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衰弱综合评估与强化教育对健康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月英 杨睿 +2 位作者 曹文哲 侯惠如 董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衰弱综合评估与强化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病住院及出院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式于2019年2月至5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0例,开展Fried衰弱表型及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并从多个时间节... 目的探讨衰弱综合评估与强化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病住院及出院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式于2019年2月至5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0例,开展Fried衰弱表型及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并从多个时间节点进行强化教育并观察疗效。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和不衰弱分别为24例和76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米起立行走计时测试(OR=1.151,95%CI 1.029~1.288,P=0.014)、心绞痛(OR=8.510,95%CI 1.753~41.307,P=0.008)和D-二聚体(OR=2.925,95%CI 1.161~7.369,P=0.023)是衰弱的影响因素。研究未显示衰弱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并发症有影响,且所有患者未发生死亡、跌倒与骨折等不良事件。衰弱和不衰弱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有跌倒、骨折、再入院事件发生分别为9例和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抑郁评估得分均较住院时下降,长期口服药种类不衰弱组较住院时减少(P<0.05)。出院后6个月不衰弱组FRAIL衰弱评分及BMI指数均较住院时降低(P<0.05),衰弱组变化不显著。2组患者出院后与住院时基本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衰弱综合评估与强化教育有助于减少住院和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改善患者出院后衰弱、抑郁、体质量指数及多重用药方面,不衰弱组比衰弱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衰弱 老年评估 教育
下载PDF
血管外科生物力学虚拟仿真实验脚本设计的教学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江 陈端端 +1 位作者 贾贺月 梅玉倩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45-247,251,共4页
生物力学和计算仿真技术在血管疾病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可辅助对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为疾病提供功能性评价指标,并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安全性及有效性预测。但相关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习周期长,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生物力学和计算仿真技术在血管疾病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可辅助对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为疾病提供功能性评价指标,并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安全性及有效性预测。但相关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习周期长,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实现应用的难度大。构建针对血管系统研究的生物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可有效提升这一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型教学效果。本虚拟仿真实验涉及生理学/医学模块、医学影像分析模块、计算力学模块、虚拟手术规划模块和治疗效果评价模块,涵盖血管外科疾病临床研究及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科研方法,通过关联多学科知识点和融合跨领域技术,实现医学工程的有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血管外科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肾动脉非对称理想化血管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
3
作者 王嘉宾 樊婷婷 +1 位作者 葛阳阳 郭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7-1252,共6页
背景 在胸腹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中,重建肾动脉至关重要。既往针对肾动脉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往往通过支架置入后的理想化三维血管模型进行,这些模型中左右肾动脉形态往往是对称且不符合生理的。目的 构建置入多分支支架后的理想化胸腹... 背景 在胸腹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中,重建肾动脉至关重要。既往针对肾动脉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往往通过支架置入后的理想化三维血管模型进行,这些模型中左右肾动脉形态往往是对称且不符合生理的。目的 构建置入多分支支架后的理想化胸腹主动脉三维模型,并基于我国人群的肾动脉解剖条件,探究生理性非对称肾动脉形态对理想化模型双肾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肾动脉角度及肾动脉支架长度的不同,共构建16种理想化模型,之后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对这些模型分支血管的平均血流量、血液流动模式和壁面剪切应力进行研究。结果 肾动脉角度为95°时的平均血流量大于角度为108°时的平均血流量。肾动脉支架长度为60 mm时的平均血流量大于长度为70 mm时的平均血流量。此外,在肾动脉拐弯处可见血液回流区和低壁面剪切应力区。结论 本文构建了肾动脉生理性非对称的理想化多分支支架置入后血管模型,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发现非对称的肾动脉形态可对肾动脉平均血流量产生影响。在肾动脉理想化模型的构建中,非对称的解剖形态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理想化模型 胸腹主动脉瘤 多分支支架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4
