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振荡技术在呼吸阻力测试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凤 周怡 +1 位作者 解立新 骆永超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49-653,68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三种呼吸阻力测试法(IOS法、体描箱法、超声阻断法)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国人正常预计值(z值)与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实测值%pred)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IOS)技术在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三种呼吸阻力测试法(IOS法、体描箱法、超声阻断法)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国人正常预计值(z值)与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实测值%pred)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IOS)技术在不同呼吸频率及舌置咬嘴的不同位置(舌不同位置)对呼吸阻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受检者277例,以不同观察目的分组:三种方法组、z值组、舌位置组、呼吸频率组,其中78例受检者纳入三种方法组,用3种不同方法测试呼吸阻力计算异常检出率;85例受检者入z值组,受检者使用IOS法测试呼吸阻力,用z值与实测值%pred评估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44例受检者入舌位置组,观察舌不同位置对呼吸阻抗的影响;70例受检者纳入呼吸频率组,观察不同呼吸频率对呼吸阻抗的影响。结果IOS测定的呼吸阻抗与体描箱法的气道阻力异常检出率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两种方法与超声阻断法气道阻力异常检出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S测试的R_(5)、R_(20)、X_(5)的z值与其实测值%pred的异常检出率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R_(5)、R_(20)、X_(5)数值于舌不同位置及受检者在不同呼吸频率下测试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OS法与体描箱法测定的气道阻力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z值评估R_(5)、R_(20)、X_(5)的呼吸阻力比实测值%pred评估的呼吸阻力敏感;IOS测试值受舌不同位置及不同呼吸频率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振荡 呼吸频率 舌位置 国人预计值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一冰 赵明 +3 位作者 李丹 王珊 李晓莹 解立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对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SA)的影响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7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就诊的年龄≥80岁的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参...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对高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OSA)的影响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17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就诊的年龄≥80岁的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参数包括呼吸事件指数、氧减指数、低于90%血氧饱和度时间占比、身高、体质量、出院诊断、死亡诊断等人口特征学信息。结果共纳入121例80岁以上的高龄住院患者。以呼吸事件指数分别≥5和≥15为诊断标准,OSA的患病率分别为91.7%(111例)和67%(82例),而临床出院诊断率仅有34.2%。合并症中,超重组(体重指数≥24 kg/m^(2))OSA患者在缺氧的时间比例上比非超重组(体重指数<24 kg/m^(2))OSA患者更高(P=0.012),但超重组和非超重组在OSA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出院诊断中,死亡患者中第一位死因为肺部感染。结论高龄患者的OSA诊断率较低,超重的高龄OSA患者面临更大的低氧风险,肺部感染在高龄OSA患者中可能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人体质量指数 危险因素 老年人 80以上
下载PDF
PNEC和GABA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小琼 陈文 +5 位作者 孙玉洁 蔺晨雨 岳渊 李蕊 张涛 肖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目的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细胞(PNEC)和γ-氨基丁酸(GABA)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胸外科收治的29例PNET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特征... 目的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细胞(PNEC)和γ-氨基丁酸(GABA)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胸外科收治的29例PNET患者的病理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突触素(Syn)、嗜铬粒蛋白A(CgA)、CD56、Ki-67、CD86和CD163的表达水平,双抗体免疫荧光共染检测不同类型PNET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谷氨酸脱羧酶(GAD)65/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AD65/67阳性PNEC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4种类型的PNET组织均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玫瑰花样结构和器官嵌套或栅栏状图案,但各有差异;有丝分裂细胞占比由低到高为典型类癌(TC)、不典型类癌(A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类癌(TC和AC)的Syn、CgA阳性表达率及Syn、CgA、CD56阳性程度均明显高于LCNEC和SCLC(P<0.05)。4类PNET的Ki-67指数分别为:TC<5%,AC5%~20%,LCNEC和SCLC均>75%。类癌的PNEC数量明显高于LCNEC、SCLC和瘤旁组织(P<0.05);LCNEC和SCLC的PNEC数量与瘤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95%的PNEC共表达GAD65/67;类癌GAD65/67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于LCNEC、SCLC和瘤旁组织(P<0.05);LCNEC和SCLC的GAD65/67阳性细胞数与瘤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还显示,瘤旁组织中CD86阳性M1巨噬细胞明显多于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P<0.05);而在AC、LCNEC和SCLC中,M2巨噬细胞均明显多于M1巨噬细胞(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NET中GAD65/67阳性PNEC细胞数与肿瘤间质中CD163阳性M2巨噬细胞数呈负相关(r=-0.6336,P=0.0174)。结论PNEC是肺组织中GABA的主要来源,在肺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参与PNET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 Γ-氨基丁酸 巨噬细胞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彬钰 马锡慧 +4 位作者 李蕊 米运强 韩永 孔祥瑞 张彦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3-118,162,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疾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应急病房收治的146例老年COVID-19确诊患...