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气水平井带压修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杨青松 文绍桃 +4 位作者 王斐 杨文 杨飞 翟洪柱 何兆纬 《石油矿场机械》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致密气水平井出现油管穿孔、节流器故障等问题,根据管串基本尺寸、结构特点、井筒压力、井筒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设备配套和压力控制工艺技术,形成了带压修井处理节流器工艺。结合现场管内异常复杂情况,通过管柱力学分...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致密气水平井出现油管穿孔、节流器故障等问题,根据管串基本尺寸、结构特点、井筒压力、井筒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设备配套和压力控制工艺技术,形成了带压修井处理节流器工艺。结合现场管内异常复杂情况,通过管柱力学分析、计算中和点及油管无支撑长度控制,以及油管压力控制、带压倒扣、对扣等工艺技术的优化应用,形成了关键井控技术推荐方法,保障了工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工艺克服了常规修井污染储层、影响产能、作业后排液复产困难、废液处理等问题,现场在30口水平井进行了成功应用,恢复气井产能可达每年近5.0×10^(9) m^(3),涵盖油管穿孔、断脱、节流器断脱、变形、砂埋等复杂工况,最高作业压力23 MPa,有效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已成为低渗透致密气藏水平井井筒故障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为气田安全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平井 带压修井 井控技术 气田开发
下载PDF
油气输送管道水合物堵塞机理、特性及其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邓乐洋 王雨婷 +4 位作者 王春辉 宋光春 王武昌 刘四洋 李玉星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水合物在管道内的堵塞会严重威胁油气生产的安全及效率,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对油气管道的水合物堵塞展开系统研究。针对油气管道水合物堵塞的形成机理和检测方式的研究,采用对不同流体性质的管道堵塞机理分析方法,对特殊管道特殊管段水合... 水合物在管道内的堵塞会严重威胁油气生产的安全及效率,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对油气管道的水合物堵塞展开系统研究。针对油气管道水合物堵塞的形成机理和检测方式的研究,采用对不同流体性质的管道堵塞机理分析方法,对特殊管道特殊管段水合物的堵塞特性进行了总结。针对堵塞机理的研究表明,水合物在管道内的聚集、沉积、栓塞及流动黏度的突增是导致水合物堵塞管道的主要原因,不同管输体系中水合物堵管的具体机理并不相同,需结合实际工况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堵塞检测方式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检测方式,介电常数检测及声波检测等新型方式具有精准度高、实时性强且能反映堵塞体特征参数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值得深入研究。针对特殊管段水合物堵塞特性的研究表明,盲管、弯管及变径管等特殊管段水合物堵塞风险相较于普通管段更高,深入开展可视化和量化实验研究、优化管段结构设计将有助于更好防治特殊管段水合物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管道 堵塞 特殊管段 检测方式
下载PDF
低渗气藏气井堵塞停产分析及解堵技术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鹏 杨巧云 苏建辉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6期98-109,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低渗透岩性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气井因井下堵塞造成产量下降,甚至停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堵塞原因分析,将气井堵塞分为井筒及近井储层腐蚀结垢、井筒出砂积砂和近井储层水锁损害三大类,并开展了堵塞机理和堵塞原...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低渗透岩性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气井因井下堵塞造成产量下降,甚至停产。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堵塞原因分析,将气井堵塞分为井筒及近井储层腐蚀结垢、井筒出砂积砂和近井储层水锁损害三大类,并开展了堵塞机理和堵塞原因判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筒除垢、连续油管冲砂,近井储层深度酸化和解水锁为主体的差异化解堵技术对策,长庆气区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2022年复产气井752口,单井平均年增气量140×10^(4)m^(3),年增气量超过10.0×10^(8)m^(3),产出投入比超过6.0,解堵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突出,有效解决了气井因堵塞而停产或低产的难题,为长庆气区气井解堵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其它同类气藏的解堵复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气井堵塞 停产原因 解堵技术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靖边气田增压模式下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杨青松 刘佳 +3 位作者 温立宪 刘玮 赵伟东 杨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2期33-37,56,共6页
随着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工程逐步实施,集气站系统压力降低,生产工况与脱水工艺的设计工况出现偏离,可能导致产品天然气水露点无法达标。基于对增压生产模式下脱水工艺适应性的分析,确定影响脱水装置产品天然气水露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配套... 随着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工程逐步实施,集气站系统压力降低,生产工况与脱水工艺的设计工况出现偏离,可能导致产品天然气水露点无法达标。基于对增压生产模式下脱水工艺适应性的分析,确定影响脱水装置产品天然气水露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配套降低闪蒸罐压力、降低循环泵运行摩擦阻力、增设气气换热器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等调控措施,实现了脱水撬低压运行,保障了产品天然气水露点合格,对于指导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地面工艺配套完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增压开发 脱水工艺
