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菲菲 王禹 +7 位作者 陈练 荆晶 王立军 张威 张国明 张慧 张大为 白启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5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6月15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62.5±10.82)岁(38~83岁),其中44例(29.33%)患者术中应用...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6月15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62.5±10.82)岁(38~83岁),其中44例(29.33%)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结果 IVUS对斑块性质的分析显示非分叉病变组软斑块多见,而分叉病变组混合斑块(纤维钙化)多见;单纯冠脉造影组与IVUS组测得数据比较,前者的最小管腔直径(1.72±0.62)mm比(2.27±0.38)mm,最小管腔面积(2.62±1.87)mm2比(4.93±1.63)mm2,均明显低于IVUS组,面积狭窄率(78.08±7.31%)比(64.53±9.18)%,明显高于IVUS组,且单纯冠脉造影组置入的支架比IVUS指导组偏小(3.46±0.36)mm比(3.75±0.26)mm;IVUS指导组的再发心绞痛(15.91%比35.8%)、TLR(0%比16.05%),和总MACE事件(2.27%比19.75%)均明显低于无IVUS指导组。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应用IVUS指导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229例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红岩 王禹 +3 位作者 黄党生 沈东 张春红 白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狭窄血运重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长期的影响。方法:自2004-02至2009-04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狭窄血运重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长期的影响。方法:自2004-02至2009-04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9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83.8%,肾动脉直径狭窄率由术前的(70±11)%降至术后的(12±10)%。随访139例患者,平均收缩压由术前(151±25)mmHg降至随访时(137±1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由术前(82±15)mmHg降至随访时(77±11)mmHg,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降压药由术前平均(2.4±1.2)种降至随访时(1.8±0.9)种;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SCr)及校正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至2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4例,非开口病变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支架内再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病变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 高血压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StentBoost技术的应用及其与血管内超声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菲菲 王禹 +5 位作者 张丽伟 孙红岩 沈东 郭金花 许明明 郝春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StentBoost技术增强冠状动脉支架显影及检测支架扩张不充分的可行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比较。方法:2009-03至2009-06间我院17例同时行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患者资料,平均年龄(55.76±12.63)岁,32~79岁,其中男性13... 目的:探讨StentBoost技术增强冠状动脉支架显影及检测支架扩张不充分的可行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比较。方法:2009-03至2009-06间我院17例同时行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患者资料,平均年龄(55.76±12.63)岁,32~79岁,其中男性13例(76.47%),女性4例(23.53%),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IVUS和StentBoost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小支架直径IVUS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33,P<0.0001)优于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08,P<0.0001),以及优于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589,P<0.0001),而支架偏心指数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最好(r=0.5527;P=0.021)。结论:与QCA相比,StentBoost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血管内超声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杰 白静 +6 位作者 王禹 张丽伟 沈东 杨菲菲 张国明 张慧 张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比较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小时内行急诊PC... 目的:比较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小时内行急诊PCI者为AMI<24h组27例;AMI后超过24小时行择期PCI、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PCI者为对照组118例〕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事件。用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结果:AMI<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周围血管疾病的比例降低(29.6%vs75.4%,P=0.000;7.4%vs22.0%,P=0.032;25.9%vs50.0%,P=0.023);明确血栓病变增加(22.5%vs3.2%,P=0.000);PCI治疗的平均靶血管支数少(1.1±0.4vs1.4±0.5;P=0.038);预扩张压力较低(11.9±3.1vs13.4±3.2P=0.008),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比例高(93.3%vs77.3%,P=0.014);主要出血并发症增加(14.8%vs4.2%,P=0.042);心因性死亡率增高(7.4%vs0.0%,P=0.004);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Ⅱb/Ⅲa拮抗剂的使用率升高(63.0%vs22.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AMI急诊行PCI更易发生出血等致死性并发症。但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预后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慧 王禹 +6 位作者 王秋霜 张梅青 姬冬冬 孟娟娟 张丽伟 沈东 张春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室功能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及其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党生 杨菲菲 +10 位作者 沈东 张丽伟 孙红岩 张春红 张许文 王宇玫 白静 马永江 熊敏俊 陈强 郭金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增强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显影以及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09-03至2010-07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SB指导下给予球囊后扩张的184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4.5±10.9)岁(42...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增强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显影以及对球囊后扩张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09-03至2010-07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SB指导下给予球囊后扩张的184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64.5±10.9)岁(42~83岁),对其后扩张前后SB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其中52例(28.26%)患者给予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并分别对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QCA)、IVUS和SB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扩张后较后扩张前支架内最小直径[(2.72±0.35)mm vs.