续流 合成
下载PDF
3-氟偕二硝甲基-1,2,4-三唑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亚南 舒远杰 +3 位作者 张生勇 王伯周 翟连杰 霍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616,共5页
以3-氰基^(-1),2,4-三唑为原料,经肟化、重氮化-氯化、硝解、还原、氟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氟偕二硝甲基官能团的新型含能化合物——3-氟偕二硝甲基^(-1),2,4-三唑(FDNMT),利用红外光谱、核磁(~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质谱等... 以3-氰基^(-1),2,4-三唑为原料,经肟化、重氮化-氯化、硝解、还原、氟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氟偕二硝甲基官能团的新型含能化合物——3-氟偕二硝甲基^(-1),2,4-三唑(FDNMT),利用红外光谱、核磁(~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质谱等方法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优化了肟化反应的合成条件:3-氰基^(-1),2,4-三唑和盐酸羟胺摩尔比为1∶1.15,p H值为8,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60℃,收率为49.0%;获得了FDNMT的单晶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该化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体学参数为:a=7.4821(11),b=9.8106(15),c=38.683(6),V=2839.5(7)~3,Z=16,μ=0.178 mm^(-1),F(000)=1536;采用Gaussian 09程序中的CBS-4M方法计算了该化合物的生成热,基于密度和计算的生成热,利用Kamlet-Jacobs爆轰方程预估该化合物的爆轰性能:密度1.81 g·cm^(-3),生成热-8.7 k J·mol^(-1),爆速8365.0 m·s^(-1),爆压31.1 GPa,爆热为5614.4 k J·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3-氟偕二硝甲基-1 2 4-三唑(FDNMT)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能
下载PDF
PBX炸药声共振混合试验研究Ⅰ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宁 秦能 +3 位作者 蒋浩龙 张哲 孙晓朋 陈松 《爆破器材》 CAS 2016年第4期26-29,共4页
通过声共振混合试验样机对固体质量分数为86%的PBX炸药(高聚物黏结炸药)进行声共振混合的均匀性及工艺安全性试验研究,试验量级为150 g。试验结果表明,PBX炸药在声共振混合作用下进行内部的撕裂缠结,依次形成球状混合块和整场沸腾状混合... 通过声共振混合试验样机对固体质量分数为86%的PBX炸药(高聚物黏结炸药)进行声共振混合的均匀性及工艺安全性试验研究,试验量级为150 g。试验结果表明,PBX炸药在声共振混合作用下进行内部的撕裂缠结,依次形成球状混合块和整场沸腾状混合浆,整个混合时间约为1 000 s。成分分析表明,声共振能实现固体质量分数为86%的PBX炸药均匀混合;静电和温度测量表明,整个混合过程中,静电电压几乎维持在0 k V左右,物料内部摩擦生热速度远远低于物料对外的热散失速度,混合过程中静电安全和热安全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X炸药 声共振 静电 热安全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二氯乙二肟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建功 何琦文 +1 位作者 毛明珍 宁斌科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研究了微通道反应器中乙二肟经氯化反应制备二氯乙二肟的工艺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n(氯气)∶n(乙二肟)=2.2∶1,停留时间为90 s,二氯乙二肟... 研究了微通道反应器中乙二肟经氯化反应制备二氯乙二肟的工艺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0℃,n(氯气)∶n(乙二肟)=2.2∶1,停留时间为90 s,二氯乙二肟的收率为85%。传统釜式反应器中最佳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为-30℃,n(氯气)∶n(乙二肟)=2.5,反应时间6 h,收率最高为78%。相较于传统工艺方法,利用微通道技术降低了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了氯气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过程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反应器 乙二肟 氯化 二氯乙二肟
下载PDF
5-(4-叠氮呋咱基)-[1,2,3]三唑[4,5-c]并呋咱内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亚南 王彬 +3 位作者 张红武 陈涛 胡建建 常佩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3,4-二氨基呋咱为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氧化-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无氢富氮含能材料5-(4-叠氮呋咱基)-[1,2,3]三唑[4,5-c]并呋咱内盐(AFTF);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目标物的结构;获得了AFTF的单晶并进行... 以3,4-二氨基呋咱为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氧化-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无氢富氮含能材料5-(4-叠氮呋咱基)-[1,2,3]三唑[4,5-c]并呋咱内盐(AFTF);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目标物的结构;获得了AFTF的单晶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采用DSC方法研究了AFTF的热稳定性,初步探讨了氧化-环化反应机理;采用Gaussian 09程序CBS-QB3方法计算了AFTF的固相生成热,基于晶体密度和固相生成热,利用EXPLO5爆轰软件预估了AFTF的爆轰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AFTF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 2(1)2(1)2(1),晶胞参数为:a=8.1782(17),b=8.6446(18),c=11.521(2),V=814.5(3)3,Z=4,μ=0.151 mm^-1,F(000)=440;AFTF的熔点为101.02℃,热分解温度为186.39℃;AFTF晶体密度为1.795 g/cm 3(296 K),氮含量为63.6%,理论爆速为8.982 km/s,爆压为33.5 GPa,生成热为1178.9 kJ/mol,爆热为6450.8 kJ/kg,表明AFTF是一种爆轰性能优良的无氢富氮高能量密度化合物,有望应用于高能推进剂或气体发生剂领域;低熔点特性有望使其作为熔铸炸药载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含能材料 呋咱类含能化合物 富氮高能量密度化合物 5-(4-叠氮呋咱基)-[1 2 3]三唑[4 5-c]并呋咱分子内盐(AFTF) 晶体结构 爆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