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糖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翠欣 王中孝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对降糖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以期为降糖药的开发研究及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药物、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综... 目的 对降糖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以期为降糖药的开发研究及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药物、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各类降糖药特点各异 ,对于不同糖尿病患者 ,应采取个体化给药 ,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升高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降糖药 INS制剂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蓓蓓 王睿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PK/PD综合参数确立的实验证据,掌握PK/PD参数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勇 王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93-495,共3页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李勇,王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学研究室北京100853)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亦随之出现。头孢哌酮(Cefoperazone,简称CPZ)为具有广谱...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李勇,王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学研究室北京100853)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亦随之出现。头孢哌酮(Cefoperazone,简称CPZ)为具有广谱强效抗菌作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但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复合制剂 抗菌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甲磺酸加替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曼 张永青 王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体外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对1/4、1、4、8、16、64最低抑菌浓度(MIC)系列浓度的3种抗菌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与阿米卡星随着抗菌药物...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体外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对1/4、1、4、8、16、64最低抑菌浓度(MIC)系列浓度的3种抗菌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与阿米卡星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杀菌时间明显缩短。而4 MIC哌拉西林较1 MIC哌拉西林的杀菌时间有所缩短.但较8 MIC、16 MIC、64 MIC哌拉西林的杀菌时间及杀菌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与阿米卡星的杀菌曲线显示了浓度依赖性.哌拉西林则显示了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阿米卡星 哌拉西林 杀菌曲线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4/趋化因子配体12轴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瑾 王一晨 +2 位作者 胡园 刘屏 董宪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8-1084,共7页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轴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CR4/CXCL12轴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信号...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轴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XCR4/CXCL12轴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信号分子——上皮间充质转化原癌基因、磷酸甘油酸激酶1、多巴胺和cAMP调节的磷蛋白32的表达参与胃癌进程,靶向抑制CXCR4/CXCL12轴的拮抗剂和药物参与对胃癌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受体4 趋化因子配体12 靶向抑制
下载PDF
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与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6
作者 柴栋 王睿 +3 位作者 方翼 裴斐 陈昆 梁蓓蓓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24例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自身前后交叉依次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与片剂400mg,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受试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24例18~40岁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自身前后交叉依次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与片剂400mg,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受试者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TA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与片剂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胶囊剂与片剂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16±0.40)和(1.10±0.40)h;峰浓度(C_(max))分别为(3.91±0.61)和(3.85±0.83)mg·L^(-1);血浆生物半衰期(t_(1/2))分别为(6.77±1.65)和(7.28±1.20)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28.23±4.77)和(26.88±6.54)mg·h·L^(-1)。胶囊剂与片剂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胶囊剂相对于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加替沙星 胶囊剂 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下载PDF
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联合药敏研究
7
作者 孙艳 傅宏义 +3 位作者 裴斐 王睿 王辰允 王春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3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对90株G+球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三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硫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MIC50分别为16mg/L、1mg/L、2mg/L,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分别显著的降低至0.5mg/L、0.125mg/L、0.25mg/L.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66.7%~90%),无关作用较少(0~6.6%),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硫脒与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对90株G+球菌呈基本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硫脒 奈替米星 葡萄球菌属 粪肠球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中国健康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方翼 王睿 +6 位作者 朱曼 聂为民 柴栋 裴斐 王中孝 赵铁梅 王锡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9名试者按拉丁方随...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9名试者按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依次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后,应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及尿中甲磺酸加替沙星分别在0.0156~1mg·L1和0.434~111.11mg·L1浓度范围内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及绝对和相对回收率均符合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受试者分别单剂静滴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Gmax分别为1.098±0.19mg·L-1、2.17±0.329mg·L-1、和3.164±0.473mg·L-1;t1/2β分别为7.415±1985h、8.41±2.722h和8.462±2.832h;AUC0~∞分别为4.45±0.712mg·L-1·h、11.102±1.814mg·L-1· h和23.029±3835mg·L-1·h;Vd分别为82.120±36.216L、71.254±38.740L和80.504±33.721L;CL分别为24.151±3.787L·h1、18.747±4.256L·h1和19.598±4.250 L·h1.单剂静滴100mg、200mg、400mg甲磺酸加替沙星主要经肾排泄,48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3.08%±15.79%、51.33%±23.69%和45.67%±18.22%.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按拉丁方设计分别自身前后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g、200mg、400mg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Cmax与AUC0~∞随剂量加大而增加;t1/2β、tmax、β、Vd、Cl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甲磺酸加替沙星在100mg~40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量 HPLC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9
