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发表论文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巩红 常腾 张渊雨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81-87,共7页
运用CiteSpace5.4R1、UCINET6.0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发文数量和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等方面对2013-2019年《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刊载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学报发展稳定性强;重视... 运用CiteSpace5.4R1、UCINET6.0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发文数量和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等方面对2013-2019年《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刊载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学报发展稳定性强;重视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体现出其服务本校作者和重点学科发展的办刊特色;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间合作研究不足、合作方式单一;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相对比较集中。建议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吸引校外优质稿源、加强本校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等提升其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知识图谱 社会网络分析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网络传播分析
2
作者 王沛 刘小燕 李楠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95-104,共10页
根据中国知网2005-2017年数据,对《西安邮电大学学报》近年来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其网络传播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显示,《西安邮电大学学报》网络传播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并呈现小幅波动;网络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国内高等教... 根据中国知网2005-2017年数据,对《西安邮电大学学报》近年来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其网络传播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显示,《西安邮电大学学报》网络传播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并呈现小幅波动;网络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国内高等教育发达的省市;优势学科集中在电信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复合影响因子继大幅跃升后保持相对平稳;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同步快速上升。结论认为,《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应依托优势学科,打造期刊特色栏目,通过维系作者群,优化稿源,不断扩大网络传播范围,提升网络传播集中度,扩大网络传播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中国知网 网络传播 期刊影响力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贺红霞 《品位·经典》 2023年第20期35-37,共3页
本文以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探究大思政视域下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大思政课”为背景,大力推动思政课堂情景教学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积极探索思政课外实践... 本文以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探究大思政视域下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大思政课”为背景,大力推动思政课堂情景教学实践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积极探索思政课外实践教学的多途径开展;以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为载体,广泛借助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增强陕西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多维协同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多维协同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探析——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
4
作者 张露露 《新西部》 2020年第3期49-50,共2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翔实的数据为客观材料,对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支撑;变革传统道德教育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素质 现状调查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妇女幸福生活教育口号研究——基于《新中国妇女》(1949—1966)文本内容的考察
5
作者 刘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9,共13页
《新中国妇女》(1949—1966)文本中关于妇女幸福生活教育口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推动妇女教育与发展的具体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视角下,这些口号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妇女的深切关怀,还通过多元化教育手... 《新中国妇女》(1949—1966)文本中关于妇女幸福生活教育口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推动妇女教育与发展的具体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视角下,这些口号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妇女的深切关怀,还通过多元化教育手段促进了妇女的自我提升和社会融入。它们鼓励妇女将个人追求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实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同时,这些教育口号也塑造了新时代妇女的精神面貌,增强了她们对新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理解妇女运动历史与探索幸福生活路径提供了宝贵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妇女幸福生活 《新中国妇女》 幸福生活教育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哲学考辩——从马克思“感性活动”观点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策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在当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诸多哲学解释中,马克思的认识论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底层逻辑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为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所依赖的数理机制。马克思从感性活动论出发,有力... 在当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诸多哲学解释中,马克思的认识论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性”的底层逻辑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为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所依赖的数理机制。马克思从感性活动论出发,有力地阐明了人类智能生成的实践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使人类智能生成的默会维度和意向性维度得到彰显,从而睿智地预见到两类智能生成方式的基本区分。在人类智能生成过程中,感性活动论所揭示的逻辑与辩证性规范、形式化与意向性以及事实与价值的结合,对于未来人机融合智能的开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哲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 生成性 感性活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演变与发展
7
作者 库德华 刘洋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6-20,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概念界定、缘起及阶段、关键节点等方面阐释了其历史进程,又从传播的主体、内容、途径和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概念界定、缘起及阶段、关键节点等方面阐释了其历史进程,又从传播的主体、内容、途径和特殊现象等方面概括了其阶段性特征,从而揭示了其在促进中国广大群众思想成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中国革命进程加速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 早期传播 演变与发展
下载PDF
从“人类解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观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学广 秦海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9,共9页
力图肩负改变人类命运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使命。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依据自己对现代性展开的理解,提出"人类解放"概念,促进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的国际主义运动,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 力图肩负改变人类命运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使命。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依据自己对现代性展开的理解,提出"人类解放"概念,促进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的国际主义运动,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在这一进程的引导下,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崛起就是对人类命运的一项重要贡献。但是,随着20世纪晚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中国及时作出新的时代判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改善人类命运又作出自己的新的贡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为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征程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观作出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唯物主义 国际主义 和平与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春莉 王策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从分析社会生产入手,在批判继承前人世界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世界交往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从分析社会生产入手,在批判继承前人世界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世界交往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对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世界交往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在新时代同世界各国的交往中,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把握时代机遇,在交往中不断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世界交往 中国文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10
