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适应性现状调查及对策——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连久 《西藏教育》 2015年第12期51-55,共5页
本文以随机选取的毕业生、在校生和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对经管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研究发现,专业教师基本能够适应课程教学;部分专业学生对课程教学在总体理解程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上仍存... 本文以随机选取的毕业生、在校生和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对经管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研究发现,专业教师基本能够适应课程教学;部分专业学生对课程教学在总体理解程度、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上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深入探究发现,学生方面的个人观念和自身知识基础,教师方面的自然情况、教学观念和角色转变,环境方面的重视程度、管理方式和学习风气等因素对专业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不适应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校 现代企业管理 课程教学 适应性
下载PDF
西藏墨脱县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顿珠罗布 顿珠次仁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4期43-46,56,共5页
近年来墨脱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剖析墨脱县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墨脱县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明显滞后,制约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是墨脱县形成的"金字塔型... 近年来墨脱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剖析墨脱县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墨脱县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明显滞后,制约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是墨脱县形成的"金字塔型"式的收入格局,使农牧民低收入群体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加大了墨脱县农牧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县 农牧民 收入 研究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5 位作者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3,共7页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10~20和20~30 cm土层总孔隙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适度放牧区最高,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以及pH均显著减小(P<0.05),速效钾含量在0~10和10~20 cm土壤中先增加后减少,速效磷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重度放牧是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围栏封育可作为高寒草地植被短期恢复的最佳方式。适度放牧有利于植被群落的增多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植被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臧建成 唐晓琴 +2 位作者 翟云霞 苏成 庞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164,172,共7页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农林交错地带土壤动物及农田土壤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4年4-5月,利用对角线五点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农林交错地带土壤动物及农田土壤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4年4-5月,利用对角线五点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果园内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以及鉴定分类,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在0-20cm土层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果园中共获得土壤动物194头,隶属4门6纲14目,4门分别为软体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6纲分别为腹足纲、线虫纲、寡毛纲、蛛形纲、唇足纲、昆虫纲。优势类群为寡毛纲正蚓目及昆虫纲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常见类群为柄眼目、咀刺目、蜘蛛目、蜈蚣目、双翅目、革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无稀有类群。优势类群占总数的74.87%,构成西藏林芝地区春季果园大型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鞘翅目(幼虫)所占比例最大,为27.75%;咀刺目和蜈蚣目所占比例最少,均为1.05%。环节动物门的丰富度指数较高,为0.325 6;节肢动物门次之,为0.202 7;软体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丰富度指数均较小,分别为0.064 5和0.047 2。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与丰富度指数一致。在0-20cm土层,土壤动物的类群、个体总数及其所占比例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在5-10cm土层以上3个指标均较大。【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基本呈聚集分布状态,类群数量分布基本均匀,但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果园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西藏林芝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趋光性昆虫群落组成及发生时间动态 被引量:8
5
作者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135,共7页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环境中趋光性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发生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为认识和了解该地区各种生境下趋光性昆虫的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1-04-10,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田昆虫群落组...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环境中趋光性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发生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为认识和了解该地区各种生境下趋光性昆虫的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1-04-10,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田昆虫群落组成以及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到的昆虫数量计算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考察昆虫个体数量、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标的发生时间动态。【结果】在西藏林芝地区共收集到昆虫15 637头,隶属5目13科84种。双翅目和鳞翅目的相对多度较高,分别为57.82%和32.12%。大蚊科(Tipulidae)、夜蛾科(Noctuidae)和灯蛾科(Arctiidae)昆虫个体数量较多,其相对多度分别为57.82%,13.58%和6.31%。个体数最多的昆虫种类为西藏短柄大蚊(Nephrotoma xizanggensis Yang)和双突短柄大蚊(N.didyma Yang),相对多度分别为32.14%和25.68%。从时间动态来看,个体数量最多的时间出现在6月和7月,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9.05%和25.89%。在调查期间双翅目昆虫个体数量最高,鳞翅目次之。不同昆虫类群物种数随时间动态也有较大差异,5月鳞翅目物种数最高,10月份最低;鞘翅目和毛翅目最大种数分别出现在6和7月。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动态变化明显。6月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而7月份均匀度指数最小。【结论】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环境中昆虫群落数量及发生时间动态是对其所处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 趋光性昆虫 昆虫多样性 时间动态 相对多度
