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可视云平台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1
作者 崔志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脑功能探索的快速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已经成为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创新成果最多的临床学科之一。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整体水平不高,地域发展也极不平衡,功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有待提高。与常规神经外科相比... 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脑功能探索的快速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已经成为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创新成果最多的临床学科之一。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整体水平不高,地域发展也极不平衡,功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有待提高。与常规神经外科相比,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模式相对固定。利用这些特点,笔者通过5G可视云平台技术建设了5G远程教学诊室、教学课堂和教学手术间,实施了门诊实践教学、脑电图判读指导与教学、手术规划指导与教学、远程手术指导教学和手术操作、手术现场演示教学等,实现了对学员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专业化的培养,开辟了功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不便的情况下,切实提高了学员的功能神经外科专业技能和地方医院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5G可视云平台 功能神经外科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谢森 韩轶鹏 +2 位作者 毛更生 朱伟杰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术中MRI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熊若楚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更安全。相比监视控制系统和主从系统,协作机器人系统构造和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与人类感知觉的联合更紧密,可直接整合入手术场景。本文综述Evolution 1、ROVOT-m、RoboticScope、iArmS、Craniostar原型机和基于3D机器视觉的新型手术协作机器人共6种用于稳定操作和辅助术野观察的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促进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4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下载PDF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萌 马晓东 +1 位作者 张猛 朱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开颅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所占比例最高,费时费力。目前机器人手术技术已渗透到开颅手术领域,且发展迅速,其以高精度、稳定性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人力操作时间,减少医生疲劳。本文就开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对其的... 开颅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所占比例最高,费时费力。目前机器人手术技术已渗透到开颅手术领域,且发展迅速,其以高精度、稳定性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人力操作时间,减少医生疲劳。本文就开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对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开颅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新光 张艳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之优势进行脑科学研究;同时联合类脑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工程力量,研制新型微创或无创性脑机接口设备;以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为临床导向,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调控技术以延缓脑疾病的进展,为我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神经外科(学) 脑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时斌 刘晓民 +2 位作者 刘东 孙君昭 童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9岁,中位年龄50岁。中位肿瘤体积为4.0 cm3(0.79~55.3 cm3),中位周边处方剂量14Gy(8~21Gy),中位中心处方剂量30Gy(16~42Gy)。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定期随访,随访6~2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肿瘤控制率94%(424/451),3、5、8、10年和15年的累积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5%(431/451)、93%(419/451)、92%(415/451)、88%(397/451)和80%(361/451)。垂体功能减退率22%(99/451)。视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8%(36/451),外展神经功能障碍1.3%(6/451),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5/451)。结论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伽玛刀治疗外科术后残留或复发的NFPA安全有效,可以被作为一线治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伽玛刀放射外科 多中心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临床神经解剖教学结合5G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利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0期176-179,共4页
神经外科由于临床神经解剖复杂、手术风险高等特性,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学习成长比较困难。临床神经解剖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临床神经解剖培训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成长至关重要。传统临床神经解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操作训练主要... 神经外科由于临床神经解剖复杂、手术风险高等特性,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学习成长比较困难。临床神经解剖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临床神经解剖培训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成长至关重要。传统临床神经解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操作训练主要是在解剖实验室进行尸头临床神经解剖培训。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即5G(the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和大网络容量特性。2019年以来全国5G网络规模建设迅飞猛进,紧跟5G及相关技术发展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带教质量,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加强软硬件建设,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引入5G远程教学模式。在5G远程手术带教的全过程中贯穿临床神经解剖知识,通过互联网实时互动教学优势有效解决临床神经解剖教学实践中实践病例少、实践操作不足、理解困难、互动性差、教学资源缺乏、学习枯燥等问题。使手术带教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得到广大神经外科学员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神经解剖 5G技术 手术带教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MMIF+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专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军 郑玄 +2 位作者 攸娜 刘羽阳 许百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37-40,共4页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研究生教育 神经外科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模式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肿瘤培训方案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嘉霖 鲁志浩 +2 位作者 伊柯帆 孙国臣 陈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练模型完成难易程度,喜好程度以及经过培训后对手术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扇贝以及西红柿作为训练模型优于其他训练材料.经过训练后的学员,手术配合程度明显高于未经训练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结论拟态训练模型可以作为神经肿瘤训练方式,有助于学员加深对神经肿瘤手术操作体会,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肿瘤 培训教学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关联因素分析
