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极低病毒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关联因素分析
1
作者 姚雅萍 李波 +7 位作者 夏利芳 郭楠 代玉 赵鹏 张昕 李夏 黄磊 李伯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13-918,945,共7页
背景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在常规PCR下检测不到,但使用高度敏感的实时PCR可检出,学术界将这部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患者与极低病毒血症(very low-level viremia,VLLV)患... 背景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在常规PCR下检测不到,但使用高度敏感的实时PCR可检出,学术界将这部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患者与极低病毒血症(very low-level viremia,VLLV)患者。LLV在国内外均有报道,而VLLV目前讨论较少。目的 明确VLLV患者在常规PCR检测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分析VLLV的临床特点及关联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门诊和住院常规PCR检测HBV DNA阴性(低于检测下限40 IU/mL)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采用高敏HBV DNA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载量,根据检测结果分为VLLV组(5~40 IU/mL)和阴性组(<5 IU/mL),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对VLLV的关联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外,将VLLV组分为HBV DNA≥20 IU/mL和HBV DNA<20 IU/mL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998例常规检测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高敏HBV DNA检测阳性(即VLLV) 100例,阳性率10.02%。VLLV组与阴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LLV组的HBsAg定量[M(IQR):2 781.00(2 540.00~4 785.00) IU/mL vs604.00(67.51~870.00) IU/mL,P<0.001]、甲胎蛋白[M(IQR):2.68(1.74~3.80) ng/mL vs 2.30(1.66~3.32) ng/mL,P=0.020]、HBeAg阳性率(39.13%vs 23.22%,P=0.001)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LLV组的慢性肝损害比例高于阴性组(70.00%vs 59.51%,P=0.042)。VLLV与疾病阶段、用药情况、HBsAg定量、AST、ALT等有关(P<0.05)。其中,HBsAg定量(OR=7.684,95%CI:3.289~17.950)与VLLV独立关联。VLLV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毒载量组间的疾病阶段、用药情况、用药时长、HBsAg定量、AST、ALT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HBsAg定量患者发生VLLV的概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高敏HBV DNA定量检测 极低病毒血症 低病毒血症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2018—2021年北京地区某医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俊连 刘诗洋 +5 位作者 杨欣欣 霍丹丹 黄磊 周娟娟 陈威巍 许文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6期544-550,共7页
目的了解2018—2021年北京地区流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基因型别特征,为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2021年我中心收治的157例水痘病例,检测VZV核酸,对阳性样本的VZV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ope... 目的了解2018—2021年北京地区流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基因型别特征,为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2021年我中心收治的157例水痘病例,检测VZV核酸,对阳性样本的VZV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2、ORF38、ORF54和ORF62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分析ORF22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确定病毒分支,评估ORF38(PstI)、ORF54(BglI)和ORF62(SmaI)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确定野生株和疫苗株。结果157例水痘患者中有91例VZV阳性,其中39例ORF22区测序成功,其与VZV clade 2基因型的代表株VOka的6个SNPs完全相同。亲缘关系分析发现,此39株与clade 2代表株均位于同一分支。通过比对ORF22序列发现仅有1条存在A37990G突变。在上述39例样本中ORF38、ORF54和ORF62全部测序成功28例,通过酶切位点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了28株病毒酶切位点均为PstI+BglI+SmaI+-,与既往我国报道的clade 2基因型野生株相同。结论2018—2021年北京地区临床发现VZV毒株均为clade 2基因型野生株,未发现疫苗株感染病例。本研究提示加强原有疫苗接种仍可起到有效预防VZV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基因型 野生株 疫苗株
下载PDF
丙肝患者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晓宁 王新华 陈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12期341-346,共6页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方案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本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应的关注及再认识,为医护人员提...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方案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本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应的关注及再认识,为医护人员提供全维度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药物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直接抗病毒药物 护理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诊断标准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判定的影响:一项基于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燕 刘尚豪 +63 位作者 刘川 祖红梅 郭小青 向慧玲 黄燕 严兆兰 李雅静 孙佳 宋瑞欣 闫俊卿 叶青 刘菲 黄磊 孟繁平 张晓宁 杨少奇 呼圣娟 阮继刚 李异玲 王宁宁 崔会鹏 王滟萌 雷创 汪清海 田宏玲 瞿章书 袁敏 石瑞春 杨小婷 金丹 苏丹 刘益军 陈颖 夏玉香 李勇忠 杨巧华 李淮 赵学兰 田泽敏 余洪吉 张晓娟 吴晨曦 吴志坚 李胜强 沈迁 刘雪梅 胡建平 武曼群 党彤 王晶 孟宪梅 王海英 江振宇 刘娅媛 刘莹 曲素萱 陶弘 鄢冬梅 刘君 付巍 于杰 王福生 祁小龙 福军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968,共8页
目的采用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方法及Stroop智能手机应用(Encephal App)测试,比较不同方法测试时肝硬化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病率的差异。方法该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门静脉高压... 目的采用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方法及Stroop智能手机应用(Encephal App)测试,比较不同方法测试时肝硬化患者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病率的差异。方法该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门静脉高压联盟发起并在国际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5140837)。在全国19家医院入组354例肝硬化患者,均完成PHES评分(包括数字连接试验A和B、数字符号试验、轨迹描绘试验、系列打点试验)及Stroop测试。PHES分别采用中国和韩国两项研究建立的正常值诊断标准进行评分,Stroop测试依据研发者团队标准进行评定。分析采用不同诊断标准或方法对肝硬化人群MHE患病率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组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在354例肝硬化患者中,PHES依据中国和韩国研究正常值标准进行评分后,MHE的患病率分别为78.53%和15.25%;依据Stroop测试,MHE患病率为56.78%,三者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64,P<0.001)。分层分析显示,依据中国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74.14%、83.33%、88.24%;依据韩国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8.29%、23.53%、38.24%;依据Stroop测试标准,Child-Pugh A、B、C级3组患者的MHE患病率分别为52.68%、58.82%、73.53%。