作者 王文刚 崔光华 +3 位作者 赵玉兰 廖杰 王睿 周筱青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2年第3期6-10,共5页
目的: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评价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给4条Beagle犬分别口服单剂量50mg的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徽丸和普通片,按设计采集12h内动态血标本;以经改进的... 目的: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评价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给4条Beagle犬分别口服单剂量50mg的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徽丸和普通片,按设计采集12h内动态血标本;以经改进的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以二室模型计算两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参比制剂和测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0.92±0.09)h和(1.57±0.12)h,Cmax分别为(434.4±36.93)ng·ml-1和(279.52±24.8)ng·ml-1,AUCo-12分别为(922.56±52.73)ng·h·ml-1和(1152.87±55.18)ng·h·ml-1,t1/2α分别为(0.69±0.05)h和(0.89±0.12)h,t1/2β分别为(4.71±0.71)h和(17.6±5.53)h,MRT分别为(2.91±0.14)h和(3.54±0.06)h,统计分析显示,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相对于普通片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125.06±4.38)%.结论: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吸收程度显著优于双嘧达莫普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强 王睿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1-203,共3页
本文报道了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白血病患者易合并呼吸系统、口腔、肛周、消化道、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功能减退、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激素的作用导... 本文报道了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白血病患者易合并呼吸系统、口腔、肛周、消化道、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功能减退、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激素的作用导致免疫异常、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患者长期住院治疗、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本身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或老年患者等 ;对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对策最好是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抗菌药物宜在实验室监测下联合应用 ,静脉给予杀菌剂 ,并给予适当的免疫调节剂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病情严重 ,必须重视白血病易感因素 ,积极预防感染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医院内感染 抗菌药物 治疗
下载PDF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睿 朱曼 +1 位作者 张永青 陈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400 mg.kg-1灌胃给药大鼠,qd,7天后,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用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6种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400 mg.kg-1灌胃给药大鼠,qd,7天后,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用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6种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活性,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加替沙星组的6种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环丙沙星能抑制6种细胞色素P450酶中的b5、NADPH-CytC还原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的活性,对CYP450酶系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结论 加替沙星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系无显著性影响,而环丙沙星对CYP450酶系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环丙沙星 细胞色素P450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与相关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裴斐 李存福 王睿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综述了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的机制 ,主要包括生物被膜内细菌的的生理状态、细菌生物被膜屏蔽以及其他方面的新进展 。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药耐屏蔽 治疗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裴斐 王睿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 介绍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抗菌药物主要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效 ;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对生物被膜相关感染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应用藻酸盐... 目的 介绍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抗菌药物主要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效 ;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对生物被膜相关感染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应用藻酸盐裂解酶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导致的相关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方法达到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目的。结论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仍是临床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但是随着对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开辟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细菌生物被膜 治疗 抗菌药物 酶学调检 基因调控 单克隆抗体 生物医学材料
下载PDF
