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衰弱康复中的应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慧 陈硕 +3 位作者 瓮长水 蒋天裕 张驰 张丽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Scopus数据库中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相关综述或论著,检索时限为1996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Citesp...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Scopus数据库中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相关综述或论著,检索时限为1996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Citespace 6.2.R3 Advanced软件分析作者、国家或地区和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653篇文献。VR技术在老年衰弱康复的应用相关研究年出版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顶峰。Riva G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学者。美国是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发文量最多、中心性最高,中国目前发文量居第二位、中心性排名第三位。频次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VR技术、衰弱人群、康复;中心性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衰弱人群、VR技术、老年人居家环境管理;爆发强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VR技术、运动表现、老年人居家环境管理;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聚类群为衰弱人群、运动康复、患者满意度。结论VR技术应用于老年衰弱康复的相关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热点与前沿集中于衰弱老人的跌倒预防和居家环境管理等,后续可加强相关临床研究,为延缓和改善老年人衰弱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衰弱 康复 老年人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老年衰弱的运动康复干预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909-914,共6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64亿,这一数字预计在2035年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1]。与此同时,老年失能人口的增加也给医疗和照护带来巨大挑战。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多系统、多脏器生理储备功能下降的老...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64亿,这一数字预计在2035年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1]。与此同时,老年失能人口的增加也给医疗和照护带来巨大挑战。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多系统、多脏器生理储备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征,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多病、失能、失智与死亡的风险[2-3]。衰弱是动态变化的,能够通过一定的干预方式改善甚至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综合征 多模式运动 干预
下载PDF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任倩 华单婷 瓮长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64-067,共4页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干预方案,探索分析此种干预方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n=66例),以随机法为小组划分的基本依据,分为对照、试验...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干预方案,探索分析此种干预方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n=66例),以随机法为小组划分的基本依据,分为对照、试验两个小组,其中对照、试验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干预。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吞咽功能及吞咽障碍预后及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功能性吞样障碍FDS评分均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预后和严重程度D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NPY、VILIP-1、Fibulin-5、NSE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突出,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下载PDF
简版用户体验问卷应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的信效度检验
4
作者 安慧妍 王娜 +3 位作者 李圣节 解涛 任倩 瓮长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检验简版用户体验问卷(UEQ-S)中文版应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探索以UEQ-S中文版代替UEQ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用户评价以简化评价过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认知功能正常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成年人5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 目的检验简版用户体验问卷(UEQ-S)中文版应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探索以UEQ-S中文版代替UEQ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用户评价以简化评价过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认知功能正常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成年人5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20~96岁,其中20~29岁43例,30~39岁10例,50~59岁2例,60~69岁2例,90~96岁2例,中位年龄26岁;平均接受教育年限(17.17±3.20)年。接受调查的使用者都是第一次使用该产品。使用智能情感交互辅具(SIASUN,型号SPB-ZW01)20~30 min后即刻填写中文版UEQ与UEQ-S,1周后再次使用该辅具,完成UEQ-S。统计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评价。结果智能情感交互辅具在UEQ-S初测中实用性均分1.00分,享乐性均分0.38分,总均分0.69分。信度检验中,Cronbach’α系数0.922,实用性品质Cronbach’α系数0.882,享乐性品质Cronbach’α系数0.909;重测信度检验实用性品质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86(0.815~0.930),享乐性品质0.713(0.562~0.819),总均分0.896(0.832~0.937)。内容效度检验中,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78~1.00。聚合效度检验中,各因子载荷大于0.5,实用性维度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为0.655,组合信度(CR)为0.883;享乐性维度AVE为0.725,CR为0.913;效标效度检验中,实用性品质相关系数0.728,享乐性品质0.771,UEQ与UEQ-S相关系数0.867(均P<0.01)。结论UEQ-S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代替UEQ应用于智能情感交互辅具的评价,提高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问卷 简版用户体验问卷 辅具 信度 效度 情感交互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人群跌倒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慧妍 瓮长水 +2 位作者 蒋天裕 刘淼 张丽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估老年男性人群跌倒发生情况,调查与跌倒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60岁以上老年男性群体中开展调查,评价指标包括受试者一般信息、跌倒史、生活习惯、病史、体检信息、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认知状态等,研... 