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针灸治疗新学员轻中度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马跃 刘鑫源 +2 位作者 王莉莉 赵美辉 关玲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针灸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疗效优势,为轻中度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提供更优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22-09~10月某院校新训阶段膝关节训练伤学员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结构针灸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疗效优势,为轻中度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提供更优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22-09~10月某院校新训阶段膝关节训练伤学员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结构针灸刺法治疗,2次/周,治疗2周;对照组应用羚锐伤湿止痛膏贴敷治疗,1次/d,晨起敷贴睡前去除,治疗2周。比较两种干预方式的疗效以及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肢下蹲疼痛角度在3、7、14、28天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R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肢下蹲疼痛角度在治疗后不同观察节点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训练伤具有不留针、见效快和安全易学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针灸 膝关节 训练伤 临床试验 新学员
下载PDF
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临床疗效
2
作者 赵美辉 张海湃 +1 位作者 马跃 关玲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3-55,60,共4页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09至2023-06在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集训的新兵且发生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手法组和对照组,筋膜手法组采用筋膜手法处理...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09至2023-06在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集训的新兵且发生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手法组和对照组,筋膜手法组采用筋膜手法处理患侧股四头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膏药配合电磁波治疗仪)进行治疗。两组均1次/d治疗,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胫骨前肌肌肉状态检测及比较,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筋膜手法组NRS评分由(5.18±0.91)分降至(1.31±0.73)分,对照组NRS评分由(5.24±0.93)分降至(1.16±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振荡频率(F值)、动态硬度(S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压力释放时间(R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1);但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的F值、S值、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四头肌筋膜手法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与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均显著,建议军事训练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手法 股四头肌 治疗 疲劳性骨膜炎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莉莉 胡森 +3 位作者 张海湃 田雨沫 张慧苹 关玲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HS)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海水浸泡组(对照组)和HS+海水浸泡+电针组(电针组),每组50只。大鼠经颈动脉快速放血...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HS)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海水浸泡组(对照组)和HS+海水浸泡+电针组(电针组),每组50只。大鼠经颈动脉快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5%。失血后立即将剑突下0.5 cm以下身体在(23±1)℃人工海水中浸泡30 min,海水浸泡完成后2 h,回输全部失血和2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液。电针组于浸泡后0.5 h电针双侧足三里,对照组不针刺。监测两组动物的24 h生存率,及失血前,浸泡后即刻,浸泡后2、5、24 h的Cr、CK-MB、ALT及DAO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24 h生存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34)。(2)浸泡后2 h,电针组的DAO[(9.98±1.00)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9±0.8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01)。浸泡后5 h,电针组的CK-MB(501.00±204.94)U/L、ALT(65.38±7.67)mg/ml及DAO(8.37±1.54)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38±336.01,t=4.315,P=0.001;97.64±7.90,t=8.286,P=0.000;10.02±0.91,t=2.367,P=0.035)。浸泡后24 h,电针组的Cr(19.50±4.11)低于对照组(24.8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1,P=0.008)。结论 电针足三里能提高HS海水浸泡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24 h生存率,改善脏器功能,有抗海战伤休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失血性休克 海水浸泡 延迟静脉复苏 脏器功能
下载PDF
脊柱内镜联合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毓贤 丁宇 +8 位作者 付本升 马广昊 崔洪鹏 刘倩 潘灵芝 陈婷婷 徐航晨 焦浩洋 关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步行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的104名LD...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步行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的104名LDH病人,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研究组接受腰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手术治疗,在突出间盘处理完成后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对照组接受相同操作的PTED手术治疗,但不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同样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在术前基线和术后6个月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病人的步行稳定性指标—步行绝对对称指数(absolute symmetry index,ASI)进行评估,同时收集MRI显影下椎旁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M)的脂肪浸润横断面(cross-sectional area,CSA)以及两组病人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步速、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膝屈曲均值角度的ASI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病人的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的ASI无显著变化。术前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JOA总分及其中的主观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受限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L4~5和L3~S1的总节段,研究组的MM脂肪浸润CSA明显减少。结论:PTED联合针刀治疗能够积极影响LDH病人的整体活动能力和步行稳定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LDH病人特定节段的椎旁肌结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步态 康复 多裂肌
下载PDF
艾灸防治疫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莹 徐菁 +3 位作者 穆韵浓 王昊 黄跃平 赵百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52-55,共4页
疫病具有传播迅速、起病急骤、病情险恶等特点,为全球经济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几千年来,中医学在疫病防治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古医籍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艾灸的防疫思想和治疗措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艾灸具有抗炎... 疫病具有传播迅速、起病急骤、病情险恶等特点,为全球经济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几千年来,中医学在疫病防治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古医籍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艾灸的防疫思想和治疗措施,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艾灸具有抗炎免疫、抗菌杀毒的功效。本文基于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并结合现代临床应用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探讨艾灸疗法防治疫病的可行性,为后期临床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疫病提供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疫病 选穴规律 研究进展 中医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莉莉 关玲 胡森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2-745,共4页