(2.42±0.39)mm]、支架内最大直径[(3.26±0.37)mm vs.(3.09±0.38)mm]及支架内平均直径[(2.99±0.36)mm vs.(2.76±0.43)mm]均明显增大,支架偏心指数(0.17±0.04 vs.0.22±0.0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内最小直径IVUS与SB的相关性r=0.979,P<0.0001;冠脉狭窄程度定量分析与SB的相关性r=0.973,P<0.0001;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64,P<0.0001。结论:SB与IVU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评价支架置入效果以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 后扩张 血管内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肌缺血总负荷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静 王禹 +4 位作者 袁先进 陈杰 王一茹 刘丽凤 王秋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行DCG检查的835例患者,进行TIB阳性评价。对可疑冠心病的15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69例和非糖尿...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行DCG检查的835例患者,进行TIB阳性评价。对可疑冠心病的15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69例和非糖尿病组81例;又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7例和多支病变组103例。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状动脉积分。分析TIB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35例老年患者中,116例提示TIB阳性。TIB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68.6%,符合率为73.3%,阳性预测值为83.8%,阴性预测值为63.2%。糖尿病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多支病变组TIB值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TIB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95,P<0.01)。结论 TIB阳性老年患者中,随着TIB值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越严重。糖尿病可能影响T1B的阳性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心痛 心电描记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完全血运重建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亮 陈杰 +4 位作者 白静 张慧 杨菲菲 张国明 王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对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接受PCI治疗的14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基线特征、PCI操作特点、住院期间事件和6个月以上中远期预后... 目的探讨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对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接受PCI治疗的14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基线特征、PCI操作特点、住院期间事件和6个月以上中远期预后事件。分析高龄患者中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两组间临床、介入治疗、院内事件及中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145例患者中53例(36.6)进行了完全血运重建,92例(63.4)进行了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多支病变和tandenm病变显著增多(94.6vs.50.9,P<0.01;1.06±0.91vs.0.50±0.61,P<0.01),SYNTAX积分也更高(27.46±15.65vs.13.80±8.90,P<0.01);PCI病变成功率和操作成功率均显著下降(91.4vs.100.0,P<0.05;88.7vs.100.0,P<0.01)。然而两组间临床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较完全血运重建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比例显著升高(17.4vs.7.5,P<0.05),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不完全血运重建并非中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48;95CI:0.183~78.124;P=0.1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MACCE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P=0.15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难度更大、手术风险更高,而不完全血运重建并未增加远期MACCE的发生率,辅以药物治疗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预后
下载PDF
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白静 王一茹 +1 位作者 陈杰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规律及临床特点,寻找筛查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方法收集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34例,根据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无症状组55例和症状组79例。分析2组24h平均心室率、P波离散度、临... 目的探讨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规律及临床特点,寻找筛查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方法收集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34例,根据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无症状组55例和症状组79例。分析2组24h平均心室率、P波离散度、临床特征等的差异,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P波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男性比例明显多于女性(P<0.01),24 h平均心室率及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平均心室率明显低于症状组(P<0.01)。无症状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及夜间发作心房颤动次数明显高于症状组[65.5%vs 40.5%,(20.18±4.85)次vs(3.27±1.74)次,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夜间阵发性心房颤动、服用β受体阻滞剂、24h平均心室率、阵发性心房颤动时最快心室率和平均窦性心率患者更易发生无症状阵发性心房颤动(P<0.05)。结论男性、夜间心房颤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平均心室率较慢的患者发作心房颤动时,表现为无症状,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高危人群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律失常 心性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红岩 王禹 +3 位作者 黄党生 沈东 张许文 白静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9例患者肾动...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9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96.1%。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0%±11%降至12%±10%。术后随访138例患者,血压由治疗前的(151±25/82±15)mmHg降至治疗后的(137±16/77±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降压药由(2.4±1.2)种降至(1.8±0.9)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长期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术 高血压
下载PDF
