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烧伤休克时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耿世佳 任明姬 胡森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烧伤休克 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器官 治疗 生机 机体代谢 内毒素移位 血容量减少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3 位作者 于燕 顾春瑜 雷树红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内毒素 脓毒症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0-616,共7页
Dendritic cells(DCs),representing a heterogenous population of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re the initiators and modul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s.Studies indicate that regulatory T cells contribute to imm... Dendritic cells(DCs),representing a heterogenous population of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re the initiators and modulators of the immune responses.Studies indicate that regulatory T cells contribute to immune nullipotency and immune suppression via cell-cell contact or cytokine secretion.These two kinds of cells may be valuable tools for modulating immunity in the setting of autoimmunity,cancer,chronic viral infections and graft rejection,etc.Here we discus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functions of regulatory T cells and denditic cells-based immunoreg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内皮素与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盛志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33-436,共4页
关键词 脓毒症 发病机制 大鼠心肌细胞 ARDS 血浆 感染 脓毒性休克 器官损害 内皮素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感染.炎症.修复》 200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免疫学 TLRS 信号转导蛋白 天然免疫 感染作用 抗微生物 细胞表面
下载PDF
中枢神经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国强 胡森 张宝林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 内分泌系统 免疫网络 机体 整体协调 外分泌腺 生理活动 生理功能 神经纤维 外环境 受神经 投射 体内 器官 控制 监测 代谢
下载PDF
舌下或颊黏膜二氧化碳分压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志谷 付小兵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科研工作者曾经对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循环衰竭、ICU等重症患者建立了许多监控和诊疗指标。然而不少指标不仅费时、费钱,介入操作还会导致新的创伤,时效性也比较差,很难常规应用。
关键词 血气测量 经皮 颊黏膜二氧化碳分压测定术
下载PDF
蚕丝素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潜在作用
8
作者 吴志谷 盛志勇 《感染.炎症.修复》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引起皮肤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有撕裂伤、皮肤病、新生物形成、感染、烧伤和其他创伤等。皮肤缺损或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缺失,可能造成感染、脱水和组织坏死甚至创伤性休克等不良后果。
关键词 潜在作用 组织工程 皮肤组织缺损 创伤性休克 丝素 功能缺失 皮肤屏障 皮肤缺损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组织损伤效应及其干预途径 被引量:37
9
作者 姚咏明 徐珊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9-465,共7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严重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重要晚期介质,参与了包括肺脏、肝脏、肠道在内的多器官损害过程。采用HMGB1中和抗体或特异性拮抗剂抑制其分泌(丙酮酸乙酯、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或下调其基因表达(正丁酸钠、信...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严重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重要晚期介质,参与了包括肺脏、肝脏、肠道在内的多器官损害过程。采用HMGB1中和抗体或特异性拮抗剂抑制其分泌(丙酮酸乙酯、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或下调其基因表达(正丁酸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效应,并可能为严重脓毒症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干预策略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烫伤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急性肾损伤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强 姚咏明 +4 位作者 王文江 咸力明 董宁 徐姗 窦科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8-483,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肾脏HMGB1及急性肾损伤的可能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动物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肾脏HMGB1及急性肾损伤的可能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动物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和血必净组(n=30),分别于伤后8、24、72h活杀取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HMGB1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HMGB1蛋白表达;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伤组比较,烫伤组肾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于伤后8、24、72h显著增强(P<0.05,P<0.01),血清Cr水平于伤后24、72h显著增高(P<0.05,P<0.01)。给予血必净治疗后24、72h动物肾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P<0.05,P<0.01),血清Cr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观察烫伤组肾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以24h最重,血必净组24、72h病理形态改变则明显减轻。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严重烫伤后肾脏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显著下调肾组织HMGB1合成与释放,并减轻烫伤所致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血必净注射液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3-99,共7页
