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化的重症卫勤保障建设
1
作者 周飞虎 毛智 李青霖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8-1241,共4页
现代战争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常导致批量伤员出现,并涉及多个器官功能损伤。当医疗卫勤保障面临伤员伤情复杂、救治环境恶劣、转运距离远、可能涉及隔离等情况时,需要建立基于信息化卫勤保障的野战重症全身一体化综合救治体系。该体... 现代战争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常导致批量伤员出现,并涉及多个器官功能损伤。当医疗卫勤保障面临伤员伤情复杂、救治环境恶劣、转运距离远、可能涉及隔离等情况时,需要建立基于信息化卫勤保障的野战重症全身一体化综合救治体系。该体系应基于信息化卫勤保障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重症创伤救治特点,基于卫勤救治“零伤亡”理念,结合“移动ICU”及“云ICU”建设等,有助于实现伤员从现场、转运到救护所的连续、无缝监护与救治,实现重症救治的前移,综合提高卫勤救治效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卫勤 智慧化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ICU老年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联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雅婷 毛智 +1 位作者 刘超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背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老年重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种类繁多,导致其发生AAD风险显著升高,但关于老年重症患者发生AAD的相关因素分析报道极少。目的分... 背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老年重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种类繁多,导致其发生AAD风险显著升高,但关于老年重症患者发生AAD的相关因素分析报道极少。目的分析使用抗生素的ICU老年重症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联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联因素。结果共收集81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AD患者125例,非AAD组患者690例。与非AAD相比,AAD组年龄调整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更高,并且3代头孢抗生素、氟氧头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抗真菌药物使用率更高(P<0.05)。与非AAD组相比,AAD组有着更高的病死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气管切开(OR=7.227,95%CI:2.147~24.326,P=0.001)、连续肾脏替代治疗(OR=4.529,95%CI:1.344~15.258,P=0.015)、C反应蛋白水平高(OR=1.125,95%CI:1.019~1.241,P=0.019)、脂肪酶水平高(OR=1.005,95%CI:1.001~1.005,P=0.015)、a CCI高(OR=1.706,95%CI:1.373~2.121,P<0.001)、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4.040,95%CI:1.405~11.622,P=0.010)、3代头孢(OR=6.787,95%CI:2.791~16.506,P<0.001)、碳青霉烯类(OR=5.714,95%CI:1.874~17.425,P=0.002)、利尿剂(OR=9.098,95%CI:5.131~16.131,P<0.001)的老年重症患者发生AAD的风险更高。结论气管切开、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反应蛋白、脂肪酶、a CCI、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3代头孢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利尿剂使用是老年重症患者发生AAD的独立关联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重视对这类患者的前瞻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老年人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关联因素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症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毛智 周飞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营养管理在重症患者围手术期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ERAS的术前、术后营养干预是围手术期营养的核心内容。对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评估表单是能够提高肠内营养实施质量的手段。胃管、空肠营养管的管理需...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营养管理在重症患者围手术期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ERAS的术前、术后营养干预是围手术期营养的核心内容。对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评估表单是能够提高肠内营养实施质量的手段。胃管、空肠营养管的管理需根据患者状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听诊辅助徒手空肠营养管置入法或更便于ICU患者建立空肠营养通路。文章从术前营养评估与支持、术后营养管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表单管理、胃管及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路径、免疫营养制剂等方面探讨ERAS的营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营养 重症医学
下载PDF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新(综述) 毛智(综述) 周飞虎(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78-81,共4页
重症患者常合并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问题,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重症患者常合并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问题,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 血液净化 重症患者
下载PDF
ICU护士实施重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冰 王丹丹 +3 位作者 亢峥崎 孙岩 马燕兰 唐晟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体验,为促进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月-4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Colai... 目的了解ICU护士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体验,为促进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月-4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以下4个主题:①借力医护患有效沟通与配合;②缺少实施规范和管理制度;③面临实施困难和护理压力;④渴望专业团队和辅助设备。结论在推进重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过程中,既要有效运用正向引导,也要加快管理规范和操作指引的构建,从改善人力资源和辅助设备配置等多个角度研究改进对策,有效提高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活动 康复护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吕风娇 徐文颖 +4 位作者 曾焕新 胡星星 赵佳义 刘佳佳 程凌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的208例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初次髋部脆性骨... 目的探讨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的208例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得分为(44.49±5.35)分,明显低于意外创伤者区域性理想常模。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种类为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创伤后成长86.6%的变异量。结论初次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研究者需重视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监测与评估,迅速识别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的患者,从而精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建议在后续康复及随访过程中纳入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多维度评估,以达到更为全面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 创伤后成长 护理
下载PDF
重症恶性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被引量:2
7
作者 毛智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178-2179,共2页
