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窥镜辅助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傅相平 李安民 +3 位作者 张志文 查炜光 刘爱军 易林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在临床上治疗相关颅内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根据不同的病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蛛网膜囊肿造瘘或剥离术、透明隔囊肿双向造瘘术、...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在临床上治疗相关颅内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技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根据不同的病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蛛网膜囊肿造瘘或剥离术、透明隔囊肿双向造瘘术、肿瘤切除术等。结果16例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患儿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脑积水不同程度减轻。24例蛛网膜囊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囊肿缩小14例,无变化10例。5例透明隔囊肿患者术后囊肿不同程度缩小,3例术后症状消失,2例尚有症状。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症状缓解,5例内分泌症状减轻,2例有肿瘤复发趋势。3例脑室内实性肿瘤患者随访6月~1年,1例死亡,1例肿瘤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神经内窥镜治疗颅内疾病重在病种选择。以处理脑积水和囊性病变效果最佳,且主要以造瘘术为主,单纯用内窥镜处理脑室内实性肿瘤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手术治疗 脑积水 蛛网膜囊肿 透明隔囊肿
下载PDF
癫痫外科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神经心理的影响
2
作者 梁树立 李安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前国内对癫痫外科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心理的影响改变认识不足,本文就前颞叶切除术、颞叶外癫痫切除性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胼胝体切开术及癫痫放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心理方面的变化进行文献复习,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尽... 目前国内对癫痫外科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心理的影响改变认识不足,本文就前颞叶切除术、颞叶外癫痫切除性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胼胝体切开术及癫痫放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心理方面的变化进行文献复习,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尽管有关癫痫外科对生活质量和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的报道结果各异,但大多文献显示癫痫外科术后,特别是术后癫痫控制良好者、儿童患者和行姑息性手术者可能得到明显的生活质量提高与神经心理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 前颞叶切除术 生活质量 临床记忆商 智商
下载PDF
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明 梁超 +6 位作者 李安民 张嘉靖 闫润民 傅相平 张志文 薛菁晖 常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榆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疔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磁力学 药物载体 纳米技术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肿瘤药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顽固性癫痫外科手术治疗(附240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树立 李安民 +3 位作者 张志文 付相平 张敏 姚世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总结癫痫开颅手术的癫痫灶定位及治疗情况,提供手术治疗的结果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病例240例,总结这些病例的发病特征、定位技术、癫痫灶位置、手术治疗方法以及1年期的... 目的总结癫痫开颅手术的癫痫灶定位及治疗情况,提供手术治疗的结果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病例240例,总结这些病例的发病特征、定位技术、癫痫灶位置、手术治疗方法以及1年期的随访情况。结果手术结果EngelⅠ级175例,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13例。术后出现早期癫痫发作91例(占37.9%),硬膜外血肿4例,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17例,一过性一侧肢体力弱23例,远期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智商下降13.4%(20/149),智商提高27.5%(41/149)。结论癫痫外科手术效果较好,有86.3%的患者可以达到EngleⅠ~Ⅱ级的预后,其中以小儿癫痫、病程在3年以内、有局灶性结构异常者效果最好,而只要手术能选择合理的方案,预后与病灶的位置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爱军 李安民 +3 位作者 张海涛 柴旭斌 张志文 杜春晖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32例脑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毁损和扣带回前部切开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经3年以上的药物治疗无效。术前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程度经韦氏智力测试评估分... 目的总结32例脑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毁损和扣带回前部切开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经3年以上的药物治疗无效。术前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程度经韦氏智力测试评估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经临床大体评定量表(GAS)评估。手术采用脑立体定向,磁共振定位后,双侧杏仁核毁损、扣带回前部切开。手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24个月,再次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结果患者术后经磁共振复查,手术靶点准确无误。手术后的GAS平均分对比手术前有明显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精神发育迟滞程度在轻度的患者,手术疗效优于中度和重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脑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毁损联合扣带回前部切开术对于控制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行为障碍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脑立体定向术