αβTCR+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DN Treg细胞)被证实具有通过对效应性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应答的能力。DN Treg细胞与特异性抗原接触后增加其调节活性,该过程部分通过其对抗原呈递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的识别作... αβTCR+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DN Treg细胞)被证实具有通过对效应性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应答的能力。DN Treg细胞与特异性抗原接触后增加其调节活性,该过程部分通过其对抗原呈递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的识别作用介导。DN Treg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可通过Fas和Fas配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介导其杀伤效应。对DN Treg细胞功能特性、分子表达方式及其激活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临床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 TREG细胞 效应T细胞 FAS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样分子2促进热损伤小鼠CD4阳性T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鹤 田昭涛 +1 位作者 姚咏明 黎檀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重度烫伤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14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应用小RNA干扰技术制作si TIPE2/过表达慢病毒,复制小鼠重度烫伤模型。分离BALB/c小鼠脾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重度烫伤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14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应用小RNA干扰技术制作si TIPE2/过表达慢病毒,复制小鼠重度烫伤模型。分离BALB/c小鼠脾脏CD4^+T细胞,检测各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Smad2/Smad3、磷酸(P)-Smad2/P-Smad3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家族蛋白Bcl-2/Bim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CD4^+T内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情况及细胞色素C的变化和各组小鼠CD4^+T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化情况。结果 si TIPE2-burn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2.33%,较sham组外其余组减少,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灰度值)显著降低(P<0.01)。si TIPE2-burn组Bcl-2的蛋白表达较其余组升高(P<0.05),Bim的表达则降低(P<0.05)。si TIPE2-burn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水平均较sham组外其余组降低(P<0.05),caspase-3活性较TIPE2-burn组降低(P<0.01),caspase-8、caspase-9活性较其余组降低(P<0.05)。TIPE2-burn组凋亡率最高,TIPE2-burn组Smad2/Smad3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P-smad2/P-Smad3蛋白表达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CD4^+T内线粒体膜电位较其余组降低(P<0.01),细胞色素C水平升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较其他组均升高(P<0.05)。结论 TIPE2作为一种重要的负向调控分子,可通过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即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线粒体相关凋亡途径加速T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蛋白-8样分子2 热损伤 脓毒症 免疫 凋亡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峰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宁 徐珊 盛志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2,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的HMGB1(10、100、1000、10000ng/ml)作用24h,或以10000ng/ml的HMGB1作用不同时间(6、12、24、48h)后,以连接素Ⅴ/放线菌素D双...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浓度的HMGB1(10、100、1000、10000ng/ml)作用24h,或以10000ng/ml的HMGB1作用不同时间(6、12、24、48h)后,以连接素Ⅴ/放线菌素D双染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不同浓度的HMGB1刺激24h,其中10000ng/ml组HMGB1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最强,为(39.84±5.98)%,与对照组(4.49±1.7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以10000ng/ml的HMGB1作用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其中24h组凋亡率发生最高,为(38.30±6.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MGB1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凋亡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与肿瘤治疗
14
作者 孙奎 乔瑞峰 黎君友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肿瘤一直是人们急于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各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对细胞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更引入注目,IL-12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肿瘤动物模型 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D14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后CD14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蔺静 姚咏明 +4 位作者 黄志红 于燕 朱敬民 柴家科 盛志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烧伤后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及其与脓毒症易感性、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6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D14基因多态性。同时,对患...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烧伤后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及其与脓毒症易感性、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6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D14基因多态性。同时,对患者白细胞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血清sCD14浓度与CD14-159位点基因型以及烧伤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TT、TC、CC三种基因型患者白细胞CD14 mRNA、TNF-αmRNA表达,血清sCD14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T、TC基因型CD14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C纯合子(P<0.05或P<0.01),伤后第7天CC基因型血浆sCD14水平显著低于TC基因型(P<0.05);同时,TT纯合子的TNF-α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C纯合子(P<0.05)。此外,伤后第7、21天死亡组CD14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CD14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基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原 CD14 基因多态性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烫伤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立锋 姚咏明 +3 位作者 张立天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I)的变化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将1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伤组(32只)、烫伤...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I)的变化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将1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伤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干预组(32只)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抗体干预组(32只)。后4组实验动物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烫伤后1,3,5,7d无菌取血和脾脏,免疫磁珠法分离大鼠脾脏CD4^+ CD25^+Treg。