冠脉造影SYNTAX积分对高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远期结局的预测能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亮 陈杰 +4 位作者 白静 杨菲菲 张国明 张慧 王禹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检测指标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并分析SYNTAX积分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远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资料,依据SYNTAX积分分为:低分组(0-22分)84例,中分...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检测指标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并分析SYNTAX积分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远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资料,依据SYNTAX积分分为:低分组(0-22分)84例,中分组(23-32分)32例,高分组(≥33分)29例。收集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术资料和6个月以上中远期随访结果。结果随着空腹血糖和血清肌酐的升高,SYNTAX积分显著增加。113例随访期≥6个月,按SYNTAX积分递增顺序三组间中远期预后比较,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10.8%vs12.5%vs25.0%,P=0.224)、心绞痛复发(32.3%vs29.2%vs50.0%,P=0.233)、再次入院(23.1%vs20.8%vs41.7%,P=0.164)、全因死亡(6.2%vs 8.3%vs 12.5%,P=0.616)等终点事件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YNTAX积分与中远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SYNTAX积分 预后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对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心肌重构的影响
12
作者 白静 陈杰 +2 位作者 王一茹 刘丽凤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培哚普利,2~8 mg/d;对照组不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采用二维超声心...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培哚普利,2~8 mg/d;对照组不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前后心脏各参数,随访18个月。结果与置入前比较,对照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LVEF明显增加(P<0.05)。18个月时,2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18个月时,患者心肌重构已出现改变。培哚普利可改善患者心肌重构,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下载PDF
放疗致左主干99%狭窄并反复晕厥一例
13
作者 张春红 姬瑞华 +1 位作者 张丽伟 王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反复晕厥 狭窄 放疗 肺上叶切除术 肺泡细胞癌 周围性肺癌 放射治疗 高脂血症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技术StentBoos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14
作者 杨菲菲 王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PCI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无论是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如支架术后再狭窄或血栓形成.许多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支架扩张不完全或贴壁不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X线影像增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紫杉醇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美珠 刘宏斌 +2 位作者 黄党生 于茜 肖湖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置入与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IR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DES治疗的IRS患者共171例,分别接受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PC...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再置入与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IR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DES治疗的IRS患者共171例,分别接受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PCB group,n=75)和第二代DES(G2-DES)治疗(G2-DES group,n=96),对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一年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资料(病变血管、支架特征、平均扩张压、扩张时间、支架内与节段内再狭窄率、最小管腔支架等)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晚期管腔丢失、二次再狭窄率、全因死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冠脉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使用器械上(支架长度、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PCB组的平均扩张压力更低(P<0.001),扩张时间更长(P<0.001),另外PCI后,PCB组支架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1),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更低(P=0.035);且术后节段内管腔狭窄率更高(P=0.002),但是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86)。随访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CAG特征及MACE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IRS安全有效,与第二代DES治疗IRS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紫杉醇药物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岱 陈兵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3346-334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在我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或治疗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采取的相对应处理措施。结果336例经桡动...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在我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或治疗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采取的相对应处理措施。结果336例经桡动脉CAG和PCI术中,有13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87%,其中皮下血肿7例(2.08%),假性动脉瘤3例(0.89%),动静脉瘘3例(0.89%)。经及时处理后,全部予以纠正,并改进了护理干预措施,为以后这类并发症的护理提供了依据和方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注意观察外周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门诊筛查流程及现状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韵岱 李丹丹 +9 位作者 董蔚 李莉 罗俊 杨杰孚 屈正 李曙光 成肖杰 季汉华 赵燕 黄党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5-999,共5页