作者 贺红霞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分析工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工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目标,对深化三全育人的新型育人理念及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及实践创新
11
作者 毛瑞昕 库瑞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7,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理论的边界,促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彰显出深刻的价值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是理论深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坚定思想,在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理论的边界,促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彰显出深刻的价值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是理论深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坚定思想,在理论高度上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瞄准问题,在宏观层面指明“两个结合”的前进方向;勇于突破,在实践层面将“两个结合”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研究
12
作者 张养妮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4期20-21,共2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存相依互通共荣。作为民族与国家自信的根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文化养...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存相依互通共荣。作为民族与国家自信的根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文化养料。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舞台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13
作者 尹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22期9-11,共3页
为了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特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做了本次调查。本文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基本描述与分析。结果表明,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特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做了本次调查。本文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基本描述与分析。结果表明,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校园文化
下载PDF
西方正义论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比较研究
14
作者 孙成钰 《区域治理》 2018年第40期17-17,共1页
正义不仅仅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西方学者提出的目的论模式、权利论模式等正义论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马克思从全人类角度出发,从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与社会与个人相统一的正义观.本文对西方正义和... 正义不仅仅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西方学者提出的目的论模式、权利论模式等正义论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马克思从全人类角度出发,从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与社会与个人相统一的正义观.本文对西方正义和马克思正义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然后对两种正义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对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正义论 马克思主义 比较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5
作者 段虹 骞真 《理论与评论》 2021年第4期27-34,共8页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行为理论的落幕,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再次陷入新一轮的困境与枷锁...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行为理论的落幕,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再次陷入新一轮的困境与枷锁中,人类命运面临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式,重启了人类交往关系合理化的历史进程,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国文 田润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回顾和梳理学界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深入研究。为此,从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对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回顾和梳理学界研究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深入研究。为此,从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对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和研究内容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从问题维度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研究存在厚此薄彼、枝叶稀疏、不识时变等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开展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研究 时间维度 内容维度 问题维度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异化形式与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坐标 被引量:1
17
作者 骞真 段虹 《北方论丛》 2022年第6期5-12,共8页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探索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穆勒摘要》中,马克思提出了交往的异化问题,对我们分析交往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预言的世界历史俨然到来,交往主体...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探索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穆勒摘要》中,马克思提出了交往的异化问题,对我们分析交往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预言的世界历史俨然到来,交往主体的异化问题也由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演化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站在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角度思考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1世纪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骞真 《北方论丛》 2021年第4期50-56,167,共8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类命运面临着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交往新形式,不仅从理论上,更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对当代交往关系的合理性重构,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前我国社会异化问题
19
作者 江德强 袁武振 《传承》 2016年第5期64-66,共3页
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异化的现象和问题,体现在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经济运行、文化发展及互联网等方面。从根本上说,异化的克服与消除还是要依靠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 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异化的现象和问题,体现在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经济运行、文化发展及互联网等方面。从根本上说,异化的克服与消除还是要依靠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达到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理论 社会异化现象 经济建设 生产力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
作者 周园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亦是劳动教育的中心环节。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下,劳动价值观必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也必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富强与复兴,... 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亦是劳动教育的中心环节。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下,劳动价值观必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也必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富强与复兴,还关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加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教育回归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提高我国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要有效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应以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为着力点,形成“3+1”型的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