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周莹 张丹阳 +8 位作者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中心男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量峰值分别为1.00±0.12 g/cm^(2)、0.94±0.14 g/cm^(2)、0.99±0.13 g/cm^(2),女性分别为0.99±0.12 g/cm^(2)、0.79±0.11 g/cm^(2)、0.88±0.11 g/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腰椎P=0.022,股骨颈P<0.001,全髋P<0.001);成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股骨骨密度(BMD)值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和女性各个部位BMD值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2013~2014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均为近10年最低值,2015~2023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人群的BMD值存在差异。未来需要采用更精准的BMD检测技术,开展多中心有代表性人群的临床研究,以探索人群BMD值随人口统计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射线吸收 流行病学
下载PDF
ChatGPT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
作者 贾治伟 赵锡艳 李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3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ChatGPT的出现对社会的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医学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将对传统骨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详细介绍ChatGPT的功能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模型ChatGP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ChatGPT的出现对社会的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医学的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向。将对传统骨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详细介绍ChatGPT的功能特点和优势,着重探讨ChatGPT在骨科教学中的潜在应用,并对ChatGPT应用的局限性进行总结。旨在广泛深入地探索ChatGPT技术在骨科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骨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骨科 教学
下载PDF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下载PDF
应用足部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节段性损伤的手指离断伤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林 史卫东 +1 位作者 张建政 赵建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部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节断性损伤的手指离断伤的再植手术方法。方法:自2018年1月2022年11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分叶皮瓣修复治疗8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55岁;缺损面积(1.0~2.0)cm... 目的:探讨应用足部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节断性损伤的手指离断伤的再植手术方法。方法:自2018年1月2022年11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分叶皮瓣修复治疗8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55岁;缺损面积(1.0~2.0)cm×(3.0~4.5)cm。观察术后患者手指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感觉功能、外形等指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8例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手指皮色、皮温正常,耐磨性、耐寒性好。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功能总评分61~92分,优4例,良4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总分93~100分;优8例。结论:利用足部第1、2趾趾蹼带动、静脉的分叶皮瓣修复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指,能够桥接血管,增加伤指软组织容量,避免手指短缩,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背动脉 手指节段性损伤 断指再植 游离皮瓣
下载PDF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3 位作者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短缺 异种移植 肾移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基因修饰猪 接受度
下载PDF
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软骨形成能力
6
作者 刘伟 蒋洪宇 +10 位作者 陈嘉杰 高宇阳 管延军 贾志博 焦颖 华真 蒋格涵 何莹 汪爱媛 彭江 亓建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22-4026,共5页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A定量和核染色验证脱细胞是否成功,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脱细胞前后基质保留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CK-8方法对微载体进行表征;通过三维静态培养法和三维动态培养法将软骨源性微载体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构建软骨源性微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活死染色、RT-qPCR等手段检测两组微组织的细胞活力及成软骨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脱细胞前相比,脱细胞后DNA含量显著降低(P<0.00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有胶原包绕,保持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征;CCK-8法检测表明微载体无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细胞增殖;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三维静态组,三维动态组微组织细胞具有更舒展的形态,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基质与基质间形成广泛的连接;③RT-qPCR结果表明两组微组织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表达在培养7 d或14 d时均增高;14 d时三维动态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三维静态组(P<0.05);21 d时三维静态组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三维动态组(P<0.001);④结果表明,与三维静态培养微组织相比,三维动态培养微组织可在更短时间实现软骨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显示出更好的细胞活性和成软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微组织 三维动态培养
下载PDF
