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元复合驱化学分析及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源流
张雷
+3 位作者
高金龙
王欢欢
闫旭光
刘冯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围为0.2%~0.4%。通过黏浓特性和黏温特性实验,优选出聚合物KYPAM,并确定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随后通过研究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流变性,发现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采用单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单一聚合物驱替及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替对于现场高黏度原油提高采收率的效能。结果表明,聚表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最高,达到32.1%,比水驱提高了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
采收率
驱替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地区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开发技术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丽
陈洪斌
+3 位作者
谭杰
张伟
李超
孙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225-2229,2234,共6页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薄片荧光分析和微观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剩余油类型以孔喉充填型、喉道滞留型、分散油滴型和角隅型为主,剩余油分布整体规律呈相似性,其中低渗透砂岩储层...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薄片荧光分析和微观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剩余油类型以孔喉充填型、喉道滞留型、分散油滴型和角隅型为主,剩余油分布整体规律呈相似性,其中低渗透砂岩储层以孔喉充填型剩余油为主;剩余油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毛细管圈闭作用和孔隙内驱替流体分离作用;通过优化注采排距、注采井距和注采井数比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其中储层基质渗透率与合理排距成正相关,一般裂缝油藏下,井排比为2~5,并可通过提高注采井数比,增加注水井数,来满足供液和保持地层压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区油藏
剩余油分布
开发技术优化
采收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分析及提高油田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高兴军
张雷
+3 位作者
李锦源
周晓
赵欣欣
吕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为解决传统油田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和耐温问题以及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条件,采用10-溴癸酸、丙酮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其合成收率为64.21%。在0.2%的主剂质量分数下,结合p H敏感型表面活性...
为解决传统油田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和耐温问题以及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条件,采用10-溴癸酸、丙酮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其合成收率为64.21%。在0.2%的主剂质量分数下,结合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7(质量比为1∶2),形成了驱油复合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8.34×10^(3)N·m^(-1)。该体系在油田实际油藏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均展现出优异性能。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该体系能提升原油采收率8.57%。根据现场先导试验的反馈,采用该复配体系策略,试验井组的日均增油量为1.68 t,且平均综合含水率降低了18.57%。这证明了该复合体系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有效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致密砂岩
驱油
采收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长组致密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
4
作者
龚建涛
魏繁荣
+2 位作者
王欢欢
高金龙
孙琨
《粘接》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为掌握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基于前人的贡献及相关地质资料,结合室内实验模拟深入分析了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性、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构...
为掌握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基于前人的贡献及相关地质资料,结合室内实验模拟深入分析了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性、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构成,孔隙结构多为微纳米级别,其主要烃源类型为富有机质页岩与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大多大于0.7%。致密油储层具备优良的产烃率与排烃率,有机质页岩累积可生烃1×10^(11)t,暗色泥岩累积可生烃2×10^(10)t。生烃增压为储藏的连续充注聚集提供主要驱动力,且存在2个充注期。此外,碳酸盐胶结为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成藏特征
烃源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长油田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新技术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忠锋
张亚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49-151,93,共4页
延长油田是国内最早开发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油田之一。1吨聚合物可增产100~120吨,采收率由40%以上提高到目前的50%。针对该油田的地质和物化特征,开发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产能预测、方案优选、国产优质聚合物生产、地面注入、井下分层...
延长油田是国内最早开发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油田之一。1吨聚合物可增产100~120吨,采收率由40%以上提高到目前的50%。针对该油田的地质和物化特征,开发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产能预测、方案优选、国产优质聚合物生产、地面注入、井下分层注入、注时分层测试等一系列技术。该油田为非均质多层砂岩油藏,在聚合物驱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分层注入技术来缓解层间差异,提高采收率,提高整体开发效果。该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层注聚技术的发展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偏心异分子量注聚技术的原理、管柱结构、参数,以及在延长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层注入
聚合物驱油
采收率
增产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的井壁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许璐
袁凯涛
+3 位作者
李锦源
闫训臣
李佳蓉
刘冯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32-35,41,共5页
通过井壁应力分布、井壁温度和压力以及井壁材料结构的变化,探讨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过程中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高速率开采条件下,井壁应力从初始的5.00 MPa增加到24 h后的8.22 MPa,而井深从0 m到500 m时,...
