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华谦 李春燕 汤善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肝硬化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肝组织损伤的过度修复反应,修复时肝实质逐渐被纤维化组织取代,导致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继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等相关表现。肝衰竭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多种功能(合成、代谢、生物转化、再生等)发生严... 肝硬化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肝组织损伤的过度修复反应,修复时肝实质逐渐被纤维化组织取代,导致肝脏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继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等相关表现。肝衰竭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多种功能(合成、代谢、生物转化、再生等)发生严重障碍,常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二者的命名及分型的关注点有差别,相互之间可独立存在,也可彼此交集。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及肝衰竭的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定义及分类方法,但分类方法混杂,缺乏有效归纳总结。本文就目前肝硬化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展,以及二者的差异与交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衰竭 失代偿 分类
下载PDF
重视肝再生能力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吴红 刘林 汤善宏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其预后相关因素与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除肝移植外,肝衰竭患者预后依靠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但目前关于肝再生相关指标及模型的关注较少。本课题组近年来报道了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其预后相关因素与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除肝移植外,肝衰竭患者预后依靠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但目前关于肝再生相关指标及模型的关注较少。本课题组近年来报道了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在排除肝癌等其它原因后,可作为肝再生可靠的血清标记物,对肝衰竭患者有重要的良好预后提示作用。本文评述肝再生在重型肝炎尤其是在肝衰竭中的研究现状,以及AFP作为肝再生因子对肝衰竭等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提示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衰竭 甲胎蛋白 血清标记物 预后提示
下载PDF
军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及防治 被引量:3
3
作者 程鹏 戎正 +1 位作者 魏政道 汤善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61-363,共3页
消化系统疾病是军人常见病,近10余年来该系统疾病在部队医院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目前军人内科门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谱包括炎症性肠病(IBD)、急性胃肠炎、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胃食管反流病(GERD)、肠易激综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是军人常见病,近10余年来该系统疾病在部队医院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目前军人内科门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谱包括炎症性肠病(IBD)、急性胃肠炎、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胃食管反流病(GER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因此,了解军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知识,对加强军人群体消化系统疾病的宣教、防治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消化系统疾病 特点 防治
下载PDF
胃镜下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煊 周德江 徐辉 《西南军医》 2019年第6期548-549,共2页
目的研究胃镜下两种不同的止血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在胃镜下热... 目的研究胃镜下两种不同的止血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在胃镜下热凝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观察组在胃镜下利用金属钛夹进行止血,将两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再出血率以及有效止血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即刻止血率为7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P>0.05);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6%(P<0.0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为80%,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6%(P<0.05)。结论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下止血来说,通过金属钛夹进行止血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下止血 止血效果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中因素对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其七 姚欣 +1 位作者 杨国栋 秦建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66-1971,共6页
肝性脑病(HE)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HE发生的因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如何减少TIPS术后HE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有关TIPS操作对术后HE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对研究的... 肝性脑病(HE)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HE发生的因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如何减少TIPS术后HE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有关TIPS操作对术后HE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对研究的结果,有些可达成共识意见,有些还存在分歧。本文拟对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或右支分流、选择不同内径球囊扩张通道及门静脉压力梯度降低程度等因素对术后HE影响进行综述,为优化TIPS操作,减少术后HE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及相关评分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涂颖 李雪 +2 位作者 陈美娟 徐华谦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计数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相关性,建立新的PLT相关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计数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相关性,建立新的PLT相关评分模型并评估其在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80天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预后模型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共纳入236例患者,180天生存率为75.85%(179/236)。