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2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李凭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9046-9050,共5页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BMdisc数据库(1978-01/2010-06),以主题词"骨科学"结合自由词"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作为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药卫生类专辑(1994-01/2010-06),以"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为检索词,以篇名、关键词、摘要为主要检索字段;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共收集到241篇论文,通过浏览全文纳入20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重复发表2篇,对最终纳入的201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国内有关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首次发表于1998年,随着人们对快速成型技术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关注这一主题的文献逐渐增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是该研究主题的重要期刊,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高等院校学报以及与数字骨科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机械工程以及材料学等专业期刊上。李祥、陆声、马兴、颜永年、陈玉兵是该主题研究的高产作者,但尚未形成一个专业的研究群体;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出自三甲医院和高等院校,发表文献最多的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西安和北京是该主题研究最为活跃的两个地区,但发展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现象。63.2%的论文获得了基金支持,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等为主,彰显了该主题文献起点高、科研力量雄厚、论文质量好的特点。此外,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已逐渐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关注人工骨仿生制造、假体设计与制造、骨科器械研发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物模型等内容,而临床研究主要以四肢复杂骨折、四肢畸形矫形、骨肿瘤以及脊柱疾患的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技术 文献计量学 高产作者 基金支持
下载PDF
中国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3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王建华 许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23-3030,共8页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国内数字骨科学的发展提供文献计量学依据。方法:以"导航模板相关关键词AND骨科学主题词"为检索策略,机检CBMdisc、CNKI、CSPD、CMCI等数据库,同时手检2016年骨科专业主要核心期刊(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12-01),全文浏览并筛选命中文献,对最终纳入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国内最早报道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的文章发表于2008年,9年间共发表相关论文199篇,2009至2014年每年均产出十余篇文献,2015,2016年则进入快速增长期;(2)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以及与数字骨科学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数字医学等专业期刊上;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为该主题贡献了86.9%的论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是发表该主题的重要期刊;(3)论文合著率为99.5%,合著度为6.15,张元智、丁焕文、陆声、陈玉兵、胡勇、黄轩、郑朋飞等为该主题的高产作者,核心作者发表文献占论文总数的53.8%,表明其核心作者群正在形成中;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来自医院和大学院校,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华南理工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而两个机构以上合作产出的文献占54.8%,提示在大学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强有力支持下,该主题研究科研力量雄厚,发展势头强劲。59.3%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占基金总数(239项)的64.0%,57.6%的基金文章为两项以上基金资助,提示该主题文献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4)共被引763次,陆声、陈玉兵、张元智为高被引作者,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高被引机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为高被引杂志;(5)主题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板设计制作及尸体标本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将导航模板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尤其是颈椎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等各个领域,在辅助螺钉置钉、引导截骨矫形、辅助肿瘤精确切除与功能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未有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脊柱 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导航模板 数字骨科学 快速成型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肿瘤 儿童
下载PDF
关节置换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跃平 高辉 +2 位作者 陈亮 罗东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56-1660,共5页
背景: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对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5... 背景: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两种术式如何选择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对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5期)、MEDLINE(1966-01/2011-05)、EMbase(1984-01/2011-05)、CNKI(1979-01/2011-05)。收集所有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比较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7篇,最终纳入13个RCT,共24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2年、10年或10年以上病死率,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随访2年、10年或10年以上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关节置换组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提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次手术率及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多还原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内固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跃平 陈亮 +2 位作者 高辉 罗东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32-3139,共8页
背景:国外研究调查显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95.2%采用骨水泥进行假体固定,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风险高。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 背景:国外研究调查显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95.2%采用骨水泥进行假体固定,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风险高。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效果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Embase(1980年1月至2011年8月)、Cochranelibrary(2011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年1月至2011年8月)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进行Meta分析。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术后生存率、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的差异。并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81例患者,实验组(骨水泥组)676例,对照组(非骨水泥组)705例。4个研究比较了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假体置换后≤5年组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骨水泥组生存率高。4个研究比较了置换后>5年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组骨水泥假体组生存率高。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假体稳定性上差异无显著性。