采用ELISA检测血清HMGB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CTLA-4)及又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结果(1)烫伤延迟复苏导致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伤后1—7d显著升高,于第3天达峰值(P〈0.01)。EP干预后烫伤大鼠血清HMGB1水平1~7d均明显降低。RAGE抗体干预对烫伤大鼠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2)与假烫伤组比较,严重烫伤后1~7d脾脏Treg表面RAGE、CTLA-4及Foxp3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EP干预组及RAGE抗体干预组上述三项指标较烫伤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严重烫伤后HMGB1可通过RAGE受体对Treg免疫抑制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参与烫伤后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翼螺旋转录因子 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小鼠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峰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1)HMGB1的刺激,...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1)HMGB1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6、12、24、48、7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TNF-α、IL-10及ICAM-1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以及s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1000ng/ml的HMGB1作用24h,可使巨噬细胞的TNF-α、ICAM-1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00ng/ml HMGB1的作用最强,呈剂量一效应关系。而IL-10仅在1000ng/ml HMGB1作用时表达有所增加。以100ng/ml的 HMGB1作用不同时问后,培养上清液TNF-α与sICAM-1的浓度48h达高峰(P〈0.01),呈时间一效应关系,HMGB1对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呈“双峰”特征,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的HMGB1可诱导巨噬细胞合成、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促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小鼠巨噬细胞 黏附分子表达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sICAM-1 ICAM-1基因表达 细胞培养上清液
原文传递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体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辉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月青 于燕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d后用LPS刺激,分别于刺激前及刺激10、30、60... 目的探讨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d后用LPS刺激,分别于刺激前及刺激10、30、60、120min时观察JAK2、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每时相点重复测定4次,以积分吸光度(IA)值表示;另取细胞分为正常组、LPS刺激组、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培养3d后用LPS刺激后4组细胞,刺激前2h,后3组分别加入AG490、氟达拉滨及雷帕霉素,观察各组HMGB1基因表达及蛋白释放情况,每组重复测定4次。结果LPS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JAK2、STAT1及STAT3在短时间(120min)内活化,其中STAT3活化最为迅速,10min即可达到峰值(7.47±0.56)。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HMGB1基因表达均明显受抑制,其表达量均明显低于LPS刺激组(P<0.01),其中JAK2抑制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余两个抑制组则与正常组相近(P>0·05);但3个抑制组HMGB1蛋白表达量与LPS刺激组基本相同,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JAK-STAT通路可在LPS刺激下早期活化,部分参与了诱导HMGB1合成的信号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脂多糖(LPS) 鼠腹腔巨噬细胞 转录活化因子 JANUS激酶 合成释放 信号转导 调节作 内毒素 体外诱导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的表达与病情程度相关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鹤 冯聪 +2 位作者 田昭涛 姚咏明 黎檀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6,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是否参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9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是否参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9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IPE2和血浆黏病毒抗性蛋白1(MX1)的mRNA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9例ARDS患者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为(25±3)分,PCT平均为(1.85±0.41)μg/L,CRP平均为(18.0±3.0)mg/L。ARDS组PBMC中TIPE2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Ct:3.28±0.15比8.87±0.20,P〈0.001),而血浆MX-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Ct:39.44±0.46比20.10±0.32,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PE2mRNA与MX1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01),与APACHEⅡ评分也呈显著负相关(r=-0.781,P〈0.001),而与PCT、CRP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43、0.330,均P〉0.05);MX1mRNA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01),而与PCT、CRP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0、0.210,均P〉0.05)。结论ARDS患者存在TIPE2表达下调,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TIPE2可能参与了ARD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免疫平衡 干扰素 Ⅰ型 急性生 理学号厘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受体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峰 姚咏明 +2 位作者 徐珊 董宁 盛志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受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刺激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实验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受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刺激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MGB1组、HMGB1+抗RAGE抗体组、HMGB1+rmRAGE/Fc组,分别观察巨噬细胞摄取中性红能力、对L1210细胞的杀伤作用(MTT法)、趋化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趋化装置)、细胞表面I-A^k抗原表达(流式细胞术)的变化。结果100μg/L的HMGB1作用于巨噬细胞48h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RAGE表达明显上调(P〈0.01);HMGB1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杀伤活性、趋化活性及I-A^k抗原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MGB1+抗RAGE组与HMGB1+rmRAGE/Fc组(P〈0.01)。结论HMGB1可诱导RAGE表达增强,RAGE是HMGB1作用于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受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