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君 张啸波 +2 位作者 李世俊 王玉林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放射诊断学规范化培训轮转的65名临床专业学员为研究对象。2021级和2020级34...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放射诊断学规范化培训轮转的65名临床专业学员为研究对象。2021级和2020级34名学员为研究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2019级和2018级31名学员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测试、阅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结果理论知识测试和阅片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的理论成绩(90.62±3.46)分、阅片成绩(91.53±2.79)分和总成绩(91.07±2.68)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52±5.34)分、(87.52±4.03)分和(86.52±4.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2、4.702、5.260,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对授课方式满意程度、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8.480、7.110,P均<0.05)。结论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影像诊断水平,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替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案例学习 放射诊断学 互联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庆军 程流泉 +3 位作者 符永瑰 梁晓晶 洪柳 李梦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甲状腺MRI多序列图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诊断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个桥本甲状... 目的研究基于甲状腺MRI多序列图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诊断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个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和76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b=0、800、2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和增强扫描T1WI。基于MRI图像对两组病灶进行分割、配准、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经有监督机器学习建立并超参数调优6个常用的单模型分类诊断模型:逻辑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K邻近算法、高斯朴素贝叶斯和分类回归树,比较6个分类模型对两组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每个序列图像提取960个特征,共提取6720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经特征选择筛选出30个表观扩散系数原始图像形状和一阶统计量特征。在6个分类诊断模型中,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模型鉴别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最优,曲线下面积均为0.97。结论基于甲状腺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乳头状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津 张云 +2 位作者 陈实 李晓艳 张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PMOP骨折组(39例)与PMOP未骨折组(63例),另选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并进行比较,用ROC曲线评价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体重、体质量指数、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左髋总和BMD及L 1~4总和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及绝经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依次为12.688、37.430、26.599,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AUC值为0.978,敏感度为98.04%,特异度为97.00%,表明β-CTX+t-P1NP+N-MID-OT三指标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效能更高。PMOP骨折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PMOP未骨折组(t值依次为6.078、16.363、12.227,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AUC值为0.939,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95.24%,表明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效能更高。结论PMOP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MOP骨折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PMOP预测及骨折风险评估效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TX t-P1NP N-MID-OT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影像基础在介入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杜鹏 郭兰坤 +1 位作者 高苗莉 张琨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基础在放射科介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人,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试验组学员先行轮转放射诊...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基础在放射科介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人,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试验组学员先行轮转放射诊断专业,再轮转放射介入专业;对照组学员轮转顺序与试验组相反。两组学员轮转结束后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员的介入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随堂理论测试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学员的介入临床思维、操作能力测试成绩和随堂理论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员认为先行放射诊断专业学习再行介入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夯实影像学基础,激发介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影像基础是介入医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影像基础的学员在介入规范化培训中具有更好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培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断学 住院医师 教学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在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庆军 石清磊 +3 位作者 袭肖明 符永瑰 逯巧慧 任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4-1069,1075,共7页