目的系统评估老年男性人群跌倒发生情况,调查与跌倒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60岁以上老年男性群体中开展调查,评价指标包括受试者一般信息、跌倒史、生活习惯、病史、体检信息、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认知状态等,研究老年人跌倒发生风险因素及相关损伤情况,根据1年内跌倒史分为跌倒组与非跌倒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其相关因素。结果完成调查520名,平均(77.21±9.70)岁,近1年内跌倒发生率31.35%;既往跌倒损伤率33.6%,既往跌倒失能发生率31.9%。跌倒高危时间为清晨与深夜,地点是卧室、卫生间,跌倒多在行走中发生,跌倒方式主要为滑倒与绊倒。环境原因主要是地面湿滑、障碍物,个人原因复杂。跌倒组(163名)与非跌倒组(357名)在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下肢肌力、单腿平衡(SLBT)、计时“起立-行走”试验、5次坐立试验、步速、功能性步行量表、运动史及多病状态上有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人群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龄、IADL功能差、多病状态,以及脑卒中、体位性低血压、消化疾病、肌骨疾病、听觉损失等多种疾病,保护因素有运动史、ADL、认知功能、下肢肌力、SLBT、行走能力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老年男性人群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高龄(OR=1.085,95%CI:1.026~1.147)、脑卒中(OR=2.528,95%CI:1.118~5.717)、体位性低血压(OR=2.845,95%CI:1.249~6.481),保护因素有良好的ADL(OR=0.944,95%CI:0.931~0.959)、下肢力量(OR=0.842,95%CI:0.784~0.905)、SLBT(OR=0.705,95%CI:0.633~0.786)。结论老年男性人群的跌倒发生率较高,跌倒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跌倒后易发生损伤、失能。跌倒与自身原因、时间、环境有关,高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低、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下降及有脑卒中、体位性低血压病史的老年男性跌倒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老年 男性 横断面研究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临床疗效
6
作者 赵美辉 张海湃 +1 位作者 马跃 关玲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3-55,60,共4页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09至2023-06在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集训的新兵且发生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手法组和对照组,筋膜手法组采用筋膜手法处理...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09至2023-06在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集训的新兵且发生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手法组和对照组,筋膜手法组采用筋膜手法处理患侧股四头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膏药配合电磁波治疗仪)进行治疗。两组均1次/d治疗,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胫骨前肌肌肉状态检测及比较,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筋膜手法组NRS评分由(5.18±0.91)分降至(1.31±0.73)分,对照组NRS评分由(5.24±0.93)分降至(1.16±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振荡频率(F值)、动态硬度(S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压力释放时间(R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1);但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的F值、S值、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与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均显著,建议军事训练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手法 股四头肌 治疗 疲劳性骨膜炎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食管管饲联合视觉与口腔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王贝 丁瑜 +1 位作者 王娜 侯惠如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feeding,IOE)联合视觉与口腔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21年10月~2023年5月9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feeding,IOE)联合视觉与口腔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21年10月~2023年5月9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IOE前均实施口腔感觉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IOE,干预时长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依从率、置管成功率、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7.9%vs.84.5%),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9.5%vs.9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76、5.655,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51,P=0.003)。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联合视觉与口腔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和置管成功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 视觉刺激 口腔感觉训练 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与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一项基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Meta分析
8
作者 安磊 王培建 +3 位作者 郑妍 姜玉峰 盛炜 张丽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51-360,共10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与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ESWT对比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临床随...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与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ESWT对比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试验组采用ESWT,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0月。结局指标包括愈合率、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16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试验组的愈合率更高(OR=1.720,95%CI:1.240~2.380,P=0.001),愈合时间(d)缩短约27 d(MD=-27.110,95%CI:-49.700~-4.510,P=0.020),治疗费用(万元)减少约3.2万元(MD=-3.200,95%CI:-3.850~-2.560,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0,95%CI:0.100~2.860,P=0.450)。结论对比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ESWT愈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无严重不良反应,成本-效益优势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折延迟愈合 体外冲击波疗法 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安磊 王鑫 +4 位作者 陈蔚 康靖汶 张倪惠 王芳 彭楠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跟腱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负重时加重。体外冲击波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等特点,近年来作为跟腱病保守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 跟腱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负重时加重。体外冲击波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等特点,近年来作为跟腱病保守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跟腱病 综述