下载PDF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明 梁树立 +1 位作者 李安民 姚世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总结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28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患者,MRI、脑电图(EEG)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提示癫痫病灶位于发育不良区域,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病灶并... 目的总结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28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致顽固性癫痫患者,MRI、脑电图(EEG)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提示癫痫病灶位于发育不良区域,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病灶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继续服药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区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细胞缺失和胶质细胞增生。患者1年预后按Engel标准分级: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3例。结论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区的神经细胞减少和少枝/小胶质细胞增生可能是引起癫痫发作的病理学基础。建议在术中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癫痫灶切除术和软膜下横切术,术后1年内75%患者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全 顽固性癫痫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颅内压增高视神经乳头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傅相平 李安民 +2 位作者 赵明 易林华 张嘉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疾病导致颅内高压后视神经乳头改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颅内肿瘤934例(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颅咽管瘤等),颅脑外伤360例(均为重型以上颅脑损伤),脑血管病58例(动脉瘤及AVM破裂出血),直接采用眼底... 目的探讨颅内疾病导致颅内高压后视神经乳头改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颅内肿瘤934例(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颅咽管瘤等),颅脑外伤360例(均为重型以上颅脑损伤),脑血管病58例(动脉瘤及AVM破裂出血),直接采用眼底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颅内肿瘤视乳头改变发生率达64%,多为视乳头水肿;颅脑损伤视乳头改变发生率为28%,其中多发生于外伤后1周以后;脑血管病视乳头改变发生率为55%,多发生于出血后10~30 d内。结论急性颅内压增高短期内很少发生视乳头水肿,亚急性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发生率高,慢性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发生率较低,而且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高于视乳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萎缩
下载PDF
成人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绍辉 尚爱加 +3 位作者 高超 丁平 崔建飞 梁树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症状性骶管囊肿32例,均在术中监护下手术,采取囊壁大部分切除+漏口缩窄+自体脂肪瓣填塞术17例,囊壁切除+交通孔缝扎+自体脂肪瓣填塞术8例,囊壁部分切... 目的 探讨成人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症状性骶管囊肿32例,均在术中监护下手术,采取囊壁大部分切除+漏口缩窄+自体脂肪瓣填塞术17例,囊壁切除+交通孔缝扎+自体脂肪瓣填塞术8例,囊壁部分切除+神经袖套重建+自体脂肪瓣填塞术7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功能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无复发;29例症状改善,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依据骶管囊肿的分型,采取相应手术,可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骶管囊肿 Tarlov囊肿 成人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继武 赵明 +2 位作者 梁树立 查炜光 邰军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对380例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部分切断。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对380例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部分切断。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对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去神经 脑瘫 下肢痉挛
下载PDF
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邰军利 李安民 +4 位作者 查炜光 梁树立 张立志 张绍辉 梁爽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患者发作起始形式的头皮脑电图特点是病灶附近区域节律性3... 目的探讨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患者发作起始形式的头皮脑电图特点是病灶附近区域节律性3~4Hzδ波持续数秒后转为5~6Hz节律性θ波。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加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1~3年,按Engel分级,Ⅰ级10例,Ⅱ级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没有癫痫再发作。结论手术切除病灶加皮层热灼术治疗脑沟皮层内小病灶致症状性癫痫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层 小病灶 癫痫 电生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合并颅面伤的间接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相平 李安民 +2 位作者 张志文 赵明 易林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颅面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治疗原则。方法总结近年来合并颅面伤的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62例,其中40例有伤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44例影像检查有视神经管骨折。39例进行... 目的探讨颅面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治疗原则。方法总结近年来合并颅面伤的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62例,其中40例有伤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44例影像检查有视神经管骨折。3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3例进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32例伤后7 d内行手术治疗者29例视力恢复或改善,7例伤后10~15 d后手术者仅1例视力有所提高,23例非手术治疗者有12例视力提高。结论合并颅面伤的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诊断,确诊后尽早手术,是挽救患者视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伤 视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脊神经部分切断联合肌腱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1
12
作者 查炜光 李安民 +2 位作者 邰军利 张继武 李首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痉挛及挛缩状态明显缓解,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经康复训练,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明显,有效率8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可有效的改善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畸形,降低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肌腱延长术
下载PDF
联合神经导航与影像融合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涛 王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72-474,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射频热凝治疗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穿刺卵圆孔的准确率及深度的掌握,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将虚拟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系统...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射频热凝治疗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穿刺卵圆孔的准确率及深度的掌握,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将虚拟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系统解剖之间建立动态的联系,可在术中实时动态指示穿刺部位,从而保证精确定位和减少损伤。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临床上联合应用神经导航定位系统与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穿刺半月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治疗 神经导航 影像融合
