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地区高血压性脑出血2094例生存曲线与生命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立辉 刘剑立 +3 位作者 王耀山 何祥 刘际清 张立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530-2530,共1页
为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对2094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年龄、血糖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因素提示与预后有显著相关。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 为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对2094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年龄、血糖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因素提示与预后有显著相关。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年龄、血糖增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因素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地区 高血压性脑出血 生存曲线 预后 影响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韩丹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80-348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双侧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成单侧、双侧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康复组进行肢体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双侧...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双侧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成单侧、双侧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康复组进行肢体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双侧治疗组、单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NS评分为13±5,16±6,19±5,FMA评分为68±18,58±17,41±19,MBI评分为66±14,58±14,4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9.93,16.75,19.72,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且双侧康复训练优于单侧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功能 电刺激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出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祥 张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94-3495,共2页
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相关感觉、运动功能的缺损,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不能再生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结构重建代偿丧失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适当的环境中有能力再生轴突,即出芽。出芽是... 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相关感觉、运动功能的缺损,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不能再生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结构重建代偿丧失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适当的环境中有能力再生轴突,即出芽。出芽是结构重建的机制之一。如何刺激轴突再生从而促进功能恢复是神经科学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出芽与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极为相似,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通过促进轴突生长相关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中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移植、减少瘢痕等相应途径促进出芽过程,必将加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进而推动临床康复医疗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出芽 神经再生 轴突
下载PDF
脑卒中后神经康复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4
作者 何祥 韩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722-2723,共2页
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不同程度的自行改善,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起重要作用。脑损伤后在结构或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以担任失去的功能,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磁共振,经颅刺激和脑磁图的研究都支持卒中后功能重组的概念。由于... 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不同程度的自行改善,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起重要作用。脑损伤后在结构或功能上有重新组织的能力以担任失去的功能,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功能磁共振,经颅刺激和脑磁图的研究都支持卒中后功能重组的概念。由于脑的两半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使脑具有双侧支配的特征,以及神经元之间的广泛突触联系使脑可塑性具有有力的物质形态学基础。近年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方法的机制研究有许多进展,对此进行探讨,可望得出能使患者功能恢复达到理想程度的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皮层功能重组 偏瘫 功能恢复训练
下载PDF
PDGF对体外培养的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5
作者 牛平 王耀山 +1 位作者 吕永利 何祥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 PDGF对体外培养 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孕 14~ 16 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 PDGF,采用免疫组化并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PDGF在培养早期具有促进中脑 DA神经元发育、长突起神经元突... 目的 探讨 PDGF对体外培养 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孕 14~ 16 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 PDGF,采用免疫组化并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PDGF在培养早期具有促进中脑 DA神经元发育、长突起神经元突起延长和提高神经元存活率作用。结论  PDGF对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DA能神经元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帕金森病 神经营养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电刺激与神经康复 被引量:6
6
作者 冯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977-6979,共3页