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状况可能是影响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及早识别营养不良者或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对恶性肿瘤的治疗非常重要。对营养不良的高危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可防止营养不良的发... 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状况可能是影响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及早识别营养不良者或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对恶性肿瘤的治疗非常重要。对营养不良的高危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可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或恶化,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可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并增加病死率。应为病情严重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以防止肌肉分解、细胞氧化损伤并改善其免疫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者 高危患者 器官功能衰竭 细胞氧化损伤 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恶性肿瘤患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专科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大型三甲医院重症医学数据库的模式 被引量:17
8
作者 齐霜 毛智 +3 位作者 胡新 刘超 康红军 周飞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3-749,共7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科室信息系统,建立多参数重症医学数据库,为重症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为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了解科室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基于重症医学临... 目的进一步完善科室信息系统,建立多参数重症医学数据库,为重症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为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在充分了解科室临床及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整合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监护信息系统(Moniter)、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建立了重症医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及验证;并对比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MIMIC-Ⅲ)而逐步完善其内容及架构。结果在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运行期间,该重症医学数据库共纳入2207例次重症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前及在ICU期间的全部数据,如人口统计学信息、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出入量记录、样本采集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治疗和多种临床常用评分数据及诊断等。所收集的数据按照内容不同分别储存至不同的数据表中,各表通过主键相互连接。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可经信息系统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已经用于部分临床研究,可将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结论基于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系统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可为医疗机构进行重症患者规范化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帮助;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我国危重患者人群的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重症医学 信息系统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9
作者 齐霜 徐浩然 +3 位作者 胡婕 毛智 胡新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5,181,共7页
背景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高。准确预测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目的建立一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辅助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方法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 背景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高。准确预测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目的建立一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辅助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方法从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数据库筛选出符合Sepsis-3标准的脓毒症患者,随机抽取70%的病例作为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其余30%的数据用作验证集。使用极度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集成相关参数预测脓毒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死亡风险,预测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并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标准、快速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等对比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93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ICU内死亡患者551例,存活患者4388例;以患者是否ICU死亡作为结局,建立XGBoost模型获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敏感度0.841,特异性0.711,准确性0.726,均较其他评分高(P<0.05)。模型中排名前10的特征主要为:入ICU后24 h内血乳酸平均值、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是否患有恶性肿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重症监护病房类型、入ICU后24 h内血乳酸最大值。结论XGBoost模型较临床常用评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助于辅助临床决策,分配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极度梯度提升 大数据 死亡预测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损伤治疗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伟 潘纯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辅助方法。由于COVID-19进展快,呼吸治疗的难度大,该文结合在疫情一线救治COVID-19危重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应用上述方法时值得关注的方面,尤其是要早期识别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慎用肺复张,积极翻身拍背,取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早期主动插管机械通气,早期体外膜肺氧合,让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损伤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一项国内外重症数据库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云 寇佳琪 +2 位作者 赵永生 任为正 何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812,828,共6页