下载PDF
SARC-F筛查肌少症效能的优化研究
10
作者 刘陪沛 王芳 +5 位作者 曹梦宇 徐率轩 张倪惠 刘金炜 陈超 彭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930-934,952,共6页
目的探讨SARC-F筛查肌少症效能的优化方法。方法2018年3月—2021年8月,采用SARC-F评分量表、AWGS2和EWGSOP2诊断共识对受试者进行肌少症诊断,分析诊断一致性,优化SARC-F筛查肌少症的效能。结果以SARC-F、AWGS2和EWGSOP2诊断的肌少症患... 目的探讨SARC-F筛查肌少症效能的优化方法。方法2018年3月—2021年8月,采用SARC-F评分量表、AWGS2和EWGSOP2诊断共识对受试者进行肌少症诊断,分析诊断一致性,优化SARC-F筛查肌少症的效能。结果以SARC-F、AWGS2和EWGSOP2诊断的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12.78%(52/407)、28.26%(115/407)和31.20%(127/407)。以AWGS2和EWGSOP2为金标准,SARC-F≥4分筛查肌少症的灵敏度为37.39%(43/115)和35.43%(45/127),特异度为96.92%(283/292)和97.50%(273/28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SARC-F的最优诊断截断值为2分。SARC-F≥2分筛查肌少症的灵敏度为89.57%(103/115)和88.98%(113/127),特异度为76.71%(224/292)和79.29%(222/280)。结论SARC-F≥2分诊断肌少症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适用于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诊断标准 患病率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衍生相位角与老年男性衰弱状态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震 徐创 +6 位作者 王芳 张倪惠 叶钰 刘金炜 曹梦宇 徐率轩 彭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年第6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究相位角(PhA)与老年男性衰弱状态进展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4月—2023年6月,选取242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收集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共病等基线资料,通过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衰弱。测量体质... 目的探究相位角(PhA)与老年男性衰弱状态进展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4月—2023年6月,选取242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收集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共病等基线资料,通过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衰弱。测量体质量指数、骨矿物质含量(BMC)、内脏脂肪面积、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总蛋白质、PhA和无机盐等体成分。根据随访期间受试者衰弱状态的转变,将受试者分为稳定组(n=182)、进展组(n=47)及改善组(n=1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PhA对衰弱进展的预测价值;二元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法探索衰弱状态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242例老年男性中稳定组182例(75.21%)、进展组47例(19.41%)、改善组13例(5.38%)。与进展组相比,稳定组年龄较小,糖尿病构成比较低,BMC、SMI、总蛋白质、无机盐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较高,PhA与握力较大,步速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hA临界值为4.95°时,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52~0.804),灵敏度为76.60%(36/47),特异度为62.64%(114/182)。多因素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高龄、存在共病以及低PhA是衰弱状态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低PhA老年男性发生衰弱状态进展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相位角 衰弱 进展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明 彭楠 +6 位作者 曹梦宇 戈含笑 张攻孜 祁晓磊 黄丽萍 高谦 王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93-79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如电刺激、热疗、...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如电刺激、热疗、超声波治疗等),每天1次,连续2周;试验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压力为2~2.5 bar,频率8 Hz,冲击2000次),隔天1次,共5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4例脱落。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DI评分实验组显著劣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低能量、短疗程的冲击波治疗可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慢性腰痛 VAS评分 ODI评分 康复医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的机制综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盛炜 张丽 +1 位作者 李美蓉 付小兵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38-643,共6页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创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显示出优势,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也在陆续研究中。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疗法以机械能量波形式通过启动细胞感受信号并传导,进一步产生...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创伤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显示出优势,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也在陆续研究中。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疗法以机械能量波形式通过启动细胞感受信号并传导,进一步产生生物学效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为针对性深入挖掘ESWT可能的新作用路径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创伤修复 再生医学 机械能量波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基于人体成分数据建立预测老年人衰弱的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金炜 徐率轩 +8 位作者 王芳 马爽 曹梦宇 陈超 徐创 张倪惠 康靖汶 陈蔚 彭楠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背景目前衰弱评估量表众多,多数指标难以客观定量。人体成分分析仪能快速获得与衰弱评估相关的定量数据,在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中机器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 建立基于人体成分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评价其诊断预测衰弱的价值。方法 2021... 背景目前衰弱评估量表众多,多数指标难以客观定量。