12
作者 武其嘉 孔东生 +3 位作者 魏利琴 张宇 晋薇 冯世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1-638,共8页
背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组织学常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目前预后相关因素仍不明确。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 背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组织学常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目前预后相关因素仍不明确。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新诊断为PCNSL-DLBCL的57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截至2022年7月。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及关联因素。结果57例PCNSL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16~8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3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57个月,2年PFS率和OS率分别达到49%和65%;5年PFS和OS分别达到35%和48%。PFS的Cox回归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HR=4.678,95%CI:1.572~13.925)、病变多发(HR=3.369,95%CI:1.578~7.190)的患者PFS较差;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HR=0.477,95%CI:0.207~0.926)、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HR=0.102,95%CI:0.013~0.794)的患者PFS较长;与单独进行手术相比,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PFS更长(穿刺活检+大剂量氨甲蝶呤vs单纯手术切除:HR=0.178,95%CI:0.058~0.544;手术+大剂量氨甲蝶呤vs单纯手术切除:HR=0.153,95%CI:0.050~0.467)。OS的Cox回归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2分(HR=3.121,95%CI:1.192~8.170)、病变多发(HR=2.714,95%CI:1.076~6.846)的患者OS较差;与单独进行手术相比,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OS更长[穿刺活检+大剂量氨甲蝶呤vs单纯手术切除:HR=0.127,95%CI:0.034~0.471;手术+大剂量氨甲蝶呤vs单纯手术切除:HR=0.070,95%CI:0.018~0.269];接受ASCT(HR=0.138,95%CI:0.017~0.941)的患者OS较长。但进行穿刺活检后综合治疗与手术切除后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NSL-DLBCL治疗前血清LDH水平异常升高、ECOG评分≥2分、多发病变的患者预后较差,治疗时应首选穿刺活检后以大剂量氨甲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诱导治疗阶段加用利妥昔单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期,巩固治疗阶段ASCT应被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生存分析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鼎 刘羽阳 +1 位作者 徐兴华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8-921,共4页
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目标已由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发展到保留和重建听力,然而目前仅30%~60%患者能够保留听力。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手段复杂多样,无论放射治疗、显微手术还是保守观察,都面临近、远期听力下... 近年来,前庭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目标已由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发展到保留和重建听力,然而目前仅30%~60%患者能够保留听力。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手段复杂多样,无论放射治疗、显微手术还是保守观察,都面临近、远期听力下降甚至单侧聋的结局。目前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及重建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就该领域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促进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听力保留与听力重建研究工作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听力保护 听力重建 听力监测 耳蜗神经动作复合电位
下载PDF
去细胞神经移植物重建面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史旭东 陶丙岩 +2 位作者 刘羽阳 王玉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7,73,共5页
面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类型之一,面神经缺损的重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近年新兴的神经修复材料,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面神经修复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去细胞神经保留的基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除支撑作用外... 面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类型之一,面神经缺损的重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近年新兴的神经修复材料,去细胞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面神经修复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去细胞神经保留的基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除支撑作用外,还可以招募细胞或诱导细胞分化。去细胞技术的改进可以使神经移植物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相容性。本文对去细胞技术和去细胞神经在面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神经损伤 去细胞技术 组织工程学 神经移植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及早期神经再生特征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任致奇 尚爱加 +4 位作者 杨博尧 柏钧 贾志博 刘修志 王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4-699,共6页
背景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促进轴突再生和诱导靶神经再生提供必要的信号和空间线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在再生医学方向效果明确,外泌体作为神经系统细胞间的重要信息媒介,在调节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 背景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促进轴突再生和诱导靶神经再生提供必要的信号和空间线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在再生医学方向效果明确,外泌体作为神经系统细胞间的重要信息媒介,在调节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ADSCs-exos)对施万细胞增殖功能及早期神经再生特征的影响。方法提取ADSCs-exos进行鉴定;利用显微镜和流式细胞学对ADSCs鉴定,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ADSCs来源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拍摄图片;将ADSCs-exos与大鼠施万细胞进行直接共培养,观察ADSCs-exos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取雌性SD大鼠8只,Matrigel基质胶搭载ADSCs-exos注入商用硅胶管构建神经移植物为外泌体组,Matrigel搭载PBS注入商用硅胶管为空导管组(Hollow),每组4只。构建坐骨神经1 cm缺损模型,将神经移植物缝合于近端和远端神经残端之间,缝合伤口后放回笼中安置。3周取出神经移植物评价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成功提取ADSCs,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73、CD90、CD105。成功提取ADSCs-exos,能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在ADSCs-exos和施万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比较24 h和48 h施万细胞增殖情况,施万细胞增殖与ADSCsexo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外泌体组3周时轴突生长优于Hollow组(P<0.05)。结论ADSCs-exos可以促进施万细胞增殖,负载ADSCs-exo神经移植物的轴突生长长度在3周时即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损伤 脂肪来源干细胞 外泌体 修复 施万细胞
下载PDF
