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导丝在神经介入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子维 韩庭睿 +1 位作者 边洋 王君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近年来,脑卒中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神经介入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渐渐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方案。神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材,用于引导放置弹簧圈、支架等介入材料,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但传... 近年来,脑卒中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神经介入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渐渐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首选方案。神经介入手术需要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材,用于引导放置弹簧圈、支架等介入材料,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但传统导丝通过复杂血管时主要依靠介入医生的经验,导丝需预先塑形,存在耗时长、失败率高、并发症多等缺点。磁性导丝由于其头端具有磁性,可在磁场的作用下进行大角度偏转,极大弥补了传统导丝的不足,更加精准地引导介入材料到达指定部位。本文对磁性导丝的原理及其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增加介入医师对磁性导丝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导丝 神经介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五种昏迷评估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胡东洋 韩晓琛 +3 位作者 姚生 刘建国 钱海蓉 张家堂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37,共9页
目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瞳孔反射量表(GCS-P)、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解放军总医... 目的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瞳孔反射量表(GCS-P)、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诊断(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入院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情况(包括言语、脑干反射情况)、入院24 h内头部影像学(CT、MRI)结果以评估是否存在脑疝、入院24 h内是否气管插管。患者入院8 h内进行GCS、GCS-P、GPCS、FOUR和CRS-R评分。发病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mRS评分0~2分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6分的患者为预后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5种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对各量表AUC差异性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共纳入重症卒中患者179例,男116例,女63例,其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3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30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发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组126例,预后良好组53例。(1)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入院时体温、脉搏、冠心病、吸烟、饮酒、入院存在言语障碍和脑干反射异常、入院24 h内存在脑疝和气管插管及GCS、GCS-P、GPCS、FOUR、CRS-R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GCS-P、GPCS、FOUR和CRS-R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08(0.742~0.863)、0.815(0.750~0.869)、0.828(0.765~0.880)、0.841(0.780~0.892)和0.831(0.768~0.883),敏感度分别为76.98%、78.57%、82.54%、84.13%和82.54%,特异度分别为73.58%、73.58%、67.92%、71.70%和73.58%,其中FOUR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为13分。(3)各昏迷评估量表预测重症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不良的AUC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OUR与GCS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差值:0.034,95%CI:0.004~0.064,Z=2.194,P=0.028),余量表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GCS、GCS-P、GPCS和CRS-R,FOUR对于重症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或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测 预后 重症卒中 昏迷量表
下载PDF
神经束膜细胞及神经束膜炎病理特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华(综述) 白清清(综述) 梁艳(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神经束膜炎是一种以周围神经支配区浅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伴运动障碍的一种罕见周围神经病,病理改变主要是受累的神经束膜增厚,神经束膜细胞变性坏死,并部分神经纤维轴突变性、髓鞘脱失^([1-3])。类固醇激素治疗、血浆置换及免疫调节治... 神经束膜炎是一种以周围神经支配区浅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伴运动障碍的一种罕见周围神经病,病理改变主要是受累的神经束膜增厚,神经束膜细胞变性坏死,并部分神经纤维轴突变性、髓鞘脱失^([1-3])。类固醇激素治疗、血浆置换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效。此病确切病因尚不确定,神经束膜的改变可能是此病的关键。现结合神经束膜炎的病理特点,就神经束膜细胞的发育、神经束膜细胞间的连接、神经束膜细胞与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膜细胞 神经束膜炎 病理 周围神经病 运动障碍
下载PDF
中国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制订组 杨飞 肖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方式遗传。MLC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出现的大头畸形、运动发育迟缓、智能减退、癫痫及渐进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目前,MLC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给家... 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方式遗传。MLC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出现的大头畸形、运动发育迟缓、智能减退、癫痫及渐进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目前,MLC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开展对MLC携带者进行筛查,降低患儿出生率是防控关键。该专家共识的目的是指导对MLC携带者进行筛查,提供降低生育风险的遗传咨询和干预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对MLC的规范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携带者筛查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中国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携带者筛查临床实践指南
5
作者 《中国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携带者筛查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 杨飞 肖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感觉、认知等障碍,致残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因此,开展孕前及孕早期夫妇携带者筛查,降低患儿出生率是防控关键。该临床实践指南目的在于发现携带...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感觉、认知等障碍,致残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因此,开展孕前及孕早期夫妇携带者筛查,降低患儿出生率是防控关键。该临床实践指南目的在于发现携带MLD突变基因的高风险人群,及早为其提供减少生育风险的遗传咨询,促进MLD的规范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遗传咨询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和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洋 王英 +4 位作者 梁咏涵 王广瑜 王丹丹 李春燕 邱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77-684,共8页