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疾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应急病房收治的146例老年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预后分成两组:生存组(n=127)和死亡组(n=19),另收集老年医学科51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新冠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包括T,B和NK等重要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绝对计数,以及血浆12项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α和IFN-γ)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在预测老年COVID-19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新冠组的NK细胞比例降低,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6,-4.140,P<0.01);T,CD8+T,CD4+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44,-1.770,-0.951,均P>0.05)。②新冠组的T,CD8+T,CD4+T,NK和B细胞绝对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18~-6.539,均P<0.01)。③新冠组的IL-2,IL-6,IL-1β,IFN-γ,IL-8,IL-17,IL-12p70和IL-10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51~-1.986,均P<0.05);IL-5,IFN-α,TNF-α和IL-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60~-0.217,均P>0.05)。与生存组比较:①死亡组的T,CD8+T,CD4+T,NK,B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73~-0.422,均P>0.05)。②死亡组的T,CD8+T,CD4+T细胞绝对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7,-2.287,-2.556,均P<0.05);NK,B细胞绝对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34,-0.532,均P>0.05)。③死亡组的IL-6,IFN-γ,IL-8,IL-17和IL-10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11~-2.655,均P<0.05);IL-5,IFN-α,IL-2,IL-1β,IL-12p70,TNF-α和IL-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29~-0.279,均P>0.05)。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对老年COVID-19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显示: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数量在预测新冠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80和0.93;其中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在预测COVID-19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90;细胞因子中的IL-6,IFN-γ,IL-8,IL-17和IL-10在预测COVID-19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1,0.87,0.74和0.90;而联合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在预测新冠感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9。结论老年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呈全面低下状态,评估免疫状态对疾病诊断、病情观察以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单用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期肝癌的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沫萱 程家敏 千年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0-238,共9页
背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常用手段,然而关于TACE与TACE-TKI对中期HCC术后肝... 背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常用手段,然而关于TACE与TACE-TKI对中期HCC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差异的临床研究仍缺乏。目的比较TACE与TACE-TKI(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治疗中期HCC的短期肝功能变化、并发症、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其关联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3年1月规律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科的中期HCC患者149例,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TACE组和TACE-TKI组,研究随访至2023年6月,对首次TACE治疗前、治疗后48 h、治疗后2个月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9例患者中,TACE组97例,TACE-TKI组52例(索拉非尼组27例,仑伐替尼组25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 TACE-TKI组肝功能不全占比高于TACE组(42.3%vs21.6%,P=0.008);白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血小板、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TACE-TKI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TACE组(19.1μmol/L vs14.4μmol/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E-TKI组的术后并发症占比高于TACE组(30.7%vs 15.5%,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6.08年,TACE组PFS优于TACE-TKI组(47个月vs 32个月,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647 ng/mL(HR=0.570,95%CI:0.357~0.909,P=0.01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μ/L(HR=0.527,95%CI:0.319~0.872,P=0.013)、凝血酶原活动度≤93%(HR=0.507,95%CI:0.310~0.832,P=0.007)、TACE次数>2次(HR=2.104,95%CI:1.359~3.259,P=0.001)、单用TACE治疗方案(HR=0.598,95%CI:0.380~0.942,P=0.027)患者的PFS更长。结论相比于TACE,TACE-TKI治疗中期肝细胞癌时,发生肝功能不全和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对于接受TACE或TACE-TKI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647 ng/mL、TACE次数≤2次、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μ/L、凝血酶原活动度>93%、使用TACETKI方案在一定范围内与更差的PFS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索拉非尼 仑伐替尼 肝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4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梦阳 陈文 +1 位作者 张涛 肖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细胞因子IL-10家族的一员,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产生,通过与膜受体或胞内分子结合激活靶细胞中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内质网应激...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细胞因子IL-10家族的一员,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产生,通过与膜受体或胞内分子结合激活靶细胞中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内质网应激等途径发挥免疫学功能。