作者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 邹秋红 +3 位作者 李海燕 植艳茹 胡智飞 陆清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形成《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共识初稿。邀请48名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 目的形成《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共识初稿。邀请48名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本共识包括肾动脉狭窄术前专科护理评估、危险因素干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等。结论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可为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规范化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便携式踝臂指数测量仪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张宏鹏 袁仲云 +3 位作者 葛阳阳 薛立娟 桑胜波 郭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 探讨便携式踝臂指数(ABI)测量仪在下肢动脉疾病(LEA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LEAD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ABI(Dop-ABI)、便携式智能化-ABI(Port-ABI... 目的 探讨便携式踝臂指数(ABI)测量仪在下肢动脉疾病(LEA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LEAD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ABI(Dop-ABI)、便携式智能化-ABI(Port-ABI)设备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分析不同Fontaine分期、不同性别及是否合并糖尿病(DM)的LEAD患者中两种测量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Port-ABI测量时间短于Dop-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ntaine分期Ⅰ~Ⅳ期LEAD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ICC分别为0.908、0.817、0.466、0.391;男性、女性LEAD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ICC分别为0.874、0.931;DM和非DM的LEAD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ICC分别为0.587、0.922。结论 Port-ABI是一种新型ABI检测设备,在无症状或轻中度临床症状的LEAD患者中与Dop-AB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重度下肢缺血中一致性较差,因此更适用于LEAD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现代战争中外军胸部战伤救治经验对我军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家森 贺晶 +3 位作者 傅仰木 许永乐 刘朝阳 王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764-766,共3页
现代战争中,随着精确制导导弹等新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断出现,胸部战伤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救治手段也在不断改进。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战争中外军胸部战伤救治现状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期望对我军的胸部战伤救治提供一些有益借鉴。1外军... 现代战争中,随着精确制导导弹等新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断出现,胸部战伤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救治手段也在不断改进。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战争中外军胸部战伤救治现状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期望对我军的胸部战伤救治提供一些有益借鉴。1外军胸部战伤救治现状1.1胸部战伤伤情特点外军在现代战争中非常重视战地医院的前出作用。如英军设立的战地医院[1],2003〜2011年的8年间,共收治了7856例战伤伤员,其中826例为胸部战伤,经过救治,死亡人数为118人,占比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战争 外军 胸部战伤 救治 经验启示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的血流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睿 许欢明 +3 位作者 张薛欢 郭伟 陈端端 熊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3,共7页
背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部分病例腹段残余夹层真假腔重塑效果不佳。术后早期如何准确预判血管重塑趋势及如何对预测不良的病例进行二次干预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 背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部分病例腹段残余夹层真假腔重塑效果不佳。术后早期如何准确预判血管重塑趋势及如何对预测不良的病例进行二次干预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血管重塑趋势的有效性并分析封闭肾下残余裂口对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的2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病例1为32岁男性,病例2为47岁男性。基于术前及术后2年内随访的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资料,构建出两组个体化几何模型并计算三维形态学参数,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仿真技术计算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预测血管重塑趋势,将其与最终随访结果进行整体比较。通过在术后3个月真实模型上封闭肾下腹主动脉残余裂口得到两个修改模型以模拟二次干预的过程并计算相应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两个病例术后早期总真腔容积增加,假腔容积减少;真假腔压强差大于0的区域明显扩大,压力差第一平衡位置(first balance position,FBP)向远端移动的距离占整个夹层长度的比例分别为3.46%、3.77%;术后进入假腔的血液分流比均出现下降(病例1从19.9%降至7.22%,病例2从17.3%降至2.45%),在肾动脉残余裂口区域均观察到高速喷射状血流。这些参数预示着两个病例术后整体将获得良性转归且假腔会良好重塑,但肾动脉裂口周围假腔可能不易完全闭合。该预测结果与术后中长期随访结果相符。通过进一步量化后续随访时间点的真假腔容积后发现,病例1真腔容积在术后3~18个月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从148.3 cm3降至142.8 cm3),病例2腹段真腔容积术后3~24个月仅有少量增加(从7.9 cm3增至8.5 cm3)。这种现象说明两个病例远端真腔重塑效果不够理想。为模拟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个修改模型,通过参数计算表明,两个修改模型在整个残余夹层段的真腔压力均大于假腔压力,且假腔相对粒子滞留时间的数值均明显变大。这些计算结果预示着修改模型将获得更好的腹段真假腔重塑效果。结论基于CFD仿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TEVAR后早期(3个月左右)或可有效预测中远期血管重塑趋势,早期封闭(术后半年左右)肾下残余裂口可使腹段残余夹层获得更好的重塑效果,特别是远端真腔高度受压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 血管造影 仿真技术
下载PDF