目的探讨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NHT)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NHT和48例61个PTMC甲状腺高b值DWI,对结节进行分割、特征... 目的探讨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NHT)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NHT和48例61个PTMC甲状腺高b值DWI,对结节进行分割、特征值提取,并使用3种特征值标准化、2种降维、3种特征值筛选方法确定影像组学特征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10种分类模型对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46个NHT和61个PTMC共提取了107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当选择Normalize to unit(NormUnit)进行标准化、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ANOVA进行特征值筛选,在15个特征值时,线性判别分析分类模型鉴别诊断NHT与PTMC效果最优,准确度为85.71%,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100.00%,AUC值为0.925。结论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对于NHT和PTMC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甲状腺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血清FGF19、GDF15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蒋富强 解鹏 +2 位作者 张嘉诚 杜鹏 张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03-207,3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行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行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F19和GDF15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血清FGF19和GDF15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FGF19和GDF1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低分化程度、FGF19和GDF15升高均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FGF19、GDF15和AFP单独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34、0.791和0.883,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86,二者联合检测优于血清FGF19和GDF15各自单独检测(Z二者联合-FGF19=2.294、Z二者联合-GDF15=1.946,P=0.022、0.048)。结论血清FGF19和GDF15表达水平的升高会促使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复发,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生长分化因子15 肝癌 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兰 张静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01至2022-05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97例HLAP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01至2022-05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97例HLAP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严重程度等,分析HLAP组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与BAP组比较,HLAP组男性发病率高、年龄小、身体质量指数(BMI)高、重症病例多、伴随糖尿病及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血糖(GLU)、D-二聚体(D-Dimer)高(P<0.05);血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低(P<0.05)。对重症HLAP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OR=3.461,95%CI:1.122~9.723,P=0.008)、CRP(OR=1.209,95%CI:1.030~7.593,P=0.013)、D-Dimer(OR=0.687,95%CI:0.448~0.819,P=0.022)为重症HL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AP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TG明显升高,多数伴有代谢综合征,炎症反应较重,重症病例更多;TG、CRP、D-Dimer为重症HL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术前CT征象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玮 侯文文 +6 位作者 武丽俊 许金环 李文平 闫旭 张鹏举 王钰琦 赵绍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背景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肺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临床研究显示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使患者获益,能否根据影像特征识别出适宜此疗法的人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 背景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肺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有临床研究显示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使患者获益,能否根据影像特征识别出适宜此疗法的人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术前CT征象与术后PD-L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免疫治疗的筛选提供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资料。纳入具有术前胸部薄层CT图像、术前未做穿刺或治疗、术后检测有PD-L1表达的浸润性肺腺癌病例。取检测结果肿瘤细胞PD-L1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1%为截断值,分为阴性组(TPS<1%)和阳性组(TPS≥1%),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L1表达的关联因素,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6例患者的308个病灶,其中136个肿瘤组织病理示PD-L1表达阳性,172个表达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病灶密度、CTR值、平均CT值、最大直径、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与PD-L1表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肺癌家族史(OR=2.876,95%CI:1.257~6.578)和病灶CTR值(OR=4.321,95%CI:1.165~16.036)与PD-L1表达关联。纳入肺癌家族史和CTR值的回归模型[Ln(P/1-P)=1.464×CTR+1.056×肺癌家族史]预测PD-L1表达的AUC为0.682,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69.2%。结论对可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可为判断PD-L1表达水平提供一定信息,肺癌家族史和病灶CTR值是PD-L1表达的关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CT 程序性死亡配体1 B7-H1抗原
