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声场测听方法评估插入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的衰减值
1
作者 丁海娜 谢林怡 +4 位作者 熊芬 兰兰 史伟 赵明慧 冀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在声场测试中,头戴式耳机和插入式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方法选取40名健听人,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双耳裸耳听阈及双耳分别佩戴头戴式和插入式耳机双耳听阈,耳机均不给声。比较在声场条件下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 目的研究在声场测试中,头戴式耳机和插入式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方法选取40名健听人,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双耳裸耳听阈及双耳分别佩戴头戴式和插入式耳机双耳听阈,耳机均不给声。比较在声场条件下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结果头戴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6.13±2.40 dB HL、7.00±3.36 dB HL、12.50±3.92 dB HL、18.75±5.03 dB HL、28.25±6.56 dB HL、17.50±5.99 dB HL;插入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16.88±5.27 dB HL、18.13±5.27 dB HL、22.38±4.08 dB HL、31.25±4.49 dB HL、36.13±5.49 dB HL、35.50±6.68 dB HL。结论两种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均有显著效果,对声音的衰减值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在1~8 kHz范围内效果更显著,插入式耳机的衰减效果明显优于头戴式耳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场测试 单侧聋 声音衰减 掩蔽
下载PDF
成人双侧序贯植入人工耳蜗调机病例报告
2
作者 洪梦迪 冀飞 +2 位作者 王倩 陈艾婷 李佳楠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平衡及对称匹配;通过声场助听听阈测试、言语测听和主观量表评估量化人工耳蜗疗效;辅导患者使用听觉辅助无线调频系统改善在噪声环境下的信噪比,评估不同信噪比噪声下语句测试改善效果。结果(1)双侧对称匹配调机后,双侧助听听阈为20~30 dHL,左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46.7%,双音节词得分63%,安静下语句得分74%,+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2%。右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66%,双音节词得分60%,安静下语句得分45%,+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45%。双侧人工耳蜗使用1年调机后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76%,双音节词得分75%,安静下语句得分96%,+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4%。(2)使用无线调频系统辅助下人工耳蜗言语测试语句识别率分别为+10 dB信噪比52%,+5 dB信噪比64%,0 dB信噪比30%,-5 dB信噪比34%,-10 dB信噪比18%。结论对重度以上听障患者,序贯双侧植入效果优于单侧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调机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人工耳蜗患者在复杂情况下言语分辨困难时应使用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双侧植入 序贯植入 无线调频系统
下载PDF
老年突发性耳聋与颈动脉椎动脉超声表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婷 王瑾 +3 位作者 张静 黄小兵 郭怡辰 王建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椎动脉超声表现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程度、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我科133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多普勒结果,探讨其与老年突发性耳聋...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椎动脉超声表现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程度、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我科133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多普勒结果,探讨其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严重程度、类型和预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无相关性,椎动脉阻力指数与其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存在负相关性;在预后不良组中,颈动脉硬化的病例数量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 椎动脉阻力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对其诊疗和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老年 颈动脉椎动脉超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京津冀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邵薏汀 左建 +2 位作者 兰兰 冀飞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445,共2页
京津冀地区0-6岁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于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 京津冀地区0-6岁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学术活动,于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等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以及来自天津、河北等多家诊断中心和多家妇幼保健机构的百余名同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此次讨论会共有8位讲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听力学测试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汇报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儿童医院 听力学测试 听力诊断 临床实践 学术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标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下载PDF
中耳畸形相关综合征的分子病因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谢东 王国建 +2 位作者 黄莎莎 塞娜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733,共6页
传导性耳聋(Conductive Hearing Loss,CHL)的病因以中耳炎、鼓室占位、外伤、中耳畸形及耳硬化症为主。其中,中耳畸形的发病机制包含胚胎发育异常,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中耳畸形可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以综合征为表现形... 传导性耳聋(Conductive Hearing Loss,CHL)的病因以中耳炎、鼓室占位、外伤、中耳畸形及耳硬化症为主。其中,中耳畸形的发病机制包含胚胎发育异常,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中耳畸形可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以综合征为表现形式,其临床表型复杂。近年来,相关综合征的分子病因学更多地被发现及探讨。本文探讨中耳胚胎发育过程,归纳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就其致病基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传导性聋 分子病因学
下载PDF
人工耳蜗术后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神经反应电位与舒适阈值对比观察
6