目的:回顾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否为促进神经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www.ncbi.nlm.nih.gov,gateway.nlm.nih.govwww.cnki.net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 目的:回顾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否为促进神经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www.ncbi.nlm.nih.gov,gateway.nlm.nih.govwww.cnki.net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lectricalstimulation,neuro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电刺激,神经康复等。资料选择:选择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数据提炼:对检索到的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实验研究提示,脑存在可塑性,电刺激可通过机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促进脑血液供应,增加脑内侧支循环建立,电刺激可以调解神经递质的表达,促使神经营养因子和星形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轴突出芽和突触形成,增强脑的可塑性。双侧电刺激可通过动员更多的神经通路来促进神经康复。结论: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实验证据表明,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促进神经康复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神经康复 双侧 促进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血液供应 检索词 文章语言 计算机检索
下载PDF
双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大鼠血管构筑的改变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祥 杨溪瑶 +1 位作者 陈宪英 王承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62-763,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 目的: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血管构筑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前肢腕部进行不同电刺激,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血管构筑情况,同时计算不同时期的大脑梗死体积。结果:双侧刺激时在不同脑区域的血管面积密度要比患侧刺激和对照组显著增加。不同电刺激时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双侧电刺激使梗死区周围、下部及镜像区的血管面积密度明显增强。功能恢复与梗死体积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电刺激 脑卒中 大鼠 血管构筑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STAT通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义锋 张保朝 +6 位作者 温昌明 闻公灵 周国平 张敬伟 贺海发 汪宁 李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7-662,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槲皮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目的:探索槲皮素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分4组培养,分别以含0(对照),25,50,100μmol/L槲皮素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槲皮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目的:探索槲皮素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分4组培养,分别以含0(对照),25,50,100μmol/L槲皮素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存活素及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P<0.05);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逐渐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P<0.05);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胶质瘤干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逐渐升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存活素表达逐渐降低;(3)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胶质瘤干细胞p-STAT3表达逐渐降低,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4)结果表明,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STAT通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肿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组织工程 干细胞 槲皮素 胶质瘤干细胞 增殖 凋亡 STAT通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氯氮平、奥氮平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悦 吴春福 +1 位作者 何祥 郭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8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对避暗实验中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400只。①自主活动测定方法:取100只小鼠,每5...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对避暗实验中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400只。①自主活动测定方法:取100只小鼠,每5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及氯氮平0.1mg/kg组(奥氮平0.01mg/kg组)、氯氮平0.3mg/kg组(奥氮平0.03mg/kg组)、氯氮平1mg/kg组(奥氮平0.1mg/kg组)、氯氮平3mg/kg组(奥氮平0.3mg/kg组)。在测定前,各组分别皮下注射氯氮平、奥氮平或生理盐水(10mL/kg),50min后把小鼠放入自主活动仪中进行自主活动测定,以显示器读数为活动指标,记录10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②避暗实验:训练前将小鼠头背着洞口放入明室,先适应环境3min,然后给暗室铜栅通以36V电流,小鼠一进入暗室即受电击,其正确反应是回到明室,铜栅通电持续5min,此为训练过程。24h后对小鼠进行记忆测验,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此为避暗潜伏期,并记录5min内小鼠进入暗室的次数(即避暗错误次数),5min内未进入暗室的小鼠其潜伏期按300s计算。③应用避暗法考察氯氮平与奥氮平对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3个实验中,每个实验100只小鼠,每50只小鼠随机分5组:空白对照组及氯氮平0.1mg/kg组(奥氮平0.01mg/kg组)、氯氮平0.3mg/kg组(奥氮平0.03mg/kg组)、氯氮平1mg/kg组(奥氮平0.1mg/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训练前50min各组皮下注射受试药物或溶媒,阳性药对照组在训练前10min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mg/kg,此种给药方案测定小鼠记忆的获得过程;训练后各组立即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记忆的巩固过程,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亚硝酸钠125mg/kg;测验前50min各组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小鼠记忆的再现过程,阳性对照组在测验前30min灌胃300mL/L乙醇10mL/kg。结果:40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氮平在0.1~1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变化,而在3mg/kg剂量下,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奥氮平在0.01~0.1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变化,而在0.3mg/kg剂量下,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因此,在学习记忆的实验中,氯氮平采用0.1~1mg/kg剂量范围,奥氮平采用0.01~0.1mg/kg剂量范围。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训练前给予氯氮平1mg/kg,能明显缩短错误潜伏期[(152.8±36.4)s,(275.5±16.5)s,P<0.01],增加错误次数(1.2±0.3,0.1±0.1,P<0.01)。③训练后或测试前给予氯氮平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④训练前、训练后或测试前给予奥氮平0.01~0.1mg/kg,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氯氮平对学习记忆有损伤作用,奥氮平对学习记忆的各个过程基本没有影响。奥氮平对学习记忆的作用优于氯氮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苯二氮苇类 学习障碍 记忆障碍