下载PDF
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患者病理结果及预后分析:检出后手术与随访监测后手术患者比较
9
作者 许金环 李文平 +3 位作者 张鹏举 王玮 武丽俊 赵绍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088,共8页
背景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被检出,GGN的处理仍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目的通过分析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检出后手术和随访观察≥1年后手术的病理及预后,探讨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随访观察的可... 背景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被检出,GGN的处理仍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目的通过分析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检出后手术和随访观察≥1年后手术的病理及预后,探讨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随访观察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手术切除的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病例,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 GGN,pGGN)和实性肿瘤比(consolidation-to-tumor ratio,CTR)≤0.5的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GN,mGGN),将患者分为检出后手术组(surgery after detection group,SD组)和随访观察≥1年后手术组(surgery after more than or equal to one year surveillance group,SS组)。SS组又分为增长组和未增长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混杂变量。随访于2022年8月31日截止。比较SD组与SS组的病理结果和预后。结果在纳入的284个GGN中,SD组214个GGN,SS组70个GGN。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120例患者(SD组和SS组各60例)纳入分析。PSM后,SD组与SS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P=0.523;病理亚型:P=0.290);两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两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为100%。增长组与未增长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P=0.176;病理亚型:P=0.858)。结论SD组与SS组病理结果相似,预后相当,随访可能是磨玻璃为主型肺腺癌可行的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手术 随访监测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西门子Force CT机故障案例分析与维修
10
作者 孙圣陶 葛合全 +2 位作者 王楠 马可 赵昕哲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187-189,共3页
通过讨论西门子SOMATOMForceCT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对设备使用中的3例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故障解决方案。加强医院工程师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规范设备操作流程,以降低设备故障率,节省维修成本,提高工作... 通过讨论西门子SOMATOMForceCT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对设备使用中的3例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故障解决方案。加强医院工程师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规范设备操作流程,以降低设备故障率,节省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维修 故障分析
下载PDF
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11
作者 郭兰坤 杜鹏 +1 位作者 魏颖恬 高苗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只;分别以20、25、30、40 W消融功率对包含直径≤3 mm小血管的单侧肺局部组织行CT引导下经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只;分别以20、25、30、40 W消融功率对包含直径≤3 mm小血管的单侧肺局部组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射频消融,对各组内5只兔分别设定消融时间为4、7、10、15及20 min。完成消融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于光镜下观察消融区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消融4 min后,4组消融区血管内均见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消融7 min后,A、B、C组血管内见不完全性血栓,D组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A、B、C组消融10、15、20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D组消融10、15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继续消融见局部组织炭化严重、阻抗过高,难以维持20 min消融。结论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放射科胶片自助打印系统对胶片管理的应用
12
作者 孙圣陶 葛合全 +1 位作者 丁晓婷 马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7期143-146,共4页
胶片是放射科主要的医疗耗材之一。传统胶片管理模式时有出现账物不符、假账和耗费人力等不便管理的问题。放射科在应用胶片自助打印系统后,通过使用胶片自助打印系统管理达到便捷、精准、有迹可循,便于回顾,节省人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胶... 胶片是放射科主要的医疗耗材之一。传统胶片管理模式时有出现账物不符、假账和耗费人力等不便管理的问题。放射科在应用胶片自助打印系统后,通过使用胶片自助打印系统管理达到便捷、精准、有迹可循,便于回顾,节省人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胶片管理精细化,提高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胶片管理 自助打印 精细化
下载PDF
心功能的MRI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流泉 张恒 李梦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1-647,共7页
心功能分析作为心脏MRI提供的关键诊断信息之一,伴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能力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各种分析指标不断被发现,这些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诊断效能也不尽相同。认识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原理、意义及适应证有助于心脏疾病... 心功能分析作为心脏MRI提供的关键诊断信息之一,伴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能力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各种分析指标不断被发现,这些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诊断效能也不尽相同。认识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原理、意义及适应证有助于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管理,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维度分解的角度,综述从四维、三维、二维和一维4个方面,对磁共振心功能指标进行归类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影磁共振成像 心脏功能 心脏病 心脏成像 综述