作者 洪梦迪 王倩 +3 位作者 陈艾婷 李进 李佳楠 冀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797,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s,ESRT)、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阈(most comfortable leve...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s,ESRT)、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potential,ECAP)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阈(most comfortable level,M值)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202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对象,42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43耳,年龄11~58岁,男22例,女20例,人工耳蜗植入体品牌型号分别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CI512型16例,奥地利MED-EL公司SONATAti100型或Mi10xx型23例,美国Advance Bionics公司HiRes90K型4例。通过人工耳蜗调机软件映射编程模块选择M值测量,获得各个电极通道主观最大舒适阈值。使用丹麦国际听力公司Titan听力测试平台中ESRT模块测得相同通道的植入耳同侧和对侧ESRT,再利用人工耳蜗调机软件ECAP测试模块测试相同通道ECAP阈值,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42耳ESRT测试植入耳同侧ESRT引出率为71.43%,对侧ESRT测试引出率为97.54%。人工耳蜗植入耳对侧ESRT与主观M值高度相关(Cochlear公司r=0.48,P<0.001;MED-EL公司r=0.76,P<0.001;AB公司r=0.78,P<0.001)。植入耳同侧ESRT与主观M值相关性低。ECAP阈值与主观M值有显著的相关性(Cochlear r=0.78,P<0.001;MED-EL公司r=0.43,P<0.01;Advance Bionics公司r=0.78 P=0.07)。人工耳蜗植入侧对侧ESRT与ECAP阈值有显著相关性。Cochlear公司r=0.78,P<0.001;MED-EL公司r=0.44,P<0.05,Advance Bionics公司r=0.53,P=0.27)。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耳对侧ESRT测试所得结果与主观M值相关性高,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编程调试中ESRT可以用于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最大舒适阈电刺激参数调整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调机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电刺激最大舒适阈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下载PDF
POU3F4基因突变致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8
7
作者 宁菲 刘芳 +8 位作者 左海威 郭蕾 孔冰冰 郭菲菲 肖蝴蝶 张星满 刘燕京 李甜甜 皮红英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POU3F4基因突变导致的IP-Ⅲ型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脑脊液漏并发其他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例IP-Ⅲ内耳畸形患儿。入院后行基因检测明确分子病因,经颞骨CT... 目的探讨POU3F4基因突变导致的IP-Ⅲ型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脑脊液漏并发其他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例IP-Ⅲ内耳畸形患儿。入院后行基因检测明确分子病因,经颞骨CT及颅脑核磁检查后均提示内耳结构异常,发育畸形,按Sennarolu内耳畸形分类符合IP-Ⅲ型,排除各项绝对禁忌症后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编程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对应处置措施。结果8例患者除一例未行基因检查外,7例均在POU3F4基因上明确了致病突变。6例患者术中均发生镫井喷,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肺部感染、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OU3F4基因突变导致的内耳畸形IP-Ⅲ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时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术中修补及术后早期发现都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要素。针对此类患者,临床护理中需对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隐匿性脑脊液漏及脑脊液漏并发脑膜炎进行更严密的观察,降低脑脊液漏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POU3F4基因突变 内耳畸形 手术并发症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萌萌 韩维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特点。方法回顾3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听力特征及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有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分别被确诊为类风湿关...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特点。方法回顾3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听力特征及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有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分别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多软骨炎、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相关疾病,其中病例1抗核抗体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病例3抗核抗体阳性;3例均表现为双耳听力下降,纯音听阈图显示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多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可累及双耳,患者可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及抗内耳组织特异性抗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程短、听力损失轻的患者听力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听力损失
下载PDF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多种维生素检测结果分析
9
作者 刘日渊 王荣光 杨仕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712-714,742,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血清多种维生素含量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的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214例(变应性鼻炎组)和健康查体志愿者4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血清多种维生素含量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的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214例(变应性鼻炎组)和健康查体志愿者41例(对照组),抽血后进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的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液样本的维生素B6[Md(IQR):38.88(35.54,40.52)nmol/L vs 37.01(27.56,39.57)nmol/L]、维生素B12[Md(IQR):504.83(443.43,574.64)pg/ml vs 464.58(411.81,533.32)pg/ml]和维生素D[Md(IQR):49.50(40.52,61.30)nmol/L vs 43.50(36.08,50.85)nmol/L]的含量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维生素的中位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9、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液中的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维生素D含量高于对照组,但是否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维生素D
下载PDF