下载PDF
苏东南区中高产井节流器故障成因及处理研究
5
作者 杨青松 刘向前 +3 位作者 文绍桃 杨飞 刘雅雯 任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3-16,28,共5页
针对苏东南区中高产水平井节流器故障率高而无法开井生产的问题,从节流器结构、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节流器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对现有井下节流器进行改进优化、研发形成23/8″新型接箍锚定式节流器、完善生产管理对策,显著提高... 针对苏东南区中高产水平井节流器故障率高而无法开井生产的问题,从节流器结构、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节流器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对现有井下节流器进行改进优化、研发形成23/8″新型接箍锚定式节流器、完善生产管理对策,显著提高了井下节流工艺适应性,节流器故障率明显降低,打捞成功率由70%提升至84.4%,削减了气井运行安全及井下作业井控风险,提质增效成果显著。通过技术调研,优化工艺参数,形成疑难打捞、连续油管冲砂打捞、带压修井三项故障节流器处理工艺,降低了现有故障节流器井数量,提升了我厂复杂井筒井下作业水平,累计恢复43口气井3.2亿方产能,为采气一厂顺利完成天然气生产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节流器 结构优化 故障处理 技术体系 提质增效
下载PDF
高分散固体碱高效催化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
6
作者 郑婧迪 陶爽 +2 位作者 周瑞 王春辉 汤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为实现无甘油生物柴油的高效制备,以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为载体,K_(2)CO_(3)溶液为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考察水滑石制备过程中金属盐种类以及物质的量比对其催化三组分(菜籽油、乙酸甲酯和甲醇)... 为实现无甘油生物柴油的高效制备,以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为载体,K_(2)CO_(3)溶液为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考察水滑石制备过程中金属盐种类以及物质的量比对其催化三组分(菜籽油、乙酸甲酯和甲醇)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XRD、TG、CO_(2)-TPD、BET、S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MgCl_(2)和AlCl3为金属盐、镁铝物质的量比3∶1、K_(2)CO_(3)浓度2.0mol/L、焙烧温度500℃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固体碱为催化剂,在油酯醇物质的量比1∶1∶10、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min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8%,产品性能指标均符合欧盟标准。催化剂表征发现以氯盐为金属盐制备的水滑石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暴露的碱性中心位点数目多。综上,金属盐种类对水滑石结构会造成影响,以MgCl_(2)和AlCl_(3)为金属盐制备的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可高效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水滑石 共沉淀法 固体碱 无甘油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类压裂液降解功能菌筛选研究
7
作者 曹景富 马腾 +5 位作者 张昊旻 胡克剑 金田 张小军 尚崇旭 陈世军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2808-2821,2868,共15页
从铜陵红壤土与青海高原土壤中筛选获得4株具有较强PAM分解活性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01、P02、P03、P04。初步鉴定P01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illus cereus)、P0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P03和P04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s s... 从铜陵红壤土与青海高原土壤中筛选获得4株具有较强PAM分解活性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01、P02、P03、P04。初步鉴定P01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illus cereus)、P0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P03和P04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s subtillis)。同时,通过深度驯化、富集筛选从油田返排液中获得了一种可以对PAM进行降解的功能菌,初步鉴定为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并命名为EPAM-01。考察了pH、温度、盐度和矿化度等因素对5种降解功能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在pH=5~9、温度30~50℃、盐度5~12.5g·L^(-1)条件下生长较好,并对聚丙烯酰胺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中相同条件下,EPAM-01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以保持较高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活性,且EPAM-01对高矿化度具有较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生物降解 驯化筛选
下载PDF
