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琪 刘华蔚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80...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80例为病例组,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n=61)和复发组(n=19),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口腔健康志愿者49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IRF4,RANKL水平,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IRF4,RANK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F4,RANKL水平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未复发组的IRF4(9.67±1.03 ng/ml,7.86±0.92 ng/ml vs 6.19±0.71 ng/ml),RANK(192.95±19.86 pg/ml,152.56±15.98 pg/ml vs 83.96±9.85 pg/m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IRF4,RANK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1.514,487.250,均P<0.05)。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D4^(+),CD4^(+)/CD8^(+)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6.926~15.64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IRF4[OR(95%CI):1.529(1.079~2.167)],RANKL[OR(95%CI):1.421(1.049~1.925)],IL-1β[OR(95%CI):1.322(1.007~1.736)]均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CD4^(+)[OR(95%CI):0.788(0.641~0.968)]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IRF4,RANKL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r=0.453~0.533,均P<0.05),与CD4^(+)(r=-0.407,-0.409)和CD4^(+)/CD8^(+)(r=-0.425,-0.412)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RF4,RANK以及联合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AUC(95%CI)分别为0.840(0.741~0.913),0.832(0.732~0.906),0.928(0.847~0.974),联合预测显著优于IRF4,RANKL单独预测(Z=1.984,2.071,P=0.047,0.038)。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水平显著升高,均为影响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患儿治疗后复发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干扰素调节因子4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对口腔癌复发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弓儒芳 刘均娥 王秋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4-86,102,共4页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降低口腔癌复发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3例口腔癌复发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基础,构建并给予口腔癌复发患者...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降低口腔癌复发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3例口腔癌复发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基础,构建并给予口腔癌复发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方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方案有利于降低口腔癌复发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癌症复发恐惧 接纳承诺疗法 经验性回避 焦虑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p53基因对口腔鳞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三霞 王超 +3 位作者 邓子辉 王刚 王昊 胡敏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14-22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应用rAd-p53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来探讨rAd-p53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局部注射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对照组12例患者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应用rAd-p53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来探讨rAd-p53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局部注射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对照组12例患者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均抽取2ml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分析检测。同时募集了77位健康志愿者,对其外周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流式分析。分析比较口腔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用药组与非用药组之间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口腔癌患者较健康人群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活化总T细胞明显增高,静止总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用药组患者治疗后活化总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较治疗前均增加,而静止性总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相反,对照组的活化总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治疗后比例均低于治疗前,同时抑制性T细胞比例也较治疗前增加。结论:口腔癌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异常,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手术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rAd-p53能调节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p53 细胞免疫 口腔癌
下载PDF
VSD负压引流技术在老年人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易 毕文婷 +2 位作者 徐鑫宇 胡敏 刘华蔚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09-213,250,共6页
