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实施障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莎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环境及护理方面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查阅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等数据库中的文献,综述了国内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环境及护理方面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查阅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等数据库中的文献,综述了国内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具体实施模式和内容、应用效果,及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NICU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新生儿监护室 早产儿 医护-家庭合作模式。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汪兆艳 王倩 +3 位作者 刘卫鹏 杨辉 栾佐 屈素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61-6666,共6页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治疗脑白质损伤性疾病的种子细胞,建立高效稳定扩增的体外诱导分化方法是实现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前提。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来源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 背景: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治疗脑白质损伤性疾病的种子细胞,建立高效稳定扩增的体外诱导分化方法是实现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前提。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来源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悬浮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用Accutase消化成单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标志物Nestin、Sox2、Vimentin、CD133、Musashi的表达。然后将人神经干细胞单细胞重悬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基,接种于不同质量浓度纤维连接蛋白(0,1,2.5,5,10μg/mL)包被的6孔板中,培养7 d后Accutase消化进行传代,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选择扩增能力最强的纤维连接蛋白包被与未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Olig2、Sox10、PDGFR-α的表达。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分化3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细胞Galc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神经干细胞呈悬浮球状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人神经干细胞高表达Nestin、Sox2、Vimentin、CD133和Musashi;②由人神经干细胞诱导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胞体为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强,有双极或三级突起结构;与0μg/mL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组比较,2.5,5,10μg/mL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扩增能力显著增强(P<0.05);当纤维连接蛋白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扩增能力最强;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0,10μg/mL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组均高表达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标志物Olig2、Sox10和PDGFR-α,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mL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组比较,10μg/mL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加(P<0.01);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3周,细胞呈多分支、网格状或膜片样复杂形态,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少突胶质细胞Galc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纤维连接蛋白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最强,但不影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lig2、Sox10和PDGFR-α的表达及其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神经干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工程化干细胞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北京地区25家医院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对感染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韩露艳 徐小静 +22 位作者 童笑梅 张欣 刘捷 杨立 刘慧 闫菊 宋志芳 梅亚波 米荣 秦选光 刘玉环 齐宇洁 张巍 曾慧慧 崔红 龙卉 郭果 陈旭琳 杨召意 孙芳 付晓辉 王长燕 李正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576例晚期早产儿,其中母乳喂养组153例,配方奶喂养组1423例。发生感染性疾病共计484例(30.71%),其中母乳喂养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22.88%vs 31.55%,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534,P=0.004),而男婴、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窒息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8、5.386、1.535、2.353,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降低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晚期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应积极提倡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感染 晚期早产儿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非恶性疾病临床研究——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湘凤 卢伟 +4 位作者 井远方 黄友章 吴南海 潘虹宇 栾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非恶性疾病(N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94例儿童NMD,均进行了haplo-HSCT,其中85例加第三方脐血。男72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岁。预处理... 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非恶性疾病(N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94例儿童NMD,均进行了haplo-HSCT,其中85例加第三方脐血。男72例,女22例。中位年龄5.4岁。预处理以白消安为基础。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采用环孢霉素A、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氨蝶呤,于Old输注单倍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第三方脐血,02d输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总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3.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03×10~6/kg。结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15d和+22d。Ⅰ~Ⅱ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2.8%,8例出现慢性GVHD。CMV血症发生率54.3%;26例出现EBV血症,发生率达27.7%,4例进展为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予CD20单克隆抗体后控制。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91例存活(90例无病存活,1例带病存活),死亡3例。5年OS和FFS分别为96.3%和87.4%。结论 Haplo-HSCT为一些NMD患儿争取治疗时机,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非恶性疾病