下载PDF
大脑皮层层状坏死的磁敏感加权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奎宏 王津 +3 位作者 胡建锋 逯巧慧 符永瑰 戚晓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皮层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影像学表现,并评估CLN是否含有出血成分。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符合CLN诊断标准的患者18例,其... 目的分析大脑皮层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影像学表现,并评估CLN是否含有出血成分。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符合CLN诊断标准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岁。分析患者临床病因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CLN患者中,病因为脑梗死8例,脑外伤4例,脑肿瘤术后损伤4例,缺血缺氧脑病1例,病毒性脑炎1例。CLN区SWI像未见出血10例(55.6%),表现为斑点出血4例(22.2%),层状出血4例(22.2%)。结论大部分CLN患者层状坏死区域SWI像未见出血,SWI是鉴别CLN是否合并出血的重要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皮层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出血
下载PDF
采用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左心室直流血流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梦露 席晓旭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5-663,共9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测量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集的24例DCM心... 目的采用磁共振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测量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集的24例DCM心力衰竭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的心脏磁共振图像。用平衡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完成常规电影图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用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序列在左心室心底、中部和心尖3个水平短轴位采集垂直成像层面的血流速度,流速编码预设值120 cm/s,每个心动周期划分为24个时相。采用Medviso Segment软件对电影成像和血流成像序列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取左心室内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定向动能(SKE),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直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进行合理的血流动力学解释。结果在曲线轮廓特征上,对照组的平均速度、净流量和SKE曲线上呈横置的S形,规律性明显;研究组的曲线缺乏这种规律性。两组血流速度射血峰值与充盈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底及心腔中部平均射血速度、心腔中部平均充盈速度呈正相关(r=0.624、0.630、0.610,P<0.01);收缩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与心腔中部平均射血速度呈负相关(r=-0.611、-0.625,P<0.01),与心底及心尖部平均射血速度呈负相关(r=-0.57~-0.52,P<0.01);舒张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3个水平的平均射血速度峰值呈负相关(r=-0.57~-0.48,P<0.01);心排血量与心底及心腔中部平均充盈速度呈正相关(r=0.656、0.634,P<0.01)。除心底部充盈流量峰值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r=0.516、0.411,P<0.01)外,其余血流量相关参数及SKE与LVEF、LVEDV/LVESV、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均呈弱相关或无相关(r<0.4)。舒张充盈SKE的达峰时间差异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5)。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直流血流流速峰值与功能参数显著相关,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舒张充盈SKE的达峰时间差异与LVEF显著相关,反映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失同步性,可以定性解释DCM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大性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双参数与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比较
16
作者 董喆 张云 +5 位作者 王海屹 刘百川 丁效蕙 郝雨薇 徐鸿昊 叶慧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的双参数MRI(bpMRI)与多参数MRI(mpMRI)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PSA 4~10 ng/mL)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家医疗中心接受前列腺活检术并完...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的双参数MRI(bpMRI)与多参数MRI(mpMRI)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PSA 4~10 ng/mL)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家医疗中心接受前列腺活检术并完成MRI检查的PSA灰区病人270例(中心1,220例;中心2,50例),分析病人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根据Gleason评分将病人分为csPCa组(177例)和非csPCa组(93例)。基于PI-RADS v2.1标准,根据bpMRI(T2WI、DWI)与mpMRI(T2WI、DWI和DCE-MRI)对每例病人的病灶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年龄、PSA、前列腺体积(PV)、PSA密度(PSAD)]、bpMRI评分和mpMRI评分。以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2种评分方法对csPCa的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评分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评估bpMRI和mpMRI评分的一致性。结果相比非csPCa组,csPCa组的PV更小、PSAD更高(均P<0.05)。csPCa组中bpMRI与mpMRI评分为4-5分病人的占比更高(76.8%和85.3%),非csPCa组中1-3分病人的占比更高(78.5%和74.2%)。bpMRI与mpMRI评分诊断csPCa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MRI的敏感度低于mpMRI(76.8%和85.3%,P<0.05),而特异度高于mpMRI(78.5%和74.2%,P<0.05)。bpMRI和mpMRI评分的阅片者间一致性均较好(κ=0.68和κ=0.67)。结论基于PI-RADS v2.1,bpMRI评分与mpMRI评分对PSA灰区csPCa的诊断效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下载PDF