4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两组间在假体相关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翻修率,两组间在假体翻修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两组间在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置换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5年组还是>5年组,均是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均高于非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两组在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关节成形术 关节置换 骨水泥型假体 非骨水泥型假体 假体 骨水泥 翻修率 异位骨化 稳定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镁铝合金最大剂量的致敏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旭琼 尹庆水 +6 位作者 张余 夏虹 张涛 杨柯 张炳春 谭丽丽 林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899-2902,共4页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镁铝合金(AZ31B)的致敏性。方法:白化豚鼠3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只和体积分数为5%甲醛阳性对照组1...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镁铝合金(AZ31B)的致敏性。方法:白化豚鼠3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只和体积分数为5%甲醛阳性对照组10只,镁铝合金浸提液组15只。根据《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最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6,24,48,72h的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72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72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甲醛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镁铝合金浸提液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结果提示镁铝合金浸提液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合金 致敏 豚鼠 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旭琼 尹庆水 +1 位作者 张余 王智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5期4632-4636,共5页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纯镁合金浸提液具有溶血作用。目的:探讨镁合金浸提液与其溶血率的关系。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稀释,按GBT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 背景:镁合金作为潜在的新型医用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纯镁合金浸提液具有溶血作用。目的:探讨镁合金浸提液与其溶血率的关系。方法:将镁合金浸提液稀释,按GBT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的改良方法进行溶血实验。测量A值,计算溶血率,各稀释度溶液钠、镁离子浓度及pH值。结果与结论:100%,50%,25%,10%,5%,2.5%和1%稀释度镁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65.3%,66.7%,33.8%,11.8%,6.2%,0.3%和-0.3%。随着稀释度的加大,镁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而钠离子则无明显波动。100%,50%,25%,10%,5%和2.5%稀释度之间的pH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1%稀释度(P<0.05)。提示镁合金浸提液的高pH值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体外试验溶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溶血实验 浸提液 离子浓度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利无弊? 被引量:14
7
作者 岳文峰 夏虹 王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081-3088,共8页
背景:在对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椎体添加骨水泥可有效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但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后,早中期随访中骨水泥强化对相邻节段... 背景:在对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椎体添加骨水泥可有效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但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后,早中期随访中骨水泥强化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以87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术,并分为3组: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样本平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为9个月。测量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间隙高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椎体上缘终板及相邻上位椎体下缘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Cobb角。结果与结论:①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3组内末次随访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前明显减小(P<0.05),组间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固定时,是否添加骨水泥及不同添加方式,对早中期主观疗效影响无显著差异,且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②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末次随访对术后3d固定节段Cobb角变化小于常规螺钉组(P<0.05),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的内固定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添加骨水泥常规手术。③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术后3d出现上终板凹陷角度增大;末次随访观察到相邻上位椎体下终板凹陷角度、椎体矩形指数及相邻椎间隙均减小,且前两项指标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常规螺钉组。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内固定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显著影响,但明显改变了相邻椎体终板及椎体的形态,增加了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相邻节段 椎间隙高度 椎体矩形指数 终板凹陷角度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COBB角
下载PDF
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辉 尹庆水 +3 位作者 张余 张宇 赵华福 周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7期8745-8748,共4页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 背景: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植骨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植入物需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粉末浸泡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其与聚乳酸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材料。结果与结论: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10-2,10-3,10-4,10-5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中Ag+的含量分别为2.31×10-1%,3.18×10-2%,6.75×10-3%,6.05×10-4%。体外抑菌圈实验表明浸泡10-2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0±1.52)mm及(12.30±1.65)mm;浸泡10-3mol/LAgNO3中制备的载银人工骨材料分别为(11.50±0.73)mm及(11.00±0.46)mm。浸泡10-4,10-5mol/LAgNO3载银人工骨材料对两种细菌均无抑菌圈产生。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浸泡10-2,10-3,10-4,10-5mol/LAgNO3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级、1级、0级、0级。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人工骨浸提液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浸泡10-3mol/LAgNO3中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载银 抗菌作用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肌腱损伤修复过程及粘连的预防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汉辉 章莹 +1 位作者 吴文 谭新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9946-9949,共4页