下载PDF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神经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亚兵 赵媛 +3 位作者 张凡 王倩 汪兆艳 栾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 目的探究移植人神经干细胞(hNSCs)治疗新生大鼠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后遗症期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取8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取其中55只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E模型,建模后24 h对存活模型鼠采用Longa评分筛选出中、重度神经损伤大鼠并随机分为HIE+PBS组(PBS组,n=23)、HIE+hNSCs组(NSC组,n=23),从剩余25只大鼠中随机取23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23),Sham组只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离断,也不予缺氧处理。三组同步给予药物抗排斥反应,PBS组与NSC组在建模后3 d分别经右侧脑室注射5μL PBS溶液或hNSCs悬液。移植后10 d,三组各随机取15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种因子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移植后12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组大鼠脑内hNSCs的迁移、分化,以水迷宫实验对三组各剩余的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移植后10 d,NSC组VEGF、BDNF两种因子含量均最多,PBS组次之,Sham组最少,NSC组两种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5)。移植后12周,hNSCs向HIE大鼠两侧脑半球迁移,以右侧为主,成熟神经元分化率约30%。移植后12周,水迷宫实验中,PBS组潜伏期均长于Sham组及NSC组(均P<0.05),PBS组穿越平台次数均少于Sham及NSC组(均P<0.05);而Sham组与NSC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室移植hNSCs通过加强HIE大鼠脑内VEGF、BDNF的旁分泌效应,及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的替代作用,从而促进HIE大鼠后遗症期神经损伤的修复,为HIE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迁移 细胞分化 水迷宫
下载PDF
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轮状病毒的护理
6
作者 郑超 郑晓燕 +1 位作者 门倩倩 曹秀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542-1543,共2页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原因,常见于<3岁婴幼儿,6月-12月婴儿尤为高发[1]。患儿和隐形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及接触传播,也可以呼吸道传播和日常传播[2],是...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原因,常见于<3岁婴幼儿,6月-12月婴儿尤为高发[1]。患儿和隐形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及接触传播,也可以呼吸道传播和日常传播[2],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流行季节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呕吐、腹泻、蛋花样便,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发展为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威胁到小儿的生命健康[3],可致小规模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轮状病毒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失禁性皮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超 曹秀艳 +1 位作者 门倩倩 郑晓燕(通讯作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1226-1226,共1页
阐述失禁性皮炎(IAD)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护理认知等方面,综述了近三年IAD护理干预相关的研究进展。IAD护理干预方法众多,且各有其优点,应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以及各种产品的特点和作用的不同合理选用。在处理IAD时加强医护合... 阐述失禁性皮炎(IAD)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护理认知等方面,综述了近三年IAD护理干预相关的研究进展。IAD护理干预方法众多,且各有其优点,应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以及各种产品的特点和作用的不同合理选用。在处理IAD时加强医护合作,尤其是与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皮肤科专科医生的合作,规范、合理的使用各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皮肤损伤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两种干细胞经鼻移植治疗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臧静 栾佐 +4 位作者 王倩 杨印祥 汪兆艳 吴尤佳 郭爱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目前的移植方式如动静脉移植、脑立体定位移植等均不适用于早产儿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神经干细胞经鼻移植治疗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目前的移植方式如动静脉移植、脑立体定位移植等均不适用于早产儿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神经干细胞经鼻移植治疗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脐带组织制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胚胎脑组织制备人神经干细胞,通过Transwell法测定两种细胞体外迁移情况;将40只3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行右颈总动脉离断并缺氧90 min制备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模型。移植组于造模后3 d经鼻滴注总量为1×10^6细胞,每侧鼻孔滴注5×10^5,双侧鼻孔分别滴注1次。