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龙 饶维 +1 位作者 李彦腾 张剑宁 《医学教育管理》 202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典型病例,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教学查房中以导向问题为...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典型病例,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教学查房中以导向问题为主线实施教学培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教学查房模式和传统讲授教学查房模式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2.53±2.17分、81.40±6.17分,临床诊疗考核成绩分别为91.10±1.97分、79.60±3.27分,P值分别为<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教学模式的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增加学习兴趣、利于神经科思维,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结论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教学查房效果,帮助学员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抓住神经外科疾病的关键点加速神经外科诊疗思维能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影像后处理 神经外科 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查房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红振 李静杰 刘昱坤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进行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手术教学。两组学生完成神经外科创伤组和胶质瘤组培训后,行临床理论内容考试及手术相关技能评估。数据算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评估。结果传统培训及借助3D Slicer软件培训均有良好的培训效果;借助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培训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方式的规培医师的自我评价优于传统培训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licer软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速神经外科手术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传统培训 规培医师 神经外科 手术教学
下载PDF
2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前庭神经鞘瘤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宇晨 陶丙岩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7-903,共7页
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NF2基因定位于22q12.2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全身性多发肿瘤综合征。双侧前庭神经鞘瘤(bilateral vestibular schwannoma,BVS)是... 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NF2基因定位于22q12.2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全身性多发肿瘤综合征。双侧前庭神经鞘瘤(bilateral vestibular schwannoma,BVS)是NF2的最显著特征。较散发性的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e schwannoma,VS)相比,术中观察NF2-BVS血供比较丰富,并且NF2肿瘤易复发,类似于低度恶性肿瘤。所以NF2-BVS与散发的VS是否是相同肿瘤有待进一步探索。NF2-BVS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要面临多次手术的情况,并且术后多伴有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远不及散发性VS。随着对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肿瘤生长方面研究的深入。基于TME的针对NF2-BVS的新型治疗方法探索十分有必要。文章概述NF2-BVS疾病的特点及目前治疗手段的不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于肿瘤生长的促进与抑制作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对于肿瘤生长的作用,VS细胞外基质的探索,基于ECN相关NF2-BVS治疗方法可行性的探索,结合对VS与BVS临床表现的差异,提出针对TME相关的VS创新疗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瘤病 双侧前庭神经鞘瘤 肿瘤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炎症及脑水肿的影响
19
作者 陶丙岩 刘羽阳 +5 位作者 裴洁 李灏 王惠 彭瑞云 吴海涛 张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9-364,共6页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炎症反应及脑水肿是造成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具有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P2X7R...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炎症反应及脑水肿是造成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具有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P2X7R的活化可触发炎症反应的激活,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目的观察P2X7R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炎症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撞击模型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免疫荧光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和P2X7R含量变化,干湿重法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系)模拟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Western blot测定BV2细胞系P2X7R蛋白含量,ELISA测定BV2细胞系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IL-12的表达水平;采用条件培养基共培养法探索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内皮细胞(bEnd3细胞系)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bEnd3细胞系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蛋白含量。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增多且显著活化,P2X7R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抑制P2X7R可降低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缓解脑水肿(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2X7R含量升高,TNF-α、IL-1β、IL-6和IL-12表达量显著增加,而抑制P2X7R可以减少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P<0.05)。共培养实验提示抑制P2X7R可增加创伤性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抑制P2X7R有助于降低小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继发的神经炎症和脑水肿,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炎症反应 P2X7受体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杨扬 陈利锋 +9 位作者 武雷 姚甲瑞 王娜 苏小清 李冬梅 韩丽娜 吴卫平 黄德晖 蒋天裕 王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长期随访,评估利妥昔单抗(RTX)、硫唑嘌呤(AZA)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的治疗效果。AQP4-Ab阳性患者中,14例接受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13例接受AZA治疗,8例接受MMF治疗。结果:接受免疫治疗的AQP4-Ab阳性患者中,治疗后的年复发率(ARR)明显低于治疗前的ARR(RTX治疗组ARR从1.00降至0.70,AZA治疗组从0.80降至0.30,MMF治疗组从0.85降至0.35)。同时在AQP4-Ab阴性患者中,治疗后的ARR也低于治疗前(RTX治疗组从0.30降至0.20,AZA治疗组从0.90降至0.50,MMF治疗组从0.90降至0.40)。免疫治疗后的残疾进展(EDSS)有所下降,AQP4-Ab阳性患者的EDSS评分下降(RTX治疗组从4.00分降至2.75分,AZA组从3.5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00分降至2.00分)。AQP4-Ab阴性患者的EDSS评分亦有所下降(RTX治疗组从3.00分降至2.50分,AZA组从3.0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50分降至2.00分)。RTX,AZA及MMF 3组治疗前、后EDSS及A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TX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率较AZA组和MMF组高(P<0.05)。RTX治疗的3例患者、AZA治疗的5例患者、MMF治疗的3例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副作用,但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RTX、AZA及MMF可有效降低AQP4-Ab阳性及阴性NMOSD患者的ARR和EDSS,因低剂量RTX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 利妥昔单抗 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