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芳 潘文龙 高红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5-1259,共5页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及器械创新,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脑血管病变复杂、血管路径迂曲、变异等,手术时间较长,且多选择全身麻醉治疗而易发生患者术中低体温。目...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及器械创新,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脑血管病变复杂、血管路径迂曲、变异等,手术时间较长,且多选择全身麻醉治疗而易发生患者术中低体温。目前术中低体温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神经介入治疗中低体温相关研究较少,临床关注度不高。该文就低体温对机体影响、神经介入治疗特点、低体温原因、术中低体温防治措施等做一综述,以期为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低体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文龙 王芳 罗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2-1146,共5页
随着介入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入路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优势凸显,与以往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相比,患者有更好的舒适度和接受意愿,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了诊疗质量。但围术期护理措施一直是基于冠状动脉介入... 随着介入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入路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优势凸显,与以往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相比,患者有更好的舒适度和接受意愿,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了诊疗质量。但围术期护理措施一直是基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其神经介入治疗的措施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尚缺乏经桡动脉路径的神经介入围术期护理相关指南性文件。现就经桡动脉穿刺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综述,包括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的优势分析、术前护理评估的重点、术中的护理对策、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脑血管 介入 护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D打印数字化塑形聚醚醚酮与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孙移坤 张鹏飞 +4 位作者 顾建文 史铁钧 时全星 王培新 王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3D打印数字化塑形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78例,根据应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为PEEK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塑形PEEK修补,n=41)... 目的对比研究3D打印数字化塑形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78例,根据应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为PEEK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塑形PEEK修补,n=41)和钛网组(采用钛网修补,n=37)。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塑形满意度、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PEEK组和钛网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钛网组比较,PEEK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PEEK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钛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塑形满意度较钛网组更高(P<0.05)。术前PEEK组和钛网组GOS、MMSE、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OS、MMSE、KPS评分均升高,且与钛网组比较,PEEK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颅骨缺损患者中应用3D打印数字化塑形PEEK与钛网颅骨修补术的并发症相当,但与钛网相比,PEEK塑形效果更佳,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数字化塑形 聚醚醚酮 钛网 颅骨缺损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生长因子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苑建鑫 李萃萃 修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水肿体积将患者分为轻度水肿组(6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水肿体积将患者分为轻度水肿组(68例)、中度水肿组(70例)及重度水肿组(62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NGF质量浓度。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2例)和死亡组(28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TNF-α、NGF与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不同时间点的TNF-α和NGF质量浓度有差异(P<0.05);3组的TNF-α和NGF质量浓度有差异(P<0.05),随着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血清TNF-α和NGF质量浓度升高;3组的TNF-α和NGF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存活组TNF-α、NGF质量浓度均低于死亡组(P<0.05)。TNF-α(r=0.462,P<0.05)、NGF(r=0.491,P<0.05)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水肿严重程度(O^R=1.091,95%CI:1.020,1.275)、TNF-α(O^R=1.059,95%CI:1.011,1.176)、NGF(O^R=0.972,95%CI:0.778,0.998)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与血清TNF-α、NGF相关,检测上述指标可评估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脑水肿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意识障碍患者脑部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艺 宋明 +5 位作者 党圆圆 夏小雨 耿小丽 陈雪玲 何江弘 赵继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患者在颅脑结构方面的特征性表现,描画PSH症状患者的特殊脑部结构变化;从而探索性阐述PSH发生的可能区域及机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 目的研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患者在颅脑结构方面的特征性表现,描画PSH症状患者的特殊脑部结构变化;从而探索性阐述PSH发生的可能区域及机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患者共51例,经过筛选,入组患者34例。其中合并PSH及无合并PSH的患者各17例,分为两组。选用在容积分析菜单普通模式下的多模式节段分割命令,完成初期图像分割,采用手工分割方法在所有能够显示丘脑及脑干的MRI层面上描绘出核团轮廓线,测量比较两组脑干和丘脑体积。