下载PDF
髓内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旭斌 张志文 +1 位作者 闫润民 张海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89-990,共2页
病人,女,67岁,因“双上肢麻木感5年,双下肢麻木感4年,加重10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出现双上肢麻木感,以右上肢为重,未予特殊检查及治疗。查体:意识清楚,精神良好,言语流利,右利手,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 病人,女,67岁,因“双上肢麻木感5年,双下肢麻木感4年,加重10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出现双上肢麻木感,以右上肢为重,未予特殊检查及治疗。查体:意识清楚,精神良好,言语流利,右利手,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记忆力等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髓髓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癫痫外科历史与发展中的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树立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8期3-5,共3页
1 癫痫外科的历史 癫痫的英文一词Epilepsy来自于希腊语,在古希腊被称为圣病,直到希波克拉底(377~406,希腊)在其所著的〈关于圣病〉中,才正确地指出是由脑部疾患所引起,但当时的人们仍认为癫痫的抽搐发作是脑部中的一股气压缩到肌... 1 癫痫外科的历史 癫痫的英文一词Epilepsy来自于希腊语,在古希腊被称为圣病,直到希波克拉底(377~406,希腊)在其所著的〈关于圣病〉中,才正确地指出是由脑部疾患所引起,但当时的人们仍认为癫痫的抽搐发作是脑部中的一股气压缩到肌肉所引起.1925年神经病学家Jackson认识到癫痫是由皮质神经细胞的过度放电所致,奠定了今日癫痫和癫痫外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 皮质神经细胞 脑部疾患 希波克拉底 神经病学家 古希腊 过度放电 抽搐发作
下载PDF
癫外科手术选择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树立 李安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癫疒间外科手术选择的标准。方法总结1000例癫疒间外科门诊病人和120例癫疒间术后获长期随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疒间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手术标准评分表。结果手术选择评分标准0 ̄18分,其中包括危害性、影像检查情况各... 目的探讨癫疒间外科手术选择的标准。方法总结1000例癫疒间外科门诊病人和120例癫疒间术后获长期随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疒间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手术标准评分表。结果手术选择评分标准0 ̄18分,其中包括危害性、影像检查情况各0 ̄4分,脑电(磁)图检查情况、年龄各0 ̄3分,病程、用药情况各0 ̄2分。总分≥12分者适合手术,分数在7 ̄11分者如果病人及家属有强烈的手术愿望可以手术治疗,分数低于7分者不考虑手术。结论本癫疒间外科手术标准包括了癫疒间手术的各种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遴选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继武 赵明 +1 位作者 梁树立 查炜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1月,根据肢体痉挛及综合症状(流涎、言语、吞咽、智力、共济失调...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1月,根据肢体痉挛及综合症状(流涎、言语、吞咽、智力、共济失调及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判断手术疗效,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8.9%。术后疗效出现时间最短1天,多数患者术后1周内开始出现肢体痉挛减轻,步态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说话较前清晰,进食呛咳减轻或消失,智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3例无效患者年龄均超过20岁,智力均属于弱智。结论: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交感神经 临床疗效 脑瘫 随意 治疗 动脉 神经外科
下载PDF
中老年癫痫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丁平 张绍辉 +5 位作者 吴洵昳 于晓曼 袁柳 梁爽爽 刘娜 梁树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癫痫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癫痫患者106例,以年龄45岁为界分为中老年组34例,青年组72例。回顾性分析2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随访青... 目的探讨中老年癫痫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癫痫患者106例,以年龄45岁为界分为中老年组34例,青年组72例。回顾性分析2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年随访青年组癫痫控制达到EngelⅠ~Ⅱ级87.5%,中老年组为85.3%,末次随访分别为79.2%和76.5%,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病理检测、并发症和智商、记忆商及生活质量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局限性异常和术前发作频率低是中老年组中术后2年无发作的预测因素。中老年组术后癫痫未发作患者智商[(1.05±3.84)分vs(-3.00±2.00)分]、记忆商[(-0.22±3.61)分vs(-4.00±2.67)分]及生活质量[(4.11±1.68)分vs(1.00±2.00)分]变化较癫痫发作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癫痫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包括认知损害)与低年龄患者无明显差异,故对于药物难性中老年癫痫,特别是MRI局限性异常患者,应当积极考虑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外科手术 前颞叶切除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54例报告
19
作者 傅相平 李安民 +3 位作者 张志文 查炜光 刘爱军 易林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相关颅内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根据不同的病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三脑室底造瘘术、蛛网膜囊肿造瘘或剥离术、透明隔囊肿双向造瘘术、肿瘤切除术等。结果16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相关颅内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颅内疾病54例,根据不同的病种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三脑室底造瘘术、蛛网膜囊肿造瘘或剥离术、透明隔囊肿双向造瘘术、肿瘤切除术等。结果16例婴幼儿脑积水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脑积水不同程度减轻。24例蛛网膜囊肿术后颅内高压缓解,囊肿缩小14例,无变化10例。5例透明隔囊肿术后不同程度缩小,3例术后症状消失,2例尚有症状。6例垂体腺瘤术后症状缓解,5例内分泌症状减轻,2例有肿瘤复发趋势。3例脑室内实性肿瘤,术后6月1例死亡,l例肿瘤复发,1例无变化。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重在病种选择。以处理脑积水和囊性病变效果最佳,且主要以造瘘术为主,深部病变宜配合立体定向技术为好,单纯用内镜处理实性肿瘤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颅内疾病
下载PDF
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20
作者 张继武 赵明 +1 位作者 梁树立 邰军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