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在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鹏飞 郗隽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与消化道溃疡(PU)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PU患者为科研组,另选取9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均行D-D、凝血功能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科研组的PT、TT、APTT时间均高于或长于参照组,FIB水...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与消化道溃疡(PU)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PU患者为科研组,另选取9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均行D-D、凝血功能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科研组的PT、TT、APTT时间均高于或长于参照组,FIB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组患者的D-D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统计,PU患者经D-D、APTT、PT预测预测再出血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患者出血严重程度、再出血风险与凝血功能异常、D-D高表达有相关性,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消化道溃疡 凝血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ADAM17和CXCL16表达水平与临床价值研究
2
作者 张鹏飞 杨小飞 +1 位作者 许怀利 张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7,ADAM-17)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17,ADAM-17)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电集团医院因腹部不适等症状收治的174例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CAG组(n=94)和非CAG组(n=80)。CAG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0)和重度组(n=37)。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DAM17和CXCL16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G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DAM17和CXCL16对CAG的诊断价值。结果CAG组血清ADAM17(79.25±9.34ng/L),CXCL16(4.66±0.58μg/L)水平高于非CAG组(73.94±8.26ng/L,4.03±0.55μg/L)和对照组(53.04±7.20ng/L,1.02±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4,24.854;11.053,55.497,均P<0.05)。重度组CAG患者血清ADAM17(87.17±9.30ng/L),CXCL16(5.14±0.51μg/L)水平高于轻度组(79.12±9.52ng/L,4.65±0.57μg/L)和中度组(68.54±7.89ng/L,4.02±0.6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4,5.152;11.065,4.987,均P<0.05)。血清ADAM17(OR=1.851,95%CI:1.350~2.522),CXCL16(OR=1.682,95%CI:1.233~2.296)是影响CA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DAM17,CXCL16联合诊断CAG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58~0.949),大于单一指标0.843(95%CI:0.801~0.907),0.785(95%CI:0.722~0.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357,12.894,均P<0.05)。结论CAG患者血清ADAM17,CXCL16升高,两者与CAG疾病程度有关,联合检测对CAG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7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下载PDF
血清MG7-Ag水平检测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3
作者 张鹏飞 杨小飞 +5 位作者 瞿焱 张萌 张强林 李梦龙 金靓 许怀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163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幽门... 目的:研究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163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呼气试验C13/C14)、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比值(PGR)、胃泌素17(G17)、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将入组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G7-Ag检测,分析影响胃癌诊断的影响因素,评价MG7-Ag和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205例患者中,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分为高危34例、中危63例和低危108例,其中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4(73.53%)例、13(20.63%)例、5(4.63%)例。以MG7-Ag表达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41例、低表达组164例,其中胃癌检出率分别为33(80.49%)例、9(5.4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MG7-Ag检测均为影响胃癌诊断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ROC曲线分析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MG7-Ag检测在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新型胃癌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CI:0.65~0.74),MG7-Ag检测的AUC为0.78(95%CI:0.75~0.80),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6(95%CI:0.81~0.90),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明显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联合诊断在筛选胃癌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对未来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 MG7-AG 胃癌前病变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8
4
作者 姜源 田莉 +1 位作者 金成 马志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60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服...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60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服用2周后停用抗生素,单独服用奥美拉唑,连用6周,实验组服用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服用2周后停用抗生素,单独服用雷贝拉唑,连用6周,查看两组患者胃镜所见、胃pH值和H.pylori检测来判断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用药后3 d症状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比较,两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 d后,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停止治疗1个月后行胃镜检查,对照组总有效率83.54%;实验组总有效率97.53%,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比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有效的治愈消化性溃疡和根除H.pylori,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雷贝拉唑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贺湘 林琳 马志胜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12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肠溶片、左氧氟沙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12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肠溶片、左氧氟沙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后8 w检测2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三联疗法对照组HP根除率为61.7%;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三联疗法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单纯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疗 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无痛内镜与单纯内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112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怀利 贺湘 庞晓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250-1251,共2页
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无痛内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52例,并与仅进行单纯内镜检查60例作对比,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对比研究 @无痛内镜
下载PDF
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红领 袁曦婵 胡艳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12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探讨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电集团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安胃疡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 目的探讨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电集团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安胃疡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反酸消失时间、烧心消失时间、上腹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浓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 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 2%(P <0. 05);研究组反酸消失时间(2. 5±0. 4 d)、烧心消失时间(2. 4±0. 2 d)、上腹痛消失时间(1. 5±0. 1d)短于对照组反酸消失时间(4. 1±0. 2 d),烧心消失时间(4. 3±0. 4 d),上腹痛消失时间(2. 8±0. 5 d)(P <0. 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7. 9%)高于对照组(83. 0%)(P <0. 05);两组治疗前胃黏膜组织、血清中的IL-6、IL-2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血清中的IL-6浓度(210. 4±17. 7 ng/L,13. 5±5. 1 ng/L)低于对照组(291. 8±18. 1ng/L,18. 8±4. 4 ng/L)(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血清中的IL-2浓度(98. 8±7. 1 ng/L,6. 8±3. 3 ng/L)高于对照组(76. 7±6. 8 ng/L,5. 2±3. 2 ng/L)(P <0. 05)。结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安胃疡胶囊联合甘珀酸钠治疗的效果更加令人满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疡胶囊 甘珀酸钠 消化性溃疡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萌 杨湘敏 +1 位作者 苏红领 杨小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10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四联疗法)与观察组(50例,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10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四联疗法)与观察组(50例,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胃泌素与胃蛋白酶原水平以及免疫、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升高,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Hp根除效果,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人结肠癌细胞功能性FasL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志刚 马庆久 +2 位作者 何显力 贺湘 包国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初步研究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全面评价其对机体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氟尿嘧啶和奥沙...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初步研究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全面评价其对机体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前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前后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处理后较处理前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FasLmRNA表达水平随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增加显著上调,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在一定时间内均可上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表达,而且这种上调作用具有功能性,能协助肿瘤细胞反向攻击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培养的肿瘤细胞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Survivin分子信标用于诊断宫颈癌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爱 贺湘 +2 位作者 周小兰 薛艳 安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755-1757,共3页