结果PSH组患者的脑干体积略大,两组患者的脑干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SH组与无PSH组相比右侧丘脑体积偏小,为(6082.1±1034.1)mm 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左侧丘脑体积,PSH组偏大,为(7972.7±2063.9)mm 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不同患者的PSH联合评分与6个月后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SR-R)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右侧丘脑损伤的DOC患者更容易发生PSH,长期的PSH发作可能会对脑干及丘脑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慢性DOC患者的PSH症状出现可能提示更好的预后,在合理控制PSH发作的情况下,其意识水平恢复可能具有更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脑结构 脑干 丘脑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萃萃 修波 +1 位作者 林和璞 王雷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9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9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脊髓空洞转归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其中21例(72.41%)患者疗效为优,7例(24.14%)患者疗效为良,1例(3.45%)患者疗效为差;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颅神经体征、小脑症状及括约肌障碍症状好转,但肌萎缩尚症状未改善;脊髓空洞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22例,无明显变化7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疗效确切,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有助于脊髓空洞缩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脊髓空洞症 效果 转归
下载PDF
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振兴 满韦韬 +3 位作者 张会芳 王国琴 王贵怀 修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82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评估术后1个月内(早期)及术后1年及以上(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早期疗效:根据Kirollos术中拴系松解分级评定法,61例(89.71%)脂肪瘤粘连松解程度达Ⅰ级,5例(7.35%)达Ⅱ级,2例(2.94%)达Ⅲ级;7例(10.29%)全切除,16例(23.53%)近全切除,45例(66.18%)大部切除。远期疗效:随访(5.00±0.20)年,神经功能评估,背侧型(χ^(2)=0.364,P=0.549)、过渡型(χ^(2)=0.125,P=1.000)、混杂型(χ^(2)=1.500,P=0.219)患儿手术前后McCormick脊髓功能损伤分级系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随访,6例(8.82%)复发;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无进展生存率达91.18%(62/68)。术后25例(36.76%)出现并发症,包括大小便障碍13例(19.12%)、肌力下降9例(13.24%)、脑脊液漏3例(4.4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急性脑积水2例(2.94%),其中2例同时出现肌力下降和大小便障碍。结论修-孙分型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手术策略具有指导意义,背侧型和大部分过渡型可选择近全切除甚至全切除,混杂型和髓包瘤型建议以减瘤为主;所有类型脊髓脂肪瘤均应行拴系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脊髓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大脑前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林和璞 马晓东 +2 位作者 徐如祥 张鹏飞 陈鹤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需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见部位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并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裂池 表皮样囊肿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修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4-801,共8页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少见,且因其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易误诊,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儿童脊柱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脊柱恶性肿瘤罕见,主要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淋巴瘤和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少见,且因其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易误诊,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儿童脊柱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脊柱恶性肿瘤罕见,主要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淋巴瘤和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儿童脊髓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鞘瘤;以及先天性良性肿瘤,如脊髓脂肪瘤和畸胎瘤,相对并不少见。本文对上述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认识,指导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髓肿瘤 儿童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干预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芳 张冬梅 +1 位作者 潘文龙 高红卫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030-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干预方案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感觉统合训练的45例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干预方案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感觉统合训练的45例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接受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干预方案联合感觉统合训练的45例脑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组。查阅患者资料,记录本研究所需结果资料,主要包括: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程度(舒适状况量表)。结果干预后,2组MoCA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护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干预方案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焦虑、抑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介入术 感觉统合训练 目标导向 精细化干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小儿肺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及肺功能指标分析