造模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白质MBP表达来鉴定脑白质损伤情况;移植后24 h抗HuNu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情况,CM-Dil荧光标记法检测人神经干细胞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第7天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模型鼠患侧扣带、胼胝体和外囊与正常侧对比,MBP阳性面积减少(P<0.05),表明造模成功;②体外实验发现人神经干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率一样;③经鼻移植细胞后24 h,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正常侧和损伤侧皮质、胼胝体和海马区域,人神经干细胞迁移至损伤侧皮质、胼胝体和海马区域,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量相对人神经干细胞较多;④结果表明,经鼻移植24 h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并向正常侧和损伤侧迁移,人神经干细胞能够存活并向损伤侧迁移,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较人神经干细胞体内迁移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神经干细胞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汪兆艳 杨印祥 +3 位作者 王倩 屈素清 丁毅伟 栾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BN大鼠和Lewis大鼠ADMSC,将培养的第3代的ADMSC用氯甲基苯并胺二烷基碳花青(CM-DiI)标记。雄性Lewis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细胞移...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BN大鼠和Lewis大鼠ADMSC,将培养的第3代的ADMSC用氯甲基苯并胺二烷基碳花青(CM-DiI)标记。雄性Lewis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细胞移植组(移植自体ADMSC)、异体细胞移植组(移植BN大鼠ADMSC)。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经心内膜将标记后的ADMSC注入大鼠梗死心肌及其周边部位。ADMSC移植后7 d,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4^+ T淋巴细胞、 CD8^+ 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ADMSC移植后7、 14、 28 d,比较移植细胞存活率;细胞移植后28 d,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观察移植细胞附近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经CM-DiI标记的细胞阳性率近100%;细胞移植后7 d,异体细胞移植组移植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增多,自体细胞移植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增加;与异体细胞移植组相比,自体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后7、 14、 28 d,移植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舒张期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Td)增加,梗死心肌周边血管生成数量要明显增多。结论自体ADMSC移植对AMI大鼠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异体ADMSC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冷藏保存时间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兆艳 王倩 +6 位作者 杨印祥 屈素清 杨辉 叶豆 门倩倩 刘畅 栾佐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价冷藏保存时间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按照4×10^(7) mL^(-1)细胞浓度重悬于含有10 g/L人血清白蛋白的50 g/L葡萄糖保存介质中,置于2~8℃冷链运输箱中保存24 h... 目的评价冷藏保存时间对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按照4×10^(7) mL^(-1)细胞浓度重悬于含有10 g/L人血清白蛋白的50 g/L葡萄糖保存介质中,置于2~8℃冷链运输箱中保存24 h、48 h、72 h,与新鲜制备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即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评价冷藏保存时间对细胞活率、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的影响。将冷藏保存24 h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到脑白质损伤大鼠侧脑室内,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成髓鞘情况。结果与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冷藏保存24 h、48 h细胞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冷藏保存72 h细胞活率明显下降(P<0.05);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冷藏保存24 h和48 h细胞增殖能力与冷藏保存0 h的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冷藏保存72 h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体外迁移和分化结果显示,与冷藏保存0 h细胞比较,冷藏保存24 h的细胞迁移和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冷藏保存48 h和72 h,细胞迁移和分化能力显著下降。体内实验证实,冷藏保存24 h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产髓鞘碱性蛋白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含有10 g/L人血白蛋白的50 g/L葡萄糖保存介质中冷藏保存24 h,细胞活率、迁移和分化能力较好,因此,建议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制剂冷藏保存24 h内移植,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保存介质 细胞分化 细胞活率
下载PDF
婴儿白血病化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虹宇 吴南海 +4 位作者 刘周阳 吴敏媛 孙媛 鲍亮 员菡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24-130,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CCLG-ALL 2008和BCH-AML 05方案治疗婴儿白血病疗效,为改进婴儿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2011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婴儿白血病患儿,其中20例婴儿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合并MLL基... 目的回顾性分析CCLG-ALL 2008和BCH-AML 05方案治疗婴儿白血病疗效,为改进婴儿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2011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婴儿白血病患儿,其中20例婴儿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合并MLL基因重排(MLL-r)者12例,无MLL-r者8例;12例婴儿AML接受BCH-AML 05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病人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结果 20例婴儿ALL,中危7例,高危13例;诱导完全缓解(CR)率100%;治疗相关死亡(TRM)10%(2/20);2年累积复发率为(17±0.11)%,2年总体生存率(OS)为(72±0.13)%,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7±0.13)%。12例婴儿AML,中危10例,高危2例;CR率为100%;TRM为8%(1/12);2年累积复发率为(34±0.16)%,2年OS为(83±0.11)%,2年EFS为(61±0.16)%。结论CCLG-ALL 2008方案治疗婴儿ALL,CR率高,复发率低;BCH-AML 05方案治疗婴儿AML获得了与年长儿童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白血病 CCLG-ALL 2008方案 BCH-AML 05方案 化疗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夫妻对治疗相关身体变化体验和二元应对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翠莲 高丽 +2 位作者 王小娇 徐耀峥 孙文轩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共7页