下载PDF
氟哌啶醇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侯悦 吴春福 +1 位作者 何祥 郭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99-102,共4页
目的:考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00只。①氟哌啶醇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将5... 目的:考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00只。①氟哌啶醇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氟哌啶醇0.01mg/kg组、0.03mg/kg组、0.1mg/kg组、0.3mg/kg组、空白对照组。应用自主活动测定仪记录10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②避暗实验:训练前将小鼠头背着洞口放入明室,先适应环境3min,然后给暗室铜栅通以36V电流,小鼠一进入暗室即受电击,其正确反应是回到明室,铜栅通电持续5min,此为训练过程。24h后对小鼠进行记忆测验,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此为避暗潜伏期,并记录5min内小鼠进入暗室的次数(即避暗错误次数),5min内未进入暗室的小鼠其潜伏期按300s计算。③应用避暗法考察氟哌啶醇对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各实验中,每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空白对照组,氟哌啶醇0.01mg/kg组、0.03mg/kg组、0.1mg/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训练前50min各组皮下注射氟哌啶醇或溶媒,阳性药对照组在训练前10min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mg/kg,此种给药方案测定小鼠记忆的获得过程;训练后各组立即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记忆的巩固过程,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亚硝酸钠125mg/kg;测验前50min各组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小鼠记忆的再现过程,阳性对照组在测验前30min灌胃300mL/L乙醇10mL/kg。结果:20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氟哌啶醇在0.01~0.1mg/kg剂量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变化;而在0.3mg/kg剂量下,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0.001)。因此,在以下避暗实验中,氟哌啶醇采用0.01~0.1mg/kg剂量范围。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训练前给予氟哌啶醇0.01~0.1mg/kg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东莨菪碱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并缩短错误潜伏期。③训练后给予氟哌啶醇0.01mg/kg或0.1mg/kg,能明显缩短小鼠错误潜伏期(P<0.05),对小鼠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亚硝酸钠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P<0.01),并缩短错误潜伏期(P<0.01)。④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测试前给予氟哌啶醇0.01~0.1mg/kg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乙醇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P<0.001),并缩短错误潜伏期(P<0.01)。结论:氟哌啶醇(0.01mg/kg,0.1mg/kg)损伤了避暗实验过程中小鼠记忆的巩固过程,而对记忆获得和再现过程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学习障碍 记忆障碍
下载PDF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娜 姜振慧 +2 位作者 何祥 田晶 谭敬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52-3152,共1页
目的探讨双侧肢体同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2组,双侧组: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后48h开始,应用北京爱生NMT-91神经肌肉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和未受损侧肢体进行同... 目的探讨双侧肢体同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2组,双侧组: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后48h开始,应用北京爱生NMT-91神经肌肉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和未受损侧肢体进行同期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单侧组对偏瘫侧肢体进行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观察指标:分别在康复开始时及4周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linicalnervefunctionlimitationscores,CNS),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结果双侧组1例患者实验期间因脑卒中进展,不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肢体电刺激可以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肢体电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 运动功能 偏瘫
下载PDF
miR-15b通过靶向ABCG2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及侵染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义锋 张保朝 +6 位作者 温昌明 闻公灵 周国平 张敬伟 贺海发 汪宁 李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5305-5312,共8页
背景:mi R-15b在肿瘤起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作者推测miR-15b可能参与调解胶质瘤干细胞细胞的迁移和侵染,而这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并且其机制也不清楚。目的:探讨mi R-15b对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和侵染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背景:mi R-15b在肿瘤起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作者推测miR-15b可能参与调解胶质瘤干细胞细胞的迁移和侵染,而这目前尚无相关报道,并且其机制也不清楚。目的:探讨mi R-15b对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和侵染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组织、正常成人脑组织,胶质瘤干细胞及非胶质瘤干细胞中mi R-15b的表达情况。(1)分别以ABCG2特异性si RNA、对照si RNA转染胶质瘤干细胞;(2)分别以mi R-15抑制物、mi R-15模拟物及mi R-对照分别转染胶质瘤干细胞。转染后48 h,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染能力,ELISA法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蛋白量及活性变化。将胶质瘤干细胞及非胶质瘤干细胞分别注入裸鼠皮下,30 d内观察成瘤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中mi R-15b的表达明显较低且与胶质瘤所处阶段呈负相关性。