目的探索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调控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40... 目的探索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调控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40例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并进入试验组,依据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侧支代偿情况,将试验组患者分为2组,其中二级侧支代偿组29例,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11例,并收集同期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例无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进入对照组。入组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静脉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CYR61和VEGF(VEGFA、VEGFB、VEGFC、VEGFD)在患者体内的表达规律,并利用细胞转染和双荧光素报道基因实验探索CYR61与VEGF之间的调控关系。通过GeneMANIA数据库(http://genemania.org/)对CYR61与VEGFA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基因和基因作用的位点(序列)通过Match-1.0 Public软件分析。结果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CYR61和VEGF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二级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均P<0.01),二级侧支代偿组CYR61和VEGF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EGFB、VEGFC和VEGFD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http://genemania.org/数据库结构预测和Match-1.0 Public软件作用位点分析,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可能是CYR61调控VEGFA的关键因子,且在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中THBS1表达水平高于二级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均P<0.01),其表达趋势与CYR61和VEGFA基本一致。进一步的双荧光素报道基因试验表明,CYR61可通过血清应答因子(SRF)增强THBS1的表达,相对值达到5.63;THBS1可通过调控因子X1(RFX1)增强VEGFA的表达,相对值达到2.67。结论CYR61和VEGFA在启动二级+三级侧支循环的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YR61可通过THBS1调控VEGF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闭塞 侧支循环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质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1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管理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薛云娜 徐镯 +1 位作者 张小兰 马延爱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是误吸的高发人群,误吸可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应对误吸可控因素是预防重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管理主要从误吸风险评估、肠内... 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是误吸的高发人群,误吸可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应对误吸可控因素是预防重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管理主要从误吸风险评估、肠内营养喂养管理、气道管理三方面进行防控,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 误吸 预防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明广 江海松 +6 位作者 周华 吕斌 张荣举 刘新峰 杜志华 王君 曹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 探讨置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介入病区的使用PED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O’K... 目的 探讨置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介入病区的使用PED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颅内动脉瘤的闭塞程度,使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老年患者出院时及随访时的临床预后。结果 30例老年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动脉瘤术后即刻OKM分级A、B、C、D级分别为29个(74.4%)、10个(25.6%)、0个、0个,出院时良好预后率(mRS评分0~2分)为96.7%。14例患者共21个动脉瘤获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随访,动脉瘤缩小(OKM好转)19个(90.5%);闭塞(OKM C级+D级)12个(57.1%),随访中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支架内再狭窄、神经系统症状。30例患者获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良好预后率为100%。结论 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较少,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设备 安全性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老年脑微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慧颖 李春林 +2 位作者 于生元 刘宏斌 邱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微出血(CMB)之间的关系,分析CMB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和第八医学中心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85例,根据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微出血(CMB)之间的关系,分析CMB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和第八医学中心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85例,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CMB组(184例)和非CMB组(401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以及24 h动态血压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CMB的危险因素。结果CMB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MB组[(82.34±8.46)岁vs(79.29±9.10)岁,P=0.000],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CMB组[(130.04±15.54)g/L vs(133.38±16.45)g/L,P=0.021];CMB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脉压差、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差、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升高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CMB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显著低于非CM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及服用抗栓药物是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龄、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CMB相关,24 h血压变异性指标与老年CMB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压监测 便携式 磁共振成像 高血压 血红蛋白测定
下载PDF
基于任务态功能近红外成像检测微意识状态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梦 杨艺 +6 位作者 高宇航 党圆圆 夏小雨 陈雪玲 魏微 何江弘 司娟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任务态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检测微意识状态(MCS)患者高级认知能力的效果及准确度。方法采用fNIRS与主动的运动想象(MI)范式结合,对5例MCS患者(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评分8~17分)和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并通过支持向量... 目的探讨任务态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检测微意识状态(MCS)患者高级认知能力的效果及准确度。方法采用fNIRS与主动的运动想象(MI)范式结合,对5例MCS患者(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评分8~17分)和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分类被试者对于“是”或“否”问题的响应。结果对于基本事实“是”问题,正常对照者运动区和额叶脑区的血氧响应显著增加,而对于基本事实“否”问题,未检测到显著的血氧变化。3例MCS患者在主动MI范式中检测到了相对可靠的类似于正常对照者的血氧响应,即基本事实“是”任务期间,患者运动区和额叶脑区氧合血红蛋白(Hb O_(2))浓度显著增加;而在基本事实“否”任务期间,没有明显的血氧响应。其中1例患者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准确回答所有问题,并且SVM的分类效果优于LDA分类器。结论fNIRS与主动MI范式可以用于研究MCS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可作为评价MCS患者意识水平和残余意识的客观指标。此外,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运动想象“是”和“否”问题进行分类判别,为进一步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识障碍患者与外界的交流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意识状态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运动想象 支持向量机 线性判别分析 脑机接口
下载PDF
DMD机械通气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安全过渡
