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正中劈开入路心脏术后并发胸部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
作者 陈东升 刘建超 +6 位作者 冯泽坤 李双磊 何添 张广良 梁纯 陈犹白 韩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背景胸骨正中劈开术是开胸心脏手术的常规入路,经此入路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可并发胸部切口感染(sternal wound infection,SWI),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的探索SWI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 背景胸骨正中劈开术是开胸心脏手术的常规入路,经此入路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可并发胸部切口感染(sternal wound infection,SWI),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的探索SWI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通过胸骨正中劈开入路行开胸心脏手术患者,筛选发生SWI的病例,并进行1∶4倾向性匹配。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筛选与SWI发生有关的特征指标,综合专家意见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471例患者中61例在开胸手术后180 d内发生SWI,发病率为1.11%,其中44例为浅表胸骨切口感染,17例为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病例组男21例,女40例,中位年龄61岁;对照组男110例,女134例,中位年龄59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HR(95%CI):1.07(1.00~1.14),P=0.038]、糖尿病[HR(95%CI):1.87(1.01~3.46),P=0.046]、心肌梗死[HR(95%CI):2.25(1.19~4.26),P=0.013]是SW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解放军总医院病例数据,本研究发现S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体质量指数和心肌梗死。这些因素可能通过破坏伤口愈合过程、损害组织修复和皮肤屏障完整性以及降低对细菌的抵抗力影响SW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切口感染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前正中胸骨劈开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帅朋 张成鑫 王嵘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6期439-450,共12页
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被应用于多种心脏外科手术。该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具有3D高清术野、动作缩放、机械臂灵活、震颤过滤、操作稳定、创伤小等优点,且能缓解医护人员疲劳。外科手术机器人为心... 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被应用于多种心脏外科手术。该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具有3D高清术野、动作缩放、机械臂灵活、震颤过滤、操作稳定、创伤小等优点,且能缓解医护人员疲劳。外科手术机器人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快速化、精准化、微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代表了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作为通用型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心外科的应用也面临系统复杂、操作时间长、缺乏触觉反馈、总体费用昂贵等不足和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心脏外科领域应用的优势、安全性、有效性及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可以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心脏外科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心脏外科手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国产化研发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嵘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6期411-414,共4页
微创是21世纪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现了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和心脏外科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代表了微创心脏外科的最前沿水平。但是该系统在心脏外科的普及和应用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其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笨重、机械... 微创是21世纪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现了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和心脏外科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代表了微创心脏外科的最前沿水平。但是该系统在心脏外科的普及和应用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其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笨重、机械臂缺乏力学反馈、费用昂贵、缺乏竞争力等导致技术迭代缓慢。基于此,在充分借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开发系统优化、结构简洁、方便实用、成本低廉的国产化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有助于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机器人手术系统 研发 国产化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中置入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同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例
4
作者 任崇雷 刘国鹏 +6 位作者 王明岩 刘冰 郭弈 郑楠 陈婷婷 杨瑞冬 王嵘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功能不全且QRS间期延长患者确定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但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影响CRT治疗效果。我们对1例60岁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二...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功能不全且QRS间期延长患者确定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但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影响CRT治疗效果。我们对1例60岁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男性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置入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同期行CRT治疗,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由术前0.33升至0.54;左心室明显缩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由术前64 mm减至44 mm;术后心电图QRS间期由术前176 ms减至144 ms;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非药物治疗 二尖瓣反流 出院后随访
原文传递
基于“人-机-环”信息流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崔皓鑫 王嵘 +3 位作者 郑楠 章颂 任瞳 梁渝靖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微创、精细、灵活、无震颤等优势,在多个外科领域不断得到普及应用.然而,现有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尚未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优势,在智能化交互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因此,文中首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机器人手术系统中... 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微创、精细、灵活、无震颤等优势,在多个外科领域不断得到普及应用.然而,现有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尚未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优势,在智能化交互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因此,文中首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机器人手术系统中交互关系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提出当前人机交互的不足.然后,构建面向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人-机-环”信息流框架,以机器人辅助乳内动脉获取手术场景为例,梳理“人-机-环”各部分之间的复杂交互.最后,基于“人-机结合”理论,结合构建的“人-机-环”信息流框架,提出以“人机融合智能共进”为目标的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实现更安全高效的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目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集成 人机系统 信息流 机器人手术系统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谢玉芊 张丽月 +3 位作者 成楠 董士勇 申华 王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4-730,共7页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obot-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RACA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CAB手术治疗冠...