与非胶质瘤干细胞相比,胶质瘤干细胞中mi R-15b的表达显著下调;(2)与mi R-对照组比较,mi R-15b模拟物组细胞迁移及侵染能力显著下降(P<0.01),mi R-15b抑制物组细胞迁移及侵染能力显著增加(P<0.01);Target Scan生物学软件预测表明ABCG2为mi R-15b潜在的靶基因;(3)与对照si RNA组比较,ABCG2 si RNA组细胞迁移及侵染能力显著下降(P<0.01);(4)ELISA检测表明,上调mi R-15b基因表达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蛋白的表达;(5)ELISA法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结果表明,ABCG2 si RNA转染可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蛋白的活性,但不影响其表达量;(6)裸鼠体内实验表明,胶质瘤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能力;(7)结果表明,mi R-15b通过靶作用于ABCG2调控胶质瘤干细胞的迁移和侵染,上调mi R-15b表达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迁移和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干细胞 miR-15b 迁移 侵染 ABCG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大鼠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祥 杨溪瑶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34-3035,共2页
目的:脑功能系统内和系统间的重组,可能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基本原因,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证实双侧与患侧电刺激的差异性。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肢体进行不同电刺激,用运用走横木测... 目的:脑功能系统内和系统间的重组,可能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基本原因,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证实双侧与患侧电刺激的差异性。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肢体进行不同电刺激,用运用走横木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较无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F=15.083,44.083,60.473,P<0.05)。双侧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较患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明显(P<0.05)。结论:双侧肢体电刺激使脑卒中后早期功能恢复增强。这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方便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肢体电刺激 治疗 脑卒中 大鼠 早期功能恢复 脑梗死 康复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对小鼠空间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悦 吴春福 +1 位作者 何祥 郭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75-78,共4页
目的:考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氮平、奥氮平对小鼠空间记忆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40只。①在测定游泳能力的实验中,每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氯氮平组、... 目的:考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氮平、奥氮平对小鼠空间记忆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40只。①在测定游泳能力的实验中,每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受试药氯氮平分为0.1mg/kg,0.3mg/kg,1m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均分为0.01mg/kg,0.03mg/kg,0.1m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只小鼠皮下给药50min后,放入游泳能力测定装置中,从起始一端入水,记录小鼠从入水到爬上对面终点平台的游泳时间。②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分组同小鼠游泳能力实验。小鼠每天给药后50min进行训练,连续给药5d。在训练过程中,每只小鼠每天连续训练4次,连续进行5d。训练时,分别从4个端点(每个点每天只能使用1次)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每只鼠分别从4个端点入水开始到找到水下平台所需时间(逃避到平台上的潜伏期),此为学习成绩。若小鼠在60s内未找到平台,实验者将其放在平台上,停留20s,潜伏期按60s计算。每次训练间隔20s。4次潜伏期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这一时间段的成绩,参与最终结果统计。结果:24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游泳能力测定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1~0.1mg/kg氟哌啶醇,0.1~1mg/kg氯氮平及0.01~0.1mg/kg奥氮平对小鼠游泳时间无明显影响,也未见对小鼠游泳姿态、爬上平台能力有明显影响。②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连续测定5d的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哌啶醇0.1mg/kg在第5天明显延长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氯氮平0.3mg/kg在第4天明显延长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氯氮平1mg/kg在第1,3,4,5天明显延长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奥氮平0.1mg/kg在第3,5天明显缩短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结论:氟哌啶醇和氯氮平在不同程度上对小鼠的空间记忆有损伤作用,而奥氮平对小鼠的空间记忆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氟哌啶醇 氯氮平 苯二氮[ZHU0]类 迷宫学习 记忆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玉玲 季瑞芬 +2 位作者 程小杰 张微 张小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55-2355,共1页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大脑特定的功能区域(即语言中枢)或与其联系的传导束受损所致。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和看见文字形象,但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发音器官无障碍,但不能说话、书写。目前脑卒中发病率较高,...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大脑特定的功能区域(即语言中枢)或与其联系的传导束受损所致。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和看见文字形象,但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发音器官无障碍,但不能说话、书写。目前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康复训练恰当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失语症 康复训练 并发症
下载PDF
王长洪教授清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文艳 朱虹 林一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95-196,共2页
吾师王长洪教授业医4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尤以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著。他认为"热"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阶段、不同分型均有存在,且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临证之时,"清"法应用最多,但分清肠化湿解毒法、清热... 吾师王长洪教授业医40余载,临证积累经验颇丰,尤以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著。他认为"热"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阶段、不同分型均有存在,且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临证之时,"清"法应用最多,但分清肠化湿解毒法、清热健脾燥湿法、舒肝实脾清热法、温中清肠补肾法和化瘀通络清肠法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法 老中医经验 王长洪
