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林芝苹果花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军 次旺 +2 位作者 白宇轩 索朗旺堆 王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目的】西藏是中国气候资源最多样与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分析西藏最适宜栽培区——林芝的苹果花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主导影响气候因子,构建花期预测回归模型,为当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苹果花期气象服务... 【目的】西藏是中国气候资源最多样与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分析西藏最适宜栽培区——林芝的苹果花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主导影响气候因子,构建花期预测回归模型,为当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苹果花期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利用2001—2021年林芝苹果花期物候和逐日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日照时数(S)和≥0℃积温(∑T0)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等,分析苹果花期物候及其长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因子、晚霜冻对苹果花期的影响,并开展苹果花期预测,构建花期预测回归模型。【结果】2001—2021年林芝苹果各花期以0.884~1.132d·a-1的速度呈推迟趋势,以花芽膨大期推迟的最多,开花始期次之,为1.058d·a-1。花期长度为显著缩短趋势,平均每年缩短0.471d。花期生长期内Tm、Tmax、Tmin均趋于升高,Tmin升幅大于Tmax升幅;DTR、S、RH趋于减少。始花期之前,Pr为增加趋势,之后Pr趋于减少。花期长度生长期内,只有Tm、Tmin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他要素均趋于下降,以∑T0减幅最为明显。【结论】上年10月Pr是影响林芝苹果始花期、盛花期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若上年10月Pr每增加(减少)10mm,苹果始花期和盛花期将分别提前(推迟)2.47d和2.17d。花期晚霜冻日趋于提前,且低温降低,但开花期明显推迟,花期霜冻的气候风险变小。基于旬、月气候要素的统计模型,预测苹果花期精准度为95.8%~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西藏林芝 花期 变化 气候影响因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藏林芝暖冬指数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普布桑姆 次仁旺姆 +3 位作者 杜军 索朗 次仁 次仁勇珠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基于1991—2022年西藏林芝站冬季平均气温(T_(m))、冬小麦生育期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近32 a林芝暖冬指数(IWs)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及成因。结果表明:(1)林... 基于1991—2022年西藏林芝站冬季平均气温(T_(m))、冬小麦生育期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近32 a林芝暖冬指数(IWs)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及成因。结果表明:(1)林芝冬季Tm以0.40℃/10 a的速度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且在21世纪初发生突变。其中,1月Tm突变时间最早(1999年),但升温率最小(0.30℃/10 a);12月Tm突变时间最晚(2009年),升温率最大(0.47℃/10 a)。(2)IWs呈显著的增加趋势,期间暖冬事件共出现10次,其中强暖冬3次,并以2000s最多。(3)林芝IWs显著增加,导致冬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提早,且越冬期显著缩短(-2.63 d/10 a)。(4)冬季西藏高原高度场A、B指数偏大,太阳黑子指数偏低,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偏强,季风指数偏弱,林芝易出现暖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冬小麦 生育期 影响 指数
下载PDF
2016年西藏林芝市墨脱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曲美巴姆 《西藏科技》 2017年第12期62-63,共2页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和地面要素实况资料以及应用NCEP资料利用GRADS绘制的图形资料,对2016年9月22日21时至23日20时发生在林芝市的大范围中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天气过程个列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综合分析,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由高...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和地面要素实况资料以及应用NCEP资料利用GRADS绘制的图形资料,对2016年9月22日21时至23日20时发生在林芝市的大范围中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天气过程个列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综合分析,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由高原切变线以及孟加拉湾和动力抬升作用等共同影响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孟加拉湾 降水模式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对林芝市春油菜生育期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冉光辉 贺黔阳 德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4期215-216,254,共3页
分析林芝市2010—2014年春油菜产量性状与其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的关系表明:春油菜荚果主要由有效分枝数,籽粒重与千粒重、实际产量有关,实际产量又与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有关;气温对春油菜播种、出苗时间的早... 分析林芝市2010—2014年春油菜产量性状与其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的关系表明:春油菜荚果主要由有效分枝数,籽粒重与千粒重、实际产量有关,实际产量又与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有关;气温对春油菜播种、出苗时间的早晚有一定的影响;5月份日均气温多在10℃以上,对春油菜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如果在冷冬年份,日均气温在10℃以下,则不利于春油菜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春油菜灌浆成熟期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使千粒重处于上下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 气象要素 春油菜 生育期
下载PDF