下载PDF
西藏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静 陈芝兰 李小卫 《西藏科技》 2015年第4期70-72,78,共4页
应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和MPN法对西藏15个湿地土壤中N转化功能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间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差异性显著,其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较高,并且固氮菌对环境变化均比较敏感;土壤理... 应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和MPN法对西藏15个湿地土壤中N转化功能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间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差异性显著,其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较高,并且固氮菌对环境变化均比较敏感;土壤理化性质表明,西藏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总数与pH、土壤含水量等因子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P呈显著负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K、C/N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倾注平板法 MPN法 西藏湿地土壤 氮循环微生物 差异性
下载PDF
西藏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模型和综合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长耀 宋连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4,共6页
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考虑资源基础、生产要素、农业产出、农业效益、农业生产结构、相关产业(或行业)支持和农业发展环境7个方面因素,建立了包含30个指标的西藏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西藏7个地... 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考虑资源基础、生产要素、农业产出、农业效益、农业生产结构、相关产业(或行业)支持和农业发展环境7个方面因素,建立了包含30个指标的西藏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西藏7个地市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讨论。研究显示:西藏各地市农业发展不均衡,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处"一江两河"的拉萨、日喀则及臧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林芝农业竞争力较高,藏东的昌都和藏南的山南具有中等农业竞争力,而地处藏北的那曲和西部的阿里农业竞争力较弱。本研究可为了解西藏各地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供客观依据,对促进西藏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指标体系 西藏
下载PDF
盐胁迫对西藏3种野生披碱草属牧草种子发芽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传旗 德吉卓玛 +2 位作者 张佳佳 扎西次仁 苗彦军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确定披碱草属(Elymus Linn.)3种优良牧草品种的耐盐能力,明确其耐盐浓度范围,试验设0%(对照)、0.4%、0.8%、1.2%、1.6%5个NaCl浓度水平,对3种披碱草属牧草(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进行单盐胁迫。结果发现:不同的单盐浓度对3种野... 为确定披碱草属(Elymus Linn.)3种优良牧草品种的耐盐能力,明确其耐盐浓度范围,试验设0%(对照)、0.4%、0.8%、1.2%、1.6%5个NaCl浓度水平,对3种披碱草属牧草(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进行单盐胁迫。结果发现:不同的单盐浓度对3种野生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很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野生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不断下降;当盐浓度为1.6%时,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等均为0,即种子萌发受到了完全抑制。结合指标综合评价,西藏3种牧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排序: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披碱草。初步判定,西藏野生老芒麦耐盐性最强,西藏野生披碱草耐盐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牧草 盐胁迫 种子萌发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杂交种选育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丰萍 蒙祖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75-1480,共6页
为开展西藏高原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种的本土选育,以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系E50中发现3株天然不育突变株为材料,在西藏春播气候条件下,经过几代选育,初步育成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50-1AB。该系败育彻底,农艺性状优良,不育特性... 为开展西藏高原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种的本土选育,以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系E50中发现3株天然不育突变株为材料,在西藏春播气候条件下,经过几代选育,初步育成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50-1AB。该系败育彻底,农艺性状优良,不育特性极易恢复,且生育期比山油2号早2~3 d。以不育系50-1A为母本,随机选取的14个常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选用山油2号为对照,对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生育期等适应性的鉴定。14个杂交组合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早熟。其中组合13-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且比对照早熟7 d;另有8个组合产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组合13-10比对照早熟13 d,组合13-4、13-5、13-6比对照早熟7 d左右。已经育成的隐性核不育两用系50-1AB,在西藏早熟、高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选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在西藏选育甘蓝型春油菜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是可行的,符合西藏油菜生产和育种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早熟 甘蓝型油菜 细胞核不育 杂交种选育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的农牧民虫草收入实证分析——以林芝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文凤 罗梅 《西藏科技》 2014年第10期11-15,62,共6页