新型三角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徐成 王凯旋 +3 位作者 周皓 熊逗 张浩 李建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5-575,共1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作者团队设计的新型三角锁定钢板(triangular locking plate,TLP)与动态髋螺钉(DHS)、空心螺钉(CCS)、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在生理负载条件下固定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作者团队设计的新型三角锁定钢板(triangular locking plate,TLP)与动态髋螺钉(DHS)、空心螺钉(CCS)、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在生理负载条件下固定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造模,装配DHS、CCS、FNS及TLP,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于每一组内固定,建立了4个有限元模型,以模拟4种作用在股骨近端的生理负载条件(分别是静态行走、静态爬楼,动态行走及动态爬楼),并预测内植物应力、骨折断端偏移量及系统刚度,以评价不同内植物固定的稳定性。结果无论何种生理载荷条件下,TLP组骨折断端的偏移量均为最小,整体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方面,TLP组均高其他内固定,提示TL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种生理载荷条件下,TLP的最大应力与FNS相近,具有较低的失效风险。结论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TLP具有增强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优势,同时TLP具有较低的内固定失效风险。本研究可能为骨科内植物设计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断端 健康受试者 股骨颈骨折 锁定钢板 DHS 空心螺钉 生物力学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异种器官移植可视化分析(2014-2023)
8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2 位作者 彭江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823,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和R语言... 目的分析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和R语言从发文量、关键词、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主要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热点话题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学者共发表中文文章684篇及英文文章共624篇,发文量稳居世界前2水平。我国学者发文量前3的中文杂志为《器官移植》《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发文量前3的英文杂志为Xenotransplantation、Frontiers in Immunology、Scientific Reports。中文发文前5的作者为潘登科、蔡志明、牟丽莎、李霄、窦科峰;英文发文前5的中国作者分别为牟丽莎、蔡志明、戴一凡、王毅、潘登科。中文高频关键词为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移植、异种、动物模型、异种骨、肝移植、基因编辑、肾移植、烧伤及骨移植;英文高频关键词为expression、xenotransplantation、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结论近年来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已有一定研究基础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影响力,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研究内容广泛,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今后应增加跨区域、跨学科交流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才能使该领域更加迅速稳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基因修饰猪 排斥反应 感染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行软组织重建治疗骨盆Ⅱ区肿瘤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赵子仪 赵雪林 +5 位作者 郭子轩 朱庆岩 李健雄 王振 王梓颖 许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31-936,共6页
背景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中,软组织重建的有效性尚无系统研究。目的 评估骨盆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进行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2月—2022年1... 背景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中,软组织重建的有效性尚无系统研究。目的 评估骨盆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进行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骨盆Ⅱ区肿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行骨盆重建术组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假体行骨盆重建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时MSTS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影像学方法复查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改良手术组中,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8.42±19.89)岁,恶性肿瘤16例,非恶性肿瘤3例;传统手术组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9.68±17.52)岁,恶性肿瘤14例,非恶性肿瘤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完成半骨盆假体重建,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均实现完整切除。相较于改良组,传统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更长[(7.57±0.80) d vs (10.06±1.08) d,P<0.001],术后引流量更多[(1 519.84±280.57) mL vs (1 711.25±266.07) mL,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MSTS评分(23.18±1.34 vs 21.10±1.03,P=0.004)、Harris评分(68.65±7.57 vs 64.17±6.94,P=0.040)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2例发生伤口感染,3例深部感染,改良组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51±6.9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骨盆Ⅱ区肿瘤切除,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重建手术相比,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可更有效地恢复患者术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Ganz入路 Lars韧带 骨与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刘帅洋 胡成栋 +3 位作者 孟昊业 周皓 刘镕珲 彭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1期32-38,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在不同载荷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首先,使用Mimics软件根据CT数据图像重建胫骨模型,并通过Geomagic Wrap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加工修饰处理。其次,使用Solidworks软件...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在不同载荷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首先,使用Mimics软件根据CT数据图像重建胫骨模型,并通过Geomagic Wrap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加工修饰处理。