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原文传递
中国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及Braden量表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6 位作者 陈可塑 洪艳燕 彭青 展颖颖 解怡洁 孙颖 王祖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5-2202,共8页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有良好信效度的压力性损伤危险预测工具,但因应用人群不同,其最佳预测界值也存有争议。该量表在我国临床应用的预测界值为≤16分,欧美国家多以≤18分为界值,但其在我国住院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横断面调研全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方法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负责成立多中心合作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公开招募≥5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经过资格审查和签订合作研究双向协议后,共纳入13个省/自治区、46所符合条件的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护龄≥2年的伤口护理骨干护士作为调研人员,共入选1060名调研护士。在2021-03-30和2021-05-29,使用专用调查记录表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查全身皮肤,判断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及分期情况;采用Braden量表(从感知觉、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个分量表逐项评分)判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危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den量表及其6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能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本次调研共获得60555例有效数据,其中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男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2.08%(677/32518)〕高于女性〔1.19%(333/28037)〕(χ^(2)=73.394,P<0.001)。≥80岁和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最高,分别为5.98%(311/5198)和10.58%(324/3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失禁类型、卧床、Braden量表总分是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Braden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5%CI(0.94,0.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和83%,约登指数为0.79,对应的最佳界值为17.50分。Braden量表预测不同科室和年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78~0.97,灵敏度为83%~97%,特异度为61%~91%,约登指数为0.47~0.88,最佳界值为13.5~18.5分。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3个分量表预测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的AUC分别为0.87、0.84、0.80,约登指数分别为0.56、0.56、0.54,最佳界值分别为1.50、2.50、1.50分。结论本次调研得出我国13个省/自治区、46所三级医院成年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1.67%(1010/60555),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现患率为0.74%(448/60555)。Braden量表适用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总分≤18分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摩擦和剪切力、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分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在人员紧张或特殊环境下可采用此3个分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危险,最佳界值的预测作用需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BRADEN量表 危险评估 预测作用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4
作者 邰茂众 秦中平 +12 位作者 郑家伟 李克雷 刘学键 李凯 袁斯明 范新东 周德凯 董长宪 吉毅 顾松 霍然 杨耀武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321,共9页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LIC)特指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s)合并血栓形成、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表现为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异常升高,伴或不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减少,一般不...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LIC)特指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s)合并血栓形成、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表现为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异常升高,伴或不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减少,一般不伴血小板减少。LIC可并发急性疼痛、大出血、关节挛缩畸形等,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分歧。为提高国内同行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规范临床治疗,我们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该共识对LIC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流程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蒋琪霞 谢郝婷 +5 位作者 王华军 李秀芸 朱玉玲 王亚玲 闵艳 王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12-2217,2224,共7页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结论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大便失禁 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失禁护理 皮肤护理 老年
下载PDF
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王倩 王慜 +3 位作者 陈勇 仲海燕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 目的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部29例,躯干部5例,上肢4例,下肢5例。对病灶进行Schobinger临床分期和Yakes血管构筑学分型,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手术治疗策略。结果本组43例患者,根据Schobinger临床分期,本组病例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根据Yakes血管构筑分型,本组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17例,1例缺少血管造影结果未分型。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切除(29例)、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5例)、应用扩张器分期手术切除(6例)和截肢/截趾/截指(3例)。创面修复方法中,14例直接关闭创面,15例采用皮片修复,6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8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片和皮瓣成活好。随访6~112个月(平均33.7个月),治愈37例,改善6例,治愈率84%。结论根据动静脉畸形的部位、解剖关系、临床分期和血管构筑分型,联合介入栓塞和扩张器治疗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手术管理 介入栓塞 扩张器