1981—2020 年西藏高原汛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黄志诚 杜军 +1 位作者 白宇轩 王挺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基于1981—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优势分析以及Mann-Kendall、Cramer等5种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近40 a西藏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各站平均汛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自东向... 基于1981—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系数、优势分析以及Mann-Kendall、Cramer等5种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近40 a西藏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各站平均汛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征。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的汛期降水量平均值比较,84.2%站点偏多,以改则最为明显。(2)近40 a西藏78.9%站点汛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2~31.9 mm/10 a),而近30 a(1991—2020年)汛期降水量减少的站点占55.2%,减幅为0.6~42.2 mm/10 a。海拔高度是影响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的主导因子,3640 m以下地区趋于减少,4000 m以上地区多为增加趋势。(3)近40 a西藏38个站平均汛期降水量以10.2 mm/10 a的速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5月和7月。西藏汛期降水量表现出1980s明显偏少、1990s偏多、2000s略偏少、2010s正常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05年前后出现了由多转少的突变,且汛期及各月降水量存在3 a左右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量 时空变化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2021年6月7日至9日林芝市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白宇轩 《西藏科技》 2021年第12期9-11,共3页
2021年6月7日至9日林芝市出现了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文章从亚欧500hPa及700hPa环流形式、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空短波槽和孟加... 2021年6月7日至9日林芝市出现了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文章从亚欧500hPa及700hPa环流形式、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空短波槽和孟加拉湾气旋云系及地貌等共同影响引发,通过此次过程分析为今后预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力抬升 强降水
下载PDF
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大气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杜军 高佳佳 +2 位作者 陈涛 次旺 巴果卓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7,共14页
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可反映大气对水分的需求,厘清VPD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区域大气干湿程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近43年(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简称雅江流域)34个气象站点逐月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 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可反映大气对水分的需求,厘清VPD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区域大气干湿程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近43年(1981—202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简称雅江流域)34个气象站点逐月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P_(r))、相对湿度、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S分析、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近43年雅江流域VPD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雅江流域年、季VPD总体上呈东西部低、中部高分布特征;月际变化呈双峰型,第1、2峰值分别在6、10月,1月最小;VPD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2)年VPD以0.030 kPa/(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夏秋季,尤其近23年(2001—2023年)增速明显。年、季VPD在21世纪前10年中后期发生了突变,且未来持续增大的可能性很高。20世纪80和90年代年、季VPD均偏低,以90年代最明显;21世纪前10年因夏、冬两季VPD偏高,年VPD偏高;21世纪10年代年、季VPD均偏高,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VPD在春、夏、秋3季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冬季有2~3 a周期,年VPD无显著周期。(3)四季和年VPD与地理因子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4)年、季平均气温升高是致使VPD增加的主导因子;2004年以后,年平均气温、水汽压对VPD贡献率有所降低,P_(r)的作用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饱和水汽压差(VPD) 线性趋势 年代际变化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2016年林芝地区冬小麦严重渍涝的成因分析
8
作者 次仁旺姆 索朗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07-209,共3页
针对林芝地区2016年冬小麦发生的减产绝收情况,分析了土壤相对湿度、降水、日照及灾害指标等因素。对比历年同期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6—8月),林芝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偏多,平均日照时数偏少。而6—7月冬小麦正... 针对林芝地区2016年冬小麦发生的减产绝收情况,分析了土壤相对湿度、降水、日照及灾害指标等因素。对比历年同期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6—8月),林芝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偏多,平均日照时数偏少。而6—7月冬小麦正处于开花—乳熟—成熟期,在持续的40 d内,平均相对湿度大于90%,降水总量高达344.7 mm,日照总时数仅为141.4 h。因此,这次渍涝灾害严重地阻碍了冬小麦的开花、灌浆及成熟,最终导致冬小麦减产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强降水 渍涝 成因分析 西藏林芝 2016年
下载PDF
基层台站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思路
9
作者 索朗 段艳姣 次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3期67-67,70,共2页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进步,气象局的发展得到了重大的突破.西藏林芝市气象局基层台站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以及新的技术,以此对应人们对气象业务的需求.西藏林芝市已经实行了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路线,这让林芝市基...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进步,气象局的发展得到了重大的突破.西藏林芝市气象局基层台站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以及新的技术,以此对应人们对气象业务的需求.西藏林芝市已经实行了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路线,这让林芝市基层台站的气象观测和预报以及相关服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发展也越来越符合当地人们对气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业务 一体化发展 基层台站