其次,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和单边式外固定架的3D模型,在胫骨模型中制作骨折缺损,并将外固定架与胫骨骨折模型进行装配。最后,使用ABAQUS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并对装配体分别施加轴向压缩、扭转、弯曲载荷,观察其应力分布和骨折断端位移情况,评估2种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模型在3种不同载荷下的钉-骨界面平均应力和最大应力均低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模型。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的针-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小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的抗扭转能力优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抗轴向压缩、抗弯曲能力小于单边式外固定架。结论: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生物力学稳定性稍弱于单边式外固定架,但对于临时固定使用显示出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载荷分配更合理,发生断钉和胫骨针道周围骨折以及骨针松动的可能性低于单边式外固定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单皮质外固定架 单边式外固定架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外固定
下载PDF
走向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圣坤 杨树军 +3 位作者 卫浩 杨海宏 卢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全世界完成了2例活体异种器官移植、6例脑死亡异种器官移植,并启动了异种肾移植的Ⅰ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因此,本文在回顾、分析近几年活体及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与异种移植临床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和伦理问题,希望为我国异种器官移植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促进临床异种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因修饰猪 非人灵长类动物 免疫抑制 生理性匹配 跨物种感染 伦理
下载PDF
机械灌注技术在脑组织缺血保护中的应用及展望
12
作者 宋翔宇 贾志博 +3 位作者 崔梦一 陈蕾佳 彭江 赵亚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6-99,F0003,共5页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可以减少脑组织神经元以及脑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脑组织机械灌注方式种类多样,哪种可作为最佳脑组织保护策略仍未达成有效共识,但并不影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机械灌注技术对组织器官和生命整体的保护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希望创建更好的脑机械灌注技术平台,以应对各种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同时,也可将其应用于各种严重创伤引起的血液循环停滞致脑组织损伤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救治当前常规治疗方案无法救治的脑组织损伤病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技术 脑血管损伤 脑缺氧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临床输血的新希望:基于基因编辑猪的异种输血
13
作者 崔梦一 陈蕾佳 +8 位作者 李渊源 王恺 陈胜峰 杨博尧 宋翔宇 贾志博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7-612,共6页
虽然基于人类血液的血库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输血,但因其来源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研究从未放弃寻找新的血液来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猪的成功培育,将基因编辑猪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潜在来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已有临床前... 虽然基于人类血液的血库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输血,但因其来源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研究从未放弃寻找新的血液来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猪的成功培育,将基因编辑猪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潜在来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已有临床前研究探索基因编辑猪红细胞输注于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可行性。本文探讨了基因编辑猪红细胞体内异种输血相关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输血 基因编辑猪 免疫排斥反应 猪红细胞
原文传递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志博 管延军 +5 位作者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肢体保存 静态冷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肢体再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灌注液 含氧载体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15
作者 陈蕾佳 崔梦一 +11 位作者 宋翔宇 王恺 贾志博 杨鎏璞 董阳辉 左浩辰 杜嘉祥 潘登科 许文静 任洪波 赵亚群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不相容(ABO-I)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I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ABO-I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TKO/hCD55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I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I组(均为P<0.05)。结论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异种移植 基因修饰猪 异种抗原 红细胞 抗原抗体结合 凝集 补体依赖细胞毒性
下载PDF
人源化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治疗恒河猴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贾志博 崔梦一 +10 位作者 王恺 杜嘉祥 董阳辉 宋翔宇 陈蕾佳 杨博尧 陈胜峰 彭熙为 许文静 潘登科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7-404,共8页
背景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 背景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6GE-pRBC)与恒河猴的血液凝集情况。通过IgG、IgM结合实验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实验验证异种输血安全性,从恒河猴体内抽取25%血容量血液后输注等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6GE-pR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监测在其体内的存活状态,并定期采集受体血液样本验证异种输血的有效性,观察6GE-pRBC输注治疗失血性休克恒河猴的可能性。结果6GE-pRBC与恒河猴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其基因表型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恒河猴血清与6GE-pRBC的IgG、IgM结合实验结果显示IgG(3.35%)、IgM(4.13%)表达量较低;6GE-pRBC的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CDC)显著低于野生猪红细胞(P<0.0001)。输血后60 h 6GEpRBC在恒河猴体内仍存活;血细胞比容失血后为28.6%,60 h升高至35%;血红蛋白含量失血后为92 g/L,60 h升高至116 g/L并维持于失血前正常水平。结论6-GE-pRBC输注给恒河猴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纠正恒河猴休克症状,且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有望替代人红细胞治疗人类急性失血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输血 人源化编辑猪 猪红细胞 恒河猴 免疫排斥反应