通过井壁应力分布、井壁温度和压力以及井壁材料结构的变化,探讨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过程中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高速率开采条件下,井壁应力从初始的5.00 MPa增加到24 h后的8.22 MPa,而井深从0 m到500 m时,应力从15.00 MPa增加到40.00 MPa。此外,随着流化速率从低至高的提升,井壁稳定性指数平均值从80.3降至71.2和62.4,表明井壁稳定性与流化速率成负相关。井壁温度在开采初期因水合物分解吸热下降至约70℃,随后因深层地热和岩石的热传导作用逐渐回升至约84.66℃。井壁压力因水合物分解释放气体而显著上升,从初始120 MPa增加至约145 MPa。研究成果强调了在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合理控制开采速率和采用加强井壁稳定技术的重要性,为确保开采安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开采
井壁稳定性
流化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优化注水配伍研究及结垢预测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佳琪
张亚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5期95-97,共3页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入水引起的地层损害评价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场尺度的沉淀物可能桥接狭窄的孔喉。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处理低盐度水来缓解,尽管与水处理设施相关的资本支出非常高,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总体经济利润。为此,采用室...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入水引起的地层损害评价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场尺度的沉淀物可能桥接狭窄的孔喉。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处理低盐度水来缓解,尽管与水处理设施相关的资本支出非常高,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总体经济利润。为此,采用室内流体相容性试验和软件模拟方法,对一个含高矿化度地层卤水(TDS~205g/L)的未开发碳酸盐岩油藏注水过程中无机垢沉积风险进行了评价。该文讨论了不同注入水利用率下的实验室流体相容性试验和结垢预测分析,同时对陆上开发的高二价盐地层卤水油藏中海水注入的结垢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回收
水合物修复
结垢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柱塞举升技术的气田井排水采气操作模式优化
8
作者
张翔
袁凯涛
+2 位作者
李先军
闫训臣
陈喜东
《粘接》
CAS
2023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W气田自开发以来,液体积聚现象加剧,亟需优化工作制度以增强柱塞举液性能。针对W气田的柱塞举液工作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就W气田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考察多种实验性柱塞设备,依托W气田现行柱塞抽采井的生产动态参数作为基准,进行了实验参...
W气田自开发以来,液体积聚现象加剧,亟需优化工作制度以增强柱塞举液性能。针对W气田的柱塞举液工作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就W气田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考察多种实验性柱塞设备,依托W气田现行柱塞抽采井的生产动态参数作为基准,进行了实验参数的设定与优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柱塞装备的性能评价实验。制定出适合该气田条件的柱塞装备选型准则:对于井口流量低于8 m^(3)/h的井场,推荐采用杆式柱塞技术;对于井口流量高于10 m^(3)/h的井场,推荐采用球状柱塞技术。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对T11井的采气工作制度实施了细致的优化调整,与现行工作制度相比,日产气量增加了9.62%,日产液量增加了8.23%,确定了2 h开启与2 h关闭的工作制度,为W气田的柱塞举液工作制度的优化及提升W气田的柱塞举液效果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提高W气田的柱塞举液井的开发效益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举升
工作制度优化
柱塞工具优选实验
现场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钻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分布影响建模研究
9
作者
高金龙
闫旭光
+2 位作者
毛登周
李超
陈喜东
《粘接》
CAS
2024年第3期120-123,127,共5页
为掌握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建立了直井钻井过程中井筒和地层瞬态二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入口温度、钻井液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对直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空内钻井液和钻柱内钻井液温差最大在井筒温度等于地层温度...
为掌握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建立了直井钻井过程中井筒和地层瞬态二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入口温度、钻井液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对直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空内钻井液和钻柱内钻井液温差最大在井筒温度等于地层温度处;入口温度影响井口附近井筒温度,但井深增加后地温影响更大;钻井液密度增加,井筒上部温差增大;钻井液导热系数增加,井筒上部环空内温度降低,下部升高。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温度数据吻合度高,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65%和0.79%,表明模型有效可靠,可为钻井作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循环阶段
井筒温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室内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春艳
张蔚红
+2 位作者
潘杰
张亚芹
李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307-1310,共4页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微球存在抗温抗盐缓膨性能不佳、堵塞能力较差等不足。以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并选择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作为辅助单体合成出抗高温高盐的低弹性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AM...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微球存在抗温抗盐缓膨性能不佳、堵塞能力较差等不足。以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并选择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作为辅助单体合成出抗高温高盐的低弹性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AM-AMPS-AA聚合产物;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微球干粉为球形微小颗粒,平均粒径1~3μm;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在水中的中值粒径为9.124μm;热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干粉在392℃时损失50%的质量;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微球能够进入液测渗透率在81.52~375.58 mD之间的岩心,可在这些岩心中完成运移,并保持较高的封堵效率,最高封堵效率可达8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聚合物微球
抗高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的制备与室内评价
被引量:
6
11
作者
任剑
王欢欢
+2 位作者
闫旭光
李锦源
李先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77-1480,共4页
页岩气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常面临井壁失稳、井眼清洁难和摩擦扭矩高等问题。其中,摩擦扭矩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起下钻阻卡、埋钻具和埋旋转导向等。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环保性的改性植物油、复合表面活性剂、极压抗磨剂和降...