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及心脏毒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翼 王睿 周筱青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司帕沙星的不良反应除一般胃肠道和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外 ,还有较严重的光毒性和心脏毒性反应。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和心脏毒性做一论述。重点讨论了光毒性反应的反应机制和对人体的损害 ;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并... 司帕沙星的不良反应除一般胃肠道和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外 ,还有较严重的光毒性和心脏毒性反应。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和心脏毒性做一论述。重点讨论了光毒性反应的反应机制和对人体的损害 ;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并对临床合理应用司帕沙星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光毒性 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藻酸盐裂解酶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柴栋 王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1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细菌生物被膜可导致被膜下细菌不易与抗菌药直接接触 ,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另外 ,被膜也阻碍了机体免疫细胞或抗体与细菌的接触 ,导致细菌不易被清除 ,从而引起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 ,称为生物被膜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某些慢... 细菌生物被膜可导致被膜下细菌不易与抗菌药直接接触 ,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另外 ,被膜也阻碍了机体免疫细胞或抗体与细菌的接触 ,导致细菌不易被清除 ,从而引起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 ,称为生物被膜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某些慢性感染 ,如慢性肺囊性纤维化 ,常迁延不愈 ,目前认为与生物被膜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藻酸盐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其主要成分。细菌所产生的藻酸盐是一种线性粘多糖 ,由 6 -磷酸甘露糖为底物 ,依次经过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磷酸甘露糖变位酶、甘露糖焦磷酸化酶、甘露糖脱氢酶的作用 ,最后聚合、乙酰化而成。藻酸盐裂解酶可通过分解藻酸盐 ,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 ,从而解除生物被膜所致免疫逃逸 ;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 ,阻碍生物被膜的形成 ;清除生物被膜 ,促进抗菌药渗透。因此 ,藻酸盐裂解酶与抗菌药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灌酸盐裂解酶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蔽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耐药屏蔽 防治措施 BBF 生物医学材料 耐药性
下载PDF
阿莫西林/舒巴坦与其它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17
作者 裴斐 王忠孝 +5 位作者 朱曼 王睿 方翼 柴栋 王培兰 刘庆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阿莫西林/舒巴坦(amoxicllin/sulbacta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头胞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121株临床分离菌株,经VITEK重新鉴定后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比较研究阿莫西林/舒巴坦(amoxicllin/sulbacta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头胞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121株临床分离菌株,经VITEK重新鉴定后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对G+球菌的6敏感率为90.91%,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和头胞噻肟,而对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嗜血杆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83.3%和100%,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胞噻肟相近,明显高于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对大多数临床常见菌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产酶菌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一对产酶菌有效的复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舒巴坦 MIC 敏感率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点与药物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睿 李聪然 +1 位作者 梁蓓蓓 刘又宁 《国际呼吸杂志》 200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亦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指结核杆菌以外(不包括麻风杆菌)的分枝杆菌,由该菌感染所致疾病叫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近年来,随着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不断增多及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 非结核分枝杆菌亦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指结核杆菌以外(不包括麻风杆菌)的分枝杆菌,由该菌感染所致疾病叫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近年来,随着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不断增多及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明楠 王乔宇 +3 位作者 陶骅 周建新 王睿 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牵头,联合51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制订。该指南聚焦于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常见的临床问题,如住院时长、血糖控制、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控制、... 《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牵头,联合51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制订。该指南聚焦于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常见的临床问题,如住院时长、血糖控制、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控制、处方前置审核、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追加时机、延长用药、引流管拔除时机、患者宣教、消毒剂选择、环境清洁、人员流动、医务人员手卫生、健康状态及佩戴双层手套等,基于当前可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最终形成强推荐意见16条,弱推荐意见18条,暂无法判断强度等级的意见2条。指南于2023年2月发表于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本文为该指南的解读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解读 围手术期感染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雷 白楠 +1 位作者 刘又宁 王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2009年9—12月在北京市招募31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单次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年龄21~83...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2009年9—12月在北京市招募31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45岁,平均28岁,单次给予利奈唑胺600 mg静脉滴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年龄21~83岁,平均53岁,给予利奈唑胺600 mg/12 h静脉滴注或口服至少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血浆浓度,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利奈唑胺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采用Phonex NLME 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为开放、无对照、前瞻性平行研究.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利奈唑胺,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二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为:中央室分布容积为29.66 L,外周室分布容积为22.22 L,中央室清除率为7.99 L/h,外周室清除率为101.28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时外周室分布容积改变0.62 L.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达稳态时,其基础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的表观分布容积为38.85 L,表观清除率为4.71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 kg,分布容积改变0.79 L,清除率改变0.04 L/h;年龄与其均值每相差1岁,清除率改变-0.05 L/h.结论 中国人群利奈唑胺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单次给药时为二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表观分布容积呈线性正相关;多次给药时为一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表观分布容积和表观清除率呈线性正相关,年龄与表观清除率呈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群体 药代动力学 利奈唑胺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