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谓传染病的基因治疗?
1
作者 刘妍 《传染病信息》 1998年第3期118-118,共1页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就是利用各种基因转移方法(物理的、化学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其转录产物mRNA或翻译产物蛋白质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在基因水平的治病新法。传染病的发病都离不开病原体及其免疫病理反应,如果设计一种能够抑制、...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就是利用各种基因转移方法(物理的、化学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其转录产物mRNA或翻译产物蛋白质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在基因水平的治病新法。传染病的发病都离不开病原体及其免疫病理反应,如果设计一种能够抑制、阻断或破坏病原体基因的治疗方法,既能破坏病原体的复制和表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免疫病理反应 传染病 病原体 基因水平 翻译产物 基因导入 治疗方法 治疗作用 转移方法
下载PDF
脂肪肝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国凤 成军 李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关键词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 病理学 脂肪肝 诊断
下载PDF
脂肪肝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莉 成军 陈国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关键词 饮食疗法 病因治疗 运动治疗 心理治疗 脂肪肝 治疗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高兰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82-1286,共5页
腺病毒(adenovirus,Ad)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研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病毒学家观察到腺病毒基因组可与猴类病毒40(SV40)基因组杂交,说明腺病毒基因组可承载异源性基因.此后腺病毒逐步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载体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基因治... 腺病毒(adenovirus,Ad)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研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病毒学家观察到腺病毒基因组可与猴类病毒40(SV40)基因组杂交,说明腺病毒基因组可承载异源性基因.此后腺病毒逐步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载体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基因治疗的体内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目前运用最广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Adv)是血清5型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载体 基因表达 血清诊断 疫苗 基因疗法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上PD-1高表达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曾珍 石峰 +8 位作者 张敏娜 施明 楼敏 陆荫英 陈艳 许桂林 郝莉燕 王福生 杨永平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用流式技术检测58例HBV相关性PHC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上PD-... 目的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用流式技术检测58例HBV相关性PHC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并与20例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肝硬化组及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肿瘤区的表达高于非肿瘤区,随着HCC病情的进展而增加。结论PD-1在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具有负性调节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作用,其表达水平对HCC病情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BV感染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HCV感染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春辉 程云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5期281-283,共3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HCV感染后有80%以上的急性病例转变为慢性持续感染,且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细胞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HCV感染...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HCV感染后有80%以上的急性病例转变为慢性持续感染,且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细胞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HCV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涉及到的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D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细胞因子 抗HCV 感染过程 特异性细胞免疫 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持续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基因重组制备鼠/人嵌合McAb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程云 汪美先 杨守纯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3期18-24,共7页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特异性McAb杂交瘤细胞系,从中提取已重排的编码功能性Ig DNA 基因组(组建DNA文库)或成熟的IgH,L链mRNA片段(组建cDNA文库及制备探针),从而获得编码特异性McAb的V区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此来源于小...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特异性McAb杂交瘤细胞系,从中提取已重排的编码功能性Ig DNA 基因组(组建DNA文库)或成熟的IgH,L链mRNA片段(组建cDNA文库及制备探针),从而获得编码特异性McAb的V区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此来源于小鼠特异性IgH、L链的V区基因分别与编码人IgH、L链的C区基因相重组,构成鼠/人嵌合的Ig重组基因。然后将此重组嵌合Ig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质粒(多为pSV2-ypt和pSV2-neo)_4经磷酸钙沉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或电穿孔导入技术(以后2种方法较为实用且转化频率较高),将此质粒转染哺乳动物非分泌型骨髓瘤细胞如Sp2/0等,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从中筛选分必完整功能性的鼠/人嵌合McAb。将此cMcAb临床应用于人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具有原鼠亲本McAb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优于亲本鼠McAb的介导补体,细胞对靶抗原的杀伤和吞噬作用。而且不引起过敏反应或干扰治疗效果。从而给临床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病毒,细菌等感染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免疫治疗试剂、本文对近年来鼠/人嵌合McAb的研究进展,基本技术及原理,优越性及不足之处作了简要阐述,并认为制备嵌合McAb是今后制备并取代人McAb研制及应用的一种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鼠人嵌合抗体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HIV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冰珂 貌盼勇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6期338-341,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人体后,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报告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人体后,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报告称,全球现有HIV感染者3300余万例,每天新增7500例。