IL-24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一方面能够特异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加速伤口愈合,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等;另一方面,IL-24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是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IL-24在机体中的作用和机制,希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4(IL-24) 免疫调节 肿瘤 炎症性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学展开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肖漓 孙玉洁 +3 位作者 马锡慧 李彬钰 蔺晨雨 赵小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4-827,831,共5页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适临改革调整学科转型之际,依托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平台,构建以免疫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从个体化研究生培养背景、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适临改革调整学科转型之际,依托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平台,构建以免疫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从个体化研究生培养背景、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多个临床学科研究生共同培养的实践模式,以期培养具有系统和整体论的医学思维人才,更好地展开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多学科交叉 联合培养模式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8
作者 张泠 王亮 +2 位作者 肖漓 彭聪 陈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收治的OP患者99例,根据病情分为2组。OP合并T2DM作为观察组,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收治的OP患者99例,根据病情分为2组。OP合并T2DM作为观察组,49例;OP不伴T2DM作为对照组,50例。检测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等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百分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IL)-2、IL-4、IL-8、IL-10、IL-17以及IL-12P70水平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合并T2DM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在双肺多发肺结节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书新 赵亚超 +2 位作者 周爱国 刘慧峰 郑梦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21年8月在我科行同期双侧VATS治疗的双肺多发肺结节患者4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以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1例患者...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21年8月在我科行同期双侧VATS治疗的双肺多发肺结节患者4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以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1例患者行双侧VATS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胸,手术方式包括双侧肺叶切除2例(4.9%)、单侧肺叶切除加对侧亚肺叶切除15例(36.6%)和双侧亚肺叶切除24例(58.5%)。手术时间:196.3±54.5 min,失血量:224.6±139.5 mL,胸管留置时间:4.7±1.1 d,住院时间:14±3.8 d。41例患者中有15例为双侧原发性肺癌,21例为单侧原发性肺癌,5例为双侧良性病变;共发现双侧肺部结节112个,其中恶性67个、良性45个。术后出现5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2例哮喘发作、2例房颤和1例药物性肝损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97.6%。结论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 肺癌 双肺多发肺结节
下载PDF
外泌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涛 岳渊 肖漓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51-554,共4页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常见且棘手的危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如今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急性肺损伤是由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减低...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常见且棘手的危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如今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急性肺损伤是由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减低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以及促进肺组织结构修复等作用,这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该文就外泌体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外泌体 免疫调节 综述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相关的免疫细胞及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蕊 肖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3-1358,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一直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治疗依从性低、治疗规范性低等问题。临床实践显示,COPD的异质性是其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逐渐认识到COPD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多项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一直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治疗依从性低、治疗规范性低等问题。临床实践显示,COPD的异质性是其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逐渐认识到COPD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试图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细胞与分子生物标记物,以早期诊断COPD急性加重并进行亚型区分,为COPD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疗策略。本文综述近年来与不同表型COPD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及因子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COPD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免疫细胞 免疫因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多次微波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天澜 路营 +2 位作者 雷进 董政 千年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3-738,799,共7页
