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导丝在神经介入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子维 韩庭睿 +1 位作者 边洋 王君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近年来,脑卒中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神经介入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渐渐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方案。神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材,用于引导放置弹簧圈、支架等介入材料,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但传... 近年来,脑卒中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神经介入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渐渐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方案。神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材,用于引导放置弹簧圈、支架等介入材料,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但传统导丝通过复杂血管时主要依靠介入医生的经验,导丝需预先塑形,存在耗时长、失败率高、并发症多等缺点。磁性导丝由于其头端具有磁性,可在磁场的作用下进行大角度偏转,极大弥补了传统导丝的不足,更加精准地引导介入材料到达指定部位。本文对磁性导丝的原理及其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增加介入医师对磁性导丝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导丝 神经介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神经内科继续教育模式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士文 陈阿楠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1年第6期41-44,共4页
神经病学涉及解剖学、神经病理、神经电生理学等领域,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新技术发展迅速,对神经内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成为神经病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基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神经内科继续教育的各... 神经病学涉及解剖学、神经病理、神经电生理学等领域,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新技术发展迅速,对神经内科医师的继续教育成为神经病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基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神经内科继续教育的各种模式,探索医学继续教育与互联网、亚专科等内容的深度融合方式,以提高神经内科专业医师的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内科学 教育 继续 医院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家华 岑雨樱 +11 位作者 许晓娇 杨飞 张兴文 董钊 刘若卓 黄德晖 崔荣太 王湘庆 田成林 黄旭升 于生元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17例经脑活检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各临床亚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3,共8页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 目的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7例脑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中,儿童1例、成人16例。瘤样PACNS 10例,脊髓受累PACNS 2例,血管造影阳性PACNS 3例,快速进展性PACNS 2例,出血性PACNS 1例,淀粉样蛋白β相关性PACNS 1例。11例合并继发性癫痫(64.7%),所有患者头部MRI异常,94.1%MRI增强有病灶周边或软脑膜不均匀强化,3例MRI血管成像显示大血管病变,2例脊髓受累。病理分型:淋巴细胞性血管炎7例(43.7%),坏死性血管炎5例(31.2%)。17例中1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6例维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有病灶部分消失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快速进展;1例死亡;3例1年内复发;3例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遗留残疾;2例复发后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6个月~1年,临床稳定。结论瘤样PACNS更易出现癫痫,男性多见,最常见病理类型为坏死性血管炎,通常对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年轻的合并癫痫颅内肿瘤样病灶的患者,应注意排查PACNS的可能。脊髓受累PACNS病变多位于胸髓和颈髓,多提示预后不佳,肌电图多显示为前角或根受累的失神经电位,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建议怀疑脊髓受累患者,完善肌电图检查。快速进展性PACNS多合并幕下病变,如脑桥、延髓等,死亡率高。出血性PACNS少见,年轻患者且颅内出现多发出血病灶并强化者应注意鉴别。对于复发进展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亚型 肌电图 MRI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专病临床科研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武雷 王冰 +9 位作者 余倩 孙慧 赵赫 高赛 郭荷娜 黄燕宁 孟召友 肖连臣 许海珍 黄德晖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意义构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专病数据库,为临床科研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方法/过程利用互联网收集病历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构建CNS炎性脱髓鞘专病数据库。运用统计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人... 目的/意义构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专病数据库,为临床科研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方法/过程利用互联网收集病历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构建CNS炎性脱髓鞘专病数据库。运用统计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影像识别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整合分析数据库信息。结果/结论形成标准化的CNS炎性脱髓鞘专病数据库大数据信息池,将临床科研数据可视化,兼顾患者宣教、专科医生培训、多中心远程会诊功能,促进医疗科研成果转化,为未来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优化诊疗路径,赋能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脱髓鞘疾病 数据库 大数据平台
下载PDF
貌似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生殖细胞瘤一例
6
作者 张丽玲 孙慧 +2 位作者 张世敏 武雷 黄德晖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inoma)是一种源于原始胚胎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松果体、鞍上区,少部分发生于脑实质内如基底节区,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 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inoma)是一种源于原始胚胎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松果体、鞍上区,少部分发生于脑实质内如基底节区,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累及脑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生殖细胞瘤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