死亡组年龄[(53.98±10.45)岁vs (47.44±12.46)岁,P=0.001]、INR[1.78(1.46~2.04) vs 1.47(1.23~1.68),P<0.001]、TBil[275.60(165.00~451.45)μmol/L vs 230.60(154.90~323.70)μmol/L,P=0.035]、MELD评分[21.47(18.14~24.76)分vs 18.67(15.70~21.62)分,P<0.001]、ALBI评分[-1.06(-1.64~-0.86)分vs-1.32(-1.73~-1.01)分,P=0.034]高于生存组,PLT水平[80.00(50.00~124.50)×109/L vs 115.00(82.00~143.00)×109/L,P=0.001]、PWR[13.40(9.54~20.70) vs 18.49(13.95~24.74),P=0.001]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与肝硬化的发生及IN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2、-0.194,P值分别为<0.001、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INR为HBV-ACLF患者180天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45、0.990、2.591,95%CI分别为1.015~1.076、0.983~0.998、1.363~4.925)。获得新的预测模型:AIP=0.006×年龄+0.187×INR-0.001×PLT。AIP评分模型对预测HBV-ACLF患者180天生存率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 (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54.1%),而PLT、PWR、LPACLF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的AUC分别为0.673、0.659、0.588、0.647、0.578。AIP评分模型的cut-off值为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AIP评分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AIP评分组(P<0.001)。结论 PLT相关评分模型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模型,高PLT水平HBV-ACLF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血小板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内镜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豪 石若琳 +3 位作者 张勇 庞勇 汤善宏 杜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EUS)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价值。方法纳入45例疑诊PBM患者,其中25例入院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n=4)或手术(n=21)确诊PBM。以ERCP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EUS诊断PBM的效能,并与经腹超声、CT及MRI进行比...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EUS)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价值。方法纳入45例疑诊PBM患者,其中25例入院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n=4)或手术(n=21)确诊PBM。以ERCP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EUS诊断PBM的效能,并与经腹超声、CT及MRI进行比较。结果45例中,EUS示25例PBM,其中1例经手术排除PBM;EUS结果显示20例阴性,其中1例经手术确认PBM。EUS诊断PB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6.00%(24/25)、95.00%(19/20)、96.00%(24/25)、95.00%(19/20)及95.56%(43/45)。EUS诊断PBM的效能与经腹超声、CT、MRI诊断PB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US诊断PBM与ERCP/手术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10,P<0.001),而与MRI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93,P<0.05)。结论EUS诊断PBM的价值较高,可作为疑似PBM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汇合异常 超声检查 内镜检查
下载PDF
HI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8
作者 彭世秀 李春燕 +3 位作者 黄爱萍 朱松涛 麦静 伍丽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75-2178,共4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类型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类型中较为常见,而AIH-PBC重叠综合征合并HIV感染较为罕见。广汉市人民医院联合西部战区总医院报道1例HIV感染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下载PDF
TIPS感染研究现状
9
作者 黄山 姚欣 +4 位作者 史华 徐辉 伍勇彬 张亮 秦建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301-1305,共5页
TIPS感染是TIPS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很多。目前对TIPS感染的定义尚不十分明确。TIPS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操作、分流、支架植入等因素相关。本文主要从引起TIPS感染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TIPS感染的防治,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凝血功能监测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 张亮 +2 位作者 王枭 易海 汤善宏 《肝脏》 2023年第2期247-249,共3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目前肝衰竭中最常见的一类,病情进展迅速,短期预后差,凝血功能障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凝血障碍的处理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从ACLF疾病特征及发病机制着手,就凝血功能的监测与疾病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目前肝衰竭中最常见的一类,病情进展迅速,短期预后差,凝血功能障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凝血障碍的处理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从ACLF疾病特征及发病机制着手,就凝血功能的监测与疾病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及时治疗,对于疾病转归、改善患者生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凝血功能 INR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刘林 王玲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1-1847,共7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HBV-ACLF患者131例,根据入院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8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HBV-ACLF患者131例,根据入院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87)与死亡组(n=44)。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入院后24 h内患者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并计算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MHR及MELD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HR对于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高MHR组与低MHR组患者短期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AFP、Na^(+)、TBil、INR、TG、MLR、MHR及MEL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Na^(+)、TG、MLR、MHR、MELD评分为HBV-ACLF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MHR预测HBV-ACLF患者90 d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27(95%CI:0.522~0.732,P=0.018),MHR最佳截断值为2.472,其敏感度为0.591,特异度为0.690。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MHR组(MHR≥2.472)90 d生存率明显低于对应的低MHR组(MHR<2.472)(P=0.001)。