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obot-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RACA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CAB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RACAB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状动脉杂交治疗(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患者为HCR-RACAB组,行RACAB多支血管搭桥手术患者为MV-RACA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21例,年龄(61.7±10.8)岁。全组共2例患者分别因突发心室颤动和胸膜粘连转正中开胸手术,中转率2.0%。其余100例患者共获取左乳内动脉100支,右乳内动脉46支,获取成功率100.0%,机器人手术患者前降支均实现乳内动脉搭桥,所有患者平均靶血管干预数(2.5±0.6)支。围手术期1例患者心肌梗死,最终死亡,无脑卒中及二次开胸止血病例,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平均随访时间28.2个月,随访率99.0%,总体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0%,其中全因死亡3例(3.0%),心源性死亡1例(1.0%),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例(1.0%),脑卒中2例(2.0%),再次血运重建3例(3.0%)。组间比较发现,HCR-RACAB组红细胞输注量(P=0.030)和术中出血量(P=0.037)较MV-RACAB组少,而围手术期主要不良事件和随访期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CAB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近中期结果良好,其中,高质量获取乳内动脉和升主动脉无接触技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多支血管病变 机器人辅助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与学会同成长共促学科发展——纪念《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20周年
7
作者 任崇雷 李佳春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2003年对于广大的体外循环从业者是值得纪念的。在这一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全国性的体外循环专业学术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号于3月15日正式出版发行。同年12月30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2003年对于广大的体外循环从业者是值得纪念的。在这一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备案全国性的体外循环专业学术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创刊号于3月15日正式出版发行。同年12月30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简称“学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体外生命支持 专业学科 期刊
下载PDF
国产体外膜氧合设备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任明仕 董士勇 +1 位作者 申华 王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6期365-370,共6页
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心肺功能支持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在我国,尽管近年来ECMO技术得到了快速的... 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具有置入方便、不受地点限制、可同时提供心肺功能支持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在我国,尽管近年来ECMO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但相关设备及耗材仍完全依赖进口,费用高昂,显著增加了患者及国家医疗支付体系的负担。尽快推动ECMO国产化,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在关键高端医疗装备方面的“卡脖子”问题,而且有望推进ECMO临床应用规模、大幅降低使用费用,让更多患者受益。国内一些企业致力于ECMO设备国产化多年,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如小型集成化主机、改良离心泵等方面的研发。本文将就国内ECMO技术开展现状、国产化ECMO设备的临床需求及应用前景、国产化ECMO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现状以及国产化ECMO研发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ECMO设备及耗材的国产化研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体外生命支持 膜式氧合器 离心泵 国产化设备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猴异种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任明仕 王明岩 +15 位作者 董士勇 彭江 申华 刘冰 崔梦一 成楠 刘博罕 邱实 张涛 任延玲 魏红江 宋翔宇 杨博尧 王凯 熊兴 王嵘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6期329-338,共10页
目的在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异种心脏腹腔异位移植实验中应用新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anti-CD40)联合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评价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的基因编辑类型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策略。方法以雄性基因编辑(G... 目的在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异种心脏腹腔异位移植实验中应用新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anti-CD40)联合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评价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的基因编辑类型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策略。方法以雄性基因编辑(GTKO/hCD39/hCD55/hTBM)小型Bama猪为供体,以雄性食蟹猴为受体,构建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猴异种心脏腹腔异位移植模型。围术期采用anti-CD40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甲泼尼龙、抗CD20单克隆抗体以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组成的新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体外遥感心电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移植心脏电信号活动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流重建后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流、功能、心电信号变化、心肌酶变化以及受体免疫抑制状态和存活时间;次要目标为监测受体生理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蛋白和电解质,并依据结果调整生命支持治疗方案。终末实验后留取移植心脏标本,采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移植心脏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心脏血流重建后,器官颜色红润、质地柔软,恢复自主心律,心肌收缩有力。术后1周受体恢复良好,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情况良好,心脏超声提示心肌收缩功能良好。受体血液学检查结果提示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一过性轻度升高,至术后第6天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术后1周受体血红蛋白、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明显好转,一般状况好转。心脏移植后2周,心脏超声提示心肌肥厚明显。术后第20天,移植心脏心率由120~140次/分下降至50~80次/分,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吻合口血流通畅、冠状动脉灌注良好,心肌收缩乏力。考虑移植心脏功能明显减弱,终止实验后取出移植心脏,HE染色见心肌纤维增生、局部心肌细胞纤维化、间质水肿和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心肌原纤维扭曲、肌间隙增宽,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心肌肌丝结构破坏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囊性结构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人源化基因编辑猪-NHPs的异种心脏腹腔异位移植模型,应用新型anti-CD40联合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抑制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延缓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实现异种移植器官的较长时间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异种心脏移植 基因编辑 异位移植 免疫抑制策略
原文传递
多模式教学培训在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医护配合中的应用
10
作者 许克 贺田田 成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总结多模式医护配合教学培训,在机器人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如何提升机器人心脏医护配合效果,提高机器人搭桥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纳入轮转心脏外科护士20名,在常规台上手术基础带教的同... 总结多模式医护配合教学培训,在机器人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如何提升机器人心脏医护配合效果,提高机器人搭桥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纳入轮转心脏外科护士20名,在常规台上手术基础带教的同时,增加台下教学查房授课、可视化工具指导、医生手术技术讲座、微信互动辅助等多模式教学方法。结果:相比传统上台手术带教模式,采用多模化的教学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复杂手术配合的关键技术和要点,同时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对心脏手术配合和术中特殊问题处理更有信心。结论:多模式教学在机器人搭桥手术带教中有效地提高了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并提升了护士自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教学 机器人 冠脉搭桥 护理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