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晓海 赵蕾 +4 位作者 李松南 董建增 张天静 安靖 范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 294.79±85.22)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 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ms]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成像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蒋南川 韩萍 +3 位作者 周承凯 郑金龙 史河水 肖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nodules,SPNs)良恶性的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多层螺旋CT对整个SPNs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动态增强特点及增强模式;并研究SPNs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PNs... 背景与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nodules,SPNs)良恶性的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多层螺旋CT对整个SPNs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动态增强特点及增强模式;并研究SPNs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PNs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SPNs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病理证实和1例经临床证实的SPNs(直径≤4cm)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所有SPNs都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15s后行全肺扫描,第45s、75s、135s、195s、255s对整个结节扫描。记录SPNs的平扫值、增强峰值、净增强值、SPNs的强化模式。用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增强峰值、净增强值与VEGF、MVD表达间的关系。结果:1.恶性结节增强峰值(平均69.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增强峰值(平均51.7HU)(P<0.001)。恶性结节净增强值(平均升高32.9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平均升高17.2Hu)(P<0.001)。将净增强值20Hu作为域值,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69.57%,阳性预测值为79.41%,阴性预测值为94.12%,准确性为84.31%。2.良恶性结节强化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强化模式以完全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趋向均匀强化(78.57%)为主。良性结节强化模式以不强化(52.17%)为主。3.在良恶性结节之间,MVD及VEGF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增强峰值、净增值间正相关(增强峰值r=0.505,P=0.014;净增强值r=0.565,P=0.005)。MVD与增强峰值、净增强值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增强峰值r=0.819,P<0.001,净增强值r=0.845,P<0.001)。结论:净增强值是SPNs良恶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增强峰值、净增强值与MVD、VEGF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SPNs的血管生成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14 位作者 蒋世良 尹刚 赵涛 张岩 凌坚 韦云青 刘琼 陈秀玉 马宁 相里伟 殷小荣 安靖 Renate Jerecic Shah Saurabh Xue Hui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人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按诊断标准人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E边缘区、LGE区(分为晕状LGE与典型斑片状LGE),分别测量2组心肌对比剂增强后T.值的变化率并进行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T1值变化率与HCM远离LGE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3.19和3.36±2.77.t=0.98,P〉0.05),与LGE周边区(13.51±5.67)、晕状区(17.70±5.57)、斑片区(36.62±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8、17.13和47.48,P值均〈0.01);远处正常区(3.36±2.77)与LGE周边区、晕状区及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4、20.76和56.64,P值均〈0.01);LGE周边区与LGE晕状区和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和39.90,P值均〈0.01);LGE晕状区与斑片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P〈0.01)。ROC曲线提示T1 mapping成像较传统LGE成像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74±0.050和0.751±0.180)。结论HCM纤维化常见,且受累心肌的纤维化程度不一,T1mapping成像能对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处于纤维化早期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