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晶 贾鑫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背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临床证据有限,治疗要点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治疗要点。... 背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性临床证据有限,治疗要点目前还不明确。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治疗要点。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经过、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溃疡坏疽程度、辅助检查及血管通畅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65.5±5.53)岁;PTA治疗后随访24周。术后2周治愈10例、显著5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有效率94.4%。15例术后血管通畅,皮温增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好转,手术成功率83.3%。2例病变周围建立了滋养血管,临床症状好转。1例开通血管失败,临床症状无变化经胫腓骨截肢。术前术后Rutherford及Wagner分级随时间变化,术后值较术前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术后2~4周内溃疡愈合2例,转变为干性坏疽2例;4~8周内3例截趾平面清晰采取截趾(部分足、趾)手术(1例干性坏疽二次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均较PTA治疗前预截肢平面降低,保肢率94.4%。术后12周再狭窄率20%,经再次PTA治疗获得二期通畅。术后12周与24周一期通畅率均为80%;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 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重症下肢缺血 血管体区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血管重塑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睿 熊江 +1 位作者 郭伟 贾贺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近年来,TEVAR被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数项RCT及荟萃分析研究均显示出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有逐渐成为TBAD一线治疗方案的趋势[1-3]。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接受TEVAR的TBAD均能达到良性转... 近年来,TEVAR被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数项RCT及荟萃分析研究均显示出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有逐渐成为TBAD一线治疗方案的趋势[1-3]。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接受TEVAR的TBAD均能达到良性转归,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主动脉扩张、假腔不闭合等血管重塑不良情况,导致远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扩张 荟萃分析 血管重塑 假腔 预测因素 一线治疗方案 不良情况
下载PDF
基于术中测压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压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贾贺月 梁世超 +3 位作者 梅菲 左尚维 陈端端 熊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应用术中测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真假腔不同区段压力变化,验证基于功能学参数——真假腔第一压力平衡点(first balance position,FBP)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 目的应用术中测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真假腔不同区段压力变化,验证基于功能学参数——真假腔第一压力平衡点(first balance position,FBP)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夹层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TBAD患者进行TEVAR术中主动脉腔内测压,分析支架植入前后真假腔的压力变化,并基于2例患者术后随访的CTA资料进行图像分割和图像重建,比较随访期夹层假腔容积变化。结果9例患者支架植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FBP下移或压力差曲线右移,1例患者FBP改变不典型。患者1术后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获取的FBP位于腹主动脉段,术后3个月假腔容积较术后1周缩小40%(94.28 cm^(3) vs 156.60 cm^(3));患者2术后CFD计算结果显示术后FBP消失,真腔压力大于假腔,术后3个月假腔容积较术后1周缩小92.2%(11.50 cm3 vs 146.83 cm^(3))。结论术中测压结果初步证实TEVAR有利于增大TBAD患者真腔压力优势,术后FBP的变化与夹层真假腔容积变化有关。术后基于CFD获取患者早期压力变化有望成为预测TBAD患者术后转归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有创压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管理及进展
11
作者 李慧 金真真 +1 位作者 唐满秀 熊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也称为Buerger’s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缺血和血栓性浅静脉炎,其主要导致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闭塞性慢性病变,好发于45岁以下男性青壮年,但近年来女性的TAO发病率在逐步升高。TAO是导致青壮年严重下肢缺血的难治性...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也称为Buerger’s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缺血和血栓性浅静脉炎,其主要导致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闭塞性慢性病变,好发于45岁以下男性青壮年,但近年来女性的TAO发病率在逐步升高。TAO是导致青壮年严重下肢缺血的难治性血管疾病,截肢率和致残率极高。目前,TAO的病因尚不明确,其病理改变不同于动脉硬化、创伤性动脉血栓形成、腘动脉限迫综合征、血管炎性病变。TAO在世界范围内均可发病,但东亚地区的发病率较高。针对TAO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不断地研究TAO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更多的危险因素被发现,包括吸烟、基因改变、牙周炎等因素,同时关于TAO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管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及自我管理等的研究逐步增多。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TAO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管理原则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管理 治疗方式 危险因素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龙 郭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降主动脉疾病以开放手术为主的治疗格局[1],但受限于主动脉弓特殊的解剖形态、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及分支重建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弓部疾病一度被视为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降主动脉疾病以开放手术为主的治疗格局[1],但受限于主动脉弓特殊的解剖形态、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及分支重建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弓部疾病一度被视为腔内治疗的“禁区”和“最后争夺的阵地”[2]。尽管目前开放手术仍然是年轻、能耐受手术风险患者的治疗首选,但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及器材不断改良及成熟,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rch repair,EAAR)已被推向了全新的高度,逐渐成为外科手术风险较高患者的一种可行性选择。