冬虫夏草有着"草黄金"之称,多年来价格疯涨,40年间价格飞涨近万倍,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虫草采集大军。虫草的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虫草采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 冬虫夏草有着"草黄金"之称,多年来价格疯涨,40年间价格飞涨近万倍,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虫草采集大军。虫草的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虫草采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林芝虫草资源现状、虫草采集收入现状、虫草采集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虫草政策现状等方面调查了林芝地区农牧民采集虫草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林芝地区农牧民虫草采集中环境保护的不足,提出了采集时间改进、采集方法改进、当地政策保护、政府宣传力度、促进农牧民就业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收入 环境保护 实证分析
下载PDF
西藏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恒良 《西藏教育》 2011年第9期56-58,共3页
西藏高校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西藏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 西藏高校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西藏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西藏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校 班主任队伍 建设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特征及发展——基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框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学萍 顿珠罗布 郝文渊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农村城镇化是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区域发展、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农村城镇化战略及整体推进措施缺失、劳动力素质差、城镇化内在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尼洋河... 农村城镇化是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区域发展、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农村城镇化战略及整体推进措施缺失、劳动力素质差、城镇化内在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对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在科学合理规划农牧区城镇化战略、提高农牧民素质、继续大力发展农牧区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内生动力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生态安全屏障 小城镇 城镇化内生动力机制 尼洋河流域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蔬菜生产与供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小贤 余小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68,共4页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全年温度偏低,无霜期短,很多喜温蔬菜在西藏露地栽培生长不良,甚至不结实,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与正常供应。自1988年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来,西藏引进以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全年温度偏低,无霜期短,很多喜温蔬菜在西藏露地栽培生长不良,甚至不结实,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与正常供应。自1988年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来,西藏引进以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的设施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等优越条件,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蔬菜生产的规模发展迅速,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蔬菜市场供应的花色品种(李宝海和李顺凯,2008;白玛格桑等,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生产 西藏林芝地区 市场供应 菜篮子工程 高效日光温室 单位面积产量 温度偏低 生长不良
下载PDF
影响西藏南美藜粒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玛群宗 贡布扎西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0-64,70,共6页
研究了西藏南美藜,特别是通过对近两年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试验示范地中采集来的西藏南美藜籽粒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西藏南美藜千粒重跟它自身的颜色、株高、穗高、穗数、秆径高、整株重、籽粒重无关,与有效分枝高度有关;... 研究了西藏南美藜,特别是通过对近两年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试验示范地中采集来的西藏南美藜籽粒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西藏南美藜千粒重跟它自身的颜色、株高、穗高、穗数、秆径高、整株重、籽粒重无关,与有效分枝高度有关;(2)西藏早熟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西藏早熟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即籽粒的早熟或中、晚熟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3)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2011年采集的,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2011年采集的,2011年采集的西藏南美藜还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极小型籽粒,即籽粒收获的年限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南美藜 千粒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藏传统发酵牛乳乳酸菌的鉴定及发酵性能测定
15
作者 李小卫 陈芝兰 李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1-35,40,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乳 乳酸菌 西藏地区 发酵性能
下载PDF
藏北草原牧民可持续生计分析—以班戈县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连久 孙自保 +4 位作者 孙前路 方江平 苗彦军 徐雅梅 刘天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7-1294,共8页
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藏北草原牧业户和兼业户进行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藏北草原牧民生计状况的认识,并对藏北草原牧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收入增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班戈县牧业户呈现"低质化"特征;兼... 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藏北草原牧业户和兼业户进行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藏北草原牧民生计状况的认识,并对藏北草原牧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收入增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班戈县牧业户呈现"低质化"特征;兼业户的资本禀赋要好于牧业户;拥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牧户习惯于以单纯依靠牧业收入作为其生计策略;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牧户更愿意选择多种经营方式来获取更多收入;物质资本对牧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资本显著程度不高,而人力资本存量偏低。总体来说,牧民生计在提升藏北草原牧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牧民收入提高过程中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兼业户 牧业户