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中的实践应用
17
作者 郑亦君 孙峥 +3 位作者 赵丽 胡莹莹 马素文 卢洁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CMR检查前以图示法进行检查流程须知宣... 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CMR检查前以图示法进行检查流程须知宣教;检查过程中医生、技师、护士、工程师四方配合保证流程顺利推进,扫描间隙完成必要护理操作,以及患者心理沟通;检查后行个体化访视,记录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均完成CMR检查,平均耗时(45±6)min,射频能量吸收率未超过标准上限。检查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无异常改变,起搏器无异常脉冲;整体检查流程配合满意度评分(4.4±0.6)分,患者对专业知识满意度最高。结论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需制定详尽的临床观察指标与相应流程配合,以此对患者安全保证和满意度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化治疗 心脏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的增强磁共振表现分析
18
作者 郑奎宏 逯巧慧 +2 位作者 胡建锋 符永瑰 马林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总结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增强MRI表现,并探讨其与大脑脚萎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经手术或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基底节生殖细胞瘤患者39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 目的 总结基底节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增强MRI表现,并探讨其与大脑脚萎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经手术或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基底节生殖细胞瘤患者39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增强表现特点及其与大脑脚萎缩的关系。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33例,占84.6%,平均年龄为16.2岁;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占71.8%(28/39)。31例单侧病灶,8例双侧病灶。24个结节状强化病灶中5个出现同侧大脑脚萎缩,占20.8%;12个斑片状强化病灶中5个出现同侧大脑脚萎缩,占41.7%;11个无强化病灶中5个出现同侧大脑脚萎缩,占45.5%。不同病灶强化方式的大脑脚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节生殖细胞瘤增强MRI表现多种多样,大脑脚萎缩是其重要影像征象;大脑脚萎缩发生率与其强化方式无关,可能与内囊后肢受累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生殖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萎缩
原文传递
P型多系统萎缩的神经影像征象分析
19
作者 郑奎宏 张静 +2 位作者 胡建锋 逯巧慧 李小娟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573-576,581,共5页
目的探讨MRI T_(2)WI壳核裂隙征以及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脑桥萎缩、桥臂萎缩在诊断P型多系统萎缩(Parkinsonism type of MSA,MSA-P)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9至2019-07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疑难疾病会诊中心的86例MS... 目的探讨MRI T_(2)WI壳核裂隙征以及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脑桥萎缩、桥臂萎缩在诊断P型多系统萎缩(Parkinsonism type of MSA,MSA-P)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9至2019-07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疑难疾病会诊中心的86例MSA患者中诊断为MSA-P型的患者20例,并从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上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对MSA-P型患者和健康成人的头颅常规MRI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及矢状位T_(2)加权,轴位T_(1)加权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进行影像学征象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脑桥、桥臂萎缩,及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壳核背外侧裂隙征进行评价。结果20例MSA-P患者中,T_(2)加权像成像裂隙征70%(14/20),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90%(18/20);脑桥萎缩30%(6/20),单侧或双侧桥臂萎缩40%(8/20)。MSA-P型患者组的T_(2)加权像成像裂隙征及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A-P患者T_(2)加权像成像裂隙征及壳核扩散加权低信号征阳性率明显高于桥臂及脑桥萎缩阳性率,是诊断P型多系统萎缩的主要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 壳核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型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基于细胞表面特异识别的荧光标记小分子抗体的鉴定及其应用
20
作者 张静 熊鸣 +3 位作者 李小娟 马伟 张达矜 乔媛媛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的荧光标记小分子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应用于食管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方法本研究前期利用噬菌体技术高通量筛选富集到单链噬菌体抗体NFC 20b和NFC 70a,标记荧光后,观...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的荧光标记小分子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应用于食管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方法本研究前期利用噬菌体技术高通量筛选富集到单链噬菌体抗体NFC 20b和NFC 70a,标记荧光后,观察在斑马鱼体内与食管癌细胞的聚集示踪,并用于检测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CTCs;同时通过高通量蛋白组芯片对抗原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荧光小分子抗体NFC 20b和NFC 70a于不同时间点,在斑马鱼的背主动脉、尾动脉和尾静脉中均能观察到抗体分布,与空白组和阴性抗体组相比,两抗体与移植瘤结合荧光更强;用蛋白芯片筛选抗原蛋白表达谱,初步确定NFC 20b结合的抗原蛋白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结论荧光标记的小分子抗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斑马鱼的卵黄囊,并能与移植瘤有明显的聚集结合效应,可以用于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TCs;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可以辅助鉴定抗体所结合的抗原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斑马鱼 荧光标记 抗体 蛋白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