结合当前最新文献和本单位经验,本文将从EAAR定义、技术分类、治疗结果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未来热点等诸多方面进行简要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循证医学证据 耐受手术 外科手术 腔内技术 主动脉弓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及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吴忠隐 刘双庆 +2 位作者 张弘 卫任 熊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与脂联素+276G/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55例AAA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配对条...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与脂联素+276G/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55例AAA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配对条件同期纳入310例非AAA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质谱分析法测定DNA样本脂联素+276G/T位点,回归分析法探讨基因型和AAA的关系。结果 吸烟(OR=4.088,95%CI=2.297~7.275,P<0.001)、高血压(OR=2.105,95%CI=1.331~3.327,P=0.001)、外周动脉疾病(OR=2.328,95%CI=1.399~3.874,P=0.001)、血脂异常(OR=2.673,95%CI=1.651~4.328,P<0.001)是AAA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脂联素+276G/T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276G/T基因型频率在大、小AAA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A发生受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暂未发现AAA与脂联素+276G/T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脂联素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实验与计算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双静 熊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9-704,共6页
实验与计算生物力学已成为主动脉夹层(artic dissection, AD)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常用拉伸实验分析血管壁组织不同成分的力学属性,揭示了AD发生及发展的可能机制。AD的治疗和预后研究往往具有挑战性,目前正在探索使用... 实验与计算生物力学已成为主动脉夹层(artic dissection, AD)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常用拉伸实验分析血管壁组织不同成分的力学属性,揭示了AD发生及发展的可能机制。AD的治疗和预后研究往往具有挑战性,目前正在探索使用个性化计算模型作为改善临床结果的工具。借助计算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来模拟血流,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研究AD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技术可以个性化仿真患者主动脉内血流状况,为研究AD的形成过程、诊断治疗和预测疾病发展提供了帮助,但其为刚性壁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模型可模拟AD真实的血管壁变形、血管内血流状态和膜片运动,为评估AD的血流动力学提供了新视角。然而,临床医生从血管生物力学角度对AD的认识不足,尚未实现临床广泛应用,现结合现有文献就AD的实验与计算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生物力学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HIVA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晓辉 李民 +5 位作者 孙国义 张佳 刘杰 薛立娟 刘小平 郭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讨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188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CHIVA策略治疗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 目的探讨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188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CHIVA策略治疗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剥脱手术方式完成的226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CHIV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58.2±22.0)min vs(76.4±28.1)min,P=0.000];手术切口数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4.2±2.1 vs 7.1±3.0,P=0.000),但切口较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0±0.9)d vs(3.3±1.1)d,P=0.000]。此外,CHIVA组大隐静脉根部结扎165例(结扎比例为87.8%),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26例,100.0%)(P=0.000),CHIVA组未结扎23例中反流消除试验阳性16例。CHIVA组与传统手术组随访率(59.6%vs 43.4%)、浅静脉血栓形成(1.6%vs 5.3%)、静脉新形成血流正向的较粗大穿支(22.3%vs 0)、切口疼痛及感觉异常(4.3%vs 8.8%)、静脉曲张消退(41.5%vs 35.4%)及再手术率(4.3%vs 0)等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IVA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能够保留大隐静脉主干,相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二次手术干预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超声 保留策略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剥脱术 静脉曲张外科治疗
下载PDF
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Ⅰa型内漏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4 位作者 刘小平 王立军 贾鑫 熊江 马晓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8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a型内漏患者18例,采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 目的探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a型内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8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a型内漏患者18例,采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进行腔内栓塞治疗,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统计技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操作时间。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行超声或CT随访检查。结果18例手术均为局麻,8例为常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10例为烟囱技术治疗后内漏。技术成功率为88.9%,2例患者栓塞后仍存在内漏,术中无出血、无异位栓塞并发症,4例术前有症状的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消失。随访时间2~25(11±3)个月,随访期间无动脉瘤破裂,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或死亡。随访的17例患者中,瘤体最大径缩小的患者10例(58.8%),瘤体最大径无变化7例(41.2%)。结论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Ⅰa型内漏安全有效,早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内漏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下载PDF