肌腱损伤后愈合包括内源性愈合、外源性愈合两种形式。防止肌腱粘连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改善肌腱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来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或减轻外源性愈合。常用的预防肌腱粘连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腱鞘、采用自体... 肌腱损伤后愈合包括内源性愈合、外源性愈合两种形式。防止肌腱粘连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改善肌腱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来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或减轻外源性愈合。常用的预防肌腱粘连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药物、保护和修复腱鞘、采用自体组织或合成材料代腱鞘、肌腱移植与腱鞘再造等,均取得了一定效果。采用可降解吸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屏障预防肌腱粘连,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热点。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性活动,均可一定程度预防粘连发生。组织工程化肌腱移植,可能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在肌腱损伤早期,采用无创技术、非绞窄性缝合,手术中尽量保留或修复腱鞘,外周应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包裹,术后结合康复理疗及早期保护下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预防粘连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腱的滑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修复 粘连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可视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凯 陈春 +2 位作者 黄山东 章莹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287-2290,共4页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 髋关节表面置换 三维重建 Amira软件 可视化数字模型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外旋载荷对骨盆作用机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进 尹庆水 +2 位作者 张美超 赵卫东 李鉴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利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外旋应力对骨盆的作用机制。方法 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PET-CT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输出,在PC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正常骨盆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外旋载荷,经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 目的利用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外旋应力对骨盆的作用机制。方法 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PET-CT扫描,结果以DICOM格式输出,在PC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正常骨盆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外旋载荷,经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结果水平向后加载500N于左侧髂前上棘,应力沿两条途径传导:一条是向内后方经同侧骶髂关节前部至骶骨上部,另一条是向前方经耻骨支、耻骨联合至对侧耻骨;且骨盆前环受力较大。应变以同侧骶髂关节前下方最大,前方的耻骨联合处应变也较大。位移以受力点同侧髂前上棘处最大,同侧髂骨、坐骨及耻骨支位移均较大。结论外旋载荷易造成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损伤,或骶骨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有限元分析 外旋载荷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阮征 尹庆水 张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9期4724-4729,共6页
背景:自体软骨因为软骨细胞密度低,新陈代谢率低以及没有血供而导致自我修复效果不理想。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外科治疗软骨损伤最新疗效方面一些最新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 背景:自体软骨因为软骨细胞密度低,新陈代谢率低以及没有血供而导致自我修复效果不理想。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外科治疗软骨损伤最新疗效方面一些最新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13年12月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Articular cartilage;injury;tissue engineering;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选取61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方法有关节清理、镶嵌式成形技术、软骨膜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等,但都没研究表明某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长期疗效。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无法在软骨损伤处形成新的透明软骨,且修复的组织在机械性能上也无法和原有的自体软骨相比较。组织工程技术是今年来研究的热点,因其可以诱导自体软骨的形成而成为一种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技术利用内源性或者外源性的种子细胞,辅以诱导因子及营养因子诱导软骨的自身修复,以修复再生成有和自身软骨相似,甚至相同生物性能的透明软骨为最终的目标。如何简化治疗步骤和降低治疗费用是促进软骨再生修复进一步研究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干细胞 支架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损伤 修复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玮 尹庆水 张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611-4614,共4页
背景:通过各种微球负载骨生长因子使骨形态发生蛋白达到缓释效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载药壳聚糖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细胞毒性的报道较少。目的: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进行细胞毒性检测,评估应用壳聚糖纳米... 背景:通过各种微球负载骨生长因子使骨形态发生蛋白达到缓释效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载药壳聚糖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细胞毒性的报道较少。目的: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进行细胞毒性检测,评估应用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载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视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其粒径分布;通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评估微球的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球形规整,分散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230nm,分布较集中。载药及空白微球的反应分级为0或1级,均为合格。提示,离子交联法制备可成功制备出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2的纳米微球,且微球细胞毒性检测合格,为进一步的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壳聚糖 纳米微球 制备 细胞毒性试
下载PDF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异种异体及组织工程半月板移植替代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泽锦 黄华扬 +1 位作者 李凭跃 张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69-3372,共4页
背景:半月板在膝关节运动性损伤中十分常见,因其血供特点,严重的半月板毁损性损伤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如何有效修复半月板损伤防止后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是很多学者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目的:就半月板损伤修复及严重半月板破... 背景:半月板在膝关节运动性损伤中十分常见,因其血供特点,严重的半月板毁损性损伤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如何有效修复半月板损伤防止后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是很多学者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目的:就半月板损伤修复及严重半月板破裂损伤移植替代治疗情况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数据库(www.pubmed.com)2000-01/2009-03有关半月板损伤修复及严重半月板破裂损伤移植替代治疗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半月板,修复,移植替代治疗",英文检索词为"meniscus,repair,ransplanted replacement therapy"。排除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的文章以及重复研究,最后纳入29篇文献作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半月板损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的半月板修复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及组织工程半月板修复为半月板缺损尤其是无血管区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此两种方法尚需在免疫学、流行病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加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损伤 修复 组织工程 移植替代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及修复桡骨大段污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宇 尹庆水 张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7567-7574,共8页
