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原性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杜宝中 曾蔚 +4 位作者 陶传敏 康梅 刘梅 张再蓉 贾文祥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3094)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建立PA3094及PA3094-L(带前噬菌体Ppa3094的溶原性菌株)两株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MTT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活菌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3094)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对该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建立PA3094及PA3094-L(带前噬菌体Ppa3094的溶原性菌株)两株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MTT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活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两株菌在培养不同时间点藻酸盐合成基因algC、algD的表达量。结果两株菌均在培养5~7 d时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呈薄膜状。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两株菌的生物被膜菌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整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PA3094生物被膜菌量均比PA3094-L高;PA3094-L在培养第5 d时生物被膜菌量达最高,第7 d有所下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表达量均上调,但PA3094-L表达量均比PA3094低,且algC表达量差异更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溶原性噬菌体Ppa3094可降低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algC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原性噬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藻酸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卓玛 白玛卓嘎 +5 位作者 杜宝中 小多吉 罗布次仁 李长山 贾文祥 李明远 《西藏科技》 2007年第1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西藏大学 暴发流行 山南地区 调查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宝中 李长山 +5 位作者 高红 央宗 丹增 吴秋华 白永 边巴扎西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2009年至2011年西藏拉萨地区主要医院的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拉萨市临床医院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标本1 200份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采用法国梅里埃-ATB菌种鉴定仪对分离的菌株鉴定到种,参照2010年CLSI推荐方法进行耐... 目的研究2009年至2011年西藏拉萨地区主要医院的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拉萨市临床医院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标本1 200份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采用法国梅里埃-ATB菌种鉴定仪对分离的菌株鉴定到种,参照2010年CLSI推荐方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对拉萨地区主要临床医院的感染者标本分离鉴定出332株临床致病菌,其中细菌304株(91.57%),真菌28株(8.43%)。病原细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97株,占29.22%;革兰阴性杆菌200株,占60.24%;其他菌7株,占2.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40%和44%。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83%﹑53%和43%。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86%和58%。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20%和19%。结论拉萨地区的细菌感染及其耐药菌株分布较为广泛,该地区应加强常规临床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藏药多刺绿绒蒿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长山 王聚乐 +3 位作者 普珍 卓玛 袁瑞英 杜宝中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藏药多刺绿绒蒿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制备了全草醇提取物;采用常规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测试该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发现该药液在1:4稀释度时(12.5mg/ml,按生药量计算),对体外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结论... 目的:研究藏药多刺绿绒蒿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制备了全草醇提取物;采用常规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测试该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发现该药液在1:4稀释度时(12.5mg/ml,按生药量计算),对体外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结论:多刺绿绒蒿提取液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值得继续追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多刺绿绒蒿 流感病毒 体外抗病毒实验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VNTR位点多态性与菌株MALDI-TOF MS蛋白谱差异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启飞 戴仲秋 +5 位作者 杜宝中 李梦娇 巫丽娟 刘敏雪 熊丽 谢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重复单位拷贝数与菌株蛋白质谱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重复单位拷贝数与菌株蛋白质谱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对MTBC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菌株的蛋白质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VNTR位点重复单位拷贝数差异(多态性)与菌株PCA聚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157株MTBC菌株。146株MTBC(质谱鉴定得分≥1.700)生成的PCA树状图分为3个群,分别为Ⅰ群(61株)、Ⅱ群(26株)和Ⅲ群(59株)。24个VNTR位点多态性存在差异,其中7个高、7个中等和10个低多态性。MTBC菌株的Mtub39、QUB26、QUB4156位点多态性与菌株MALDI-TOF MS聚类有关(P=0.000,P=0.035,P=0.017)。结论 MTBC菌株的Mtub39、QUB26、QUB4156位点多态性与菌株蛋白质谱的差异有关,3个位点可能具有调控菌株蛋白质谱构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MALDI-TOF MS 主成分分析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