下载PDF
人工真皮替代物应用于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磊 周济宏 +1 位作者 杨婷 蒋琪霞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替代物在应用于伤口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推广和规范人工真皮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人工真皮支架的相关文献,围绕人工真皮替代物的组织结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与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替代物在应用于伤口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推广和规范人工真皮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人工真皮支架的相关文献,围绕人工真皮替代物的组织结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与临床应用展开综述,阐释人工真皮替代物在各类急慢性伤口护理上的优势。结果 人工真皮替代物可加速各类急慢性伤口(如深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伤口、肌腱/骨外露伤口等)血管化进程,加快肉芽组织与类真皮组织,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人工真皮替代物作为伤口护理的新兴材料,其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可作为伤口护理的新方案逐渐应用于临床伤口护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替代物 胶原蛋白 慢性伤口 伤口护理 愈合
下载PDF
《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艳红 赵诺 +19 位作者 刘春梅 王泠 周玉洁 王霞 郭彤 魏力 张素 王志稳 张智霞 黄峥 纪慧茹 郭淑丽 蒋琪霞 徐洪莲 胡宏鸯 张红梅 胡爱玲 孙红玲 傅晓瑾 吴欣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统一标准的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和流程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规范指引,同时也是减轻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指导依据。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联合全国16所医院撰写《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T/CRHA 016-2023)》中国研究型医... 统一标准的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和流程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规范指引,同时也是减轻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的指导依据。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联合全国16所医院撰写《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T/CRHA 016-202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团体标准,对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整体评估、护理用具选择、标准流程及护理要点进行了规范,并于2023年1月发布。该文针对此标准中的重要部分、条目进行详细解释,便于使用者理解,促进临床失禁患者皮肤护理的规范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 皮肤护理 成年人 护理标准 解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琪霞 唐永利 +12 位作者 展颖颖 王学红 赵静 张燕双 索惠娟 李冬梅 李霞 蔡蕴敏 黄玲 庞建喜 杨海燕 窦薇 张晓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皮肤撕裂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医院或养老院,整群抽取≥60岁的住院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纳入对象的皮肤识别是否存在皮肤撕裂伤及其严重度,并收集人口学、健康状况以及皮肤撕裂伤致伤原因等相关资料。结果共获得14675例有效资料,发现皮肤撕裂伤129例,现患率0.88%;康复医院皮肤撕裂伤现患率最高(0.97%),其次为综合性医院(0.90%)、老年医院(0.49%),养老院为0。前三位致伤原因为跌倒(27.13%)、钝力创伤(24.03%)和移除粘性敷料(17.83%)。回归分析显示,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老年患者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OR=230.240、4.050)。结论老年皮肤撕裂伤常见致伤原因为跌倒、钝力创伤和移除粘性敷料;最近6个月内有皮肤撕裂伤发生史和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需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行和具有良好预测效度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撕裂伤 压力性损伤 跌倒 皮肤干燥 自理能力 粘性敷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龚艳 蒋琪霞 +2 位作者 陈文芳 王海宏 马丽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比较并评价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Braden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Munro围术期成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损伤的预测效果,为临床选择使用适宜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 目的比较并评价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Braden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Munro围术期成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损伤的预测效果,为临床选择使用适宜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37例,应用3种量表于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和皮肤检查。比较3种量表的预测效果和操作便利性。结果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Munro围术期成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术前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5、0.619、0.684;术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633、0.882;术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57、0.870;3种量表的评估用时比较,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用时最短。