背景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发生率高,对接受重症监护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目的对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和美国重症监护医... 背景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发生率高,对接受重症监护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目的对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和美国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库Ⅳ版(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例的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探讨中美抗生素耐药形势差异及带来的启示。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2019年以及MIMIC-Ⅳ中2014-2019年的AP患者送检标本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分析AP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情况。结果我院AP患者数量为314例,培养鉴定出微生物菌株570株;MIMIC-Ⅳ中AP患者数量为604例,培养鉴定出微生物菌株368株。我院不同标本来源中(除尿液外)的微生物均以肺炎克雷伯菌(17.24%~26.92%)和鲍曼不动杆菌(13.56%~46.15%)为主;而MIMIC-Ⅳ中腹水、尿液和静脉血中检出最多的微生物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39%)、大肠埃希菌(22.22%)和肺炎克雷伯菌(16.90%)等,呼吸道标本和中心静脉导管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8.37%和100%)最多,胆汁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4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9%)较多。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MDRO的占比在90%以上,分别为94.55%和99.02%,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中MDRO的占比在80%以上,分别为82.14%和83.87%;MIMIC-Ⅳ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中MDRO的占比分别为25.93%,27.59%和26.83%。结论国内外重症数据库中急性胰腺炎患者标本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国外首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内首位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阴性菌耐药情况较国外明显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 MIMIC-Ⅳ数据库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新型含枸橼酸无钙置换液在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新 毛智 +2 位作者 李青霖 齐霜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含枸橼酸无钙置换液在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年4月-2019年12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且需要使用枸橼酸抗凝的重症患者88例,根据使用置换液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含枸橼酸无钙置换液在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年4月-2019年12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且需要使用枸橼酸抗凝的重症患者88例,根据使用置换液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使用含枸橼酸无钙置换液)与对照组(n=48,使用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对比两组滤器使用寿命及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滤器使用寿命长于对照组[(30.0±10.93)h/次vs.(24.3±8.19)h/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血滤机静脉压[1.9(1.5,2.5)mmHg/h vs.2.8(2.3,3.7)mmHg/h]、跨膜压[5.2(3.9,6.7)mmHg/h vs.8.7(6.0,9.1)mmHg/h]单位时间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明显低血压、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含钙置换液相比,新型含枸橼酸无钙置换液在血液净化抗凝时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可延缓血滤机压力上升,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枸橼酸抗凝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深化对血乳酸在脓毒症中作用与意义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辉 祝筱梅 姚咏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68-671,共4页
作为反映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指标,早期血乳酸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新近研究证实,乳酸可参与机体天然和获得性免疫调控,并且具有转录后修饰功能,直接影响脓毒症发展。非缺氧型乳酸增多、有氧糖酵解、主要能量底物等... 作为反映组织低灌注的重要指标,早期血乳酸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新近研究证实,乳酸可参与机体天然和获得性免疫调控,并且具有转录后修饰功能,直接影响脓毒症发展。非缺氧型乳酸增多、有氧糖酵解、主要能量底物等重要科学问题不断赋予乳酸新的角色和功能,很有必要深刻认识乳酸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脓毒症 转录后修饰 有氧糖酵解 免疫调控
下载PDF
烧伤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长期评估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14
作者 周一博 崔雅婷 +4 位作者 郝济伟 张庆红 李青霖 毛智 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16-521,共6页
背景烧伤患者预后与健康人群相比具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既往研究多聚焦于短期内患者的血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目的观察烧伤小鼠长期的血糖调控和脾T细胞靶向代谢水平,为探讨烧伤患者长期免疫力低下的代谢机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将雄... 背景烧伤患者预后与健康人群相比具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既往研究多聚焦于短期内患者的血糖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目的观察烧伤小鼠长期的血糖调控和脾T细胞靶向代谢水平,为探讨烧伤患者长期免疫力低下的代谢机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假伤组(n=44)和烧伤组(n=46),烧伤组建立小鼠15%全身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烧伤模型,另取7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24 d时,随机选取对照组2只、假伤组4只、烧伤组6只处死,磁珠分选脾CD3+T细胞,高压液相色谱结合质谱仪检测T细胞靶向代谢产物果糖1,6-二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和腺苷酸荷能。造模3个月时,比较各组小鼠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以及对葡萄糖耐受性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果烧伤后24 d的小鼠脾T细胞的靶向代谢组学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T细胞糖酵解途径中的果糖1,6-二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琥珀酸、乳酸和腺苷酸荷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顺乌头酸和异柠檬酸减少(P<0.05)。烧伤后3个月烧伤组小鼠的血糖水平高于假伤组小鼠(P=0.022),但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假伤组小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3)。萄糖耐受性试验中烧伤模型对于烧伤组血糖的影响高于假伤组(P<0.001),但是在胰岛素敏感实验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683)。结论小鼠烧伤后血糖在较长期处于升高水平,且存在T细胞葡萄糖代谢缺陷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糖调控 T细胞葡萄糖代谢 胰岛素敏感性试验 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血浆置换介入时机与肝损伤分期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何宗忠 王敏 +11 位作者 庄远 林洁 张雷英 邹立洋 李玲玲 马春娅 刘晓敏 权香 江颖 周谋 康红军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8-73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TPE)介入时机及肝损伤分期辅助治疗劳力性热射病患者(EHS)的预后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EHS患者127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2组,根...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TPE)介入时机及肝损伤分期辅助治疗劳力性热射病患者(EHS)的预后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EHS患者127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2组,根据ALT、AST、TBIL、DBIL指标动态变化分为5期;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生存组11例、死亡组12例被纳入统计分析。行TPE辅助治疗20例;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临床结局,评价介入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中,没有肝损伤和可进展到肝脏修复期的共14例,死亡3例、病死率21.43%;不能进展到肝脏修复期9例,死亡9例,病死率100%,2者比较有差异(P<0.05)。首次TPE如在肝损伤第3期之前介入的病死率为23.08%(3/13),达到或超过第3期才介入的病死率85.71%(6/7),2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EHS合并肝损伤的患者应在肝损伤第3期之前积极行TPE治疗,阻断其病理生理过程,使之跃过第3期,从而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肝损伤 血浆置换
