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荆丹清 尹士男 +1 位作者 胡景胜 白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41例,2型糖尿病未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28例,正常对照组133例,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测定其血糖、血脂、C肽、...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41例,2型糖尿病未伴发大血管病变组128例,正常对照组133例,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测定其血糖、血脂、C肽、体重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比较3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1.09±0.22)mm、(O.89±0.23)mm、(0.66±0.13)mm,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中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3.1%、28.91%及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hCRP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相关,h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显著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PPARα/γ双重激动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荆丹清 尹士男 母义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贝特类降脂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分别是PPARα和γ激动剂,而PPARα/γ双重激动剂兼有贝特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特点,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体内糖代谢、脂代谢,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贝特类降脂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分别是PPARα和γ激动剂,而PPARα/γ双重激动剂兼有贝特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特点,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体内糖代谢、脂代谢,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本文介绍了近年来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Α PPARΓ 双重激动
下载PDF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被引量:43
3
作者 母义明 杨文英 +14 位作者 朱大龙 余学锋 童南伟 石勇铨 李焱 郭立新 姬秋和 陈璐璐 肖新华 李延兵 尹士男 李全民 徐向进 向光大 祝开思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1期5-12,54,共9页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内分泌专家基于循证证据的进展,对2004年版《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新版共识采用问答的形式阐明了当前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地位、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药物 共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
4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22 位作者 杨文英 洪天配 朱大龙 单忠艳 郭立新 陈璐璐 童南伟 李焱 李延兵 李启富 彭永德 肖新华 姬秋和 余学锋 石勇铨 孙子林 李益明 李强 冉兴无 李全民 尹士男 吕肖锋 祝开思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7期5-12,共8页
中国2型糖尿病伴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 A1c达标非常重要。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 中国2型糖尿病伴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 A1c达标非常重要。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 共识
下载PDF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74
5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22 位作者 杨文英 洪天配 朱大龙 单忠艳 郭立新 陈璐璐 童南伟 李焱 李延兵 李启富 彭永德 肖新华 姬秋和 余学锋 石勇铨 孙子林 李益明 李强 冉兴无 李全民 尹士男 吕肖锋 祝开思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92,共8页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餐后 糖尿病并发症 共识
原文传递
降糖新药艾汀:早用早受益
6
作者 荆丹清 《糖尿病之友》 2007年第6期93-93,共1页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致病机制,同时也是血脂紊乱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的参与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纠正患者的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致病机制,同时也是血脂紊乱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的参与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纠正患者的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开发的艾汀就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型治疗药物,被称之为胰岛素增敏剂,其化学名称为吡格列酮。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为糖尿病病人带来多种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汀 胰岛素抵抗状态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降糖 高胰岛素血症 新型治疗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