结论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预测能力较好,方便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BRADEN量表 Munro量表 手术 压力性损伤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皮肤损伤多中心研究前混合模式和视频播放模式培训参研护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琪霞 陈倩竹 +10 位作者 赵静 陈德凤 封海霞 潘晓虹 洪艳燕 俞萍 黄仕明 王春立 马芳 徐芳芳 于秀娟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中心研究前混合模式和视频播放模式培训不同地区参与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掌握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知识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方法培训参研人员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4所医院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各医院... 目的探讨多中心研究前混合模式和视频播放模式培训不同地区参与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掌握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知识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方法培训参研人员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入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4所医院为多中心研究单位,各医院按照调研工作量和纳排标准纳入参研护士,共计766名自愿选择了A和B培训方法,A组523名接受在线培训结合培训视频播放混合模式培训,B组243名接受培训视频播放模式培训。培训内容一致,包含4种皮肤损伤定义、分类标准和检查方法等内容。项目组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包含20张老年人四类皮肤损伤照片为题干的60个问题试卷,于培训1周后,通过微信将在线考试卷链接推送至参训护士。2组参训护士通过手机独立答题,并在1 h内在线提交。满分为100分,统计2组参训率和参考率及平均得分。结果A、B 2组护士参训率和参考率均为100%,2组总平均得分相近,四类皮肤损伤的平均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种培训方法均有满意的参训率和参考率,培训效果相近,适用于多中心研究前不同地区医院参研护士的在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培训 伤口和损伤 老年人 护士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12 位作者 汤雨佳 彭青 薛嘉宇 黄秀玲 谷宇 李欢 邵嫣然 宋思平 董珊 吴磊 刘晓晴 魏巍 朱冬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伤口门诊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成立应急小组,通过微信咨询、好大夫网站、伤口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三个途径进行网上伤口门诊(简称线上门诊)。采取责任护士、中级和高级职称国际造口治疗师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专业护理质量,专人收集数据、及时答复患者提问。4周后,按就诊人数10%随机匿名在线测评满意度。结果:线上服务29天共计200人,560人次,伤口治愈有效率为79.50%、慢性伤口维持率为10.00%、脱落率为10.50%,与2019年2月线下门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门诊的患者来源更广(P<0.001),线上门诊满意度为100%。结论:线上门诊可行、有效,为今后开展“互联网+”伤口护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 诊疗模式 伤口感染 家庭护理
原文传递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及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明薇 王慜 +1 位作者 王倩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 目的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8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局部坏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移植皮片存活。随访观察,8例患者皮瓣受区外观满意,2例欠佳。术后肩关节功能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背部和上肢等较远距离的软组织深度缺损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能基本保留背阔肌功能,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背阔肌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肩部 背部 上肢
下载PDF
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报道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汉文 陈勇 +2 位作者 王倩 王慜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22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4种带蒂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1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足背皮瓣5例、...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22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4种带蒂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足底内侧皮瓣1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例、足背皮瓣5例、外踝上穿支皮瓣2例。皮瓣切取面积3 cm×3 cm~10 cm×5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和供瓣区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有保护性感觉。结论根据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带蒂轴型皮瓣特点进行优化选择,能获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轴型皮瓣 软组织缺损 踝周重建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神经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钰钰 徐媛 +3 位作者 王慜 胡心宝 姜会庆 袁斯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神经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12例头皮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面积、二期手术皮瓣转移的方式、头皮血供分布,在瘤...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神经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12例头皮神经纤维瘤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面积、二期手术皮瓣转移的方式、头皮血供分布,在瘤体旁正常头皮内置入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至满足修复需求的容量,二期手术切除肿瘤,扩张皮瓣覆盖创面。对于巨大的肿瘤,可多次接力扩张。结果:12例头皮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15个周期的扩张治疗,二期手术后肿瘤均成功切除,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2例患者出现皮瓣下血肿,经穿刺抽血、加压包扎后治愈。随访1~6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患者外观满意。结论:对于不超过头皮面积1/2的中小面积头皮神经纤维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能获得优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软组织扩张术 扩张器 头皮 扩张皮瓣 创面修复 介入栓塞
下载PDF