失血性休克可归属于中医“厥”“脱”等的范畴。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及前期文献研究等结果表明,针刺“人中(水沟)”“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均能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腹腔器官血流... 失血性休克可归属于中医“厥”“脱”等的范畴。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及前期文献研究等结果表明,针刺“人中(水沟)”“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均能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腹腔器官血流灌注及组织氧供,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血乳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等水平,保护心、肝、肾、胃、小肠等腹腔器官功能,延长失血性休克动物生存时间。尤其适用于战场及突发事故现场,可以部分替代液体复苏治疗,为后续静脉液体复苏争取时间。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复习针刺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分析针刺足三里穴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针刺的抗休克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穴位 休克 失血性
下载PDF
结构针灸刺脉术的源流、发挥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关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0-643,共4页
“脉”在经脉理论的早期阶段是指“血脉”,即血管。“刺脉”是古典针灸中的经典刺法,“诊脉、刺脉”曾经是毫针疗法的核心,只是在传承中使用逐渐减少。笔者结合现代解剖,改良操作方法,将其整合为“结构针灸刺脉术”,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疾... “脉”在经脉理论的早期阶段是指“血脉”,即血管。“刺脉”是古典针灸中的经典刺法,“诊脉、刺脉”曾经是毫针疗法的核心,只是在传承中使用逐渐减少。笔者结合现代解剖,改良操作方法,将其整合为“结构针灸刺脉术”,用于治疗临床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其挖掘、整理、改进这项技术的过程,以及部分临床应用,从交感神经角度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并附临床病案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针灸 刺脉术 超声针灸 经络理论 交感神经
原文传递
肌筋膜自治互治法治疗训练性膝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海湃 韩敏娜 +1 位作者 胡萍 关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0-624,共5页
背景近几年军事训练伤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以下肢伤为主,其中膝关节伤更为常见。我们根据基层军事训练伤防治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肌筋膜自治互治法,并在各基层单位进行了初步应用,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方法对训练性膝痛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肌筋... 背景近几年军事训练伤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以下肢伤为主,其中膝关节伤更为常见。我们根据基层军事训练伤防治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肌筋膜自治互治法,并在各基层单位进行了初步应用,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方法对训练性膝痛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肌筋膜自治互治法对军事训练所致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3月某基层部队军事训练所致膝痛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自治互治组和膏药组,每组各45例。自治互治组采用肌筋膜自治互治法治疗,按浅筋膜松解术、拔罐松解术和滚轴松解术三个步骤依次操作,每个步骤治疗时间为5 min,1次/d,连续治疗2 d后休息1 d,共治疗2周;膏药组采用羚锐“通络祛痛膏”贴敷治疗,1次/d,连续贴敷2 d后休息1 d,共治疗2周。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后第2周记录患者的数字评定量表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在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后第2周的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自治互治组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的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膏药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后第2周的数字评定量表评分与膏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后第2周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自治互治组首次治疗后即刻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膏药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第2周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膏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肌筋膜自治互治法对训练性膝痛的疗效确切,可在1~2周内减轻膝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自治互治法 膝痛 训练伤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膈肌导引与腹式呼吸对高原作业人员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影响的比较
9
作者 赵美辉 张海湃 关玲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比较膈肌导引与腹式呼吸改善高原作业人员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效果,为高原作业人员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呼吸方法。方法在海拔4000 m的高原随机抽取进驻高原满1个月且不足3个月的作业人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运用交叉对照研... 目的比较膈肌导引与腹式呼吸改善高原作业人员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效果,为高原作业人员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呼吸方法。方法在海拔4000 m的高原随机抽取进驻高原满1个月且不足3个月的作业人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运用交叉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测量受试者膈肌导引和腹式呼吸各5 min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比较膈肌导引和腹式呼吸前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海拔4000 m高原环境中,受试者膈肌导引训练后血氧饱和度由83.34%±3.04%升至94.0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9,P<0.01),心率由(85.02±12.75)次/min降至(76.56±10.7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5,P<0.01);受试者腹式呼吸训练后血氧饱和度由83.72%±3.27%升至90.5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0,P<0.01),心率由(84.80±12.84)次/min降至(76.08±11.2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9,P<0.01);两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膈肌导引训练后血氧饱和度改善程度大于腹式呼吸训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5,P<0.01),心率改善程度与腹式呼吸训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182,P=0.856)。结论在高原环境中,膈肌导引训练与腹式训练均可改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且膈肌导引训练改善血氧饱和度的效果优于腹式呼吸训练,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导引 腹式呼吸 高原作业人员 血氧饱和度 心率
下载PDF
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腰段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毓贤 丁宇 +8 位作者 付本升 马广昊 崔洪鹏 陈婷婷 潘灵芝 刘倩 徐航晨 李呈新 关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后腰段多裂肌(LMM)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4名接受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两组患者均于PTED治疗48 h后开始... 目的:观察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后腰段多裂肌(LMM)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4名接受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两组患者均于PTED治疗48 h后开始接受两周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1次针刀(L3~L5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LMM脂肪浸润横截面积(CSA),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对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4/L5及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L4/L5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术后1个月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针刀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后LMM脂肪浸润程度、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术 针刀 腰段多裂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