目的系统整合乳腺癌夫妻对治疗相关身体变化体验和二元应对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构建患者身体意象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对身体变化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 目的系统整合乳腺癌夫妻对治疗相关身体变化体验和二元应对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构建患者身体意象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对身体变化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2016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整合。结果纳入20项研究,提炼出45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按照时间进程,乳腺癌夫妻对于治疗相关身体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迷茫期—身体改变使夫妻备受打击,沟通不良;应激期—夫妻积极弥补身体缺陷,应对良好;稳定期—夫妻对身体的关注趋于平淡,夫妻关系稳固或恶化。结论乳腺癌患者夫妻经历了迷茫期、应激期和稳定期,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身体变化给夫妻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中以夫妻为整体进行二元干预,使他们更好地应对身体意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配偶 身体意象 心理体验 二元应对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尼曼-匹克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湘凤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发病率虽低,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误诊,尽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与生活能力。本文对NPD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尼曼-匹克病 诊断 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倩 刘羿 +4 位作者 张雨 杨印祥 汪兆艳 张乐平 栾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4681-4687,共7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成为治疗各类缺血性疾病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目的:研究不同氧分压培养环境对人脂肪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找出能使细胞因子高表达的最适氧分压。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成为治疗各类缺血性疾病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目的:研究不同氧分压培养环境对人脂肪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找出能使细胞因子高表达的最适氧分压。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特征、体外分化功能及免疫表型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人脂肪干细胞分别于3%,5%,21%的氧分压环境中培养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人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胞体丰满,胞浆均匀,呈漩涡状生长,体外诱导可进行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间充质表面标志物CD29、CD73、CD90和CD105,而几乎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阴性表达HLA-DR;③人脂肪干细胞在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量为常氧条件下的2.3倍(P<0.05)和1.5倍(P<0.05);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量分别为常氧条件下的2.4倍(P<0.05)和1.5倍(P<0.05);低氧条件下(3%,5%氧分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量与常氧条件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人脂肪干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可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的分泌量,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量并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人脂肪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氧分压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移植治疗慢性肉芽肿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湘凤 卢伟 +3 位作者 井远方 黄友章 吴南海 栾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haplo-HSC)联合第三方脐血(tpCB)移植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X-CG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26例男性X-CGD患儿,采用haplo-HSC联合tpCB移植治疗,移植中位年龄3.5岁,供者25例为父亲,1例... 目的 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haplo-HSC)联合第三方脐血(tpCB)移植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X-CG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26例男性X-CGD患儿,采用haplo-HSC联合tpCB移植治疗,移植中位年龄3.5岁,供者25例为父亲,1例为姑姑。HLA配型5/6相合9例,4/6相合12例,3/6相合5例。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选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胸腺球蛋白;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采用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于移植第1天分别输注单倍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和tpCB,移植第2天输注单倍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回输单倍体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14.6×108/kg体重,CD34+细胞中位数为5.9×106/kg体重,CD3+细胞中位数为2.1×108/kg体重。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移植后12d和23d。移植后30d为供者型完全嵌合,其中25例为单倍体,1例为脐血。无1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和植入功能不良,1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NADPH氧化酶活力于移植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Ⅰ~Ⅱ度aGVHD发生率达35%,Ⅲ~Ⅳ度达15%,1例出现慢性GVHD(cGVHD,皮肤局限性),予激素未进展。随访6~52个月,存活25例,其中24例为无病存活(23例不伴cGVHD,1例伴慢性局限型皮肤排异),NADPH氧化酶活性均恢复正常,1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但仍存活;1例于移植后16个月死于病毒性间质性肺炎。5年的EFS率和OS率分别为81%±12%和89%±10%。结论 haplo-HSC联合tpCB是治疗儿童X-CGD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 脐血 移植 儿童
下载PDF