财务管理战略转型下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党宁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年第6期97-99,共3页
在财务管理战略转型的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本文主要探讨了财务管理战略转型对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的影响,... 在财务管理战略转型的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本文主要探讨了财务管理战略转型对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的影响,以及企业应对财务管理战略转型挑战进行财务数字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战略转型 数字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中相微乳液形成及特性参数测定方法
9
作者 张相春 毛恒博 +2 位作者 罗梓轩 魏斌 王靖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3,共9页
中相微乳液是一种特殊的稳定分散体系,其组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水和油。这种微乳液体系具有独特的三相共存特性,即能同时与剩余水相和剩余油相存在,形成复杂的相态结构,对于污染物的去除和处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指导工... 中相微乳液是一种特殊的稳定分散体系,其组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水和油。这种微乳液体系具有独特的三相共存特性,即能同时与剩余水相和剩余油相存在,形成复杂的相态结构,对于污染物的去除和处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指导工业生产中的微乳液配制和优化,为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的表面活性剂提供指导,提出中相微乳液形成及特性参数测定方法。将油藏水溶液、固体碳酸钠、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碱水溶液及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为成5种基础水样和4种工作水样,自制结构不同的6种烷基芳基磷酸盐,测定不同烷基链长、不同芳环位置以及不同温度影响下,中相微乳液特性参数。通过实验分析可知:该工作水样中存在纳米级中相微乳液液珠和纳米级细小中相微乳状液液珠的2个粒径分散群,在不加碱或者加碱浓度较低时由于工作水样接触原油进而形成了中相微乳液;水样时间为7~91 d时,原油与工作水样U0D3形成的中相微乳液液珠累计由97%降至87%,证明中相微乳液存在不稳定性;中相微乳液耐盐能力与烷基链长、芳基位置负相关,与温度变化正相关;增溶能力与烷基链长、芳基位置正相关,与温度变化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磷酸盐 中相微乳液 特性参数
下载PDF
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制备及性能评价
10
作者 罗梓轩 袁斌 +2 位作者 张世阔 邢艳斌 张相春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036-2039,2044,共5页
针对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测试优选了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配方,结合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微观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进行了分析,利用室内评价实验测定了其流变性、携砂性、返排防膨性及滤失性等... 针对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测试优选了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配方,结合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微观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进行了分析,利用室内评价实验测定了其流变性、携砂性、返排防膨性及滤失性等相关特性,并在油田现场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压裂液主体配方(质量分数)为:0.2%~0.8%HPAM稠化剂、1.0%B3黏土稳定剂、0.1%~0.3%M2破胶剂、0.3%G6助排剂、0.2%TB破乳剂及0.02%~0.06%FS交联剂。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其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压裂液破胶残渣远低于其他体系,对于黏土质量分数大于18%的岩屑防膨率可以达到88%。压裂液体系不需要额外降滤失剂的添加,对储层的伤害程度相较于胍胶体系压裂液可降低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水基压裂液 耐温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提高油气田回注水颗粒直径中值测定的重复性
11
作者 葛仙娥 李帅磊 +1 位作者 单巧利 王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2期066-070,共5页
针对悬浮物颗粒少,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油气田回注水,常规测试难以给出精确的测试数据,现通过酸化加热浓缩富集样品颗粒浓度、超声波分散样品和选择合适的循环搅拌速率调整回注水样品分散状态,以达到最佳激光测试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回注... 针对悬浮物颗粒少,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油气田回注水,常规测试难以给出精确的测试数据,现通过酸化加热浓缩富集样品颗粒浓度、超声波分散样品和选择合适的循环搅拌速率调整回注水样品分散状态,以达到最佳激光测试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回注水浓缩50%,超声分散样品60s,循环搅拌速率为2000r/min时,可实现精细化处理的回注水颗粒直径中值测试重复性达标率由71.59%提升至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注水 颗粒直径中值 重复性 达标率
下载PDF
靖边气田低压气井深度解堵措施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杨青松 杨飞 +2 位作者 任磊 张旬 于晓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0期52-57,67,共7页
