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网络功能神经外科诊疗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张剑宁 张艳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人脑从微观尺度的神经元和突触层面、介观尺度的神经元集群层面到宏观尺度的脑区层面,可以构建出精细而复杂的脑网络。应激障碍、慢性疼痛、阿尔茨海默病等功能性脑疾病普遍存在脑网络的“失连接”,当前这类疾病的治疗面临困境;脑深部... 人脑从微观尺度的神经元和突触层面、介观尺度的神经元集群层面到宏观尺度的脑区层面,可以构建出精细而复杂的脑网络。应激障碍、慢性疼痛、阿尔茨海默病等功能性脑疾病普遍存在脑网络的“失连接”,当前这类疾病的治疗面临困境;脑深部电刺激等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可以通过调控脑网络发挥作用。通过解析疾病的脑网络特征并进行调控,可能为功能性脑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因此,张剑宁教授团队构建了脑网络功能神经外科诊疗体系,包括功能性脑疾病的脑网络特性基础研究以及脑网络调控临床研究。未来对该诊疗体系进一步完善理论和扩展应用,这将对推动功能神经外科脑疾病的精准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神经外科 脑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脑网络 神经调控 脑科学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指导内镜垂体瘤手术在神经外科专培学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鸿宇 李昉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索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内镜垂体瘤手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内镜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引导下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者设为导航手术组... 目的探索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内镜垂体瘤手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内镜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引导下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者设为导航手术组(20例),行常规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作为常规手术组(20例)。评估专培学员对解剖结果判断准确率,比较两组打开鞍底硬膜手术时间。结果导航手术组肿瘤最大径为(2.32±0.52)cm,常规手术组肿瘤最大径为(2.28±0.5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导航手术组中,以多模态神经导航为标准,年轻术者对解剖结构判断准确的病例有14例,准确率为70%。导航手术组打开鞍底硬膜的手术时间为(32.6±6.2)min,常规手术组打开鞍底硬膜的手术时间为(39.1±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于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可提高专培学员对解剖结构判断的准确率,缩短肿瘤显露的时间,提高神经外科专培学员临床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神经导航 垂体瘤 内镜 神经外科教学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3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下载PDF
外视镜在神经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彦腾 程岗 张剑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神经外科手术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术者精湛的手术技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另一方面,先进的手术相关设备也给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外视镜开始应用于显微手术操作,外视镜系统中的高分辨率3D显示技术,使手术室中... 神经外科手术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术者精湛的手术技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另一方面,先进的手术相关设备也给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外视镜开始应用于显微手术操作,外视镜系统中的高分辨率3D显示技术,使手术室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与主刀相同的术中解剖结构可视化效果,这对神经外科手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外视镜在神经外科手术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以及本中心的经验进行综述,阐述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视镜 神经外科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抑郁症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仁可 程岗 张剑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快感缺乏等核心症状表现的心境障碍^([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2]),且抑郁症是目前人们...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快感缺乏等核心症状表现的心境障碍^([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2]),且抑郁症是目前人们首要的导致残疾的原因。重度抑郁症患者可发生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负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环路 磁共振脑成像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惠瑞 陈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脑功能基础研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了强大工具。本文拟就数智技术在辅助神经影像学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个性化治疗、神经康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脑功能基础研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了强大工具。本文拟就数智技术在辅助神经影像学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个性化治疗、神经康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数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数智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新光 张艳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之优势进行脑科学研究;同时联合类脑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工程力量,研制新型微创或无创性脑机接口设备;以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为临床导向,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调控技术以延缓脑疾病的进展,为我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神经外科(学) 脑疾病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崔萌 马晓东 +1 位作者 张猛 朱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开颅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所占比例最高,费时费力。目前机器人手术技术已渗透到开颅手术领域,且发展迅速,其以高精度、稳定性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人力操作时间,减少医生疲劳。本文就开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对其的... 开颅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所占比例最高,费时费力。目前机器人手术技术已渗透到开颅手术领域,且发展迅速,其以高精度、稳定性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人力操作时间,减少医生疲劳。本文就开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对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开颅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时斌 刘晓民 +2 位作者 刘东 孙君昭 童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9岁,中位年龄50岁。中位肿瘤体积为4.0 cm3(0.79~55.3 cm3),中位周边处方剂量14Gy(8~21Gy),中位中心处方剂量30Gy(16~42Gy)。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定期随访,随访6~2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肿瘤控制率94%(424/451),3、5、8、10年和15年的累积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5%(431/451)、93%(419/451)、92%(415/451)、88%(397/451)和80%(361/451)。垂体功能减退率22%(99/451)。视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8%(36/451),外展神经功能障碍1.3%(6/451),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5/451)。结论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伽玛刀治疗外科术后残留或复发的NFPA安全有效,可以被作为一线治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伽玛刀放射外科 多中心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临床神经解剖教学结合5G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利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0期176-179,共4页
神经外科由于临床神经解剖复杂、手术风险高等特性,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学习成长比较困难。临床神经解剖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临床神经解剖培训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成长至关重要。传统临床神经解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操作训练主要... 神经外科由于临床神经解剖复杂、手术风险高等特性,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学习成长比较困难。临床神经解剖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临床神经解剖培训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成长至关重要。传统临床神经解剖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操作训练主要是在解剖实验室进行尸头临床神经解剖培训。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即5G(the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和大网络容量特性。2019年以来全国5G网络规模建设迅飞猛进,紧跟5G及相关技术发展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带教质量,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加强软硬件建设,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引入5G远程教学模式。在5G远程手术带教的全过程中贯穿临床神经解剖知识,通过互联网实时互动教学优势有效解决临床神经解剖教学实践中实践病例少、实践操作不足、理解困难、互动性差、教学资源缺乏、学习枯燥等问题。使手术带教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得到广大神经外科学员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临床神经解剖 5G技术 手术带教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下载PDF