非血缘脐血或单倍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戈谢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湘凤 卢伟 +3 位作者 井远方 郗晓芹 吴南海 栾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戈谢病(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10例GD,进行allo-HSCT治疗,非血缘脐血和单倍体移植各5例,男2例,女8例。中位年龄5.7岁。预处理是以白...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戈谢病(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10例GD,进行allo-HSCT治疗,非血缘脐血和单倍体移植各5例,男2例,女8例。中位年龄5.7岁。预处理是以白消安和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清髓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以环孢素为基础。脐血组回输有核细胞(TNC)中位数6.5×10^7/kg,CD34^+细胞中位数2.13×10^5/kg;单倍体组回输TNC中位数16.5×10^8/kg,CD34^+细胞中位数6.03×10^6/kg。结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13.5d和+20.5d,无原发性植入失败病例。9例患儿+30d为供者型完全嵌合,β-葡糖脑苷脂酶活力于+3个月恢复正常。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0%,1例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8例无病存活,1例死亡。结论Allo-HSCT是GD的根治方法,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谢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脐血 溶酶体贮积病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抑制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滢 杨印祥 +3 位作者 周海鹏 汪兆艳 王倩 栾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移植的人成体神经干细胞(NSC)来源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OPC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 ST8α-N-乙酰神经酰胺α2,8-唾液酸转移酶1(ST8SIA1/A2B5)...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移植的人成体神经干细胞(NSC)来源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OPC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 ST8α-N-乙酰神经酰胺α2,8-唾液酸转移酶1(ST8SIA1/A2B5)的表达。培养OPC并采用(0、 10、 100、 200)ng/mL TNF-α处理18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OPC活性,采用TranswellTM迁移实验检测OPC的迁移能力。结果人成体NSC来源OPC特异性表达PDGFRα(87.9%)和A2B5(40.0%)。10 ng/mL TNF-α处理不影响OPC存活率,(100、 200)ng/mL TNF-α处理明显降低OPC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 TNF-α明显减少OPC的迁移。结论 TNF-α抑制培养的OPC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 迁移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移植
原文传递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世侠 唐湘凤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脐血已逐渐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干细胞来源。尽管移植后感染相关病死率稍高,但由于脐血容易获得、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低等优点,脐血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与其他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脐血移植技术的... 脐血已逐渐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干细胞来源。尽管移植后感染相关病死率稍高,但由于脐血容易获得、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低等优点,脐血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与其他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脐血移植技术的不断改善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好的疗效,脐血的临床应用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就近年来脐血移植的改进措施、脐血的选择及脐血在其他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治疗
下载PDF
小儿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秀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364-0364,共1页
目的:研究小儿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对8例小儿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重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通过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它抗排异药物联合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结... 目的:研究小儿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对8例小儿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重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通过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它抗排异药物联合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8例患儿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个月后剥脱坏死的皮肤脱落,新的皮肤再生。结论: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皮肤受损的程度,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重度 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 护理
下载PDF
小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20
作者 玉钰 陈冰玉 +2 位作者 王倩 汪兆艳 栾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9-13,共5页
建立和评价Balb/c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4组:空白组、模型1组(造模后24h)、模型2组(造模后2周)、模型3组(造模后4周),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进行腹腔注射致敏和局部滴鼻激发。对动物模型进... 建立和评价Balb/c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4组:空白组、模型1组(造模后24h)、模型2组(造模后2周)、模型3组(造模后4周),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进行腹腔注射致敏和局部滴鼻激发。对动物模型进行行为学评分;对各组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染色观察鼻粘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干扰素r(IFN-r)、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滴鼻激发14天后模型组行为学总评分为6.27±0.88,大于5分,较空白组评分0.800.41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鼻粘膜组织HE染色可见杯状细胞增多、组织水肿等改变;模型组外周血IgE、IgG、IL-4水平较对照组增高,IFN-r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OVA致敏可成功建立长期稳定的小鼠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为今后过敏性鼻炎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AR BALB/C 卵清蛋白 小鼠模型 致敏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