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玉森 关静 +5 位作者 谢琳怡 熊芬 赵翠 兰兰 王大勇 王秋菊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80-886,891,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临床常见的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的基因型及表型进行分析,为实施精准的遗传咨询和干预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2018年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547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USH2A基因变异耳... 目的本研究对临床常见的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的基因型及表型进行分析,为实施精准的遗传咨询和干预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2018年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547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对USH2A基因变异位点致病性及常见的USH2A基因变异图谱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耳科学及听力学检查,分析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图类型,以及年龄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到10例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发现听力下降的中位年龄为6岁(7个月~13岁)。听力损失程度结果统计,轻度听力损失1例,中度听力损失1例,中重度听力损失6例,重度听力损失1例,极重度听力损失1例。部分患者听力损失程度随年龄进一步增加。听力损失表型结果:渐降型2例,平坦型3例,低频(125~500 Hz或125~1000 Hz)陡降,中高频(500~8000 Hz)平坦型5例。10例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中共有22处变异,20个不同的USH2A基因变异位点,其中有10个位点为未曾被报道过的变异。其变异种类包括:3个剪切位点变异,c.5572+1G>A、c.14969-2A>G、c.15297+1G>A;3个移码突变,c.5548delT、c.62926296ATAAG>TA、c.7863delA;4个错义突变,c.T3364G、c.11279G>C、c.13876C>G、c.14225C>T。另外10个为报道过的变异,已知明确致病位点6个,分别为c.99100insT、c.187C>T、c.2797C>T、c.8559-2A>G、c.11156G>A、c.1510415105del。10例患者中2例携带USH2A c.99100insT位点,余变异位点均为1例。22处USH2A变异位点中,有3个位点位于2号外显子。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中国耳聋患者较为常见的USH2A基因变异位点c.99100insT,较常见的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度,较常见的听力损失类型为低频陡降、中高频平坦型,为USH2A基因变异耳聋患者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精准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2A基因 听力学 基因型-表型特征
下载PDF
复发外耳道基底细胞癌诊治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国珍 宋升桥 +1 位作者 王国建 谢焕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9-100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右耳反复流脓8年”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内瘙痒,反复流粘液,偶有血性,伴听力下降,无眩晕及耳痛。4年前于外院行右外耳道病灶切除及外耳道成形术(范围不详),病理为“乳头状瘤伴中度不典型...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右耳反复流脓8年”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内瘙痒,反复流粘液,偶有血性,伴听力下降,无眩晕及耳痛。4年前于外院行右外耳道病灶切除及外耳道成形术(范围不详),病理为“乳头状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不久耳漏复发伴听力进行性下降,时有耳痛,曾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予滴耳液及药膏外用,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见右外耳道脓液,峡部以内皮肤可见大量肉芽样新生物,质脆,易出血,无面瘫,听力学检查提示右耳重度传导性聋,骨-气导差40dB;颞骨CT提示右侧外耳道、中耳及乳突充满软组织影,外耳道壁骨质轻微虫蚀样破坏(图1);颅脑MRI提示右侧外耳道及中耳乳突异常信号影并有局部增强(图2),颈部淋巴结及腮腺超声未见异常。外耳道活检报告为“基底细胞癌”(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外耳道 中耳 颞骨外侧切除术
下载PDF
听障儿童医教结合的言语语言教育探析
12
作者 洪梦迪 韩硕 +1 位作者 曾艳 冀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29-531,共3页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儿童言语语言功能发展。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传导性听力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和混合性听力障碍。本文在梳理听障儿童言语语言障碍表现的基础上,思考基于医教结合理念的言语语言教育康复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医教结合 言语语言教育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明慧 张娇 +3 位作者 丁海娜 史伟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筛。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初复筛结果。结果初筛时妊娠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AABR未通过率分别为61.36%和49.12%,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分别为82.95%与71.93%,妊娠糖尿病组筛查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复筛时妊娠糖尿病组的AABR筛查和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仍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显著增高,复筛时仍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因此,在临床上要持续关注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NICU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妊娠糖尿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频率调制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刚 李静 +3 位作者 杜一 刘兴健 任丽丽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作为评价椭圆囊和球囊功能及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电生理检查技术,随着其不断完善和规范,此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本文主要就VEMP检查中的频率调制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频率 调制
下载PDF
自主验配与常规验配助听器的短期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郗昕 崔梦茜 +2 位作者 周颖 田丽阳 苏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比较成年听力减退患者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短期效果差别,探讨非处方自主验配助听器在我国中老年弱听人群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招募20例中度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55~75岁中老年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参与两... 目的比较成年听力减退患者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短期效果差别,探讨非处方自主验配助听器在我国中老年弱听人群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招募20例中度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55~75岁中老年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参与两款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前瞻性二阶段随机对照研究;一款为由听力师优化调配的常规助听器,另一款为由使用者操控的自主验配助听器。在实验不同阶段交替佩戴常规助听器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各4周。