11
作者 王瑶 王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11-214,共4页
探讨分析儿科肺炎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对2022年03月-2023年04月我院治疗的儿科肺炎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134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各组67例,对最终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探讨分析儿科肺炎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对2022年03月-2023年04月我院治疗的儿科肺炎患者施以研究,纳入患者134例,以组别差异提供不同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各组67例,对最终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各临床指标恢复以及实施时间均更短的为观察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于对照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更高(P<0.05)。结论 儿科肺炎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出现概率降低,肺功能以及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所消耗时间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肺炎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和璞 修波 +3 位作者 李萃萃 苏辉 张鹏飞 徐如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策略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造成脊髓拴系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达到完全松解脊髓拴系的目的,从而探索复杂型脊髓拴系... 目的研究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策略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造成脊髓拴系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达到完全松解脊髓拴系的目的,从而探索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个体化诊治策略。结果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造成脊髓拴系的主要原因包括终丝病理性增粗及脂肪瘤化、蛛网膜粘连包裹、脊髓脊膜膨出(脊膜膨出)、脊髓末端脂肪瘤、脊椎畸形卡压、脊髓纵裂等。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通常是由三种及三种以上的致栓因素导致,不同患者表现复杂多变,需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结论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通常由三种或三种以上致栓因素导致。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最终才能达到脊髓拴系彻底松解的目的,这才是个体化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 个体化治疗 致栓因素
下载PDF
Currarino综合征的神经外科处理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修波 李萃萃 +2 位作者 林和璞 谢晓丽 戴宜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Currarino综合征(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骶部后正中入路。根据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分... 目的探讨Currarino综合征(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骶部后正中入路。根据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分别采用畸胎瘤切除术(11例)、骶前脊膜膨出手术(12例)和脂肪瘤切除手术(3例)治疗。17例合并脊髓拴系者均行脊髓拴系松解术。采用门诊或互联网随访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10例畸胎瘤、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达到全切除,3例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骶部切口感染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2年,5例术前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儿症状缓解,其余14例患儿的症状无改变。末次MRI随访结果显示,10例畸胎瘤囊性包块全切除后无复发,1例有少量残留;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全切除后无复发,7例缩小>75%;3例患儿的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合并脊髓拴系患儿的脊髓拴系均完全松解。结论对于CS患儿,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CS伴随的神经外科疾患的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能够部分改善患儿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神经外科手术 畸胎瘤 CURRARINO综合征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脊髓纵裂诊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修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脊髓纵裂是一种神经管畸形,表现为脊髓中间出现异常的骨性、纤维软骨性或纤维分隔物,将脊髓节段性分为左右两部分,造成脊髓被分隔物卡压、限制和牵拉,进而导致脊髓拴系症状。手术是脊髓纵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 脊髓纵裂是一种神经管畸形,表现为脊髓中间出现异常的骨性、纤维软骨性或纤维分隔物,将脊髓节段性分为左右两部分,造成脊髓被分隔物卡压、限制和牵拉,进而导致脊髓拴系症状。手术是脊髓纵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原则:切除纵裂脊髓间的骨性分隔物及所有软组织,去除所有拴系因素。同时,要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并注意保留脊椎小关节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本文旨在阐述脊髓纵裂畸形诊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为提高诊治正确率、有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静息态脑电在意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勇 梁振虎 +5 位作者 夏小雨 白洋 杨艺 刘养凤 何江弘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信号复杂度和相对功率;通过双样本t检验分析MCS和VS组间脑电特征差异,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脑电特征与临床评分的量化关系,探索区分不同意识状态的脑电特征。利用以上脑电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的意识分类模型,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排序熵(PE)、排序Lempel-Ziv复杂度(PLZC)、gamma频段相对功率在VS和MCS间存在显著差异(PE:0.71±0.07 vs 0.75±0.07,P<0.01;PLZC:0.53±0.07 vs 0.56±0.06,P<0.01;gamma:0.13±0.07 vs 0.16±0.06,P<0.01),且PE与临床评分相关性最高(r=0.81,P<0.001)。基于PE构建的意识分类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准确度(ACC)(AUC=0.931,ACC=0.92)优于BIS构建的分类模型(AUC=0.905,ACC=0.90)的相应参数,表明静息态脑电有望成为意识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脑电 意识障碍 诊断