下载PDF
1981-2022年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时空变化
10
作者 巴桑 杜军 +2 位作者 白宇轩 德庆卓嘎 王挺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3期66-72,共7页
基于1981—2022年藏东南(林芝市)4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检验、优势主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0℃、≥5℃、≥10℃和≥15℃共4种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 基于1981—2022年藏东南(林芝市)4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检验、优势主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0℃、≥5℃、≥10℃和≥15℃共4种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藏东南4种积温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特征,各地≥0℃、≥5℃、≥10℃和≥15℃积温分别介于3161.4~4429.9℃·d、2869.2~4018.0℃·d、2273.3~3258.0℃·d和608.8~2133.2℃·d。(2)近42 a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均呈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变幅最小,除初日外,≥15℃界限温度变幅最大。≥0℃和≥5℃持续日数的延长主要是初日提前引起的,≥10℃与≥15℃持续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终日推迟导致的。4种积温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23.81℃·d/10 a、136.71℃·d/10 a、76.22℃·d/10 a、166.43℃·d/10 a。(3)年代际变化上,4种积温具有明显的逐年代际增加态势。21世纪10年代是研究时段内最温暖的10 a,这一时期的4种积温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74.9~437.2℃·d,其中≥15℃积温增幅最大。除≥10℃外,20世纪80—90年代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而21世纪前20 a则截然相反。(4)M-K检验显示,≥10℃初日、终日未发生气候突变,其他界限温度指标发生突变时间多在2004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初日 终日 持续日数 变化趋势 突变特征 藏东南
下载PDF
2001~2021年藏东南山桃花期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挺 杜军 +3 位作者 黄志诚 白宇轩 扎西旺拉 次仁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基于2001~2021年林芝山桃花期物候和逐日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等,分析了山桃花期的变化... 基于2001~2021年林芝山桃花期物候和逐日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等,分析了山桃花期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并建立了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2001~2021年藏东南山桃除开花末期呈推迟趋势(2.68 d/10a)外,其他花期物候均趋于提前,平均每10 a提前0.65~7.27 d,其中花芽膨大期提前最多,开花始期提前最少。花期长度呈显著的延长趋势,延长率为3.32 d/10a。(2)花期生长季内Tm、Tmax均呈弱升温趋势,而Tmin无变化,DTR增幅不大,≥0℃积温显著增加,S增加不显著,而RH、Pr都在减少。(3)山桃开花前,影响花期物候的主要因子是RH或Pr,而开花后Tm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若2月Tm每升高(降低)1℃,山桃开花始期、盛期将分别提早(推迟)3.45 d和4.27 d。(4)山桃花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为96.6%~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桃 花期 气候因子 预测模型 藏东南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伦 旦增 +1 位作者 朱立平 张宏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6,共10页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色季拉山及其西坡和东坡的气温和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西坡和东坡2013-2018年各年气温递减率年际变化幅度小,平均气温递减率分别为0.60,0.71和0.55℃·(100m)-1;(2)季节上,色季拉山气温递减率表现为冬春季高值,夏秋低值的特点,并且在色季拉山受印度季风影响强烈的6-9月季风期是相对的一个低值,这与青藏高原其他受印度季风区域的研究的结果一致;(3)坡向的对比发现,相同时段的气温递减率均表现为西坡的气温递减率均高于东坡的,这可能与西坡降水量比东坡少有关;(4)西坡2013-2018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东坡两者相关性显著,降水梯度为10.5 mm·(100m)-1;(5)除西坡非季风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外,西坡季风期、东坡季风期和东坡非季风期的降水量随海拔变化复杂,在色季拉山的中海拔区域均存在相对的少雨区,西坡在3035~3698 m,东坡在3326~3390 m,而在色季拉山的高海拔区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递减率 降水梯度 西坡 东坡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嘎隆拉冰川表碛冻融过程与零点幕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伦 朱立平 +3 位作者 王永杰 杨威 旦增 张宏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冰川表碛区冻融过程的观测分析有助于厘清各层之间能量和水分传输的关系,从而为构建相应的能量平衡模型以及冰川径流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基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嘎隆拉冰川表碛区自动气象站气象资料,对表碛区冻融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 冰川表碛区冻融过程的观测分析有助于厘清各层之间能量和水分传输的关系,从而为构建相应的能量平衡模型以及冰川径流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基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嘎隆拉冰川表碛区自动气象站气象资料,对表碛区冻融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碛中出现冻土中常见的秋季和春季零点幕效应,秋季零点幕持续时间32天,春季零点幕持续58天;春季零点幕期间,气温和地表温度均呈现清晨低,午后高的日变化特征,而表碛层内温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其体积含水率呈"脉冲式"变化;春季零点幕效应结束,底层冻结层破坏后,冰川冰消融才开始;嘎隆拉冰川表碛对冰川冰消融的影响不仅是因为表碛较厚,在消融量上抑制了冰川冰的消融,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碛产生零点幕效应,延迟了表碛下冰川冰开始消融的日期,在时间上抑制了冰川冰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碛覆盖型冰川 冻融过程 零点幕 温度 体积含水率
下载PDF