目的:评价Survivin分子信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已验证的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临床宫颈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学刮片,并用相应的肿瘤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作为进一... 目的:评价Survivin分子信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已验证的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临床宫颈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学刮片,并用相应的肿瘤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作为进一步验证。结果:44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刮片样本中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阳性者27例,敏感性61.37%,特异性为72.72%;Western-blot检测敏感性为76.1%。结论:Sur-vivin分子信标在检测宫颈癌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荧光表达强度与Western-blot检测的蛋白表达浓度成正比;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诊断 分子信标 SURVIVIN 分子成像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细胞FasL基因表达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吴志刚 何显力 +1 位作者 包国强 贺湘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1a-Gl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A1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1a-Gl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A1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1a-Gln处理后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FasLmR-NA表达水平随A1a-Gln作用浓度增加而下调,A1a-Gln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A1a-Gln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la-Gln可下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细胞反向攻击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结肠肿瘤 基因表达 凋亡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细胞功能性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湘 吴志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1a-Gl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A1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1a-Gln)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及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谷氨酰胺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加入不同浓度的A1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Real-Time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1a-Gln处理后SW480细胞FasL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FasLmRNA表达水平随A1a-Gln作用浓度增加而下调,A1a-Gln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A1a-Gln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la-Gln可下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细胞反向攻击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结肠肿瘤 基因表达 凋亡 营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红领 高正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卡片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卡片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7 d,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2、3年胃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1年胃癌复发率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治疗3年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使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降低毒副反应,可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生长抑素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效果
下载PDF
紫檀芪对脂多糖诱导的人HL-7702肝脏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湘敏 李霞 +1 位作者 苏红领 马志胜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索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HL-7702肝脏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的人HL-7702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 目的探索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HL-7702肝脏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的人HL-7702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100μg/ml,6 h)的LPS诱导肝细胞损伤,选择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使用10μg/ml、15μg/ml、20μg/ml的PTE预处理HL-7702模型细胞。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的蛋白质X(BcL2-asssociated X,Bax)、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0μg/ml LPS损伤组细胞A值显著下降(0.54±0.01 vs 0.38±0.02),Bax(0.36±0.07 vs 0.87±0.09)、NF-κB(0.40±0.01 vs 0.90±0.02)、TNF-α(0.35±0.07 vs 0.90±0.04)及IL-6(0.30±0.04 vs 0.73±0.0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BcL-2蛋白表达下调(0.81±0.08 vs 0.32±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100μg/ml LPS组细胞相比,15μg/ml PTE预处理组A值显著增加(0.34±0.01 vs 0.46±0.01)、Bax(0.87±0.09 vs 0.61±0.09)、NF-κB(0.90±0.02 vs 0.73±0.06)、TNF-α(0.90±0.04 vs 0.66±0.06)及IL-6(0.73±0.09 vs 0.53±0.0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蛋白表达上调(0.32±0.07 vs 0.68±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TE可抑制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细菌脂多糖 肝功能损伤 炎症因子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舒林酸对人结肠癌细胞FasL mRNA表达和侵袭力的影响
15
作者 贺湘 吴护群 姚仁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舒林酸 培养的肿瘤细胞 基因表达 侵袭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联合吉法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红领 杨湘敏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PCI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PCI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吉法酯片,10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显著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 吉法酯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聚集率 预防
原文传递
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湘 马志胜 吴护群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 分析微小病毒B19在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55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消化性溃疡者为A组... 目的 分析微小病毒B19在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55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消化性溃疡者为A组、以浅表性胃炎者为B组、以健康体检者为C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血中微小病毒B19 DNA的阳性率进行分析,并对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为12.90%,B组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为12.73%,C组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为1.67%,A组、B组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同时,微小病毒B19与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对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无诊断价值(P>0.05).结论 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在消化性溃疡及浅表性胃炎中明显升高,且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毒B19 消化性溃疡 浅表性胃炎 PARVOVIRUS B19
原文传递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误诊为肝性脑病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4期5913-5913,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并发症 胃肠出血/病因学 脑梗塞/并发症 肝性脑病/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和胃蛋白酶2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19
作者 严小俊 张鹏飞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和胃蛋白酶2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正常组,对比三组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和胃蛋白酶2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胃良性疾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正常组,对比三组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胃蛋白酶2和癌胚抗原水平,以及不同风险人群人数,不同风险人群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胃蛋白酶2和癌胚抗原水平,不同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胃蛋白酶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2和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低风险人群胃蛋白酶1水平显著高于中风险和高风险人群(P<0.05);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2和癌胚抗原水平显著低于中风险和高风险人群(P<0.05)。观察组高风险人群显著多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1和胃蛋白酶2联合癌胚抗原可用于胃癌早期筛查且准确率更高,需定期对高风险人群行胃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早期 筛查 血清胃泌素 胃蛋白酶1 胃蛋白酶2 癌胚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