下载PDF
某赴高原驻训部队伤病员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运军 李文德 +3 位作者 杜仕军 张刚 胡明冬 殷小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5期715-723,共9页
目的:调查分析特定时间段高原驻训部队训练伤及疾病发病规律,为做好陆军卫勤保障提供参照。方法:收集某驻军医院每日就诊收治伤病员资料,根据“野战医院疾病病种统计表”绘制相关分布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病最高的为呼吸系统... 目的:调查分析特定时间段高原驻训部队训练伤及疾病发病规律,为做好陆军卫勤保障提供参照。方法:收集某驻军医院每日就诊收治伤病员资料,根据“野战医院疾病病种统计表”绘制相关分布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病最高的为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训练伤(其中由高到低依次为软组织伤、骨与关节损伤、高原反应和其它),皮肤病、胃肠疾病及五官疾病也占有一定比例。发病时间分布前五周相对零散,六周以后急剧上升,进入九月份以后达到高峰。结论:高原驻训部队伤病情况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及训练任务密切相关,分析其分布情况,对做好陆军卫勤保障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驻训 训练伤 卫勤保障
下载PDF
贯穿脑干的颅脑火器伤1例
17
作者 范松源 孟龙 +2 位作者 李广罡 王宇龙 常文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22-222,共1页
病例资料22岁男性,因爆炸致头肩部外伤后意识不清、出血1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深昏迷,GCS评分5分,右额及右颞部可见大小约0.8 cm两处皮肤裂伤,表面渗血;左侧瞳孔4.0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7.0 mm,对光反射消失;右肩可见大小约0.8 c... 病例资料22岁男性,因爆炸致头肩部外伤后意识不清、出血1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深昏迷,GCS评分5分,右额及右颞部可见大小约0.8 cm两处皮肤裂伤,表面渗血;左侧瞳孔4.0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7.0 mm,对光反射消失;右肩可见大小约0.8 cm皮肤裂伤,表面渗血;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入院头颅CT示:右侧颞骨骨折(骨质缺损),右侧额骨外板局部轻度凹陷性骨折,颅内多发异物,右额部头皮异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火器伤 脑干损伤 手术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23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 何江弘 张建国 徐如祥 高国栋 凌至培 牛朝诗 张世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3-437,共5页
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 d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DoC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其致病因素分为外伤和非外伤性... 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 d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DoC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其致病因素分为外伤和非外伤性两大类,外伤是导致DoC的首位病因,非外伤因素包括缺氧性脑病和卒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外科治疗 神经调控 慢性 非外伤性 专家 中国 致病因素
原文传递
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ZO-1和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晓峰 田超 +5 位作者 张岩 袁梦晨 张涵莱 王丽琴 安娜 高永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1(ZO-1)、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状核注射胶原蛋白酶Ⅶ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血疏...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1(ZO-1)、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状核注射胶原蛋白酶Ⅶ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血疏组,每组8只。脑血疏组按照0.27 m L/(100 g·d)进行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 d,HE染色法观察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法观察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ZO-1、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7 d模型组HE染色出血灶大片坏死,血肿周围细胞肿胀变性,核结构不清晰;透射电镜中可见脑血管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宽,且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肿明显;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ZO-1蛋白表达量降低,AQP4蛋白表达量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脑血疏组病理形态结构明显改善,ZO-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AQP4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大鼠脑出血后ZO-1蛋白的表达,抑制AQP4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对脑出血后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疏口服液 脑出血 紧密连接蛋白1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穿刺引流治疗幕上脑出血:引流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锦龙 罗永春 +4 位作者 徐永革 张国珍 梁明 胡野风 沈春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病人中,引流管位置对引流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幕上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相对偏离度(relative deviation,RD)作为... 目的探讨在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病人中,引流管位置对引流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幕上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相对偏离度(relative deviation,RD)作为引流管位置指标,比较置管靠近血肿中心组(中心组)和靠近血肿边缘组(边缘组)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短期预后差异。结果与边缘组比较,中心组残留血肿体积更少(P=0.038),血肿清除率更高(P=0.003),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预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合并脑室出血病人中,中心组血肿清除率亦明显高于边缘组(P=0.001),但联合脑室外引流并不会提高血肿清除率(P>0.05),而颅内感染率明显升高(P<0.001)。结论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手术置管靠近血肿中心引流效果更好,对合并脑室出血的病人尤为明显;但引流管位置不影响手术相关并发症,也不改变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幕上 血肿穿刺引流术 尿激酶 相对偏离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