5G可视云平台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11
作者 崔志强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脑功能探索的快速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已经成为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创新成果最多的临床学科之一。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整体水平不高,地域发展也极不平衡,功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有待提高。与常规神经外科相比... 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脑功能探索的快速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已经成为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创新成果最多的临床学科之一。中国功能神经外科整体水平不高,地域发展也极不平衡,功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有待提高。与常规神经外科相比,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治疗模式相对固定。利用这些特点,笔者通过5G可视云平台技术建设了5G远程教学诊室、教学课堂和教学手术间,实施了门诊实践教学、脑电图判读指导与教学、手术规划指导与教学、远程手术指导教学和手术操作、手术现场演示教学等,实现了对学员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专业化的培养,开辟了功能神经外科继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不便的情况下,切实提高了学员的功能神经外科专业技能和地方医院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5G可视云平台 功能神经外科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辉 崔萌 +1 位作者 张猛 马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8,122,共5页
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 岛叶位于外侧沟底,借其周围的环状沟与额、颞、顶叶分界。岛叶的尖部称岛阈,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覆盖,其深面分别为最外囊、屏状核、壳核、外囊、内囊前后肢等,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功能区和血管,而且术中难以准确判断边界,因此,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Yasargil于1992年首次报道边缘系统和旁边缘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开启了岛叶肿瘤手术治疗的新篇章。近年来,随着术中辅助技术的进步,岛叶胶质瘤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本文就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手段、术中辅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胶质母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术中辅助技术
下载PDF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谢森 韩轶鹏 +2 位作者 毛更生 朱伟杰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 目的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术中MRI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若楚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 目前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移动依靠传统光学导航,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渐向协作机器人系统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系统可配合术者操作,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手术操作更准确、更安全。相比监视控制系统和主从系统,协作机器人系统构造和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与人类感知觉的联合更紧密,可直接整合入手术场景。本文综述Evolution 1、ROVOT-m、RoboticScope、iArmS、Craniostar原型机和基于3D机器视觉的新型手术协作机器人共6种用于稳定操作和辅助术野观察的手术协作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促进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MMIF+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专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军 郑玄 +2 位作者 攸娜 刘羽阳 许百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37-40,共4页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研究生教育 神经外科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模式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肿瘤培训方案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嘉霖 鲁志浩 +2 位作者 伊柯帆 孙国臣 陈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练模型完成难易程度,喜好程度以及经过培训后对手术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扇贝以及西红柿作为训练模型优于其他训练材料.经过训练后的学员,手术配合程度明显高于未经训练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结论拟态训练模型可以作为神经肿瘤训练方式,有助于学员加深对神经肿瘤手术操作体会,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肿瘤 培训教学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红振 李静杰 刘昱坤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进行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手术教学。两组学生完成神经外科创伤组和胶质瘤组培训后,行临床理论内容考试及手术相关技能评估。数据算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评估。结果传统培训及借助3D Slicer软件培训均有良好的培训效果;借助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培训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方式的规培医师的自我评价优于传统培训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licer软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速神经外科手术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传统培训 规培医师 神经外科 手术教学
下载PDF
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海龙 饶维 +1 位作者 李彦腾 张剑宁 《医学教育管理》 202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典型病例,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教学查房中以导向问题为...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典型病例,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教学查房中以导向问题为主线实施教学培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教学查房模式和传统讲授教学查房模式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2.53±2.17分、81.40±6.17分,临床诊疗考核成绩分别为91.10±1.97分、79.60±3.27分,P值分别为<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教学模式的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增加学习兴趣、利于神经科思维,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结论PBL联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教学查房效果,帮助学员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抓住神经外科疾病的关键点加速神经外科诊疗思维能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影像后处理 神经外科 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查房
下载PDF
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
20
作者 肖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1期0831-0832,共2页
通过研究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要素,以及得出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调查对象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9 月至2019 年 10 月中旬期间所收治的符合此次调查研究标准的精神外科患者,患者人数(n = 100 例),并合理调控年龄以及性别... 通过研究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要素,以及得出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调查对象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9 月至2019 年 10 月中旬期间所收治的符合此次调查研究标准的精神外科患者,患者人数(n = 100 例),并合理调控年龄以及性别等无关护理研究的因素,并且通过档案记录患者在院期间所发生的风险事件,从而将风险问题发生的例数进行记录,且将其通过统计学软件转化为风险系数。最终从患者的风险系数当中分析出每一项风险出现的原因,并随后进行安全对策的制定。结果:从患者的各项风险系数表现来看,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出现风险状态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从最终的原因分析过程中得出,导致护理安全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素质、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管理体制缺乏完善性等。结论:为了对神经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控,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力度,以此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当前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有效地提高院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工作 风险因素 护理安全性 对策制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