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COME"培养模式
1
作者 陈犹白 许育健 +7 位作者 邢家华 林日政 王昱婷 邵妍 迟圆 雷永红 郭伶俐 韩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目前"双轨合一"和"四证合一"的培养方案下,如何培养整形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科研能力是所有导师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以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为主,利用业余时间(off-hour)进行研究,多... 在目前"双轨合一"和"四证合一"的培养方案下,如何培养整形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科研能力是所有导师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以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为主,利用业余时间(off-hour)进行研究,多种学习方式(multiple modalities)结合,形成高效率反馈(efficient feedback)的"COME"培养模式,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构成和实施细则,并对试行该模式前后专硕发表的文章数量、质量和毕业论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专硕的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 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培养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的现况调查
2
作者 刘派 韩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0-3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社交媒体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的现况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1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的内容,对微博数量、用户类型、媒体形式、内容类型及发布目的... 目的:调查分析社交媒体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的现况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1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的内容,对微博数量、用户类型、媒体形式、内容类型及发布目的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征。结果:共纳入221条微博,发布最多的用户类型是医生(38.9%);媒体形式以图片(49.8%)和视频(42.1%)为主;模拟前后效果对比(55.6%)和模拟过程展示(33.3%)的内容占多数;发布目的中医生用户以就医者教育(51.2%)及个人宣传(32.5%)为主,而医疗美容机构则集中在商业推广(78.2%),两者目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社交媒体平台中整形美容相关3D图像应用内容的数量正逐渐增加,且内容向更加专业严谨,形式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3D图像技术在整形美容中应用可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图像 整形外科 美容外科 虚拟手术设计 社交媒体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
3
作者 李密影 陈淼 +2 位作者 王嘉琳 田苗 王翠影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45例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3例、感染3例、血管危象4例。...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45例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3例、感染3例、血管危象4例。并发症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稳定心理状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建立实时化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移植皮瓣均成活。结论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维持其稳定心理状态,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等,可预防血肿和感染发生;建立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对预防和治疗血管危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移植 护理
下载PDF
特殊形态假体复合自体软骨大三角支架:一种鼻综合整形的新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颖杰 王天国 +1 位作者 周林 陈犹白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1期10-15,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以特殊形态假体抬高鼻背,利用自体软骨构建大三角支架塑形鼻尖的鼻综合整形术式,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鼻背处使用特殊形态的硅胶或膨体假体,尾侧正中矢状面剖开,将修剪好的片状鼻中隔软骨(或肋软骨)作为支撑材料置入假体... 目的介绍一种以特殊形态假体抬高鼻背,利用自体软骨构建大三角支架塑形鼻尖的鼻综合整形术式,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鼻背处使用特殊形态的硅胶或膨体假体,尾侧正中矢状面剖开,将修剪好的片状鼻中隔软骨(或肋软骨)作为支撑材料置入假体尾侧中缝,下端与鼻中隔软骨尾侧端重合5 mm以上。在重合区域的两侧用两片耳软骨片作为辅助支撑材料加固,其下端与前鼻棘衔接。我们回顾性分析了47例接受了此法的鼻综合整形患者,评估其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本组47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能获得满意外形效果,鼻根鼻背高度增加,鼻背曲线,鼻额角、鼻尖突出度和角度、鼻唇角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9例(61.7%)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鼻部形态保持良好,支架结构稳定,未发现鼻尖下降、鼻头偏斜、鼻长缩短等症状。结论特殊形态假体复合自体软骨大三角支架的鼻综合整形术式,稳定性高,术后效果好,尤其是用于鼻整形修复手术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综合整形术 特殊形态假体复合自体软骨大三角支架 整体支架 鼻尖抬高 短鼻延长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建立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姜伟乾 陶然 +2 位作者 许育健 张聚磊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研究、药物检测、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皮肤鳞癌小鼠模型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小鼠模型 细胞系移植成瘤模型 诱导成瘤模型 基因工程成瘤模型 人源性肿瘤移植成瘤模型
下载PDF