页岩气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常面临井壁失稳、井眼清洁难和摩擦扭矩高等问题。其中,摩擦扭矩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起下钻阻卡、埋钻具和埋旋转导向等。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环保性的改性植物油、复合表面活性剂、极压抗磨剂和降凝剂为原料,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TLP-1。室内评价显示,在基浆中加入润滑剂TLP-1后,基浆的表观黏度、密度、泥饼黏附系数和钻井液润滑系数变化值均符合要求。该润滑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抗高温性和抗盐性。与常用润滑剂RH-220、YKZJ-1、YRH-1和YRH-1D相比,TLP-1在基浆和现场井浆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润滑系数降低率分别为93.5%和1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水基钻井液
润滑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
被引量:
1
12
作者
龚建涛
魏繁荣
+2 位作者
闫旭光
李涛
王欢欢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渗透率估算可以为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流能力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石油地质岩心储层的渗流能力,提出了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根据油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与水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之比,引入Buckley-Leveret...
渗透率估算可以为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流能力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石油地质岩心储层的渗流能力,提出了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根据油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与水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之比,引入Buckley-Leverett方程,计算岩心储层水驱油的分流率,利用X-CT扫描技术,扫描石油地质岩心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岩心储层含水饱和度。基于渗透区在井眼与地层之间出现的流体流动现象,计算出岩心储层中泥浆的体积模量和地层的剪切模量,利用斯通利波时差实测值与弹性斯通利波时差之间的差值,计算流体移动指数。根据等效孔隙度与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估算出石油地质岩心储层的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可达到90%以上,对估算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扫描技术
两相共渗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估算
流体移动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阶段性隆升的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13
作者
郭怀军
王虎
+2 位作者
全守村
闫旭光
贾伟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56,共14页
阿尔金山处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新生代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关键。以阿尔金东段拉配泉一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来揭示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进而全面认识阿尔金中...
阿尔金山处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新生代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关键。以阿尔金东段拉配泉一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来揭示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进而全面认识阿尔金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史。结果表明:拉配泉地区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分别为116~108和47~19 Ma,记录了阿尔金东段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东段北缘在60~48和约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快速降温事件;第1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北缘隆升并产生逆冲推覆作用,阿尔金断裂再次开始活动,阿尔金东段山体发生快速剥露;第2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下,阿尔金主断裂的大规模走滑运动导致了该地区的快速剥露;这两期事件的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2.85℃·Ma^(-1)和4.84℃·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演化史
白垩纪
锆石
隆升
阿尔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田致密砂岩气储层不同孔隙结构表征研究
被引量:
4
14
作者
张翔
闫旭光
+2 位作者
张雷
周晓
王欢欢
《粘接》
CAS
202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实验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孔隙尺寸分布、孔隙形状、孔隙类型。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杂基孔、粒间孔以及微裂缝,由三维孔隙网络观察到孔隙形状以柱状和球...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实验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孔隙尺寸分布、孔隙形状、孔隙类型。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杂基孔、粒间孔以及微裂缝,由三维孔隙网络观察到孔隙形状以柱状和球状为主,分布不均匀,且致密砂岩中发育有较多的孤立孔隙。核磁共振T2谱具有双峰特征,表明孔隙尺寸主要分布在2个范围内。利用改进的K-C方程确定了新的孔隙结构分类参数PSCI。利用该分类模型将来自某气田的致密砂岩样品分成了4类,按类别拟合了孔隙关系曲线,获析了各类孔隙结构的孔渗关系式,这有助于通过孔隙度更准确的预测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流动机制
渗流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机器学习的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被引量:
2
15
作者
路萍
郭京哲
+9 位作者
高春云
赵军辉
张亚芹
南右泽
谭富荣
杨桂林
钟高润
李阳阳
巨浩波
焦尊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9-1140,共12页
CO_(2)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孔隙度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其高精度预测是CO_(2)封存潜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而言,由于孔隙...