目的:观察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科的老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资料54例,其中22例采用VSD负压引流,32例采用常规半管引流。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 目的:观察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科的老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资料54例,其中22例采用VSD负压引流,32例采用常规半管引流。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疼痛评分、术后换药时间、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组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0.0±4.3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6.3±9.2 d)(P<0.05);治疗期间患者疼痛VSD组(3.8±0.8)明显轻于对照组(7.6±0.8)(P<0.05);术后换药时间VSD组(16.7±3.5min/d)相较对照组(65.0±8.8min/d)显著缩短(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VSD组2例(9.0%)低于对照组10例(29.4%)(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用于老年人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能够明显促进感染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减轻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强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颌面部间隙感染 VSD负压引流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MRI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鑫宇 黄东宗 +5 位作者 王岩 刘刚 胡一帆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通过MRI评估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经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4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将... 目的通过MRI评估稳定型咬合板治疗伴偏侧咀嚼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经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4例,根据其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将其分为伴偏侧咀嚼组(17例)和无偏侧咀嚼组(17例),分析患者最大开口度、疼痛指数、关节盘长度、盘分界角、关节盘位置以及翼外肌特点。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前,伴偏侧咀嚼(chewing side preference,CSP)组患者同侧关节盘-髁突角度(61.13±10.54°)大于无CSP组(51.12±17.27°);伴CSP组同侧、对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差值(52.52±10.91°)大于无CSP组差值(41.26±17.78°);伴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43±3.66mm2)小于无CSP组同侧、对侧翼外肌下头面积差值(0.288±4.5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及最大开口度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及最大开口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后翼外肌上、下头长度、厚度和面积的平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O(OR=0.743)与偏侧咀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MRI能无创诊断ADDWoR,伴CSP的单侧ADDWoR患者患侧关节移位更加显著,且单侧ADDWoR患者MMO与CSP存在相关性,通过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能显著改善ADDWoR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症状,缓解关节盘受压及关节盘移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MRI
下载PDF
口内扫描配准种植机器人在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靳能皓 乔波 +6 位作者 朱亮 孟凡皓 林权泉 李粮博 邢乐君 赵睿 张海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口内扫描与锥形束CT(CBCT)术前配准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2024年5月机器人辅助种植的牙列缺损病例资料40例,手术前将佩戴定位标志物的口内扫描数据与CBCT数据分别与初始CBCT图像... 目的探讨口内扫描与锥形束CT(CBCT)术前配准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2024年5月机器人辅助种植的牙列缺损病例资料40例,手术前将佩戴定位标志物的口内扫描数据与CBCT数据分别与初始CBCT图像自动配准融合并计算配准误差,术中计算定位标志物注册平均误差并对术后的植入精度进行分析。结果40例牙列缺损患者佩戴定位标志物的口内扫描数据和CBCT数据分别与初始CBCT影像均成功配准融合,配准误差值分别为(0.157±0.026)mm和(0.154±0.033)mm,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标志物注册误差值为(0.0373±0.0036)mm。共完成55枚种植体植入,植入点、根尖点的总误差分别为(0.78±0.41)、(0.89±0.28)mm,横向误差分别为(0.44±0.36)、(0.58±0.25)mm,深度误差分别为(0.51±0.32)、(0.54±0.36)mm;植入角度误差为1.24°±0.67°。结论基于口内扫描与CBCT配准融合技术能够满足口腔种植机器人术前配准的精度需求,增加了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术前配准方式的选择并减少了患者多次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器人外科手术 口内扫描
下载PDF
同期拔除多颗牙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陶冶 温伟生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同期拔除多颗牙齿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外科就诊的老年患者50例,在局麻下每位患者拔除3-4颗共计200颗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HIP-14),...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同期拔除多颗牙齿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外科就诊的老年患者50例,在局麻下每位患者拔除3-4颗共计200颗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HIP-14),根据量表具体的条目进行打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越差,以此来评价同期拔除多颗牙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一次性拔除多颗患牙后的OHIP-14量表中,“生理性疼痛”领域的得分显著性下降(P<0.05),总分及“功能限制”、“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交障碍”、“残障”领域与拔牙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老年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性疼痛”领域中负面影响百分比较拔牙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其他领域负面影响百分比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同期拔除老年患者多颗残根、残冠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拔牙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HIP-14)
下载PDF
270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8
作者 陈飞 王利伟 布静秋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10年来270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不同术式的选择与改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10年老年人腮腺沃辛瘤270例,依据肿瘤发生的部位、数目、是否伴有腮腺组织增生及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分别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我院10年来270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不同术式的选择与改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10年老年人腮腺沃辛瘤270例,依据肿瘤发生的部位、数目、是否伴有腮腺组织增生及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分别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沃辛瘤单纯摘除术、及改良的腮腺深叶及肿物切除术四种术式。结果:沃辛瘤位于腮腺浅叶的78例,均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肿物位于腮腺下极183例,其中行腮腺浅叶切除术73例,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89例,区域性切除患者中31例伴有腮腺组织增生,术后术区凹陷畸形相对明显,术后复发1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21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肿物位于腮腺深叶9例,其中2例采用腮腺全切除术,术后凹陷畸形明显,7例采用改良的腮腺深叶及肿物切除术,术区未出现凹陷畸形。结论:老年人腮腺沃辛瘤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采用不同的术式,对于发生于腮腺浅叶或伴有腮腺组织增生的尾叶区肿物宜采用腮腺浅叶切除的术式;发生于腮腺深叶的肿瘤,采用改良的腮腺深叶及肿物切除术,保留腮腺浅叶的形态与功能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沃辛瘤 浅叶切除 区域性切除术