目的在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心内科门诊患者中进行规范的血糖筛查,以了解心内科门诊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及临床门诊筛查流程的现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家符合资质的综合医院心内科,选取年龄18岁以上,且具有较高糖尿病患病风险... 目的在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心内科门诊患者中进行规范的血糖筛查,以了解心内科门诊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及临床门诊筛查流程的现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家符合资质的综合医院心内科,选取年龄18岁以上,且具有较高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人口学数据、疾病诊断及病史信息,在随机血糖检测后,对空腹随机血糖≥6.1mmol/L和餐后随机血糖≥7.8mmol/L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人体测量和问卷调查。患病率采用调整的患病率。结果11家中心共人组7778例患者,经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初筛后,预约OGTr筛查的患者为3861例,实际进行OGTT筛查的患者为3019例,占预约人数的78.2%。进行OGTT筛查的3019例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为1287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8.64%(1287/6904),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9.87%(95/478),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22%(352/3819),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4.81%(153/1033);符合糖耐量减低(IGT)诊断标准的患者为996例,IGT患病率为14.43%(996/6904)。153例随机血糖低于7.8mmol/L的患者也进行了OGTT筛查,结果发现有40例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检出率为26.14%(40/153)。结论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建议对心内科就诊的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OGTT筛查,以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防止空腹血糖正常的已患有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心血管病患者漏诊。采用0GTT试验进行糖尿病筛查是可行的,患者的依从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以反复晕厥为表现的左主干严重狭窄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伟 王禹 +4 位作者 张春红 沈东 郭金花 许明明 郝春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4-845,共2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晕厥20d”入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2年前有“右肺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病史”,术后曾行25次放射性治疗(具体剂量不详)。入院诊断:晕厥原因待查。人院各项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 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晕厥20d”入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2年前有“右肺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病史”,术后曾行25次放射性治疗(具体剂量不详)。入院诊断:晕厥原因待查。人院各项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收缩末容积22mm,舒张末容积40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300mg。16h后患者突发胸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晕厥 左主干 左心室射血分数 狭窄 肺小细胞肺癌 糖尿病史 入院诊断 放射性治疗
原文传递
人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后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一茹 白静 +2 位作者 陈杰 刘丽凤 王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FMSCs),观察低温冻存复苏后HAFMSCs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取12份自愿捐赠的孕16~20周羊水标本,采用改良两步法分离培...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FMSCs),观察低温冻存复苏后HAFMSCs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取12份自愿捐赠的孕16~20周羊水标本,采用改良两步法分离培养HAFMSCs,用含量不同的FBS、DMSO冻存液冻存细胞,液氮冻存12周后42℃水浴复苏,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并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复苏后HAFMSCs表型。对冻存复苏后的HAFMSCs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并分别采用油红O、von Kossa染色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细胞冻存前后Oct-4、Nanog mRNA表达差异。结果细胞冻存12周后,不同的冻存方案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有差异,优化的冻存方案为DMEM/FBS/DMSO=50%/40%/10%。冻存复苏后的HAFMSCs呈漩涡状排列,生长曲线呈S形,与冻存前细胞生长曲线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冻存复苏后细胞的MSCs表型CD29、CD44、CD73、CD90为阳性,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CD45为阴性。成脂、成骨诱导21 d,油红O、von Kossa染色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冻存前后Oct-4、Nanog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FMSCs具有体外增殖快、分化能力强的优势;并可耐受短期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高,生物学特征及分化潜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冻存液DMEM/FBS/DMSO=50%/40%/10%是较好冻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 冻存复苏 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人羊水来源c-kit^+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心肌诱导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静 王一茹 +2 位作者 刘丽凤 陈杰 王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人羊水来源c-kit^+间充质干细胞(c-kit^+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c-kit^+HAFM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心肌诱导分化能力。方法通过产前诊断或自愿引产获取50份孕中期羊水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选c-kit^+HA... 目的探讨人羊水来源c-kit^+间充质干细胞(c-kit^+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c-kit^+HAFM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心肌诱导分化能力。方法通过产前诊断或自愿引产获取50份孕中期羊水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选c-kit^+HAFMSCs,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观察行细胞表型鉴定。在体外经成骨及成脂诱导分化,于诱导培养后21 d采用yon Kossa染色观察钙沉积颗粒,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经5氮-2'脱氧胞苷心肌诱导前后,NKx2.5、Tbx5、GATA-4、α-MHC 4种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仪分选,人孕中期羊水中c-kit^+HAFMSCs含量约为贴壁细胞的3.07%±1.03%;体外增殖迅速,表达MSCs表面标志CD29、CD44、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农达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C,不表达HLA-DR。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示CD29、CD44、CD73、CD90、CD105、Oct-4染色呈阳性,CD34、CD45染色呈阴性。MTT检测示第5、10、15代c-kit^+HAFMSCs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后21 d,细胞内有钙盐沉积和脂滴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心肌诱导后14 d,NKx2.5、Tbx5、GATA-4、α-MHC 4种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的c-kit^+HAFMSCs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能成为心肌再生性治疗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水来源c-kit^+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分化 心肌再生性治疗 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