入组时及第一、二阶段结束时均采用纯音听阈、安静条件下的语句识别率等指标及助听器收益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筛查版老年听力障碍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 version,HHIE-S)等主观指标,比较在未助听、常规验配、自主验配助听三种状态下的结果,评价两类助听器的配戴效果。结果最终1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两类助听器后,受试者的纯音听阈(37.9±12.8、42.6±6.3 dB HL)相较未助听时(49.4±6.8 dB HL)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类助听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佩戴两类助听器后的语句识别率(65.0%±19.1%、76.1%±13.7%)较未助听(50.4%±13.4%)均显著提升(P<0.01),且两类助听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APHAH量表中交流便利(EC)、混响环境(RV)、嘈杂背景(BN)、烦扰声厌恶(AV)四个亚项及总体收益(GBL),常规验配和自主验配后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未助听时(P<0.05);HHIE-S量表也到了相同的结果,受试者在配戴两类助听器后听力障碍指数(9.6±8.3、11.4±8.6)明显低于未助听时(17.7±7.7)(P<0.01)。结论常规助听器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均可对中老年人提供有效听力补偿和言语识别助益,两类助听器之间无显著差别。但该结论尚需更广地域、更大样本数据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老年人 非处方 验配
下载PDF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相关致病机制探讨
16
作者 吴谢东 王国建 +4 位作者 黄莎莎 塞娜 李晓红 李晓鸽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 对一临床表型为双侧全聋、特征性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史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检测,并完善CNV片段验证,明确致病性染色体变异。方法 采集家系成员临床表型,包括家系成员病史特征、面容特征、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听力学特征等,对先证... 目的 对一临床表型为双侧全聋、特征性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史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检测,并完善CNV片段验证,明确致病性染色体变异。方法 采集家系成员临床表型,包括家系成员病史特征、面容特征、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听力学特征等,对先证者行客观听力检测,包括听性脑干反应骨导阈值,听性脑干反应气导阈值,40Hz听觉相关电位,畸变耳声发射等。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行基因检测。结果 先证者携带22q11.2染色体区域2.77Mb片段缺失,为新发变异,依据ACMG及CNV鉴定标准行致病性分析,明确该变异为该家系致病性突变。结论探究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致病机制,并为该综合征患者提供耳科学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q11.2 TBX1 CNV
下载PDF
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教育个案研究
17
作者 韩硕 高袁 +4 位作者 洪梦迪 王爱华 代嬿 冀飞 刘晓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康复干预效果,为该类儿童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提供借鉴。方法选择1例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戏活动、行为治疗、正强化、惩罚、消退、听觉口语法等康复训练,帮助儿童缓解问题行为。...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康复干预效果,为该类儿童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提供借鉴。方法选择1例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戏活动、行为治疗、正强化、惩罚、消退、听觉口语法等康复训练,帮助儿童缓解问题行为。结果①儿童畏缩、恐惧行为明显缓解;②听力辨别力明显提升,对自然环境辨别力明显提高;③个案康复后言语识别率为31%,可以与他人交流。结论听力障碍合并发育迟缓儿童康复训练需要不同康复领域教师合作制订科学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而改善儿童问题行为,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发育迟缓 多重性障碍
下载PDF
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芳 张勤颖 +1 位作者 张秋静 王秋菊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遗传因素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患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临床上对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认识十分有限,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本文从发病机制...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遗传因素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患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临床上对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认识十分有限,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特征和相关基因分析,为其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内分泌疾病 耳聋 基因
原文传递
前庭功能筛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子明 任丽丽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1前庭功能评价的概貌前庭功能评价包括前庭-眼反射(VOR)功能评价和前庭-脊髓反射(VSR)评价。近来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或水平视觉(SVV/SHV)评价、动态视敏度(DVA)评价和前庭高频刺... 1前庭功能评价的概貌前庭功能评价包括前庭-眼反射(VOR)功能评价和前庭-脊髓反射(VSR)评价。近来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或水平视觉(SVV/SHV)评价、动态视敏度(DVA)评价和前庭高频刺激的视频头脉冲(vHIT)评价等。通过前庭功能评价,实现对前庭功能完全或部分损伤的定量分析;作为单侧、双侧前庭病或功能性眩晕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依据;提供前庭功能损伤后前庭代偿的客观依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高频刺激 功能评价 前庭代偿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SHV 鉴别诊断 部分损伤
下载PDF
急诊眩晕及其诊断流程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子明 施天明 韩军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9-482,共4页
急诊眩晕的诊断是眩晕临床诊治的重要环节,了解急诊眩晕症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是急诊眩晕症的临床诊治基础,而掌握急诊眩晕的诊断流程也是指导临床医生,尤其是参与急诊的年轻医生,尽快诊断、排除高危眩晕症所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目前... 急诊眩晕的诊断是眩晕临床诊治的重要环节,了解急诊眩晕症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是急诊眩晕症的临床诊治基础,而掌握急诊眩晕的诊断流程也是指导临床医生,尤其是参与急诊的年轻医生,尽快诊断、排除高危眩晕症所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目前眩晕诊断的现状,结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前庭性偏头痛诊治、前庭功能检查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等多个专家共识[1~6],阐述急诊眩晕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急诊眩晕的诊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诊断流程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临床医生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诊断 眩晕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