背景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复发患者,多次MWA是否会增加术后肝功能恶化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MW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7... 背景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复发患者,多次MWA是否会增加术后肝功能恶化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MW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7月因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经皮微波消融的患者,根据MWA总次数分为单次消融组和多次消融组。收集患者消融前、消融后24 h及消融后5~7 d的肝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应用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umin-bilirubin,ALBI)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223例原发性肝癌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患者,男性183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99±9.17)岁。单次消融组142例,多次消融组81例。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在术前、术后5~7 d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4 h多次消融组显著低于单次消融组[Md(IQR):247(148~370) U/L vs287(205~406) U/L,P=0.037]。两组间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5~7 d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24 h,多次消融组ALB及两组ChE均较术前轻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各肝功能指标不同时间点比较,术后24 h及术后5~7 d均较术前略差(P<0.01)。单次消融组与多次消融组MWA术后ALBI分级恶化的比例相似(P>0.05)。MWA术后发热、肝区疼痛及严重并发症(严重感染、胸腔积液和腹水、术后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A是一项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手段,多次MWA不会增加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肝功能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内皮抑制素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实验研究
13
作者 岳渊 张涛 +3 位作者 柳朝阳 张鹏霞 肖漓 张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1009,共9页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发的急性肺部炎症性疾病,目前无有效防治手段。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但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发的急性肺部炎症性疾病,目前无有效防治手段。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但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模型组)、ES干预组A(LPS+1 mg/kg ES 6 h)、ES干预组B(LPS+1 mg/kg ES 12 h)、ES干预组C(LPS+5 mg/kg ES 6 h)、ES干预组D(LPS+5 mg/kg ES 12 h),每组6只。LPS组:将LPS溶液(15 mg/kg)通过肺部液体定量雾化器装置递送至小鼠肺,作用24 h,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以同样的方式递送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作用24 h;ES干预组:LPS刺激小鼠24 h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 mg/kg或5 mg/kg)的ES注射液,分别作用6 h与12 h。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肺系数变化;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与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6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小鼠肺组织中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和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coil-forming protien kinase 1,ROCK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肺系数增大(P<0.01),肺损伤评分升高(P<0.01),肺组织凋亡细胞数增多(P<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P<0.05),血清与BALF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RhoA与ROCK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ES干预组D肺部炎性渗出浸润减少,肺间质水肿及肺泡结构破坏减轻,肺损伤评分降低(P<0.01),肺系数减小(P<0.01),肺组织凋亡细胞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6和VEGF水平均下降(P均<0.01),肺组织RhoA和ROCK1表达减少(P<0.05)。结论内皮抑制素可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其降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炎症反应的功能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急性肺损伤 RhoA/ROCK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肺移植免疫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漓 解立新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较差,其涉及的免疫学机制更为复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深入了解同种异体肺移植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对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 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较差,其涉及的免疫学机制更为复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深入了解同种异体肺移植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对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尤为重要。本文从肺脏免疫细胞组成的独特性、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特点、肺移植病原体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鉴别诊断以及肺移植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涉及免疫学相关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进展,旨在阐述肺移植的免疫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率以及移植物失功的防治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移植免疫 免疫细胞 排斥反应 移植物失功 感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外泌体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中IL-10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蔺晨雨 陈文 +5 位作者 马锡慧 孔祥瑞 樊文梅 韩永 肖漓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3-570,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6只。检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肾功能及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将小鼠BMS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IRI组),检测各组细胞上清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肾组织结构正常,IRI组肾组织结构损伤严重,BMSC组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IRI组和BMSC组肾组织损伤评分较高;与IRI组比较,BMSC组小鼠肾组织损伤学评分较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IRI组小鼠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BMSC 组BUN 水平升高;与IRI 组比较,BMSC 组小鼠Scr 和BUN 水平下降(均为P<0.05)。IRI 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多于BMSC 组和对照组,BMSC 组凋亡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IRI 组小鼠血清IL-10 和TNF-α 水平均升高,BMSC 组小鼠血清TNF-α 水平下降,IL-10 水平升高;与IRI 组比较,BMSC 组小鼠血清IL-10 和TNF-α 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IRI 组细胞上清IL-10、TNF-α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0、0.627)。结论 BMSC 输注可降低肾IRI 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 表达,而非促进IL-10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IL)-10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下载PDF