CO_(2)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孔隙度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其高精度预测是CO_(2)封存潜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而言,由于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较强,在以往储层物性评价工作中,利用已有模型和测井解释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往往偏差很大,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如何利用前沿的数学算法充分挖掘测井数据中隐含的物性信息,建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性能较强的孔隙度模型是致密砂岩储层精细勘探高效开发的关键,更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的关键.本文基于机器学习主成分回归(PCR)、高斯过程回归法(GP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ANN)以及极致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经综合对比发现,基于XGBoost的孔隙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泛化性能最强,该方法为CO_(2)地质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度模型
机器学习
XGBoost
原文传递
题名
二元复合驱化学分析及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源流
张雷
高金龙
王欢欢
闫旭光
刘冯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横山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延长气田采气三厂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石油大学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致密砂岩油藏低频波动激励纳米表面活性剂渗吸排驱协同增效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2104032)。
文摘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围为0.2%~0.4%。通过黏浓特性和黏温特性实验,优选出聚合物KYPAM,并确定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随后通过研究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流变性,发现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采用单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单一聚合物驱替及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替对于现场高黏度原油提高采收率的效能。结果表明,聚表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最高,达到32.1%,比水驱提高了16.2%。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
采收率
驱替效果
Keywords
Surfactant
Polymer
Composite flooding
Recovery factor
Displacement effect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地区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开发技术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丽
陈洪斌
谭杰
张伟
李超
孙峰
机构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石油大学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225-2229,223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2174027)。
文摘
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薄片荧光分析和微观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剩余油类型以孔喉充填型、喉道滞留型、分散油滴型和角隅型为主,剩余油分布整体规律呈相似性,其中低渗透砂岩储层以孔喉充填型剩余油为主;剩余油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毛细管圈闭作用和孔隙内驱替流体分离作用;通过优化注采排距、注采井距和注采井数比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其中储层基质渗透率与合理排距成正相关,一般裂缝油藏下,井排比为2~5,并可通过提高注采井数比,增加注水井数,来满足供液和保持地层压力的要求。
关键词
复杂地区油藏
剩余油分布
开发技术优化
采收率
Keywords
Reservoirs in complex areas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Recovery factor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活性剂化学分析及提高油田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高兴军
张雷
李锦源
周晓
赵欣欣
吕涛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横山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
公司
第二采气厂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石油大学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多孔介质内油-水-岩石多界面体系微观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51606222)。
文摘
为解决传统油田表面活性剂的耐盐和耐温问题以及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条件,采用10-溴癸酸、丙酮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其合成收率为64.21%。在0.2%的主剂质量分数下,结合p H敏感型表面活性剂TCHJ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7(质量比为1∶2),形成了驱油复合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8.34×10^(3)N·m^(-1)。该体系在油田实际油藏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均展现出优异性能。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该体系能提升原油采收率8.57%。根据现场先导试验的反馈,采用该复配体系策略,试验井组的日均增油量为1.68 t,且平均综合含水率降低了18.57%。这证明了该复合体系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有效性,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致密砂岩
驱油
采收率
Keywords
Surfactant
Tight sandstone
Oil displacement
Recovery factor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长组致密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
4
作者
龚建涛
魏繁荣
王欢欢
高金龙
孙琨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延长气田采气三厂
出处
《粘接》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2174027)。
文摘
为掌握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基于前人的贡献及相关地质资料,结合室内实验模拟深入分析了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性、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构成,孔隙结构多为微纳米级别,其主要烃源类型为富有机质页岩与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大多大于0.7%。致密油储层具备优良的产烃率与排烃率,有机质页岩累积可生烃1×10^(11)t,暗色泥岩累积可生烃2×10^(10)t。生烃增压为储藏的连续充注聚集提供主要驱动力,且存在2个充注期。此外,碳酸盐胶结为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成藏特征