AIDS给当今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HIV感染也以其极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DEFICIENCY HIV疫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 细胞免疫功能 细胞数量 公共卫生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稳态与慢性HIV-1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活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少军 福军亮 +2 位作者 周春保 金磊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D4+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稳态与慢性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及免疫活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慢性HIV-1感染者,包括AIDS患者15例(AIDS组)、典型进展(typical progressor,TP)患者25例(TP组)、长...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D4+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稳态与慢性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及免疫活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慢性HIV-1感染者,包括AIDS患者15例(AIDS组)、典型进展(typical progressor,TP)患者25例(TP组)、长期非进展(long-termnon-progressor,LTNP)患者10例(LTNP组),另选健康对照者(healthycontrol,HC)15例(H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的增殖标志Ki-67和凋亡标志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3,同时检测Treg的活化标志CD38和人白细胞抗原-DR。结果在HC组和慢性HIV-1感染者中,Treg的增殖和凋亡速率均显著高于CD4+Foxp3-非调节性T细胞,这种稳态的改变在TP组和AIDS组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Treg增殖和凋亡与其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HIV-1感染导致Treg的过度活化,进而导致Treg稳态的改变。Treg稳态可以作为预测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活化 HIV-1 稳态
下载PDF
我国不同人群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抗体的流行病学研究
10
作者 李伯安 程云 +5 位作者 郑宇 苏琴 何卫平 范振平 高蓉 侯俊 《肝脏》 2001年第S1期107-,共1页
关键词 抗体 不同人群 输血传播病毒 血清
下载PDF
用抗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定位研究受染器官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扬 郝俊勤 +3 位作者 迟淑萍 孙艳玲 赵景民 程云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研究人体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方法利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一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组织定位研究。结果在该病例多器官的组织中检测到SAR... 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研究人体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方法利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一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组织定位研究。结果在该病例多器官的组织中检测到SARS-CoV。结论SARS-CoV在体内多种组织中存在得到证实,SARS是以肺脏为主要靶器官的多脏器受染的疾病,这为SARS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 N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HIV辅助受体CCR5编码区新SNP位点研究
12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7 位作者 李京湘 韩华 洪卫国 王波 孙敏 刘斌 金磊 牛宇欣 《传染病信息》 200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目的普查中国汉族人群HIV-1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CCR5编码区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设计测序引物依次测序,样本数为45例,用DNAstar分析测序结果,寻找SNP位点。结果在编码区共发现6个SN... 目的普查中国汉族人群HIV-1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CCR5编码区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设计测序引物依次测序,样本数为45例,用DNAstar分析测序结果,寻找SNP位点。结果在编码区共发现6个SNP位点,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A184G、G503T、G668A、G999T;一个单碱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和提前终止。A184G、G503T、G999T三个中国汉族人所特有的SNP位点为首次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9.5%和9.5%;其中G503T分布明显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668A和894C缺失曾在中国和日本人群中发现过,但我们的结果与所报道的基因频率不完全一致。结论中国汉族人CCR5编码区SNP位点有自己的特点,与高加索人和非洲人明显不同,与日本人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共找到5个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或SNP位点,其中3个为首次发现。这些SNP对于HIV-1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多态性 中国 汉族人 HIV辅助受体 CCR5编码区 新SNP位点 研究
下载PDF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东平 周先志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4期210-213,共4页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总数超过4000万,多数演变成慢性感染者,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分为6个基因型及58个不同亚型,我国...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总数超过4000万,多数演变成慢性感染者,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分为6个基因型及58个不同亚型,我国以1b型HCV感染最常见。HCV感染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年发生率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药物研究进展 抗病毒治疗 单股正链RNA HCV感染 抗HCV 慢性感染 年发生率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的特点和致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福生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1 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特点和起源 2003年3月以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该病毒含有完整的5'末端序列、编码序列和3'末端序列,全RNA基因组长度为29 727核苷酸,基因编码区的组成结构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包括多... 1 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特点和起源 2003年3月以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该病毒含有完整的5'末端序列、编码序列和3'末端序列,全RNA基因组长度为29 727核苷酸,基因编码区的组成结构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包括多个开放阅读框架(ORFs),分别编码病毒的多聚合酶蛋白(polymerase la,1b)和结构蛋白。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有4种:囊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或称pe-plomer,又称之为E2蛋白,以下简称S)、小膜蛋白(smallmembrane protein,E)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等。其中M糖蛋白结构分3个区,N区暴露于囊膜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冠状病毒 致病机制 基因特点 研究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基因方面研究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01年第3期97-98,103,共3页