原文传递
非痴呆中老年人海马区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景华 王鲁宁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非痴呆中老年人海马区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的基本情况,探讨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1986-01-01/2000-10含神经系统解剖的全身尸检病例为基础,选择病史中无痴呆及精神异常记录的病... 目的:观察非痴呆中老年人海马区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的基本情况,探讨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解放军总医院1986-01-01/2000-10含神经系统解剖的全身尸检病例为基础,选择病史中无痴呆及精神异常记录的病例共138例为研究对象,在外侧膝状体平面取双侧海马,经固定、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硝酸银染色。应用图像分析仪,分别记录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在海马区的分布情况,主要统计分析CA1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的密度、出现率与年龄、性别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主要分布在海马CA1区,其阳性率分别为20.3%,42.8%,40.8%,40.6%。CA2区只见到神经原纤维缠结,其阳性率为13.8%,CA3区可出现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其阳性率为0.7%,4.4%。②海马CA1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的密度、出现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③随神经原纤维缠结阳性者数量的增多老年斑的出现率增多(z=2.315,P<0.05),随平野小体阳性者数量的增多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颗粒空泡变性出现率增多。结论:①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阿尔茨海默病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神经原纤维缠结
下载PDF
钛板加强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和珊瑚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东 宋九余 +3 位作者 杨维东 冯扬 钱奇春 陈富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4,i003,共4页
目的:观察钛板加强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和珊瑚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1-06/2002-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 目的:观察钛板加强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和珊瑚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1-06/2002-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基质,植入自体股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钛板固位和加强,植入6,12周后经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BMSC和珊瑚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经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结论:钛板加强的BMSC和珊瑚可诱导修复兔股骨缺损,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临床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损伤 骨髓细胞 羟基磷灰石类
下载PDF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祥 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900-6901,i00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dar大鼠5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各10只。应用透射电镜射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观...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dar大鼠5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各10只。应用透射电镜射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电刺激对脑梗后突触形态及其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患侧电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犤(25.84±3.49)nm犦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犤(57.13±10.29)nm犦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犤(314.36±24.92)nm犦明显延长(P<0.01),突触界面曲率犤(1.145±0.160)nm犦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电刺激组与患侧电刺激相比:突触间隙宽度犤(21.91±3.72)nm犦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犤(70.15±11.82)nm犦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犤(329.79±20.44)nm犦无显著性意义(P>0.05),突触界面曲率(1.252±0.166)明显变大(P<0.05);双侧电刺激与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质显著增厚(P<0.01),活性区长度明显延长(P<0.01),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变大(P<0.01))。结论:电刺激能够促进突触重建,双侧电刺激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突触界面结构 双侧 大鼠 对照组 患侧 脑梗死 结论 显著性 意义
下载PDF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微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55-6057,i00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轴突出芽标记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为电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和双侧...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轴突出芽标记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为电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脑梗死后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各梗死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阳性反应产物增加,3d时反应增高,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A值分别为43.32±7.31,47.08±8.11,52.80±9.96,7d时达高峰分别为58.94±6.81,67.61±8.57,76.36±8.99,14d时降低为43.17±8.38,58.04±6.15,61.16±5.89,28d仍有阳性产物表达为40.35±8.52,44.23±7.72,59.79±9.58。患侧刺激组在14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刺激组在7,14,28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28d时,双侧刺激组明显高于患侧电刺激组(P<0.05)。结论:电刺激明显增强GAP-43的表达,双侧电刺激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双侧 表达 对照组 患侧 脑梗死 GAP-43 雄性 产物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