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系统性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殷祥烨 陈犹白 +1 位作者 韩愚弟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6-1279,1296,共5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皮肤癌死亡人数的20%。手术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这类患者更适合采用化疗...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皮肤癌死亡人数的20%。手术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这类患者更适合采用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式改善预后。本文总结了当前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系统性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系统性治疗 化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A-431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殷祥烨 姜伟乾 +1 位作者 韩愚弟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5-1029,1059,共6页
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cSCC死亡人数占所有皮肤癌死亡人数的20%。部分晚期cSCC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而指南推荐这类患者采用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cSCC死亡人数占所有皮肤癌死亡人数的20%。部分晚期cSCC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而指南推荐这类患者采用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式改善预后。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对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于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中筛查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A-431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将A-4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西妥昔单抗治疗组(200μg/mL),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检测西妥昔单抗对体外培养的A-431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西妥昔单抗对A-4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中对照了收录的41种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系,其中A-431细胞EGFR表达量最高。在Western blot实验中我们发现,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相比,A-431细胞中EGFR确为高表达状态。MTT实验表明,在200μg/mL浓度下,西妥昔单抗对A-431细胞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可使约61.35%肿瘤细胞死亡(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西妥昔单抗在150μg/mL浓度时,细胞凋亡率达到29.85%,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仅10.44%(P<0.01)。结论西妥昔单抗对于高表达EGFR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为临床中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西妥昔单抗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模拟训练平台的初步教学应用效果
8
作者 崔蕾 韩岩 +5 位作者 王昱婷 张泽亚 杨国珺 谭兆琦 宿红刚 韩愚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模拟训练平台的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为受训对象,给予基于临床真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模拟训练平台的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为受训对象,给予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模拟培训。该训练平台由研究小组设计,装置构成包括:(1)血液灌注系统,用于模拟活体动物血管;(2)内限制挡杆系统,用于模拟在深部腔隙中操作;(3)外限制挡杆系统,用于模拟困难体位下的操作;(4)蠕动平台系统,用于模拟呼吸运动影响下的显微操作。将受训者完全随机分配入对照组(传统显微外科进阶训练组)和实验组(使用该模拟训练装置进行进阶训练)。经过4周的显微外科培训,受训者被安排进行2次操作技能考核,第1次考核使用活体动物模型,进行鼠尾动脉的端对端吻合,第2次考核在真实病例中进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动脉的端对端吻合。采用显微外科GRS评分量表和手术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显微外科技能训练效果。GRS评分量表包括灵活性、视觉空间能力、手术流畅程度、判断力4项,评分越高表明该项技能掌握越好。卡方检验分析2组受训者性别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的GRS分数,采用独立t检验分析2组受训者年龄、手术时间。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8名受训者,其中对照组10名,男6名,女4名,年龄(27.80±1.87)岁;实验组8名,男4名,女4名,年龄(28.10±1.56)岁。2组受训者的年龄、性别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第1次(活体动物模型)考核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GRS量表各项目评分、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第2次(真实病例)考核中,实验组的GRS量表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的显微外科培训方法相比,使用基于临床真实场景的新型显微外科培训平台进行显微操作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学习曲线,使受训者更快地掌握复杂的显微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教学材料 装备设计
原文传递
功能性腹壁封闭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2
9
作者 牛泽浩 王欣 +7 位作者 丁姗姗 汪滨 许育健 李彦 陈犹白 雷永红 郭希民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459,465,共6页
背景腹部开放性创伤是一种常见战创伤,尽快封闭腹腔并保护腹腔脏器对提高伤病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腹壁闭合敷料,使其能够满足腹壁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快速止血、封闭缺损和实时反映腹腔压力的需求。方法通过静电纺... 背景腹部开放性创伤是一种常见战创伤,尽快封闭腹腔并保护腹腔脏器对提高伤病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发一种新型腹壁闭合敷料,使其能够满足腹壁开放性损伤救治过程中快速止血、封闭缺损和实时反映腹腔压力的需求。方法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组装TPU纳米纤维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使用生物黏合剂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与壳聚糖止血敷料组装为功能性腹壁封闭敷料;对该敷料的体外压力传感性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对其在体内的压力传感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该腹壁封闭敷料弹性高于普通医用敷料;在体外测试中,其压力传感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止血性能良好;在腹部开放性创伤模型中,可以对动物腹内压进行实时监测。结论本研究通过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内嵌于壳聚糖止血敷料中,实现了对腹内压的实时监测,有望用于开放性腹部创伤的紧急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伤 柔性压力传感器 壳聚糖 功能性腹腔封闭敷料 可穿戴式传感器