结论在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情况下,MHR可作为HBV-ACLF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指标,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前白蛋白动态变化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黄怡 官敏 +2 位作者 张雪 张勇 汤善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动态变化对首次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经ERCP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的119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期是否大于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动态变化对首次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经ERCP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的119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期是否大于1年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肝功能指标,计算出各指标动态变化率(术后7 d/术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AB动态变化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45.4%(54/119),病死率54.6%(65/119)。生存组PAB动态变化率为1.1(0.9,1.4),死亡组为0.9(0.7,1.0),生存组高于死亡组(P<0.05);ROC分析提示PAB动态变化率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704~0.895),PAB动态变化率最佳截断值为1.008;生存分析显示低PAB动态变化率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高PAB动态变化率组(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AB动态变化率较低是MOJ患者ERCP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B动态变化率可作为MOJ患者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前白蛋白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预后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肝硬化血氨相关肝性脑病的诊治思考
13
作者 张亮 李浩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42-2945,共4页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超过3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肝性脑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结合本...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超过30%的肝硬化患者会发生肝性脑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从发病机制、时间维度、轻微型肝性脑病及脑部非器质性病变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诊断
下载PDF
血脂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进展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官敏 李嘉妮 +3 位作者 高银杰 李浩 王孝平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 分析血脂指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间的差异,并探讨患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ACLF组(n=118)和pre-ACLF组(n=44)患者的基线年龄、白蛋白、肌酐、... 目的 分析血脂指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间的差异,并探讨患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ACLF组(n=118)和pre-ACLF组(n=44)患者的基线年龄、白蛋白、肌酐、血常规、血脂等指标。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临界值。结果 比较两组间年龄、肌酐、白蛋白、TBil、INR、ALT、AST、TG、TC、HDL、LDL、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发现ACLF组患者的TC[2.02(1.56~2.37) mmol/L vs 3.01(2.57~3.66)mmol/L,Z=5.411,P<0.001]、HDL[0.40(0.25~0.49)mmol/Lvs 0.62(0.47~0.75)mmol/L,Z=4.781,P<0.001]、LDL[1.52(1.22~1.84)mmol/Lvs 1.93(1.49~2.36)mmol/L,Z=3.146,P=0.002]水平显著低于pre-ACLF组,ACLF组患者的TBil[352.13(284.32~451.19)μmol/L vs 135.80(112.80~154.68)μmol/L,Z=-9.775,P<0.001]、INR[1.96(1.71~2.51)vs 1.39(1.33~1.44),Z=-9.776,P<0.001]、WBC[6.74(5.07~9.19)×10^(9)/L vs 5.04(4.13~7.09)×10^(9)/L,Z=-3.985,P<0.001]、中性粒细胞水平[4.67(3.40~7.06)×10^(9)/L vs 3.30(2.72~5.01)×10^(9)/L,Z=-3.676,P<0.001]显著高于pre-ACLF组,两组间年龄、肌酐、白蛋白、ALT、AST和TG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OR=0.003,95%CI:0.000~0.068)、LDL(OR=61.901,95%CI:3.354~1 142.558)、WBC(OR=3.175,95%CI:1.097~9.185)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值均<0.05),ROC结果显示TC的AUC为0.852,LDL敏感度为0.887,TC特异度为0.840。结论 血脂指标在pre-ACLF进展到ACLF过程中下降,提示临床医师需要关注pre-ACLF阶段脂质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胆固醇 脂蛋白类 LDL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胆汁酸诱导肝细胞反应的Hub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15
作者 张孟妮 张晓珣 +2 位作者 欧阳佳凤 柴进 吴晓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83-1893,共11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和验证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代谢的Hub基因。方法使用牛磺胆酸(taurocholate acid,TCA)处理野生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经TCA...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和验证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代谢的Hub基因。方法使用牛磺胆酸(taurocholate acid,TCA)处理野生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经TCA诱导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将Fold Change≥1.5且P<0.05作为筛选标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esting genes)数据库建立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基于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找寻Hub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体内外水平对目标Hub基因进行验证,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肝细胞内PSAT1/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糖原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和肝组织糖原水平。结果TCA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共有差异基因293个,其中上调基因122个,下调基因171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炎症、肿瘤等通路。使用Cytohubba插件得到16个Hub基因,包括Ccnd1、Ppara、Irs1、Ccl2、Ddit3、Serpine1、Nr0b2、Atf3、Phgdh、Trib3、Lepr、G6pc、Psat1、Cxcl2、Asns、Fgf2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多种结合型胆汁酸包括TCA、甘氨鹅去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 hydrate,GCA)均能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内Psat1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此外,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胆汁淤积小鼠肝脏中的Psat1 mRNA水平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CA能够诱导肝细胞内Psat1表达及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TCA能够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糖原合成增加,与BDL小鼠模型肝组织糖原合成增加以及血糖水平降低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Psat1可能是胆汁酸影响肝细胞糖代谢的相关基因,其高水平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糖代谢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糖代谢 小鼠原代肝细胞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不同分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以PIRO概念进行特点分析