1 概述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五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均有流行,但危害最严重的是乙型和丙型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例:我国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发病率比欧美白种人高得多,目前全国约有1.3亿人是乙型... 1 概述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五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均有流行,但危害最严重的是乙型和丙型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例:我国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发病率比欧美白种人高得多,目前全国约有1.3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病人约有2 3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HBV 遗传基因特征 药物基因组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免疫治疗和免疫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福生 张政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4期151-153,167,共4页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中国已超过1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虽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但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日益突出,特别是HAAR...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中国已超过1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虽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但长期服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日益突出,特别是HAART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完全恢复免疫重建[1].近年来,抗艾滋病毒免疫治疗,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中和抗体等新型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这一临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病毒免疫治疗 免疫重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治疗方法 therapy 患者生活质量 HAART 人类健康
下载PDF
丙型肝炎疫苗研究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海 滨程云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3期107-108,共2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1].75%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转为慢性,其中10%~20%慢性患者发展至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目前,对于慢性HCV感染,干扰素(IFN...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1].75%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转为慢性,其中10%~20%慢性患者发展至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目前,对于慢性HCV感染,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效率仅为50%左右[2],结果不令人满意.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预防性及治疗性HCV疫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疫苗研究 慢性HCV感染 慢性肝炎 世界范围内 HCV疫苗 人类健康 治疗方案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基因疫苗的研究条件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军 《传染病信息》 1998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基因疫苗(gene vaccine),又称为DNA疫苗(DNA vaccine),或多核苷酸疫苗(polynucleotidevaccine),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基因疫苗的大会上,统一命名为基因疫苗,但是文献上仍然是多种名称并存,交互使用。
关键词 基因疫苗 表达载体 病毒性肝炎 基因表达 丙肝病毒 编码基因 启动子 疫苗免疫效果 糖蛋白 疫苗研究
下载PDF
三维法测定耐头孢美唑菌β-内酰胺酶的研究
19
作者 曲芬 毛远丽 +2 位作者 崔恩博 鲍春梅 郭桐生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检测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持续高产 AmpC 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 AmpC 和 ESBLs 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50株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菌有24.0%的... 目的检测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持续高产 AmpC 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 AmpC 和 ESBLs 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50株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菌有24.0%的菌株同时产 AmpC 酶和 ESBLs,有28.0%的菌株单产 AmpC 酶,有6.0%的菌株单产 ESBLs,有46.0%的菌株 AmpC 酶和 ESBLs 酶均阴性;AmpC 和 ESBLs 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8.0%和26.0%;AmpC 和 ESBLs 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4.0%和26.0%;肠杆菌属的产 AmpC 酶率最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气单胞菌属均能产生 AmpC酶,而大肠埃希菌产 AmpC 酶的几率较小。结论耐头孢美唑的肠杆菌科细菌产 AmpC 酶几率较高,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美唑 三维法 测定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持续高产AMPC酶 肠杆菌科细菌 弗氏柠檬酸杆菌 ESBLS酶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环直径 纸片扩散法 肠杆菌科菌 不动杆菌属 气单胞菌属 大肠埃希菌 耐药状况 抗菌药物 肠杆菌属 阳性率
下载PDF
HIV疫苗研究概况
20
作者 赵擎 辛绍杰 貌盼勇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现在全世界艾滋病(AIDS)病魔猖獗.据UNAIDS/WHO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球约有4 030万HIV-1型或2型感染者,在这些感染者中有3 800万为成年人(男性2 050万人、女性1 750万人),15岁以下儿童230万.仅2005年,全球就有490万新感染病例(15岁... 现在全世界艾滋病(AIDS)病魔猖獗.据UNAIDS/WHO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球约有4 030万HIV-1型或2型感染者,在这些感染者中有3 800万为成年人(男性2 050万人、女性1 750万人),15岁以下儿童230万.仅2005年,全球就有490万新感染病例(15岁以儿童感染70万),因AIDS死亡病例有310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57万)[1],其中95%的新HIV感染者在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我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志澄在2005年10月22日"中国首届性医学国际论坛"上表示,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1例AIDS病例以来,中国估计已有HIV现有感染者84万,AIDS患者8万.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11月28日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截止2005年9月底中国内地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35 630例,其中AIDS患者31 143例,累计死亡7 773例.AIDS蔓延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的一个严重威胁;如果防治措施积极、有效,经费充足、机制科学,中国就有望在2010年将HIV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之内,如果措施不力,HIV感染人数届时将可能达到1 000万[2].AIDS流行的严重形势迫切需要动员全社会一切可能控制其流行,包括健康性教育、性传播性疾病的治疗,预防性疫苗和药物等.有人说对AIDS的宣传教育是最好的疫苗.此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在目前没有好的HIV疫苗出现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宣传教育手段规劝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其二也表明HIV疫苗之重要.HIV疫苗与教育相辅相成,社会行为干预和生物医学预防缺一不可.HIV疫苗越早出现,AIDS流行就会越早得到最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立项进行HIV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疫苗研究 15岁以下儿童 UNAIDS 艾滋病防治 AIDS患者 感染病例 低收入国家 专家委员会 儿童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