正确评价应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开窗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雅亭 郭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81-82,85,共3页
自1994年Dake 等报告腔内修复技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病变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已逐步成为胸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VAR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死亡。但主动脉弓... 自1994年Dake 等报告腔内修复技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病变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已逐步成为胸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VAR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死亡。但主动脉弓病变涉及弓上分支的重建问题,一直是TEVAR的痛点。一方面,传统开放手术修复主动脉弓部病变的高死亡率(6%~20%)和高卒中率(12%)[1],促使腔内微创修复技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发展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又面临巨大挑战,举步维艰。尽管经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器材改进,目前TEVAR处理主动脉弓病变仍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达到实际临床需求。应用完全腔内重建弓部分支血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开窗技术、分支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包括顺行的“烟囱”技术和逆行的“潜望镜”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与开窗技术重建内脏动脉的方案类似,主动脉弓部的开窗技术也是通过支架型血管的“窗口”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开窗技术分“预开窗技术”和“原位开窗技术”两种。其中原位开窗技术存在极大技术挑战而在重建内脏动脉方面很少应用。本文仅对主动脉弓部开窗技术进行技术方案与临床证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窗技术 主动脉病变 腔内修复术 微创修复技术 疾病 胸主动脉 传统开放手术
下载PDF
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安全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智飞 续琴 +2 位作者 韩桂霖 冯燕 熊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安全体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行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的重症TAO患者96例,随机化分成3组各32例,分别为A组:平卧位,躯干与下肢夹角180&#... 目的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安全体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行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的重症TAO患者96例,随机化分成3组各32例,分别为A组:平卧位,躯干与下肢夹角180°,B组:躯干与下肢夹角120°,C组:躯干与下肢夹角90°,观察患者体位改变对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B组、C组与A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C组与A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与普通的动脉置管溶栓的体位要求不同,随着治疗方法及医疗器材的改进,护理常规应随之更新,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安全体位 舒适度评分
下载PDF
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对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续琴 冯燕 +1 位作者 胡智飞 董艳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对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重症TAO患者164例,接受保守治疗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96例为观察组。给予相同的疼... 目的探讨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注射液对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重症TAO患者164例,接受保守治疗者68例设为对照组,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治疗96例为观察组。给予相同的疼痛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30天、90天行疼痛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90天,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 2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30天、90天2组疼痛评分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随时间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总体有所下降,但在治疗后3天开始疼痛评分呈上升趋势。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靶动脉灌注GBE注射液对减轻重症TAO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患者活动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总体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疼痛评分 生活自理能力水平
下载PDF
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家森 贺晶 +3 位作者 刘朝阳 许永乐 傅仰木 王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028-1029,共2页
2019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航母--山东舰[1]正式加入南部战区海军,这标志着我远海作战本领的进一步加强,也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远海卫勤保障一般来说包含3种模式:(1)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 2019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制造的航母--山东舰[1]正式加入南部战区海军,这标志着我远海作战本领的进一步加强,也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现状远海卫勤保障一般来说包含3种模式:(1)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2],如远洋护航、国外撤侨、打击海盗、和平出访等情势下的卫勤保障,首要着眼于平时医疗保健,其次着眼于舰艇官兵日常生活中易患疾病的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卫勤保障 海战创伤救治 远海医疗后送 战斗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