16
作者 李春燕 徐华谦 汤善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97-3300,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常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由于病因和诱因等的差异,东西方对于ACLF的定义、诊断标准仍存在分歧。...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常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由于病因和诱因等的差异,东西方对于ACLF的定义、诊断标准仍存在分歧。2014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WGO)在各大定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根据基础肝病类型将ACLF分为在非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A型ACLF,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B型ACLF和在既往失代偿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C型ACLF。然而不同分型的ACLF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从而导致在易感性、诱发因素、损伤反应、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率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使用国际上用于评估脓毒症预后的PIRO(predisposition,injury,response,and organ failure)概念有助于全面认识不同分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从而改善管理,提高ACLF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PIRO概念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受体及信号通路在NAFLD-HCC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雨琪 张雪 汤善宏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79-88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引起肝癌的一个新兴病因,影响25%的成年人,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演变过程从简单的肝脂肪变性到更具侵略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引起肝癌的一个新兴病因,影响25%的成年人,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演变过程从简单的肝脂肪变性到更具侵略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同时NAFLD也是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1]。从NAFLD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度堆积,而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介导的脂毒性可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使肝细胞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的环境,导致肝纤维化,随后进展为肝硬化甚至HC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受体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sIgA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探讨
18
作者 王紫璇 倪华 +1 位作者 章玉 杨立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RA患者(RA组)12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细菌...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RA患者(RA组)12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sIgA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sIgA的关系。结果RA组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A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8^(+)及NK淋巴细胞CD16^(+)CD56^(+)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淋巴细胞CD19^(+)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与血清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负相关,与sIgA呈正相关(P<0.05),B淋巴细胞CD19^(+)与sIgA呈负相关(P<0.05)。结论RA患者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升高,sIgA水平降低;二者与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在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雪 张亮 汤善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41-2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90 d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男88例(83.02%),女18例(16.98%),中位年龄为48岁(41.75,56)。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NLR是ALSS术后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组NLR水平[3.94(2.90,5.47)]显著低于死亡组[5.35(4.12,7.59),P<0.05]。基线NLR水平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基线、术前1 d、术后3 d NLR水平判断HBV⁃ACLF患者90 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12、0.72。生存分析显示低NLR组90 d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P<0.05),NLR变化率(ΔNLR)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LR水平可作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工肝 动态变化
下载PDF
MELD评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雪 汤善宏 张勇 《西南军医》 202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终末期肝病模型(end-stageliverdiseasemodel,MELD)是主要应用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ratio,INR)、血清肌酐和血清胆红素这三个客观实验室指标来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系统。终末期肝病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 终末期肝病模型(end-stageliverdiseasemodel,MELD)是主要应用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ratio,INR)、血清肌酐和血清胆红素这三个客观实验室指标来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系统。终末期肝病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死亡率高,MELD评分系统对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帮助选择治疗方式并预测患者生存率尤为重要。本文就MELD评分对终末期肝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及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评分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