各诊断标准结果中,MHE患病率均呈现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进一步比较发现数字连接试验A与数字符号试验在依据中国、韩国标准所得到的分数有较好的一致性(Z值分别为-0.982,-1.702;P值分别为0.326,0.089),而其他3项子测试则差异性较大(P<0.001)。结论MHE在肝硬化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使用不同的诊断标准或方法得到的MHE患病率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目前人口学和疾病谱的变化,入组更大样本量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从而建立更可靠的诊断评分标准,为获得准确的肝硬化人群MHE发病情况和制定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轻微型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 Stroop测试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96周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瑞 王文鑫 +7 位作者 周志平 聂为民 程勇前 赵军 廉方 栾俊庆 王福生 福军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探究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随访的NAs治疗1年以上、HBV DNA<20 IU/ml、乙型肝... 目的探究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随访的NAs治疗1年以上、HBV DNA<20 IU/m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3000 IU/ml的CHB患者144例,给予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96周;采用意向性分析统计96周HBsAg清除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96周HBsAg累积清除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序贯联合治疗48周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41例(28.47%)患者在序贯联合治疗48周时实现HBsAg清除。意向性分析96周HBsAg清除率为40.28%(58/144),Kaplan-Meier法计算96周HBsAg累积清除率为6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OR=0.090,95%CI:0.034~0.240,P<0.001)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OR=7.788,95%CI:3.408~17.798,P<0.001)是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周实现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52~0.952]与24周HBsAg下降幅度(AUC=0.881,95%CI:0.814~0.930)均具有较好的48周HBsAg清除预测价值,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8,P=0.523)。基线HBsAg定量与24周HBsAg下降幅度联合(AUC=0.981,95%CI:0.941~0.997)预测48周HBsAg清除率的价值均高于单一的基线HBsAg定量(Z=3.017,P=0.003)或24周HBsAg下降幅度(Z=3.21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48周HBsAg定量(HR=0.364,95%CI:0.176~0.752,P=0.006)是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BsAg定量联合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以有效预测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周HBsAg清除率;延长Peg-IFN-α疗程能够提高HBsAg清除率;序贯联合治疗48周时HBsAg定量是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临床治愈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仕达 苏楠 +7 位作者 王嗣予 沈颖娟 栾俊庆 石磊 于双杰 刘利敏 王福生 孟繁平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UC-MSCs疗效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UC-MSCs输注治...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UC-MSCs疗效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UC-MSCs输注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29例。患者均以4周为间隔给予3次外周静脉输注细胞1.0×10^(6)个/kg。通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UC-MSCs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患者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和Child-Pugh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巴黎Ⅰ标准”作为疗效标准,评价患者UC-MSCs治疗后的疗效应答情况,比较有效患者及无效患者基线临床症状和肝脏功能差异,分析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UDCA治疗时间、激素治疗时间、实验室数据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临床症状和Child-Pugh分级等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例患者在治疗后因合并严重感染出现高热,所有患者未出现UC-MSCs相关严重不良事件。UC-MSCs输注后与基线相比,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81.00(182.50,428.50)比201.00(149.50,402.00)]、γ-谷氨酰转移酶(GGT)[156.00(73.00,390.00)比84.00(43.50,312.50)]、总胆固醇(TC)[5.10(3.14,7.69)比3.94(3.00,6.01)]均下降(P<0.05)。其中,9例(31﹪)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达到“巴黎Ⅰ标准”,与无效组患者基线相比,有效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50(77.75,100.75)比53.00(46.00,78.00)]、ALP[342.00(237.25,516.00)比185.00(152.50,295.50)]、总胆红素(TBIL)[58.50(33.45,69.33)比13.10(11.25,20.25)]均下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疗效的重要独立因素[HR为0.817(95﹪CI:0.715~0.935),P<0.05]。结论UC-MSCs输注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肝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治疗疗效的独立重要因素,提示在疾病进展早期TBIL较低的阶段进行UC-MSCs治疗可能有效改善和减缓患者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间充质干细胞 熊去氧胆酸
原文传递
卡替拉韦联合利匹韦林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注射方案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
7
作者 孙丽君 魏洪霞 +35 位作者 丁海波 马萍 王辉 王立静 王春梅 王敏 王茜 龙海 师金川 吕玮 朱彪 刘俊 刘安 阮连国 李在村 李凌华 李惠琴 何盛华 邹美银 宋玉霞 张仁芳 张健 杨欣平 陈雅红 陈耀凯 赵红心 赵清霞 洪仲思 钱峰 徐光勇 黄辉煌 曹玮 喻剑华 靳娟 蔡琳 张福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9,共9页
卡替拉韦(cabotegravir,CAB)联合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长效注射方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HIV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给药间隔为2个月1次。该方案为每日口服方案提供了创新替代,适用于病毒学达到抑制的经治平稳转换的HIV感染者。多... 卡替拉韦(cabotegravir,CAB)联合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长效注射方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HIV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给药间隔为2个月1次。该方案为每日口服方案提供了创新替代,适用于病毒学达到抑制的经治平稳转换的HIV感染者。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CAB+RPV长效注射在病毒学抑制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每日口服方案相当,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本文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及研究证据,介绍了CAB+RPV注射方案的适用人群、临床管理和医患沟通要点,以期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临床中有效实施此方案,提升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并积累本土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转录病毒 长效 注射方案 卡替拉韦 利匹韦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