下载PDF
国产机器人辅助间隙平衡法在重度内外翻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病例报道与临床经验
17
作者 祖力皮喀尔·买买提 黄腾 +4 位作者 延廷芳 赵亚兰 孟庆虎 张卓 柴伟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本文旨在报道国产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在复杂内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体会。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内外翻TKA术中具有提高手术精准度,能实时地评估间隙平衡等优势,不再使用截骨导板,从而减少因导板偏移... 本文旨在报道国产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在复杂内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体会。国产机器人在复杂内外翻TKA术中具有提高手术精准度,能实时地评估间隙平衡等优势,不再使用截骨导板,从而减少因导板偏移、移位造成的截骨不准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病案报道和临床经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外翻膝 内翻膝
下载PDF
1例改良的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
18
作者 窦美静 洪磊 +1 位作者 李双成 余清文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多发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19%至34%。研究表明,DFUs的治疗成本约占糖尿病总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由此导...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多发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19%至34%。研究表明,DFUs的治疗成本约占糖尿病总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由此导致的健康问题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了巨大负担。基于骨搬移能促进血管再生的理论,许多研究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此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该技术通过横向搬移胫骨,在缓慢的持续牵拉刺激下促进再生修复,改善了牵拉区域的微循环并重建血运,从而避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术 糖尿病足溃疡 护理
下载PDF
椎间微分动力系统联合Tergu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9
作者 樊晨 石秀秀 +3 位作者 樊茹 侯树勋 李晓 刘克敏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观察对比椎间微分动力系统(intervertebral differential dynamics,IDD)联合Tergumed脊柱评估训练系统与IDD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符合入选标准和排... 目的观察对比椎间微分动力系统(intervertebral differential dynamics,IDD)联合Tergumed脊柱评估训练系统与IDD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0岁,平均(50.21±5.53)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9~59岁,平均(50.65±6.12)岁。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IDD联合运动疗法,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共接受4周治疗。试验组采用IDD联合Tergumed进行治疗,IDD治疗同对照组;Tergumed训练每周3次,共训练4周,12个单元。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的变化,同时采用Tergumed评估两组患者腰椎生物力学数据——腰椎前屈、背伸活动度和最大肌力数值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16周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前屈、背伸活动度和最大肌力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6周,两组VAS、ODI及各项生物力学数据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两组疼痛VAS评分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可信区间0.19(-0.07~1.03)下限大于预设的-1,达到非劣效检验标准;治疗4周,两组ODI及各项生物力学数据的变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试验组前屈、背伸最大肌力值较治疗前的变化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DD联合Tergumed治疗LDH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IDD联合常规运动疗法,可在节省人力的前提下,明显缓解疼痛,增加腰部肌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微分动力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评估训练系统 非劣效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对人断肢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董阳辉 宋翔宇 +7 位作者 杨鎏璞 贾志博 陈蕾佳 陈恒 杨占程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变化。灌注0 h、6 h取适量前臂浅层屈肌,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骼肌细胞间隙及糖原消耗情况。每2 h取适量前臂血管,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灌注开始前及灌注6 h行X线造影,观察指端末梢血管充盈度。结果灌注过程中氧分压处于正常范围。Na^(+)在1 h出现高峰,达到138.7 mmol/L,之后波动于正常范围;K^(+)在2 h出现高峰,为6.08 mmol/L,之后下降,波动于正常范围;Ca^(2+)在4 h达高峰,为1.03 mmol/L。葡萄糖在灌注开始时逐渐降低,灌注2 h时达最低值17.7 mmol/L,之后维持动态平衡。pH值在灌注6 h降低为7.28,乳酸水平在灌注1 h时升高,达到9.6 mmol/L,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肌酸激酶水平从灌注开始升高,于2 h到达高峰,为20030 U/L,之后下降,在灌注结束时保持稳定。灌注结束肌纤维形态正常,肌纤维间隙略有增大,骨骼肌糖原未见明显蓄积。灌注0 h时血管内皮凋亡细胞数量较多,6 h时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灌注0 h时血管充盈明显,6 h时指间部分血管充盈程度减低。结论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人断肢能持续稳定的供能供氧,保持灌注液离子酸碱度平衡,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对离断肢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基因修饰猪 红细胞 离断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酸碱度 乳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