成骨前体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阳琴娜 元欣欣 +3 位作者 杜锐凯 厉建伟 李英贤 千年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8-395,428,共9页
背景乳腺癌骨转移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并形成微转移,但目前鲜有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迁移和增... 背景乳腺癌骨转移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并形成微转移,但目前鲜有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MC3T3-E1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 tracking analysis,NTA)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外泌体特性;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分析MC3T3-E1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C3T3-E1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C3T3-E1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膜结构囊状小泡,直径分布为100~200 nm,且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Alix和TSG101。CCK-8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20μg/mL的MC3T3-E1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不影响乳腺癌细胞的活性,30μg/mL、50μg/mL的外泌体能够降低乳腺癌细胞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20μg/mL外泌体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P<0.05)。CCK-8增殖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20μg/mL外泌体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MC3T3-E1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这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 外泌体 乳腺癌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蔺晨雨 肖漓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外科手术、循环血量低灌注、药毒性、烧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迅速衰退,导致氨代谢产物体液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并引起全身各种并发症的急重临床综合征[1]。AKI的发生机制涉...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外科手术、循环血量低灌注、药毒性、烧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迅速衰退,导致氨代谢产物体液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并引起全身各种并发症的急重临床综合征[1]。AKI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缺血、炎症、溶血、氧化应激、胆固醇栓塞和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素等多种病理状态均与其密切相关。近年来,AKI在临床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病死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深受AKI治疗与预后的困扰。因此预测和诊断AKI成为学者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的几种AKI实验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脏功能 循环血量 药毒性 诊断标志物 电解质紊乱 临床综合征 低灌注
下载PDF
固有免疫细胞在肺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彬钰 肖漓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肺移植是许多终末期肺病患者的唯一选择治疗手段,但是其成功率远低于其他实体器官。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引发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导致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可能导致晚期的慢性同... 肺移植是许多终末期肺病患者的唯一选择治疗手段,但是其成功率远低于其他实体器官。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引发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导致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可能导致晚期的慢性同种异体肺移植物功能障碍(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CLAD)[1]。另外,由于肺脏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且环境中许多病原菌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2]。虽然外科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水平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外科手术技术 先天性免疫反应 固有免疫细胞 排斥反应 缺血/再灌注 功能障碍 免疫系统
下载PDF
老年人群不同性别间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聪 王亮 +12 位作者 肖漓 肖军 张金花 王天天 翟武杰 马伟凤 李春晖 汤玉萌 张明 程鹏 谢金凤 程代玉 孙正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不同性别间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4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09例患者资料,按性别分为男性组57例,女性组52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情况与...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不同性别间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4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09例患者资料,按性别分为男性组57例,女性组52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情况与免疫指标。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比较,年龄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不同性别间存在免疫系统差异性失调,不同性别间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因素 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老年人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丁丽娟 管莎莎 千年松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78-86,共9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免疫治疗相关的单克隆抗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多项研究发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药物类型、剂量、肿瘤类型、性...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免疫治疗相关的单克隆抗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多项研究发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药物类型、剂量、肿瘤类型、性别、联合用药、肠道微生物群、自身免疫性疾病史、一些生物标志物以及体质量指数、年龄、吸烟史、体力状况等个人风险因素、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些常见基础疾病等都可能会影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似乎并不呈正相关,并且仅与部分不良反应有关。本文将报道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