人体成分分析仪能快速获得与衰弱评估相关的定量数据,在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中机器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 建立基于人体成分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评价其诊断预测衰弱的价值。方法 2021年4-6月收集北京10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数据,以Fried衰弱表型量表作为衰弱诊断的金标准,筛选相关指标,建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运用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性等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558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其中衰弱前期122例,非衰弱436例。随机森林算法筛出年龄、50 kHz全身相位角、骨骼肌质量、体脂百分比等10个重要性靠前的特征,并据此建立四个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整体预测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72,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38%和80.15%,预测准确率为79.76%。另外三种模型的整体效能差异不大,预测准确率均超过75%。结论 基于人体成分数据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老年人衰弱的效能上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且预测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衰弱的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机器学习 人体成分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LED-254 nm紫外线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钊 林希圣 +1 位作者 高月明 王兴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38,共5页
背景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皮肤创面的物理因子。随着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UVC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目前仍未确定LED光源产生的254 nm UVC是否可以促进皮肤愈合。目的观察254 nm LED-UV... 背景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皮肤创面的物理因子。随着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UVC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目前仍未确定LED光源产生的254 nm UVC是否可以促进皮肤愈合。目的观察254 nm LED-UVC对SD大鼠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每只大鼠沿脊柱两侧各做1个直径为8 mm的圆形伤口,右侧伤口即刻给予254 nm UVC垂直创面5 mm照射1次,共计40 s,35 mJ/cm^(2);左侧伤口自然愈合。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形态学结构,测定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结果建模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为85.58%±5.37%,大于对照组的愈合率80.02%±7.38%(P<0.05)。实验组在建模后第14天CD31(+)细胞OD值为2.64±0.63,高于对照组的1.91±0.72(P<0.05)。实验组1 d、4 d、7 d、14 d时肉芽组织VEGF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5倍、1.57倍、1.38倍和1.62倍(P均<0.05)。结论LED-254 nm UVC照射可以提高SD大鼠背部皮肤伤口肉芽组织VEGF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和速度,是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皮肤愈合 血管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北京社区老年男性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率轩 王芳 +7 位作者 曹梦宇 刘金炜 马爽 陈超 陈蔚 张倪惠 康靖汶 彭楠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2021年4月至6月,共纳入北京市社区658名≥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是否衰弱,衰弱期或衰弱前期老年人纳入衰弱组(n=124),其余... 目的分析慢病、躯体功能、骨骼肌质量、脂肪等因素对老年男性衰弱患者的影响。方法2021年4月至6月,共纳入北京市社区658名≥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诊断是否衰弱,衰弱期或衰弱前期老年人纳入衰弱组(n=124),其余为非衰弱组(n=534)。采用Charlson共病指数(CCI)评估慢病患病情况。测试躯体功能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分析骨骼肌、脂肪等体成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体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含量、握力、步速及5次起坐时间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CCI较非衰弱组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低骨量、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病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I(OR=1.256,95%CI 1.012~1.558,P=0.039)、低骨量(OR=2.312,95%CI 1.308~4.088,P=0.004)和5次起坐时间(OR=1.110,95%CI 1.022~1.205,P=0.013)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CI增高、低骨量和5次起坐时间延长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共病指数 低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种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陪沛 王惠 +5 位作者 周明 朱亚琼 曹梦宇 刘金炜 刘加强 彭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及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北京某社区527例60~94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记录一般情况及SARC-F问卷评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骨骼肌的肌量,计算骨骼肌...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社区老年男性的肌少症患病率及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北京某社区527例60~94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记录一般情况及SARC-F问卷评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骨骼肌的肌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测试握力、5次起坐时间及步速。分别用3种不同标准进行肌少症诊断。结果采用SARC-F问卷、AWGS标准、EWGSOP2标准,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6.45%、17.08%、17.46%,其中80岁以上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增高,达39.36%(P<0.01)。AWGS标准与EWGSOP2标准下肌少症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5.92,P=0.69),2个标准具有几乎完全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P<0.05)。采用SARC-F问卷,肌少症患病率明显偏低,与AWGS标准、EWGSOP2标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χ^2=87.84,P=0.00);灵敏度为28.89%、28.26%,特异度为98.17%、98.16%;诊断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36、0.35,P<0.05)。结论尽管EWGSOP2标准和AWGS标准诊断流程不同,但2者对肌少症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SARC-F问卷具有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的特点,可用于缺乏测试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筛查,但可能会低估肌少症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肌少症 患病率 诊断标准