下载PDF
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融合技术联合手术机器人在面侧深区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靳能皓 孟凡皓 +3 位作者 乔波 朱亮 邢乐君 张海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CT及MRI等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融合技术联合手术机器人在面侧深区肿瘤诊疗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面侧深区肿瘤患者45例,术前行机器人辅助CT、MRI图像自动配准融合... 目的探讨CT及MRI等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融合技术联合手术机器人在面侧深区肿瘤诊疗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面侧深区肿瘤患者45例,术前行机器人辅助CT、MRI图像自动配准融合并计算配准误差,术中行机器人导航下穿刺活检术及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行病理检查验证穿刺准确度。分析机器人自动配准融合技术引导下的穿刺准确度、穿刺并发症、配准融合误差等。结果45例患者CT、MRI图像全部实现自动配准融合,基于互信息类方法评价融合误差绝对值为0.88±0.06。良、恶性肿瘤的不同部位肿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5)。机器人导航穿刺活检术取材45例,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病变分别为29例和16例;肿瘤切除手术取材37例,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病变分别为23例和14例;根据病理诊断,穿刺准确率为97.3%(36/37)。结论基于多模态CT、MRI图像自动配准融合技术联合机器人导航系统可提高面侧深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向临床提供更合理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头颈部肿瘤 机器人外科手术 穿刺术
下载PDF
基于3D-T2加权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翼外肌收缩程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欢 刘梦琦 +2 位作者 胡敏 王燕一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基于3D-T2加权成像序列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闭口位及张口位翼外肌长度评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MD)患者翼外肌收缩程度。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门诊就诊的17例TMD患者[年龄(29.82... 目的基于3D-T2加权成像序列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闭口位及张口位翼外肌长度评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MD)患者翼外肌收缩程度。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门诊就诊的17例TMD患者[年龄(29.82±10.70)岁,男性8例、女性9例]及13名正常志愿者[年龄(23.54±3.31)岁,男性6例、女性7例]行闭口位及张口位颞下颌关节磁共振三维T2加权成像。根据关节盘位置分为TMD并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组(TMD-DDwoR)、TMD并关节盘可复性移位组(TMD-DDwR)、TMD并关节盘无移位组(TMDwoDD)及正常对照无关节盘移位组(NCwoDD)。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分别测量闭口位及张口位翼外肌上腹最大长度。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置换检验。结果TMD-DDwoR组[(3.36±1.96)mm]翼外肌张口位收缩程度显著小于TMDwoDD组[(7.90±3.95)mm]、NCwoDD组[(8.77±3.13)mm](F=12.891,P=0.000)及TMD-DDwR组[(7.12±3.69)mm](χ^(2)=5.314,P=0.031)。结论本研究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患者翼外肌收缩程度减低,为TMD患者关节盘移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翼外肌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p53基因诱导舌癌细胞株SCC-15凋亡的研究
11
作者 刘三霞 邓子辉 +2 位作者 王超 王昊 胡敏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246-252,共7页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对舌癌细胞株SCC-15的转染率及增殖抑制作用,分析Ad-p53诱导SCC-15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带有示踪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Adp53,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d-p53对舌...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对舌癌细胞株SCC-15的转染率及增殖抑制作用,分析Ad-p53诱导SCC-15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带有示踪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Adp53,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d-p53对舌癌细胞株SCC-15的转染情况及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转染率及诱导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RT-PCR、Q-PCR检测p53及其上下游基因MDM2、P21基因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Ad-p53诱导SCC-15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随着Ad-p53-DsRed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转染率、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Western blot和RT-PCR/QPCR检测到Ad-p53-DsRed作用后P53、P21、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Ad-p53能有效转染并诱导舌癌细胞株SCC-15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P53基因 基因治疗 凋亡
下载PDF
一种腮腺肿瘤术后患者的新型吸氧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12
作者 慎玲玉 李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40-341,346,共3页
唾液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5%~10%不等,而约80%发生于腮腺^([1])。腮腺肿瘤有良恶性之分,其中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采取腮腺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恶性肿瘤常规采用腮腺全切术及颈淋巴清扫... 唾液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5%~10%不等,而约80%发生于腮腺^([1])。腮腺肿瘤有良恶性之分,其中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采取腮腺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恶性肿瘤常规采用腮腺全切术及颈淋巴清扫术进行治疗^([2])。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涎瘘均是腮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9%之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加压包扎 涎瘘 吸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