烃源岩
Keywords
ordos basin
dense oil
reservoi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分类号
TQ013 [化学工程]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长油田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新技术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忠锋
张亚芹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勘探部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49-151,93,共4页
文摘
延长油田是国内最早开发聚丙烯酰胺驱油技术的油田之一。1吨聚合物可增产100~120吨,采收率由40%以上提高到目前的50%。针对该油田的地质和物化特征,开发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产能预测、方案优选、国产优质聚合物生产、地面注入、井下分层注入、注时分层测试等一系列技术。该油田为非均质多层砂岩油藏,在聚合物驱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分层注入技术来缓解层间差异,提高采收率,提高整体开发效果。该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层注聚技术的发展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偏心异分子量注聚技术的原理、管柱结构、参数,以及在延长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层注入
聚合物驱油
采收率
增产应用
Keywords
polyacrylamide
separate layer injection
polymer flooding
oil recovery
stimulation applica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的井壁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许璐
袁凯涛
李锦源
闫训臣
李佳蓉
刘冯
机构
延长气田采气四厂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定边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
公司
第二采气厂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石油大学
出处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32-35,4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372036)。
文摘
通过井壁应力分布、井壁温度和压力以及井壁材料结构的变化,探讨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过程中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高速率开采条件下,井壁应力从初始的5.00 MPa增加到24 h后的8.22 MPa,而井深从0 m到500 m时,应力从15.00 MPa增加到40.00 MPa。此外,随着流化速率从低至高的提升,井壁稳定性指数平均值从80.3降至71.2和62.4,表明井壁稳定性与流化速率成负相关。井壁温度在开采初期因水合物分解吸热下降至约70℃,随后因深层地热和岩石的热传导作用逐渐回升至约84.66℃。井壁压力因水合物分解释放气体而显著上升,从初始120 MPa增加至约145 MPa。研究成果强调了在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合理控制开采速率和采用加强井壁稳定技术的重要性,为确保开采安全和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开采
井壁稳定性
流化速率
Keywords
Natural gas hydrate
Solid fluidization production
Well wall stability
Fluidization rate
分类号
TE12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优化注水配伍研究及结垢预测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佳琪
张亚芹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研究院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第5期95-97,共3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项目(2016KTCL01-12)。
文摘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入水引起的地层损害评价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场尺度的沉淀物可能桥接狭窄的孔喉。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处理低盐度水来缓解,尽管与水处理设施相关的资本支出非常高,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总体经济利润。为此,采用室内流体相容性试验和软件模拟方法,对一个含高矿化度地层卤水(TDS~205g/L)的未开发碳酸盐岩油藏注水过程中无机垢沉积风险进行了评价。该文讨论了不同注入水利用率下的实验室流体相容性试验和结垢预测分析,同时对陆上开发的高二价盐地层卤水油藏中海水注入的结垢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强化回收
水合物修复
结垢修复
Keywords
enhanced recovery
hydrate repair
scaling repair
分类号
TE2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柱塞举升技术的气田井排水采气操作模式优化
8
作者
张翔
袁凯涛
李先军
闫训臣
陈喜东
机构
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油气勘探
公司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定边采油厂
捷贝通石油
技术
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粘接》
CAS
2023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9ZX0506)。
文摘
W气田自开发以来,液体积聚现象加剧,亟需优化工作制度以增强柱塞举液性能。针对W气田的柱塞举液工作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就W气田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考察多种实验性柱塞设备,依托W气田现行柱塞抽采井的生产动态参数作为基准,进行了实验参数的设定与优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柱塞装备的性能评价实验。制定出适合该气田条件的柱塞装备选型准则:对于井口流量低于8 m^(3)/h的井场,推荐采用杆式柱塞技术;对于井口流量高于10 m^(3)/h的井场,推荐采用球状柱塞技术。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对T11井的采气工作制度实施了细致的优化调整,与现行工作制度相比,日产气量增加了9.62%,日产液量增加了8.23%,确定了2 h开启与2 h关闭的工作制度,为W气田的柱塞举液工作制度的优化及提升W气田的柱塞举液效果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提高W气田的柱塞举液井的开发效益具有实际价值。
关键词
柱塞举升
工作制度优化
柱塞工具优选实验
现场应用
Keywords
plunger lift
work system optimization
plunger tool optimization experiment
field application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钻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分布影响建模研究
9
作者
高金龙
闫旭光
毛登周
李超
陈喜东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延长气田采气三厂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粘接》
CAS
2024年第3期120-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606222)。
文摘
为掌握钻井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规律。建立了直井钻井过程中井筒和地层瞬态二维传热模型,研究了入口温度、钻井液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对直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空内钻井液和钻柱内钻井液温差最大在井筒温度等于地层温度处;入口温度影响井口附近井筒温度,但井深增加后地温影响更大;钻井液密度增加,井筒上部温差增大;钻井液导热系数增加,井筒上部环空内温度降低,下部升高。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温度数据吻合度高,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65%和0.79%,表明模型有效可靠,可为钻井作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