下载PDF
不同诊断标准下相位角对老年男性肌少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梦宇 祁晓磊 +4 位作者 周明 林希圣 刘陪沛 刘金炜 彭楠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4-499,532,共7页
背景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获得相位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功能,预测肌少症的发生风险。目的探究BIA测得的相位角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对老年男性肌少症的... 背景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获得相位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功能,预测肌少症的发生风险。目的探究BIA测得的相位角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对老年男性肌少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2019年4-7月在北京市多个社区招募≥60岁的老年男性1 009例,通过BIA法检测50 kHz相位角和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分别使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等制订和更新的6种肌少症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通过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位角与各肌少症诊断要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相位角与肌少症的关联性,最后根据AUC面积评价相位角的诊断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1 009名老年男性相位角平均值为4.89°±0.70°。根据6种标准诊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2.3%-12.2%。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位角降低,肌少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相关性分析中相位角与肌少症的诊断要素均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相位角与年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握力、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呈线性相关(P<0.05,R2=0.56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诊断标准中,年龄(OR>1)、相位角(OR<1)均与肌少症独立关联。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不同标准下相位角诊断肌少症的截断值为4.15°-4.55°。结论相位角与年龄、肌力、肌量、身体功能呈中度相关。在所有诊断标准中,高龄、低相位角均与肌少症相关。相位角易于测量,可对无法进行功能测试的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的早期预测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角 肌少症 诊断 老年人 肌肉功能
下载PDF
老年男性人群衰弱状态评估及其关联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艳辉 高萌 +3 位作者 瓮长水 蒋天裕 张丽 侯惠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4-749,共6页
背景 衰弱是老年人群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但老年衰弱研究领域尚存在基础数据不足情况。目的 系统评估老年人群发生衰弱的关联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 背景 衰弱是老年人群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但老年衰弱研究领域尚存在基础数据不足情况。目的 系统评估老年人群发生衰弱的关联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65岁以上男性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功能评估。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多重用药情况、营养情况、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情况、认知能力及衰弱状态评价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49例男性老年受试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84.82±9.24)岁,衰弱患病率为45.38%。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服药数量、疾病数量、营养状态、抑郁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情况、认知情况、步态功能(6 m步行测试)、跌倒情况、运动情况等与衰弱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OR=0.91,95%CI:0.83~0.99)和握力高(OR=0.78,95%CI:0.66~0.92)的老年人发生衰弱概率更低(P<0.05)。结论 男性老年人群衰弱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与握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流行病学 握力
下载PDF
冲击波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微环境下HaCat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靖汶 盛炜 +3 位作者 瓮长水 李美蓉 罗芸 张丽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3-1258,1305,共7页
背景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冲击波干预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微环境中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尝试从细胞水平揭示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 背景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冲击波干预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微环境中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尝试从细胞水平揭示体外冲击波疗法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chronic diabetic wound,CDW)组以及不同剂量冲击波(shock wave,SW)干预组(SW1组:0.05 mJ/mm^(2),500脉冲;SW2组:0.10 mJ/mm^(2),500脉冲;SW3组:0.10 mJ/mm^(2),1000脉冲),通过高糖低氧孵育条件建立糖尿病慢性创面细胞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不同能流密度和脉冲输出的冲击波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微环境中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冲击波干预后HaCat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CCK-8实验显示,HaCat细胞增殖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OD450值:Day6>Day4>Day8>Day2>Day1,Day2及其后各时点与Day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HaCat细胞增殖活性:SW2组>SW1组>SW3组>对照组>CDW组(以Day6为例)(P均<0.05)。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HaCat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划痕愈合率:SW2组>SW1组>SW3组>对照组>CDW组(P均<0.05)。结论离体条件下,冲击波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微环境中功能受损的HaCa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0.10 mJ/mm^(2)、500脉冲的冲击波干预剂量对HaCa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创面愈合 表皮细胞 CCK-8法 划痕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