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诗锐 徐媛 +1 位作者 顾军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16例。回顾该方法一期术前准备、术中设计、手术过程、术后随...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16例。回顾该方法一期术前准备、术中设计、手术过程、术后随访、二期乳头乳晕再造和局部修整过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所有病例成功完成一期重建手术,2例患者完成二期乳头、乳晕再造和脂肪移植手术。手术并发症包括供瓣区血清肿、残余乳房皮瓣边缘坏死等,再造乳房外观缺陷包括上极不饱满、下皱襞不对称、瘢痕增生挛缩等。通过VAS量表评价再造乳房外观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8例,满意5例,不满意3例。结论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一期重建乳房效果可靠,二期进行乳头、乳晕再造和脂肪移植修整后能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假体 乳房重建
下载PDF
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钰钰 倪小冬 +2 位作者 王慜 徐媛 袁斯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12例,肿瘤面积0.8cm×1.5cm^2.0cm×2.5cm,术中扩大切除边缘3~5mm,快速病理证实切缘及基... 目的:探讨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12例,肿瘤面积0.8cm×1.5cm^2.0cm×2.5cm,术中扩大切除边缘3~5mm,快速病理证实切缘及基底阴性,设计以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1.2cm×3.2cm^2.6cm×4.8cm,供区游离后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面瘫、提上唇肌功能受损、术区皮肤麻木、口角畸形等并发症。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较好,肿瘤无复发。结论: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设计灵活,转移方便,供瓣面积适中,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与受区接近,是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 基底细胞癌 局部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2例4期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患者护理难点与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磊 周济宏 蒋琪霞 《护理学报》 2020年第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护理难点和效果,为临床识别和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肛周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局部和全身评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给予整体干预方案,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伤口愈合。结果2例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护理难点和效果,为临床识别和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肛周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局部和全身评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给予整体干预方案,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伤口愈合。结果2例患者临床特征为感染持续时间长、局部异味重、组织脆性大、易出血,全身存在低蛋白、贫血。组织病理均检测为中、高度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术中发现癌变已广泛侵袭至直肠后壁,极易引起肠瘘,给予大部减瘤术,术后抗感染敷料填充引流姑息治疗,随访1月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行手术根治后伤口愈合,定期化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长期感染的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高、侵犯范围广、死亡率高。促进伤口愈合是预防癌变的关键,病理检查是发现癌变的关键,早期手术是癌变伤口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癌性伤口 伤口护理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仓正强 倪小冬 +3 位作者 王慜 徐媛 崔磊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内踝部位缺损6例,踝前区缺损3例。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8 cm。结果所有皮瓣和供瓣区移...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内踝部位缺损6例,踝前区缺损3例。缺损面积5 cm×4 cm~10 cm×8 cm。结果所有皮瓣和供瓣区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有保护性感觉。患者穿鞋行走正常,无明显疼痛。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踝周中小面积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缺损
下载PDF
局部氧疗治疗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琪霞 朱玉玲 +5 位作者 范丽华 彭青 刁品君 白育瑄 刘国帧 王雅婧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伤口局部氧疗治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使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伤口门诊治疗创伤性伤口患者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 目的探讨伤口局部氧疗治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用于创伤性伤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使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伤口门诊治疗创伤性伤口患者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18~94岁,平均52.1岁。“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清创后实施局部氧治疗,每周更换伤口敷料3次,连续干预28d,后采用标准湿性治疗每周3次,随访至愈合或12周。对照组清创后实施标准湿性疗法,更换频次和随访时间同干预组。比较有效性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后28d的压疮愈合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计分、细菌阳性率变化、干预28d和随访12周内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干预28d伤口周围潮湿性皮炎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USH计分接近(10.4±2.4)分vs.(10.6±2.7)分,P=0.847;干预后28d干预组PUSH计分3(0,5)低于对照组5(3,6)(P=0.005)。干预前干预组细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似(30.2%vs.35.7%,P=0.649),干预后28d干预组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4.7%vs.19.1%,P=0.049)。干预期间两组患者伤口周围潮湿性皮炎发生率相近(2.3%vs.7.1%,P=0.360),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干预后28d干预组伤口愈合率46.5%与对照组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但愈合时间明显缩短(19.8±4.6)d vs.(24.5±3.2)d,P=0.006。结论TOT连续使用28d对于创伤性伤口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降低细菌阳性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局部氧治疗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