钻井
循环阶段
井筒温度
分布规律
Keywords
drilling
cycle stage
wellbor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attern
分类号
TE2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TQ326.4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室内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春艳
张蔚红
潘杰
张亚芹
李涛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陕西能源职业
技术
学院
西北大学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307-1310,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低渗-致密油藏高效提高采收率新技术(项目编号:2020ZX05009-004)。
文摘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微球存在抗温抗盐缓膨性能不佳、堵塞能力较差等不足。以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并选择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作为辅助单体合成出抗高温高盐的低弹性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AM-AMPS-AA聚合产物;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微球干粉为球形微小颗粒,平均粒径1~3μm;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在水中的中值粒径为9.124μm;热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干粉在392℃时损失50%的质量;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微球能够进入液测渗透率在81.52~375.58 mD之间的岩心,可在这些岩心中完成运移,并保持较高的封堵效率,最高封堵效率可达84.27%。
关键词
乳液聚合法
聚合物微球
抗高温
Keyword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Polymer microspheres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的制备与室内评价
被引量:
6
11
作者
任剑
王欢欢
闫旭光
李锦源
李先军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勘探部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
公司
第二采气厂
四川捷贝通能源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477-1480,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藏及非常规气藏地球物理配套技术(项目编号:2019ZX05018004)。
文摘
页岩气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常面临井壁失稳、井眼清洁难和摩擦扭矩高等问题。其中,摩擦扭矩高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如起下钻阻卡、埋钻具和埋旋转导向等。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环保性的改性植物油、复合表面活性剂、极压抗磨剂和降凝剂为原料,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的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TLP-1。室内评价显示,在基浆中加入润滑剂TLP-1后,基浆的表观黏度、密度、泥饼黏附系数和钻井液润滑系数变化值均符合要求。该润滑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抗高温性和抗盐性。与常用润滑剂RH-220、YKZJ-1、YRH-1和YRH-1D相比,TLP-1在基浆和现场井浆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润滑系数降低率分别为93.5%和19.32%。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水基钻井液
润滑剂
Keywords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s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s
Lubricants
分类号
TE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
被引量:
1
12
作者
龚建涛
魏繁荣
闫旭光
李涛
王欢欢
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
吉瑞达地质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文摘
渗透率估算可以为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流能力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石油地质岩心储层的渗流能力,提出了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根据油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与水在两相共渗区的渗透率之比,引入Buckley-Leverett方程,计算岩心储层水驱油的分流率,利用X-CT扫描技术,扫描石油地质岩心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岩心储层含水饱和度。基于渗透区在井眼与地层之间出现的流体流动现象,计算出岩心储层中泥浆的体积模量和地层的剪切模量,利用斯通利波时差实测值与弹性斯通利波时差之间的差值,计算流体移动指数。根据等效孔隙度与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等效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估算出石油地质岩心储层的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可达到90%以上,对估算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X-CT扫描技术
两相共渗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估算
流体移动指数
Keywords
X-CT scanning technology
Two-phase infiltration
Permeability
Water saturation
Estimate
Fluid mobility index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阶段性隆升的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13
作者
郭怀军
王虎
全守村
闫旭光
贾伟航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
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甘肃煤炭地质勘察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56,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05,DD20211398)。
文摘
阿尔金山处于青藏高原北缘,其中—新生代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关键。以阿尔金东段拉配泉一带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来揭示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过程,进而全面认识阿尔金中—新生代的隆升剥露史。结果表明:拉配泉地区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分别为116~108和47~19 Ma,记录了阿尔金东段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热史模拟结果显示:阿尔金东段北缘在60~48和约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快速降温事件;第1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北缘隆升并产生逆冲推覆作用,阿尔金断裂再次开始活动,阿尔金东段山体发生快速剥露;第2期事件,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下,阿尔金主断裂的大规模走滑运动导致了该地区的快速剥露;这两期事件的平均冷却速率分别为2.85℃·Ma^(-1)和4.84℃·Ma^(-1)。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演化史