11
作者 高赛 《健康世界》 2024年第4期46-46,共1页
近年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治疗与疾病管理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呼吸机的使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呼吸机使用后,如何让患者愉快而安全居家生活,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安全过渡... 近年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治疗与疾病管理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呼吸机的使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呼吸机使用后,如何让患者愉快而安全居家生活,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安全过渡是一个急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本文就和大家谈谈平稳过渡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DUCHENNE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呼吸机使用 居家生活 DMD 平稳过渡 注意事项
原文传递
“橄榄头”技术在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焱钢 吕斌 +3 位作者 王君 崔芳 曹向宇 李宝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2-477,共6页
目的 探讨“橄榄头”技术用于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脑静脉窦狭窄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9例患者(伴颅内高压57例、搏动性耳鸣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橄榄... 目的 探讨“橄榄头”技术用于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脑静脉窦狭窄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9例患者(伴颅内高压57例、搏动性耳鸣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橄榄头”技术组患者Labbe静脉特点、颅内高压患者手术前后狭窄段两端压力差变化,观察术后狭窄改善程度、静脉回流情况、颅内高压和搏动性耳鸣改善情况、支架植入术成功率和“橄榄头”技术使用率。结果 79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残留狭窄率<30%、无Labbe静脉滞留。23例(29.11%)因导引导管及支架到位困难采用“橄榄头”技术协助支架顺利到位,其Labbe静脉与静脉窦汇合点直径均大于常规技术患者(t=7.041,P=0.000)。57例颅内高压患者手术前后脑静脉窦狭窄段两端的压力差分别为15.00(11.00,21.50)和1(0,2)mm 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73,P=0.000);2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 Labbe静脉与静脉窦汇合点直径可以作为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前评估支架是否到位困难的指标。扩张的Labbe静脉汇入口易导致导引导管及支架卡顿,支架到位困难,采用“橄榄头”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头”技术(非MeSH词) 缩窄 病理性 脑静脉 颅窦 支架
下载PDF
复发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疗分析(附1例报告)
13
作者 赵瑞 高赛 +1 位作者 武雷 黄德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OG抗体和NMDAR抗体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性,18岁。2017年10月出现间... 目的探讨复发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OG抗体和NMDAR抗体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性,18岁。2017年10月出现间断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1次。2018年4月右眼视力下降,MRI示右侧颞枕交界区、视神经异常信号,血MOG-IgG抗体阳性,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好转,未加用免疫抑制剂。2018年10月患者再次出现癫痫发作,血和CSF MOG-IgG抗体阳性,CSF NMDAR-IgG抗体阳性,头颅MRI示双侧顶叶、枕叶、颞叶及胼胝体异常信号及边缘强化。诊断考虑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控制,复查MRI病灶信号变淡、强化消失。而后分别在2018年10月、2019年4月、2020年8月、2021年7月输注利妥昔单抗。2021年7月、2022年7月2次血MOG抗体和AQP4抗体阴性。2023年3月再次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发作性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复查血、CSF MOG抗体阳性,CSF NMDAR-IgG抗体阳性;MRI示右侧额顶叶皮质异常信号伴脑回样强化。考虑MOGAD复发,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病灶消失。序贯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出院。2023年6月20日随访,患者未再发。结论本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MOG抗体和NMDAR抗体双阳性,临床表型考虑MOGAD。经过免疫治疗后抗体可以转阴,但停药后仍可复阳并带来相关复发。启动和停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时机、自身抗体的监测频率及对再次启用免疫治疗的提示和指导意义,都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利妥昔单抗 复发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14
作者 王晓辉 张荣举 +6 位作者 田楠 杜志华 刘新峰 吕斌 边洋 曹向宇 王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4-1103,共10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神经介入科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174例颅...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神经介入科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174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63例,女性111例,年龄(53.9±11.4)岁(范围:23~76岁)。收集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系统评估动脉瘤栓塞程度,以OKM分级C级或D级为成功闭塞。结果174例患者(294个动脉瘤)共植入血流导向装置187枚(7种品牌),行单纯支架栓塞151例次,联合弹簧圈辅助栓塞26例次,同时使用2枚血流导向装置5例次。29例(16.7%,29/174)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包括支架打开不良10例、支架陷入瘤腔3例、导丝异常走位1例、穿支动脉闭塞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脑出血3例、脑缺血3例。10例(5.7%,10/174)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2.9%,5/174)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共129例患者(179个动脉瘤)完成术后1年随访,OKM分级D级的动脉瘤117个,C级22个,成功闭塞率为77.7%(139/179)。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但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要神经介入医师谨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动脉疾病 未破裂颈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如何看待DMD基因相关治疗
15
作者 吴士文 《健康世界》 2024年第4期9-10,共2页
2023年对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dystrophy,DMD)家庭来说,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2023年6月22日,美国新的基因替代治疗药物SRP-9001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成为首个用于治疗DMD患者的一次性基因治疗... 2023年对于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dystrophy,DMD)家庭来说,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2023年6月22日,美国新的基因替代治疗药物SRP-9001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成为首个用于治疗DMD患者的一次性基因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 DMD基因 基因治疗药物 基因替代
原文传递
DMD患者健康生活管理
16
作者 张淑 《健康世界》 2024年第4期13-14,共2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等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除了到医院药物治疗及多学科管理之外,健康生活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是改善生活质量与预后的关键。根据我们多年的DMD随访管理经验,提出以下DMD患者核心健康生活...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等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除了到医院药物治疗及多学科管理之外,健康生活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是改善生活质量与预后的关键。根据我们多年的DMD随访管理经验,提出以下DMD患者核心健康生活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随访管理 DUCHENNE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改善生活质量 DMD 药物治疗 患者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