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抗猪轮状病毒8种藏药的初步筛选
1
作者 豆薇 赵龙 +8 位作者 郝峰 吕长荣 王栋 陈晨 高海慧 韩生义 顾庆云 李生庆 郭抗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藏药,对前期研究发现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诃子、甘青乌头、矮紫堇、甘青青兰、川西獐牙菜、短穗兔耳草、铁棒锤、瑞香狼毒等8种藏药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研究。用水提法对8种藏药进行处理,通过浓缩、真空干... 为筛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藏药,对前期研究发现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诃子、甘青乌头、矮紫堇、甘青青兰、川西獐牙菜、短穗兔耳草、铁棒锤、瑞香狼毒等8种藏药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研究。用水提法对8种藏药进行处理,通过浓缩、真空干燥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以猪轮状病毒(PoRV)为受试对象,利巴韦林为对照。采用CCK-8测定药物安全浓度,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相结合的方法测定8种药物体外抗猪轮状病毒作用。结果表明,诃子、甘青乌头、甘青青兰、短穗兔耳草、川西獐牙菜、铁棒锤、瑞香狼毒、矮紫堇8种藏药提取物和利巴韦林药物对MA-104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02、0.49、0.98、2.60、7.81、15.63、1.30、31.25、0.20 mg/mL。在药物与病毒预先作用的方式下,川西獐牙菜、瑞香狼毒、短穗兔耳草、铁棒锤、诃子5种藏药提取物和利巴韦林对猪轮状病毒的最大抑制率均超过50%,分别为87.37%、91.55%、86.19%、91.88%、63.74%、96.33%,能有效减轻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其余3种藏药提取物对PoRV致细胞病变的最大抑制率均低于20%。对PoRV最大抑制率超过50%的5种藏药进一步试验发现,5种藏药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增殖能力(P<0.001),有效减少了病毒在MA-104细胞的感染。研究结果证明5种藏药提取物对PoRV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为抗病毒藏药的筛选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猪轮状病毒 抗病毒 体外试验
下载PDF
中药微生物发酵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玉俊 李翔 +2 位作者 李菁 李鼎 顾庆云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药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微生物的选择与培养条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以及中药微生物发酵的优势等进行综述,探讨了中药微生物发酵在药物研发、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药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对中药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微生物的选择与培养条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以及中药微生物发酵的优势等进行综述,探讨了中药微生物发酵在药物研发、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药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中药发酵技术的改进、发酵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微生物发酵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感染大肠杆菌白羽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回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陈晓兰 高嫣君 +3 位作者 罗军 王婧 顾庆云 蒋春茂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48,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感染大肠杆菌白羽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回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将60只60日龄白羽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组分3笼饲养,每笼分别饲养7、7、6只),分别记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 文章旨在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感染大肠杆菌白羽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回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将60只60日龄白羽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组分3笼饲养,每笼分别饲养7、7、6只),分别记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2组每羽腹腔注射2 mL大肠杆菌菌液,观察鸡只反应,待出现明显腹泻症状时开始给药。复方中药组按照100 g/L(以生药量计算)饮水给药,连用3 d,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不给药。结果显示,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鸡只接种后均出现腹泻症状,给药第3天,复方中药组粪便分数恢复到与健康对照组相似水平;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组可显著改善鸡只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鸡只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P<0.05),显著下调回肠炎性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mRNA表达(P<0.05),显著上调回肠抑炎因子IL-10和TGF-β基因mRNA表达(P<0.05)。综上所述,复方中药提取物能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白羽鸡体重下降和肝肾损伤,并通过抑制肠道促炎因子分泌,以及促进抑炎因子分泌来缓解鸡肠道炎症损伤。因此,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感染具有理想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提取物 大肠杆菌 腹泻 白羽鸡
下载PDF
半夏地上、地下部分活性成分分析及镇咳作用比较
4
作者 赵丽 徐加兵 +4 位作者 陈晓兰 顾庆云 仇雅静 刘明 丁奕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研究半夏地上部分(非药用的茎和叶部分)的活性成分和镇咳作用,并与半夏地下部分(药用的地下块茎部分)进行对比,为半夏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气相色谱(G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 目的研究半夏地上部分(非药用的茎和叶部分)的活性成分和镇咳作用,并与半夏地下部分(药用的地下块茎部分)进行对比,为半夏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气相色谱(G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总黄酮类、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浓氨水引咳实验,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镇咳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TLC结果显示,在与半夏对照药材以及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芦丁对照品色谱图相应的位置上,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GC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767;HPLC和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与半夏地下部分相比,地上部分中琥珀酸、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高了0.15%、0.15%、0.09%、0.03%,天门冬氨酸含量低了2.5 mg/g。药效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3 min内咳嗽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各给药组大鼠3 min内咳嗽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地上部分的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总黄酮类化合物组成与半夏地下部分相似,琥珀酸、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高于半夏地下部分,天门冬氨酸含量低于地下部分;半夏地上部分可延长大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镇咳效果,但作用比地下部分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活性成分 镇咳作用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绵羊源醋酸钙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5
作者 金红岩 封家旺 +2 位作者 顾庆云 徐进强 夏晨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1-74,162,共5页
为了解致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的主要病原,试验对采集的绵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细菌鉴定卡和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分析;通... 为了解致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的主要病原,试验对采集的绵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细菌鉴定卡和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分析;通过16S rRNA引物对分离菌进行PCR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对分离的1株优势菌进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 Compact System的GN卡鉴定,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物;分离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酯、安曲南、呋喃妥因等7种药物不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具有一定的毒力;PCR产物测序比对后鉴定该菌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MG011594.1的醋酸钙不动杆菌相似性达100%,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说明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了醋酸钙不动杆菌,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醋酸钙不动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PCR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书 徐进强 +3 位作者 封家旺 顾庆云 赵晓民 金红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丰富西藏牦牛巴氏杆菌基因组相关研究数据,分析其潜在毒力因子基因和耐药基因,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遗传学支持数据。无菌采集病死牦牛的脾脏,分离培养1株细菌,经过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16S rRNA比对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 为了丰富西藏牦牛巴氏杆菌基因组相关研究数据,分析其潜在毒力因子基因和耐药基因,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遗传学支持数据。无菌采集病死牦牛的脾脏,分离培养1株细菌,经过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16S rRNA比对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确定分离菌株类型,经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VFDB、COG、CARD、KEGG数据库比对注释,确定基因的功能及相关描述信息。结果显示,Tbs20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Tbs20,分离菌株Tbs20基因组全长3061796 bp,基因数量2852个,基因平均长度911.57 bp,C+G含量47.26%。非编码RNA 116个(4.07%),重复序列数151个(5.29%),确定了全基因组中的2395个COG、2127个KEGG基因和177个毒力因子,未发现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bs20预测到的毒力因子和其他相关报道存在一定差异,且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的存在,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少使用抗菌药物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免疫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基因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