下载PDF
自噬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致成纤维细胞损伤的早期保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焱福 陶然 孙天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5619-5624,共6页
背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创面难愈合密不可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但自噬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致成纤维细胞损伤中的早期保护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成纤维细胞活力及自... 背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创面难愈合密不可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但自噬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致成纤维细胞损伤中的早期保护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成纤维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探讨自噬在成纤维细胞损伤中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传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正常对照组(DMEM培养液)、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DMEM培养液+100 mg/L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N-苯乙酰噻唑组(DMEM培养液+100 mg/L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100 mg/L N-苯乙酰噻唑)、自噬抑制剂氯喹组(DMEM培养液+100 mg/L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10μmol/L氯喹)。培养48 h后,锥虫蓝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LC3及P6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自噬体形成,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①细胞死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比较,N-苯乙酰噻唑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而氯喹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②LC3及P62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P6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相比,N-苯乙酰噻唑组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下降,P62表达明显上升(P<0.05),而氯喹组LC3Ⅱ/LC3Ⅰ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P62表达明显上升(P<0.05);③自噬体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和氯喹组均可见细胞中LC3绿色荧光点状聚集物增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可见数目较多的自噬小体和自噬泡结构,而氯喹组细胞中自噬体结构数量和空泡状结构少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组;④结果证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损伤成纤维细胞,降低细胞生存率,早期可激活细胞自噬;诱导的自噬对成纤维细胞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成纤维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自噬 N-苯乙酰噻唑 氯喹 细胞活力 免疫 创面 实验
下载PDF
确定皮肤恶性肿瘤边界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伟乾 陶然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192-1195,共4页
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精准确定边界对于彻底切除肿瘤、保护健康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判断皮肤恶性肿瘤边界的方法,包括外科医生视触判断、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测、莫氏手术、影像学检查等,也对反射共... 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精准确定边界对于彻底切除肿瘤、保护健康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判断皮肤恶性肿瘤边界的方法,包括外科医生视触判断、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测、莫氏手术、影像学检查等,也对反射共聚焦显微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近红外荧光成像等处于试验探索中的新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肿瘤边界 手术范围
下载PDF
瘢痕核心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胸壁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潘锋 卫宝华 +1 位作者 杨微 郭伶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8-523,共6页
背景发生在胸壁的瘢痕疙瘩,因其局部张力大而导致瘢痕疙瘩较其他部位面积大、症状重,中、大型胸壁瘢痕疙瘩是临床治疗难点。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等,即便配合了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仍不高。目... 背景发生在胸壁的瘢痕疙瘩,因其局部张力大而导致瘢痕疙瘩较其他部位面积大、症状重,中、大型胸壁瘢痕疙瘩是临床治疗难点。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等,即便配合了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仍不高。目的探讨瘢痕核心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胸壁瘢痕疙瘩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瘢痕疙瘩核心组织切除术的胸壁瘢痕疙瘩患者,在保留1 mm厚度瘢痕皮片情况下完整剥离并切除瘢痕核心组织。患者术后均放疗3~5次。第1次放疗于术后24 h内完成,每次单剂量为3~5 Gy,总剂量范围15~20 Gy。并常规辅以外用硅凝胶、弹力衣压迫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若局部出现瘢痕增生,进行激素瘢痕内注射治疗。