7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侵犯脑、脊髓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性疾病。瘤样PNCAS是PACNS的少见亚型,常被误诊为颅内恶性肿瘤,脊髓受累在PACNS中更为罕见。PACNS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确诊合并脊髓受累的瘤样PACNS,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脊髓受累 肌电图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神经根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玉宝 向凤 +4 位作者 张芳芳 张旭 苏敏 张家堂 于生元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神经根炎(varicella-zoster virus myeloradiculitis,VZV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6月作者医院收治确诊的8例VZVM,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肌电图、脑脊液病原学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神经根炎(varicella-zoster virus myeloradiculitis,VZV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1年6月作者医院收治确诊的8例VZVM,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肌电图、脑脊液病原学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等。结果8例中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56~80岁,中位数(四分位数)59.5(57.0,60.0)岁。患者均急性起病,病程5~90 d,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15.5(14.0,17.0)d。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皮肤疱疹病史,出现皮肤疱疹至发生脊髓病变潜伏期1~36 d,中位数(四分位数)11.5(10.0,13.0)d。7例患者以疼痛起病,肢体无力8例,肢体麻木6例,尿便失禁6例;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6例,脊髓局灶性损害2例。7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其中4例可见脊髓病变相应神经支配区肌电图自发电位。5例患者行脑脊液和(或)血液病毒基因检测,其中3例均行血和脑脊液PCR疱疹病毒基因检测,2例均阳性,1例均阴性;2例行脑脊液微生物二代测序(mNGS),1例检测到VZV基因。8例脊椎MRI均表现为脊髓、神经根、神经节异常强化,病变仅累及颈段3例、胸段2例,同时累及颈、胸段2例,同时累及胸、腰段1例;8例均有髓内强化,4例呈髓内环形强化,2例髓内呈片状强化、2例髓内呈结节状强化;髓内长节段病变4例,其中累及颈、胸段各1例,累及颈-胸段,胸-腰段各1例。8例均应用阿昔洛韦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症状基本恢复正常,2例遗留截瘫,1例病灶发展至延髓后死亡。结论VZVM常以疼痛起病,增强MRI可见神经根及脊髓异常强化,肌电图可检测到脊髓神经根病变支配区肌肉自发电位,脑脊液病毒基因测序可检测到VZV病毒可明确诊断。通过多种诊断方法,尽早明确诊断、早期抗病毒和适量激素治疗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脊髓神经根炎 增强MRI 肌电图 病毒学
下载PDF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慧 高赛 +1 位作者 武雷 黄德晖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of the CNS,IDDs)患者和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多组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血清和脑脊液IL-6、IL-10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结果与IDDs组和PCNSV组比较,PCNSL患者脑脊液IL-10水平升高(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IL-10鉴别诊断PCNSL的曲线下面积为1,以11.45 pg/mL为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SUVmax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无法取得脑活检且疑诊PCNSL的患者于治疗前进行IL-10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脑脊液IL-10升高强烈提示PCNS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10 脑组织活检
下载PDF
脑电图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运用
10
作者 王畅 李小康 +1 位作者 王敏 张小兰(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284-0284,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脑电图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运用。方法:应用导联动态脑电图仪器监测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7例患者,分析监测结果与预后。结果:按照监测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脑电图监测均出现异常情况,呈现痫样放电。有... 目的:探讨分析脑电图监测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运用。方法:应用导联动态脑电图仪器监测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7例患者,分析监测结果与预后。结果:按照监测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脑电图监测均出现异常情况,呈现痫样放电。有9例患者为阵发性节律;有21例患者弥散性慢波异常;有19例患者局限性异常,有19例患者癫痫样活动;有5例患者电静息。结论: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能够对患者脑功能状态进行监测,对后续诊断治疗起到辅助性作用,显著提升昏迷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监测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的热点研究及探索
11
作者 陈阿楠 钱海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 对2002年至2022年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 6.2 R2软件为研究工具,分别对200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目的 对2002年至2022年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 6.2 R2软件为研究工具,分别对200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共现等可视化分析。结果 分别纳入中文文献447篇、英文文献1132篇。共有中文高频关键词369个、聚类标签9个;英文高频关键词439个、聚类标签9个。突变词教学(3.54)、skill(7.28)权重最大。结论 2002年至2022年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域研究热点包括住院医师教学、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教学模式等,前沿趋势集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虚拟技术、模拟教学、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发展趋势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热点研究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性单中心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荣举 王君 +5 位作者 吕斌 杜志华 刘新峰 曹向宇 田成林 于生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辅助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有效性。结果 41枚动脉瘤中破裂13枚(31.7%),未破裂28枚(68.3%)。共应用Neuroform EZ支架47枚,均准确释放(100%)。其中单枚支架辅助栓塞35枚,双支架辅助栓塞6枚(双支架套叠4枚,Y形支架2枚)。栓塞后即刻mRaymond分级1级19枚(46.3%),2级7枚(17.0%),3a级11个枚(26.8%),3b级4枚(9.6%),其中破裂、未破裂动脉瘤分别为1级10枚(76.9%)、9枚(32.1%)。术中发生血栓事件1枚(2.4%)。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mRaymond分级改善13枚,变差2枚,发现载瘤动脉再狭窄1枚(2.4%)。结论 Neuroform Z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仍需多中心研究和远期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Neuroform ZE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神经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斌 王君 +6 位作者 杜志华 曹向宇 刘新峰 张荣举 田成林 张家堂 于生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分析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神经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1月~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住院并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高龄(年龄≥80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12例,Hunt-HessⅠ级3例... 