下载PDF
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与腐殖质碳变化及其微生物效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蔡晓布 彭岳林 +1 位作者 魏素珍 于宝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4-844,共11页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 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纤维素分解酶活性(Cellulolytic enzyme activity,CEA)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高原寒旱环境中土壤的HC/SOC比例过低,但PQ值(HAC/HC)很高。随土层加深,不同状态草地SOC、HC、HAC含量、HC/SOC比例在总体上趋于不同程度的下降,PQ值则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于正常草地,随草地退化加剧,表层SOC、HC(HAC、FAC)增幅分别表现出略呈下降、大幅提高,亚表层降幅则均呈大幅下降。反映到0~20 cm土层,SOC、HC、HAC含量均表现出正常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HC/SOC比例、PQ值则分别呈严重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说明草地退化在促进表层SOC、HC(HAC、FAC)形成与积累的同时,更"激发"了亚表层的矿化,尤其是严重退化草地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但腐殖质品质并未随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改善。MBC、CEA与SOC、HC及组分高度一致的土体分布格局影响并决定了上述过程,草地退化有利于真菌、放线菌对土壤、尤其是亚表层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腐殖质碳 土壤微生物 高寒草原 西藏高原
下载PDF
几种青稞新品种叶片出生与穗分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扎桑 朱丽娟 卓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932-1937,共6页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春性新品种藏青2000、藏青85、喜拉22为材料,藏青320作为对照,采用尿素、微生物肥料和空白(对照)3个肥料处理,研究青稞各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春性新品种藏青2000、藏青85、喜拉22为材料,藏青320作为对照,采用尿素、微生物肥料和空白(对照)3个肥料处理,研究青稞各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种不同肥料处理间,各穗分化时期叶龄数差异较小;各品种穗分化前期(伸长期至内外颖分化期)的叶龄余数高于穗分化后期(雌雄蕊分化期至毛状期),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各不同肥料处理间叶龄余数逐渐减少,且整个穗分化过程中不同品种叶龄余数间无明显差异;穗分化前期各不同肥料处理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较小,但随着穗分化的进展,穗分化后期各肥料处理下不同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越来越明显,且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其叶龄指数也逐渐增大。表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龄指数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青稞幼穗分化进程的形态数量指标,在品种类型和生态条件基本明确的基础上,用叶龄指标衡量穗发育进程较为直观实用;当生态条件适宜而品种类型不同时,采用叶龄余数指标较为可靠;而在基因型确定、生态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叶龄指数指标为宜。为青稞新品种栽培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te Linn.var.nudnm Hook.f.) 肥料 叶龄 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 穗分化
下载PDF
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连久 齐霜 +1 位作者 孙前路 白建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17,共6页
宗教信仰以其特有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宗教信仰更加趋于世俗化。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信仰宗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仰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和盲从性的特点,... 宗教信仰以其特有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宗教信仰更加趋于世俗化。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信仰宗教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仰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和盲从性的特点,而且农村居民素质与宗教信仰呈现反向变动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宗教消费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中仍占有一定比重,男性和女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支出存在差异;宗教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呈现多样化趋势;宗教活动挤占生产时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在日常居民消费中,部分居民存在过度信仰现象;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重点和消费对象的选择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布地区 宗教信仰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下载PDF
硅对冬青稞生长及冷胁迫后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 候威海 +1 位作者 王向涛 张红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72-75,共4页
为探明硅对冬青稞生长及冷胁迫后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2种当地主栽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硅处理下(0mmol/L、0.2mmol/L和1.0mmol/L)冬青稞植株的含水量、根冠比、低温胁迫下青稞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恢复常温后... 为探明硅对冬青稞生长及冷胁迫后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2种当地主栽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硅处理下(0mmol/L、0.2mmol/L和1.0mmol/L)冬青稞植株的含水量、根冠比、低温胁迫下青稞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恢复常温后青稞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硅处理可显著增加冬青稞的根冠比,增加青稞叶片硅的含量,降低细胞膜在冷胁迫时的损伤;但对常温时的青稞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影响不大,而在低温胁迫后,硅处理青稞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无硅处理的青稞。同时,青稞对硅的吸收利用在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果洛在低浓度时(0.2mmol/L)即大量累积,而喜马拉雅19在高浓度时(1.0mmol/L)累积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低温胁迫 硅处理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