应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估瘢痕疙瘩治疗前后变化,统计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纳入23例胸壁瘢痕疙瘩患者,共30个病灶。男性10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为29岁,中位病程96个月,病灶面积最小2 cm×2 cm,最大20 cm×7 cm;病变部位:前胸壁21处(70%),其中胸骨柄区域10处(33%),胸骨体区域6处(20%),剑突、肋弓区域3处(10%),前肋间区域2处(7%);后胸壁9处(30%),其中肩胛骨区域8处(27%),后肋间区域1处(3%)。其中8处瘢痕疙瘩伴感染灶。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治疗后患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和POSA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30处瘢痕疙瘩中,效果良好14处,有效13处,无效3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3例(13%)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17例(74%)患者对疗效满意,3例(13%)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87%(20/23)。结论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联合术后电子射线放射治疗是治疗胸壁瘢痕疙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胸骨中上段中、大型瘢痕疙瘩,以及胸壁多发瘢痕疙瘩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瘢痕疙瘩 瘢痕核心切除术 放射治疗 疗效观察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整形外科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13
作者 刘派 韩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19-320,I0004,I0005,共4页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整形外科医师、患者、学术组织及医疗机构均已广泛地参与其中。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整形外科相关活动推动了专业发展,但也存在着法律、伦理以及商业性与专业性边界等问题,如果社...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整形外科医师、患者、学术组织及医疗机构均已广泛地参与其中。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整形外科相关活动推动了专业发展,但也存在着法律、伦理以及商业性与专业性边界等问题,如果社交媒体被整形外科专业充分地理解并恰当使用,不仅仅有利于整形美容相关业务的推广,还可以在患者教育、临床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杠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社交媒体 患者教育 学术交流 业务推广 医学伦理
原文传递
数字化设计3D打印个性化PEEK假体修复额部扁平
14
作者 何添 陈犹白 +3 位作者 韩岩 孙宇婷 曹谊林 何照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11-613,I001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额部扁平的个性化的3D打印的新方法,评价该方法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3例额部扁平的患者,采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额部修复体,...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额部扁平的个性化的3D打印的新方法,评价该方法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3例额部扁平的患者,采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额部修复体,将个性化的额部修复体与前额骨用钛钉牢固内固定以修复额部扁平。结果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7~25个月,患者额部扁平获得矫正,额头饱满圆润,上面部轮廓协调性明显改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PEEK假体为临床修复额部扁平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新的选择,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填充 PEEK定制假体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面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切除的美容修复 被引量:7
15
作者 柴密 陈犹白 +5 位作者 牛泽浩 舒军 郭伶俐 雷永红 陶然 韩岩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基癌)和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手术扩大切除并一期美容修复的90例面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基癌)和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手术扩大切除并一期美容修复的90例面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46例,女44例,年龄19~97(64.5±15.3)岁。探讨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修复方式等。由其他医师和患者分别对出院时的美容效果(包括对称性、器官牵拉变形、局部平整度、色泽、质地)进行评分。结果局部皮瓣是基底细胞癌修复常用方法,其次为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是鳞状细胞癌修复常用方法,其次是局部皮瓣,直接缝合、游离皮瓣。70%患者(基癌患者40例、鳞癌患者23例)修复后美容效果评价为优,20%(基癌患者15例,鳞癌患者3例)为良,10%(基癌患者4例,鳞癌患者5例)为差,两组肿瘤的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的美容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修复方式。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通过扩大切除和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肿瘤学和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鳞状细胞 修复外科手术 美容技术 皮瓣
原文传递
抗菌水凝胶治疗感染创面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祖潇然 韩愚弟 +3 位作者 周维 皇甫超济 张明 韩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目的 对生物医学领域新兴抗菌水凝胶治疗感染创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抗菌水凝胶的研究文献,对治疗感染创面的抗菌水凝胶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 抗菌水凝胶可以分... 目的 对生物医学领域新兴抗菌水凝胶治疗感染创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抗菌水凝胶的研究文献,对治疗感染创面的抗菌水凝胶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 抗菌水凝胶可以分为固有抗菌水凝胶、抗菌剂释放型水凝胶及环境响应型抗菌水凝胶3类,分别从抗菌材料、抗菌机制、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劣势探讨。固有抗菌水凝胶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制备简单的特性,但抗菌能力相对较弱。