目的分析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神经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1月~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住院并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高龄(年龄≥80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12例,Hunt-Hess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5例,收集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2例患者住院时间6~56(25±18)d,随访过程中,9例(75.0%)恢复良好(mRS评分0~2分,GOS 4~5分),3例(25.0%)伴有神经功能障碍(mRS评分3~5分,GOS 2~3分)。早期或后期迟发脑积水3例(25.0%)。结论高龄aSAH患者应考虑接受治疗,尤其是对于低Hunt-Hess分级(Ⅰ~Ⅲ级),神经介入治疗仍是最优选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评估对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P型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茜尧 任娜 +5 位作者 陈纪霖 李华 李敏 张舒凤 于瑾 钱海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运动障碍评估法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多系统萎缩P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Parkinson,MSA-P)进行运动量化评估以期精准鉴别诊断。方法连续纳入2024年1~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和第三医...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运动障碍评估法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多系统萎缩P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Parkinson,MSA-P)进行运动量化评估以期精准鉴别诊断。方法连续纳入2024年1~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和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年龄≥60岁患者105例,根据诊断情况分为PD组48例,MSA-P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运动功能辅助评估系统进行运动评定,评估该方法在PD及MSA-P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面部表情指标、左右侧对指频率、左右侧手部运动频率、右侧手部运动的幅度变化率、左右侧连续翻掌频率、左右侧脚趾拍地频率、左右侧脚趾拍地冻结负荷、左右侧腿部灵活度频率、右侧腿部灵活度幅度变化率、左右侧腿部灵活度的冻结负荷、直立伸展角速度、转身耗时、前进步频、返回步频、前进平均步幅、返回平均步幅、前进平均步速、返回平均步速、前进平均步宽、返回平均步宽、左右手姿势性震颤频率、左右手姿势性震颤最大幅度、左右手动作性震颤频率、左右手动作性震颤最大幅度、左右手静止性震颤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SA-P组左右侧瞬目频率、面部震颤最大幅度、面部震颤频率、直立伸展角速度、前进步频、返回步频明显低于PD组,张嘴时长占比及转身耗时明显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9项运动功能指标或5项面部表情指标鉴别诊断PD与M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95%CI:0.895~0.991,P=0.000),0.925(95%CI:0.870~0.981,P=0.000),大于各单项指标。结论联合面部表情、姿势、步态等人工智能辅助的运动评估有助于PD及MSA-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人工智能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五种昏迷评估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胡东洋 韩晓琛 +3 位作者 姚生 刘建国 钱海蓉 张家堂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37,共9页
目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瞳孔反射量表(GCS-P)、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解放军总医... 目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瞳孔反射量表(GCS-P)、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诊断(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入院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情况(包括言语、脑干反射情况)、入院24 h内头部影像学(CT、MRI)结果以评估是否存在脑疝、入院24 h内是否气管插管。患者入院8 h内进行GCS、GCS-P、GPCS、FOUR和CRS-R评分。发病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mRS评分0~2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6分的患者为预后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5种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对各量表AUC差异性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共纳入重症卒中患者179例,男116例,女63例,其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3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30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发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组126例,预后良好组53例。(1)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入院时体温、脉搏、冠心病、吸烟、饮酒、入院存在言语障碍和脑干反射异常、入院24 h内存在脑疝和气管插管及GCS、GCS-P、GPCS、FOUR、CRS-R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GCS-P、GPCS、FOUR和CRS-R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08(0.742~0.863)、0.815(0.750~0.869)、0.828(0.765~0.880)、0.841(0.780~0.892)和0.831(0.768~0.883),敏感度分别为76.98%、78.57%、82.54%、84.13%和82.54%,特异度分别为73.58%、73.58%、67.92%、71.70%和73.58%,其中FOUR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为13分。(3)各昏迷评估量表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OUR与GCS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差值:0.034,95%CI:0.004~0.064,Z=2.194,P=0.028),余量表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GCS、GCS-P、GPCS和CRS-R,FOUR对于重症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或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测 预后 重症卒中 昏迷量表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不能独走期)家庭照护专家共识
16