冬季行星波异常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降水的初步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玉娟 陈权亮 +1 位作者 焦美龄 赵伟伟 《干旱气象》 2015年第6期948-954,993,共8页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52个基本站温度距平与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借助谐波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行星波的整体特征,探讨行星波异常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温、降水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行星...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52个基本站温度距平与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借助谐波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行星波的整体特征,探讨行星波异常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温、降水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行星波的传播主要有亚欧、北美和北大西洋3个垂直传播中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以50°N为界分别向低纬度和极地地区传播。行星波异常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温、降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冬季,当低纬度波导偏强时,青藏高原、中国西北、长江中游和两广地区气温偏低,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和内蒙古中部地区气温偏高;青藏高原中东部、中国西北地区南部、西南地区北部、长江中游和两广地区降水偏多,内蒙古西部及云南降水减少。当低纬度波导偏弱时,青藏高原东北部、长江流域和两广地区气温偏低,西南大部气温偏高;内蒙古降水增多,其他地区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行星波 E-P通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宫燕 次仁 +3 位作者 普布桑姆 肖递祥 李彦军 德庆央宗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2期8-15,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0日和8月19日发生在林芝市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6.20"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环...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0日和8月19日发生在林芝市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6.20"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的环流背景下,"8.19"过程发生在伊朗高压东伸与西太副高形成两高之间切变线的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低层水汽强烈输送和垂直运动强烈发展以及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典型配置是两次过程共同的特点,"8.19"过程水汽输送较"6.20"更为通畅,配合低空急流,辐合更强,且"8.19"过程较历史个例而言,具有移动缓慢,系统深厚的特点,强降水落区同强垂直上升运动、低空强辐合及高空强辐散、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一致;"8.19"过程有明显的冷空气下传过程,存在强的高低空急流,且云顶温度更低,对流系统发展更高,云顶温度低于-60℃中心维持时间较长,强降水出现在云顶温度低值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环流 对流 云顶温度
下载PDF
1971~2020年藏东南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白宇轩 杜军 +2 位作者 王挺 索朗旺堆 党雪妮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3期31-40,共10页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最大1日降水量(RX1day)、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日数(R10mm)、大雨日数(R20mm)、连续干燥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强降水量(R95pTOT)、极强降水量(R99p...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最大1日降水量(RX1day)、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日数(R10mm)、大雨日数(R20mm)、连续干燥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强降水量(R95pTOT)、极强降水量(R99pTOT)和年总降水量(PRCPTOT)共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R/S趋势分析、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指数、太阳黑子、海温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1~2020年藏东南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不大;RX1day、R20mm、CWD、R95pTOP、PRCPTOP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30 a(1991~2020年)PRCPTOP减幅显著,达-38.43 mm·10a^(-1);其他指数趋于增加,以CDD增幅最大(1.31 d·10a^(-1))。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极端降水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为正距平,21世纪前10年为负距平。极端降水指数的Hurst指数大多表现为较强或强持续性,未来将保持近50 a以来的变化趋势,仅CDD在2002年发生了气候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大多存在显著的3~4 a振荡周期。除CDD、CWD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各极端降水指数均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个极端降水指数与大气环流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只有RX1day、RX5day、R95pTOT与亚洲极涡面积指数有显著的负相关,RX5day还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绝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与太阳黑子的相关性不显著,仅有CWD与之有显著的正相关。RX5day、PRCPTOT和CDD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X5day与印度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CWD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指数为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突变 周期 藏东南
下载PDF
2001-2020年藏东南苹果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宇轩 杜军 +1 位作者 王挺 索朗旺堆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0期89-96,共8页