抗菌剂释放型水凝胶引入了新的抗菌物质,如抗菌肽、金属离子、石墨烯材料等,为替代抗生素疗法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环境响应型抗菌水凝胶在抗菌材料基础上加入了光热效应、pH值、磁力等环境促进因素,协同增强了水凝胶的抗菌性能,提高了水凝胶的精准调控功能和仿生效果。结论 多种材料的选择、多种抗菌剂的添加以及各种促进因素的作用,使复合抗菌水凝胶表现出多重特性。开发能够满足实际临床应用的抗菌水凝胶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拓展抗菌水凝胶的应用范围、构建载药系统水凝胶、研发智能化水凝胶,仍是未来需要探索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水凝胶 感染创面 抗菌材料 抗菌剂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生物水凝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彦 陈召阳 +4 位作者 陈犹白 任静 牛泽浩 浦雯雯 韩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DAT-gel)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大腿或腹部吸脂术的健康成年女性的术后废弃无菌颗粒状脂肪组织,术前均获得患者... 目的观察脂肪组织来源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DAT-gel)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大腿或腹部吸脂术的健康成年女性的术后废弃无菌颗粒状脂肪组织,术前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脂肪组织行脱细胞和酶消化处理制备成DAT-gel。扫描电镜(SEM)观察水凝胶的超微结构,流变学测试水凝胶的凝胶动力学和粘弹性。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单纯几丁质导管组(Chitin组)、DAT-gel加几丁质导管组(DAT-gel组)和自体神经反接组(Autograft组),每组10只动物。术后12周分别对再生神经的大体观、功能学以及形态学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观察,评估损伤神经的修复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urkey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EM检查结果显示DAT-gel凝胶内部呈三维疏松多孔的纤维网络结构。流变学测试结果显示:水凝胶在4℃与37℃时复数粘度分别为148.91 mPa·s和801.29 mPa·s。DAT-gel随温度增高发生溶胶-凝胶相变结果显示DAT-gel具备良好温敏效应,其溶胶-凝胶相变临界点近似体内温度。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DAT-gel组的再生神经形态及其功能均优于Chitin组(P<0.05)。结论DAT-gel可能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脱细胞基质水凝胶 坐骨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 大鼠
原文传递
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 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原文传递
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愚弟 韩岩 +4 位作者 郭伶俐 陶然 李亮星 牛泽浩 周志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对比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 目的对比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皮瓣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和(或)骨骼外露,无法采用植皮、局部皮瓣等简单方法进行修复,受区有可用于吻合的血管。排除标准: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病变,全身情况不耐受长时间手术。根据患者意愿分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或肩胛皮瓣进行修复,即传统皮瓣组;采用背阔肌肌瓣填充、覆盖创面,再用中厚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封闭肌瓣表面的方法进行修复,即联合移植组。术后主要对足部功能、是否正常穿鞋、皮瓣外形、二次手术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皮瓣均存活,无感染和皮肤坏死。传统皮瓣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27.6岁。缺损面积为5.5 cm×8.0 cm^19.5 cm×23.0 cm,平均10.1 cm×16.2 cm。术后定期随访6~24个月,平均9.7个月。足部行走功能基本恢复,皮瓣质地良好,其中18例患者认为皮瓣外形较为臃肿,其中15例影响穿鞋,14例进行了皮瓣去脂手术,2例瘢痕较明显。联合移植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9~49岁,平均30.7岁。缺损面积为4.0 cm×6.5 cm^20.5 cm×23.0 cm,平均11.7 cm×17.3 cm。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8.3个月。所有患足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足部外形良好,不臃肿,轮廓与足踝部曲线与健侧相近,无皮肤损伤和溃疡发生,全部患者穿鞋满意,无需二次手术,9例瘢痕较明显。结论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瓣相比,在恢复足部功能的基础上,游离背阔肌肌瓣联合表面植皮术可有效覆盖较大面积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术后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皮瓣,外观更为满意,但联合移植组术后瘢痕增生的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足创伤 显微外科 软组织创伤
原文传递
手术切除+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术后慢性难愈性切口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韩焱福 陶然 杜雪梅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术后难愈性切口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2例术后难愈性切口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手术修复,在难愈性切口外...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术后难愈性切口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2例术后难愈性切口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手术修复,在难愈性切口外围0.5~1.0 cm处设计切口线,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彻底切除切口与基底病变组织,深至深筋膜或肌膜,应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缺损。观察术后皮瓣血运、切口愈合时间与愈合情况。切口与切口外围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组织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术后局部皮瓣血运正常,切口未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2.0±3.0)d。病理检查显示难愈性切口中心组织炎症反应重,可见淋巴细胞[(140±21)个/HPF]浸润,切缘组织结构接近正常。术后随访2~6个月,切口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慢性难愈性切口及外围0.5~1.0 cm处炎症病变组织,应用局部推进皮瓣可Ⅰ期修复创面,术后随访无复发,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病理学 外科 慢性难愈性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