作者 高赛 +3 位作者 张淑 刘华 吴士文 季星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病。近年来基因相关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全病程照护管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为此,本共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专家论证、结合临床,最终形成对...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病。近年来基因相关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全病程照护管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为此,本共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专家论证、结合临床,最终形成对DMD不能独走期患者呼吸、心脏、康复、骨骼、营养、消化、皮肤、认知及心理等8个方面家庭照护的专家意见和建议,为DMD不能独走期患者的家庭照护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家庭照护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危重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玉宝 石强 +2 位作者 李婉君 李杨 敖然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分析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患者的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9月-2019年3月诊断为CIP且发病7~10 d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脑脊液改变和肌电图电生理改变。结果2... 目的分析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患者的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9月-2019年3月诊断为CIP且发病7~10 d的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脑脊液改变和肌电图电生理改变。结果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4±19.3)岁。原发病因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27.6%),病毒性脑炎14例(48.3%),重症肺部感染4例(13.8%),肿瘤晚期3例(10.3%)。选取21例脑脊液进行分析,其中9例(42.9%)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提示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肌电图显示运动和感觉神经均有受损,神经轴索受损明显,上肢与下肢相比,运动神经波幅降低(30/58 vs 42/58,P=0.022)、传导速度减慢(12/58 vs 27/58,P=0.003)的神经条数有明显差异,下肢运动神经受损较上肢明显。上肢28条骨骼肌(28/44),下肢49条骨骼肌(49/73),早期针极肌电图可测得自发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5例CIP患者上肢运动神经波幅和传导速度均正常,而所支配的肌肉有90%出现明显自发电位,提示骨骼肌细胞膜电位改变早于神经轴索的损害。结论CIP患者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可能存在免疫介导作用;CIP以轴索损害为主,运动神经下肢受累明显;早于轴索病变的自发电位是CIP早期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多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 自发电位 脑脊液 蛋白细胞分离
下载PDF
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内高压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磊 杜志华 +5 位作者 曹向宇 苏慧 刘新峰 张荣举 李宝民 王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对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并行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的IIH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对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并行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的II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清醒状态和术后即刻测静脉窦狭窄远近端压力差。术后1周复查腰椎穿刺测颅内压,随访术后1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12个月行DSA检查,评估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对合并静脉窦狭窄的IIH的治疗作用。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75例(77.3%)女性,22例(22.7%)男性,中位年龄35(15~57)岁。术前存在视力障碍74例(76.2%),头痛54例(55.7%)。97例患者行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其中93例行单侧静脉窦狭窄支架治疗,4例行双侧静脉窦狭窄支架治疗。支架置入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支架置入术后静脉窦狭窄远近端压力差减小(18.1±7.1 vs 1.1±1.0 mm Hg,P<0.001),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显著下降(297.0±44.8 vs 215.0±41.2 mm H2O,P=0.004)。76例患者完成了1年临床随访,其中64例视力障碍患者中56例(87.5%)明显好转,43例头痛患者中40例(93.0%)头痛减轻或消失。DSA检查随访62例,3例(4.8%)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3.2%)出现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合并静脉窦狭窄的II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狭窄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陈晨 高阳 +2 位作者 王炜 武雷 高中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300-305,F0002,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表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MSA患者400例,其中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294例,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106例。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种类型患者... 目的探索不同表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MSA患者400例,其中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294例,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106例。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种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检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方面,MSA-C型患者的小脑症状、便秘及巴宾斯基征较MSA-P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方面,MSA-P型患者PET/CT显示典型的壳核、尾状核DAT摄取下降,磁共振成像显示壳核裂隙征和白质脱髓鞘的比例明显高于MSA-C型患者;MSA-C型患者PET/CT则显示小脑低代谢,磁共振成像显示十字征,桥臂高信号,小脑及桥脑萎缩的比例明显高于MSA-P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MSA-P型患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MSA-C型患者(P=0.029)。结论不同亚型的MSA患者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尿酸水平,对MSA的精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磁共振成像 PET-CT 尿酸
下载PDF
数字影像管理系统在神经介入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斌 王君 杜志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6期173-176,共4页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神经放射手术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和专业医生手术操作的培训日益受到具备教学资质的医学中心的重视。由于神经介入手术的特殊性,其教学也具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大多遵循“理...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神经放射手术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和专业医生手术操作的培训日益受到具备教学资质的医学中心的重视。由于神经介入手术的特殊性,其教学也具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大多遵循“理论-参观-协助手术-术者”经典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确实体现了其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近年来,神经介入手术数字影像管理系统(E-LAB system,EBS)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为进修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学习神经介入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该系统能够在保证手术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医疗教学水平,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血管内治疗 手术示教 EBS系统 医学教育 临床技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