针对靖边气田部分气井井筒较脏、油套压差逐渐增大、气井产能下降快、存在井筒及储层结垢趋势的问题,以分析结垢物的化学成分及结垢机理为依托,提出了低压气井油管暂堵分段清洗+近井地带注气气驱深度解堵技术思路,通过完善堵塞判识流程... 针对靖边气田部分气井井筒较脏、油套压差逐渐增大、气井产能下降快、存在井筒及储层结垢趋势的问题,以分析结垢物的化学成分及结垢机理为依托,提出了低压气井油管暂堵分段清洗+近井地带注气气驱深度解堵技术思路,通过完善堵塞判识流程,配套形成气井解堵药剂体系,确立改造范围、用量计算、工序及加注制度等关键参数,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及技术要求,保障工艺推广应用,达到增产增效、预防气井结垢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起到清洗井筒垢物、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恢复气井产能的目的,为气井持续稳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井 井筒及储层 复合解堵 试验应用 降本增效
下载PDF
一种分子修饰纳米驱油剂的合成与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腾 胡克剑 +6 位作者 金田 李佳蓓 史经民 王百 先思蓉 郭姿彤 陈世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915-2922,2940,共9页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有机表面改性的方法。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协同作用来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红...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有机表面改性的方法。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协同作用来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12和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物理吸附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征。测定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能,改性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合成纳米二氧化硅驱油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反应温度为80℃时,0A-12的添加量为3%、前期反应4.5h、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25%、后期反应3h。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发生润湿反转,由油湿变为水湿,当加量逐渐增加,表面界面张力下降,有利于提高洗油效率;流体黏度增加,有利于提高驱油剂波及体积,由驱油实验可知,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流体在注入量1PV条件下,原油采收率提高5%以上,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表面活性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上下古合采集输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颖 杨光 +3 位作者 崔晟浩 杨东宁 葛旭 张银宝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96-100,共5页
目前苏里格气田以开发上古生界气藏为主要目标,已有的地面集输工艺也是针对上古生界气藏的特点和气质条件的,近两年随着苏6、苏14等老区块从单一开发上古层位发展到兼顾开发下古层位。叠合区新建产能分散,周围区块建设现状复杂,骨架系... 目前苏里格气田以开发上古生界气藏为主要目标,已有的地面集输工艺也是针对上古生界气藏的特点和气质条件的,近两年随着苏6、苏14等老区块从单一开发上古层位发展到兼顾开发下古层位。叠合区新建产能分散,周围区块建设现状复杂,骨架系统优化设计难度大,需要充分考虑集输规模和对已建上古配套系统的利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分析上下古合采气藏的开发时间和叠合程度,形成了2种上下古合采集气模式,并配套形成相关的采气和注醇工艺。优选配套工艺设备,并研发相关一体化集成系列装置,满足气田滚动开发的使用要求。结论认为:①根据上下古合采气藏的开发程度,提供了“小站脱水、集中脱硫”和“小站脱硫、集中脱油脱水”两种合采工艺,满足苏里格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需求;②注醇分配装置的应用使得上下古采气管线可以实现同沟敷设,满足了上下古井场和站场合建的条件,实现了上下古集输系统“站同位、管同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上下古合采 一体化集成装置 集输工艺 注醇分配
下载PDF
紫外光辐照构建含氧空位Bi/(BiO)_(2)CO_(3)增强光催化还原CO_(2)
15
作者 何欣阳 孙志飞 +3 位作者 邓良广 郭靖 崔文昊 吕英 《化学试剂》 2025年第4期63-71,共9页
以BiOCOOH为前驱体,使用绿色、温和的紫外光诱导法制备具有氧空位的Bi/(BiO)_(2)CO_(3)。对紫外光辐照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测试,光催化活性高度依赖于制备过程的光照时间。在所制备的样品中,光辐照时间为50 min时的... 以BiOCOOH为前驱体,使用绿色、温和的紫外光诱导法制备具有氧空位的Bi/(BiO)_(2)CO_(3)。对紫外光辐照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测试,光催化活性高度依赖于制备过程的光照时间。在所制备的样品中,光辐照时间为50 min时的样品(B-50)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其在CO_(2)还原6 h后的CO累计产量高达88.84μmol/g,为BiOCOOH的4倍。与此同时,CO选择性为100%。通过电化学测试表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氧空位缺陷能级和Bi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的协同作用,调节了能带结构、提高了可见光的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简便、低成本的方法同时将氧空位和Bi纳米颗粒引入材料中,而且证实了紫外光辐照是调节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为开发高效光催化剂和还原CO_(2)提供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OH 紫外光辐照 氧空位 光催化还原CO_(2) Bi纳米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