原文传递
重症医学大数据研究的基础设施与意愿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14 位作者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 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原文传递
薯蓣皂苷抗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文鹏 张骁慧 +2 位作者 徐菡 刘超 张金英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一种机制,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寻找有效的抗氧化剂成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薯蓣皂苷...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一种机制,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寻找有效的抗氧化剂成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薯蓣皂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薯蓣皂苷在抗氧化应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概述了氧化应激的概念和机制,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薯蓣皂苷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增加机体内源性抗氧化剂的产生和释放,抑制Nrf2-ARE通路、NF-KB通路、MAPK通路、Keap1-Nrf2通路、AMPK通路等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薯蓣皂苷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设备物联网方案设计与应用实现
18
作者 梁洪 孙继鹏 +4 位作者 范勇 曹德森 何昆仑 张政波 毛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疗设备密集,设备种类繁多,医疗设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因此ICU医疗设备物联对于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ICU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ICU医疗设备物联网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解...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疗设备密集,设备种类繁多,医疗设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因此ICU医疗设备物联对于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ICU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ICU医疗设备物联网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整体架构设计、设备物联与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标准化方法、平台建设及应用实现等。整体架构按照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设计,提出了3种设备物联与数据采集模式,提出了基于患者监护设备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IHE-PCD)的数据标准化方法。本研究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实践验证,共实现4个ICU病区122台设备物联,接入存储数据217.6亿条,数据量12.5 TB,解决了在ICU难以系统性进行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和数据整合的问题,取得的显著效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医院ICU物联网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参考,为医疗大数据分析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可以支撑改善ICU医疗服务,推进ICU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物联网 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设备 数据采集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28天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青霖 胡新 +3 位作者 毛智 齐霜 康红军 周飞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I-AKI)患者临床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28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SI-AKI患者44例,根据AKI发生48h内是...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I-AKI)患者临床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对28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SI-AKI患者44例,根据AKI发生48h内是否行CRRT分为早期CRRT组29例和晚期CRRT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及28d预后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患者28d预后。结果根据KDIGO分期标准,AKI1期13.6%(6/44),2期18.2%(8/44),3期68.2%(30/44)。短暂性AKI占18.2%(8/44),持续性AKI占81.8%(36/44)。AKI发生28d时15例死亡。早期CRRT组相比晚期CRRT组患者糖尿病比例(31.0%和6.7%,P=0.048)高,CRRT时收缩压[(114±15)和(130±20)mmHg(1mmHg=0.133kPa),P=0.005]、平均动脉压[(82±11)和(91±18)mmHg,P=0.040]、血肌酐(197.0和418.9μmol/L,P=0.002)、尿素氮(12.9和35.0mmol/L,P<0.001)、血钙(1.9和2.0mmol/L;P=0.007)、血镁(0.7和0.8mmol/L,P=0.013)水平低,血红蛋白[(96±26)和(84±13)g/L,P=0.046]及血乳酸(3.8和1.7mmol/L,P=0.009)水平高,AKI3期患者比例(58.6%和86.7%,P=0.041)低。早期CRRT组患者28d病死率31%(9/29),晚期CRRT组患者28d病死率40%(6/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结论早期CRRT没有明显改善SI-AKI患者28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与休克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晴 毛智 +4 位作者 陈金明 杨彬 虎磐 薛超 周飞虎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与休克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8-01收入ICU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休克患者。依据胃残留(>250 ml)、呕吐、腹平片或腹部CT阳性、肠管缺血或穿孔表现将患者分为肠... 目的探讨血乳酸与休克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8-01收入ICU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休克患者。依据胃残留(>250 ml)、呕吐、腹平片或腹部CT阳性、肠管缺血或穿孔表现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耐受组和肠内营养不耐受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及剂量、血乳酸、肠内营养剂量与速度。分析血乳酸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肠内营养耐受组114例,肠内营养不耐受组32例,不耐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与耐受组无明显差异。但血乳酸值高于耐受组(P<0.001),急性胃肠损伤分级程度高于耐受组(P<0.001)。多元回归分析校正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显示血乳酸值升高(>2.0 mmol/L)是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预测因素[OR为6.8;95%CI(2.9~16.0)]。结论休克患者血乳酸值高(>2.0 mmol/L)时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急性胃肠损伤 耐受性 休克 血乳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