白垩纪
锆石
隆升
阿尔金
Keywords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al history
Cretaceous
zircon
uplift
Altyn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田致密砂岩气储层不同孔隙结构表征研究
被引量:
4
14
作者
张翔
闫旭光
张雷
周晓
王欢欢
机构
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
责任
公司
油气勘探
公司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延长油田股份
有限公司
横山采油厂
出处
《粘接》
CAS
202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基金
国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2104032)。
文摘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实验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不同孔隙尺寸分布、孔隙形状、孔隙类型。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杂基孔、粒间孔以及微裂缝,由三维孔隙网络观察到孔隙形状以柱状和球状为主,分布不均匀,且致密砂岩中发育有较多的孤立孔隙。核磁共振T2谱具有双峰特征,表明孔隙尺寸主要分布在2个范围内。利用改进的K-C方程确定了新的孔隙结构分类参数PSCI。利用该分类模型将来自某气田的致密砂岩样品分成了4类,按类别拟合了孔隙关系曲线,获析了各类孔隙结构的孔渗关系式,这有助于通过孔隙度更准确的预测渗透率。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流动机制
渗流能力
Keywords
dense sandstone
pore structure
flow mechanism
seepage capacity
分类号
TE3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被引量:
2
15
作者
路萍
郭京哲
高春云
赵军辉
张亚芹
南右泽
谭富荣
杨桂林
钟高润
李阳阳
巨浩波
焦尊生
机构
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
怀柔实验室
西北大学
陕西榆能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
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优也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榆林大学
延安大学
怀俄明大学
出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9-1140,共12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Q-23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M741321)
北京市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ZZ-64)联合资助。
文摘
CO_(2)地质封存技术被认为是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孔隙度是评价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其高精度预测是CO_(2)封存潜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而言,由于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较强,在以往储层物性评价工作中,利用已有模型和测井解释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往往偏差很大,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如何利用前沿的数学算法充分挖掘测井数据中隐含的物性信息,建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性能较强的孔隙度模型是致密砂岩储层精细勘探高效开发的关键,更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的关键.本文基于机器学习主成分回归(PCR)、高斯过程回归法(GP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ANN)以及极致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经综合对比发现,基于XGBoost的孔隙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泛化性能最强,该方法为CO_(2)地质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度模型
机器学习
XGBoost
Keywords
CO_(2)geological storag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Porosity model
Machine learning
XGBoost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元复合驱化学分析及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李源流
张雷
高金龙
王欢欢
闫旭光
刘冯
《当代化工》
CAS
202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杂地区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开发技术优化研究
王丽
陈洪斌
谭杰
张伟
李超
孙峰
《当代化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表面活性剂化学分析及提高油田采收率实验研究
高兴军
张雷
李锦源
周晓
赵欣欣
吕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延长组致密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机理
龚建涛
魏繁荣
王欢欢
高金龙
孙琨
《粘接》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延长油田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新技术
李忠锋
张亚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的井壁稳定性研究
许璐
袁凯涛
李锦源
闫训臣
李佳蓉
刘冯
《当代化工》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优化注水配伍研究及结垢预测分析
张佳琪
张亚芹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柱塞举升技术的气田井排水采气操作模式优化
张翔
袁凯涛
李先军
闫训臣
陈喜东
《粘接》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钻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分布影响建模研究
高金龙
闫旭光
毛登周
李超
陈喜东
《粘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抗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室内研究
王春艳
张蔚红
潘杰
张亚芹
李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页岩气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的制备与室内评价
任剑
王欢欢
闫旭光
李锦源
李先军
《当代化工》
CAS
202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X-CT扫描的石油地质岩心储层渗透率估算
龚建涛
魏繁荣
闫旭光
李涛
王欢欢
《天然气与石油》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阿尔金东段白垩纪以来阶段性隆升的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郭怀军
王虎
全守村
闫旭光
贾伟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气田致密砂岩气储层不同孔隙结构表征研究
张翔
闫旭光
张雷
周晓
王欢欢
《粘接》
CAS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基于机器学习的CO_(2)封存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路萍
郭京哲
高春云
赵军辉
张亚芹
南右泽
谭富荣
杨桂林
钟高润
李阳阳
巨浩波
焦尊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