背景:国内外学者在抗菌骨移植材料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检测抗菌性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并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其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压... 背景:国内外学者在抗菌骨移植材料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检测抗菌性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并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其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压缩试验及三点弯曲试验评价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制作右侧大段污染性桡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分别植入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原位自体骨,另1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通过细菌学检查评估各组抗菌情况。结果与结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无差异。术后10周时,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内为成熟的骨组织,骨组织中有大量的骨陷窝和成熟的骨细胞,可见哈弗氏系统,材料大部分降解,只有少量残留,骨髓腔有部分再通,骨缺损修复效果与自体骨组相似,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与对照组。细菌学检查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表明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可用于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 珊瑚羟基磷灰石 机械性能 抗菌
下载PDF
腰椎椎板原位指骨钢板回植内固定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俊杰 章凯 +2 位作者 王智运 吴增晖 尹庆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091-3094,共4页
背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已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以往采用的方法是在脊髓圆锥水平将L1或L1+T12全椎板切除,对解剖结构的破坏较大,远期有导致脊柱畸形的可能。目的:观察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后椎板原位回植指... 背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已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以往采用的方法是在脊髓圆锥水平将L1或L1+T12全椎板切除,对解剖结构的破坏较大,远期有导致脊柱畸形的可能。目的:观察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后椎板原位回植指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01/2011-01采用后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29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使用摆锯将相应节段椎板完整截取后再行原位回植,以指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观察治疗前后双下肢肌张力变化,通过复查X射线片、CT,观察回植椎板融合情况、椎管形态以及腰椎稳定性等情况。结果与结论: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双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平均降低Ⅱ~Ⅲ级,末次随访时回植椎板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明显椎管狭窄、脊柱失稳等相关并发症。提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效果确切,此方案能充分暴露椎管,术后能重建椎管完整性,同时也能有效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后瘢痕粘连、脊柱失稳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原位回植 脑性瘫痪 内固定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建立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霞 赵华福 +3 位作者 周烨 万磊 张宏斌 王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6479-6482,共4页
背景:在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过程中,由于儿童的骨骼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椎弓根结构常存在变异,且置钉时极易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导致严重后果。目的: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精确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数字化模型,评估其在临床诊断及内... 背景:在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过程中,由于儿童的骨骼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及椎弓根结构常存在变异,且置钉时极易损伤椎动脉或脊髓,导致严重后果。目的:基于CT扫描图像建立精确的小儿枢椎齿状突病理性骨折数字化模型,评估其在临床诊断及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例2岁枢椎齿状突病变患儿的CT扫描结果导入三维建模Simpleware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用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原理制作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并经树脂后处理,利用该模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小儿寰枢椎及齿状突的三维立体模型,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精确测量置钉入点、角度及其他数据,对内固定方案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病理性骨折 数字化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下载PDF
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冀荣 章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880-8884,共5页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 背景: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骨移植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科学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骨移植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09年CNKI(医学版)数据库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整合系统中有关骨移植支架材料与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理想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多孔三维立体结构、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骨诱导性、易消毒性。目前常见的骨移植支架材料基本归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4类,重组合异种骨、组织工程骨等可归为异种骨及人工骨的衍生物。一些衍生物还可以复合抗生素等其他物质。尽管各类骨移植材料品类繁多,但各有优点与不足。临床治疗骨缺损,尤其大量或节段性骨缺损,迫切需要一种适宜的填充材料,作为最有潜力的异种骨移植,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异种骨 骨移植 支架材料 综述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晓亮 章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915-7922,共8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移植物的选择。目的:对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的种类、材料性质、相关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2009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如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异种韧带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供选择的移植物有自体组织替代物、同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材料如异种韧带等,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及研究阶段。人工合成材料与组织工程韧带近几年研究较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很难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去抗原处理技术的出现,有效去除异种韧带的免疫原性,提高其组织相容性已不是没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异种韧带来源广泛,获取方便、价格低廉、适用性广等优势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移植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重建前交叉韧带中Endo-Button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的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理选 章莹 郭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89-495,共7页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下使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实验组25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与结论:经过6-21个月的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达正常范围。Lachman试验中实验组Ⅰ度阳性2例,对照组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均阴性。两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随访早期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道增宽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说明两组早期总体临床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力学及表面改性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Endo-Button 可吸收界面螺钉 固定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