开展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研究,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当地苹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1—2020年林芝苹果物候期和逐日平均气温(T_(m))、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等资料... 开展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研究,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当地苹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1—2020年林芝苹果物候期和逐日平均气温(T_(m))、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和日照时数(S)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优势分析方法等,分析了苹果物候期及生长期长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藏东南苹果各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为2.11~10.20 d/10 a,以开花始期推迟的最多;春季物候期较秋季物候期推迟的明显。果实生长发育期和果树生长季分别以8.10、1.59 d/10 a的速率缩短,这与中国苹果主产地延长趋势不同。果树生长季内,只有Pr、RH、S呈下降趋势,其他气候要素趋于上升。其中,可采成熟期之前T_(m)、T_(max)、T_(min)、Pr趋于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影响物候期长度的主导气候因子,除叶变色末期—落叶末期是S外,其他物候期为∑T0。研究区3月上旬T_(max)每升高1℃,开花始期提前3.29天;8月下旬Tm平均升高1℃,可采成熟期推迟3.1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物候期 气候变化 积温 影响因子 藏东南
原文传递
冬季不同天空状况下三种日照测量仪器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益西卓玛 冉光辉 白宇轩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利用林芝国家基准站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CHP1型太阳直接辐射传感器、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暗筒式日照计3种仪器,在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测量值,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仪器测量值对比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直接辐射传感... 利用林芝国家基准站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CHP1型太阳直接辐射传感器、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暗筒式日照计3种仪器,在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测量值,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仪器测量值对比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值在阴云、多云、晴天比暗筒式日照计低。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晴天>阴云>多云。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仅"晴天"测量值比暗筒式日照计高,其余则低。从大到小顺序为晴天>多云>阴云;3种仪器测量值可以相互替代,取消人工观测仪器后,日照资料可以合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状况 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 日照时数 测量值
下载PDF
三种新型数字探空仪GTS11、GTS12、GTS13性能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黔阳 李彦军 +1 位作者 冉光辉 党雪妮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根据2020年1—4月、7月3种新型探空仪在林芝探空站使用情况,选取最多有效资料,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1—4月新仪器不合格、重放仪器的百分率,由大到小排列,不合格:GTS13、GTS11、GTS12;重放:GTS11、GTS1... 根据2020年1—4月、7月3种新型探空仪在林芝探空站使用情况,选取最多有效资料,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1—4月新仪器不合格、重放仪器的百分率,由大到小排列,不合格:GTS13、GTS11、GTS12;重放:GTS11、GTS12、GTS13。②7月20时规定等压面层700~250 hPa区间上,新仪器观测要素值的平均与标准值比较,偏差绝对值的最大偏差,由大到小排列,温度:GTS13、GTS11、GTS12;位势高度:GTS13、GTS11、GTS12。③新仪器单日20时探空秒数据要素值与标准值比较,偏差的绝对值范围内出现次数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温度≤0.50℃:GTS13、GTS11、GTS12;湿度≤5%:GTS13、GTS11、GTS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GTS11 GTS12 GTS13 观测资料 评估分析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藏东南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20
作者 王挺 杜军 +2 位作者 白宇轩 党雪妮 索朗旺堆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2年第3期406-418,共13页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选取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推荐的14个极端气温指数(ETI),采用线性趋势、R/S趋势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藏东南ET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指数、太阳黑子... 基于1971~2020年藏东南4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选取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推荐的14个极端气温指数(ETI),采用线性趋势、R/S趋势分析、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藏东南ET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指数、太阳黑子和海温指数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近50年极端气温极值指数、暖指数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显著升高趋势,冷指数和气温日较差(DTR)为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中冷指数大于暖指数,夜指数大于昼指数,极高值指数大于极低值指数。2) 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极值指数、暖指数和GSL在1970~1990 s为负距平,2000~2010 s为正距平,而冷指数相反。3) 除DTR外,ETI表现为较强乃至很强的持续性,未来将保持过去50年变化趋势。4) M-K检测显示,除冷持续日数(CSDI)、DTR之外,ETI都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暖昼日数(TX90p)、冷昼日数(TX10p)和冷夜日数(TN10p)突变时间较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其他指数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5) 多数ETI与西藏高原A和B指数、亚洲极涡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相对指数最为明显。除最高气温极大值(TXx)、CSDI、GSL、DTR外,ETI与太阳黑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冷指数是正相关。6) 绝大部分ETI不仅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还与NINOW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冷指数和DTR为负相关。同时,除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夏日日数(SU)、CSDI、DTR外,ETI与印度洋暖池面积和强度指数也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突变 大气环流指数 太阳黑子 海温指数 藏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